感温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2087发布日期:2020-03-06 05:4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感温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感温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厨房小家电产品,因电压力锅压力可调范围大,可以针对不同食材选择不同的烹饪压力,最大程度把不同食物的营养成份和美味激发出来,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相关技术中,锅体底部设有用于检测锅体温度的感温杯,感温杯与感温元件通过固定架用螺钉或铆钉等方式固定,并组成一个整体。该固定方式使得感温杯与感温元件连接复杂,使得加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温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有技术中感温杯与感温元件之间固定方式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感温组件,包括:感温罩,感温罩包括感温罩本体及固定片,固定片的第一端与感温罩本体固定连接,固定片的第二端为自由端;感温元件夹设在感温罩本体与固定片之间。

进一步地,固定片相对于感温罩本体弯折设置并朝向感温罩本体的内部或者外部延伸。

进一步地,固定片通过感温罩的一部分切割形成,固定片形成在感温罩本体的侧壁上和/或顶壁上。

进一步地,固定片形成在感温罩的侧壁上,并且固定片与感温罩本体之间的连接处与感温罩本体的顶壁之间具有预定距离。

进一步地,固定片包括第一固定段和与第一固定段成角度连接的第二固定段,第一固定段相对于感温罩本体的侧壁折弯设置,感温元件位于第二固定段与感温罩本体的顶壁之间,或者,感温元件位于感温罩本体的顶壁和侧壁的连接处与第二固定段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段朝向感温罩本体的顶壁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感温元件的凹槽。

进一步地,感温罩的材质为铜或者铝,感温罩的厚度在0.5mm至1.5mm之间。

进一步地,固定片焊接连接在感温罩本体的内壁上,或者固定片与感温罩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感温组件还包括:电机固定架,与感温罩连接;磁性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电机固定架上,磁性件位于感温罩的内部;电机,安装在电机固定架上,电机驱动磁性件转动。

进一步地,固定片相对于感温罩本体弯折设置并朝向感温罩本体的内部或者外部延伸;固定片通过感温罩的一部分切割形成,或者,固定片形成在感温罩本体的侧壁上和/或顶壁上;固定片形成在感温罩本体的侧壁上,并且固定片与感温罩本体之间的连接处与感温罩本体的顶壁之间具有预定距离;固定片包括第一固定段和与第一固定段成角度连接的第二固定段,第一固定段相对于感温罩本体的侧壁折弯设置,感温元件位于第二固定段与感温罩本体的顶壁之间,或者,感温元件位于感温罩本体的顶壁和侧壁的连接处与第二固定段之间;第二固定段朝向感温罩本体的顶壁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感温元件的凹槽;感温罩的材质为铜或者铝,感温罩的厚度在0.5mm至1.5mm之间;固定片焊接连接在感温罩本体的内壁上,或者固定片与感温罩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感温组件还包括:电机固定架,与感温罩连接;磁性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电机固定架上,磁性件位于感温罩的内部;电机,安装在电机固定架上,电机驱动磁性件转动;感温罩还包括与感温罩本体的底部连接的连接环板。

进一步地,感温罩还包括与感温罩本体的底部连接的连接环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壳、保温罩和内锅;感温组件,感温组件连接于保温罩,感温组件为上述的感温组件,感温组件的感温罩与内锅的底部相抵接。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感温组件包括感温罩和感温元件。感温罩包括感温罩本体及固定片,固定片的第一端与感温罩本体固定连接,固定片的第二端为自由端。感温元件夹设在感温罩本体与固定片之间。本申请的固定片的第一端与感温罩本体之间固定连接,通过夹设设置的方式可将感温元件固定在感温罩本体上,感温罩与感温元件之间无需通过螺钉或铆钉等方式固定。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简化了相关技术中感温罩与感温元件之间的固定方式,降低了感温组件的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感温组件的实施例一的剖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感温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感温组件的感温罩的透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的感温组件的感温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感温罩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感温组件的实施例二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感温组件的实施例三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0、感温罩;21、感温罩本体;22、固定片;221、第一固定段;222、第二固定段;223、凹槽;23、连接环板;30、感温元件;40、电机固定架;50、磁性件;51、磁性金属板;70、转动架;71、耐磨件;80、电机;90、驱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和图3所示,实施例一的感温组件包括:感温罩20和感温元件30。感温罩20包括感温罩本体21及固定片22,固定片22的第一端与感温罩本体21固定连接,固定片22的第二端为自由端。感温元件30夹设在感温罩本体21的内壁与固定片22之间。

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感温组件包括感温罩20和感温元件30。感温罩20包括感温罩本体21及固定片22,固定片22的第一端与感温罩本体21固定连接,固定片22的第二端为自由端。感温元件30夹设在感温罩本体21的内壁与固定片22之间。固定片22相对于感温罩本体21弯折设置并朝向感温罩本体21的内部延伸,固定片22通过感温罩20的一部分切割形成。由于固定片22是从感温罩20上直接切割形成,并相对于感温罩本体21弯折设置,固定片22将感温元件30固定在感温罩本体21的顶壁的下方。实施例一的固定片22通过在感温罩20上切割形成,通过夹设设置的方式可将感温元件30固定在感温罩20上,感温罩20与感温元件30之间无需通过螺钉或铆钉等方式固定。因此,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简化了相关技术中感温罩与感温元件之间的固定方式,降低了感温组件的加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一中的固定连接为固定片22通过感温罩20的一部分切割形成。在其他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固定连接可以是固定片焊接连接在感温罩本体的内壁上,或者固定片与感温罩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固定片与感温罩本体无需通过螺钉或铆钉等方式固定的情况下,上述的固定连接均可实现将固定片与感温罩本体连接在一起。

在其他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固定连接可以是固定片焊接连接在感温罩本体的内壁的顶部或者底部上,这样,用户可根据具体布置情况来设定要固定感温元件的具体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感温罩本体21的顶壁形状为圆形,固定片22向感温罩本体21的内部延伸的长度可以超过感温罩本体21的顶壁的半径,使得感温元件30处于感温罩本体21的中心位置,能够提高感温元件30的感温精度。需要说明的是,固定片的具体长度可以根据感温罩本体的顶壁的直径以及感温元件的设置位置来选择,只要能够将感温元件固定在感温罩本体的顶壁内侧即可。

在实施例一中,固定片22是从感温罩20上切割下来的,具体的工艺可以是冲切,这样便于加工。

如图2和图5所示,为了便于从感温罩20的顶面为平整的平面,进而不容易积存杂物,固定片22形成在感温罩本体21的侧壁上。此外,固定片22形成在感温罩20的侧壁上不会影响感温罩20的顶面的外观。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固定片22通过切割的方式形成在感温罩20的侧壁上,同时会在感温罩20的侧壁上切割位置处形成切口。在实施例一中,将感温组件安装在烹饪器具内的情况下,从烹饪器具的上方朝向感温罩20的方向上,切口形成在感温罩20的侧壁上,不易使烹饪器具内的杂物进入至感温罩20内。

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片22形成在感温罩20的侧壁上,并且固定片22与感温罩本体21之间的连接处与感温罩本体21的顶壁之间具有预定距离。这样,上述的预定距离便于固定片22在感温罩本体21内进行折弯,使得固定片22与感温罩本体21的顶壁能够夹住感温元件。此外,将感温组件安装在烹饪器具内时,从烹饪器具的上方往烹饪器具内看感温罩20的情况下,感温罩20的侧面会被其他结构(比如加热盘)遮挡,这样用户从上方是看不到感温罩20侧面的切口的。这样,使得感温罩20的整体美观。

如图3和图5所示,固定片22包括第一固定段221和与第一固定段221成角度连接的第二固定段222,第一固定段221相对于感温罩本体21的侧壁折弯设置,感温元件30位于第二固定段222与感温罩本体21的顶壁之间。这样,上述的成角度连接使得第一固定段221能够向第二固定段222产生预压力,使得第二固定段222抵紧感温元件30,防止感温元件30发生松动。此外,第一固定段221相对于感温罩本体21的侧壁折弯设置,使得固定片22能够形成避让空间,固定片22能够避让设置在感温罩20内的其他结构。

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固定段222朝向感温罩本体21的顶壁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感温元件30的凹槽223。在实施例一中,凹槽223的设置便于在感温元件30安装在第二固定段222上,也便于固定感温元件30。凹槽223由第二固定段222弯折形成的。这样便于加工。在其他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凹槽为多个,多个凹槽间隔设置。这样多个凹槽可以同时固定感温元件和保险丝,进而,便于对不同的部件进行固定。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使感温罩20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感温罩20的材质为铜或者铝。

如图3和图4所示,感温罩20的厚度在0.5mm至1.5mm之间。上述的厚度保证了感温罩20的能够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感温罩20的厚度优选为0.5mm,进一步保证了感温罩20的导热性能。

如图1和图2所示,感温组件还包括:电机固定架40、磁性件50和电机80。电机固定架40与感温罩20连接。磁性件50可转动地设置在电机固定架40上,磁性件50位于感温罩20的内部。电机80安装在电机固定架40上,电机80驱动磁性件50转动。具体地,感温组件还包括与磁性件50吸合或者粘接的磁性金属板51、与磁性金属板51通过螺钉连接的转动架70、用于支撑转动架70的耐磨件71、被电机80驱动的驱动架90。电机80驱动驱动架90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架70进行转动,转动架70带动磁性金属板51上的磁性件50进行转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耐磨件71上设置有用于穿设转动架70的第一通孔。磁性件5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磁性件50通过第二通孔套设在转动架70上。转动架70上设置有避让感温元件30的导线的第三通孔,驱动架90上设置有与第三通孔对应的第四通孔(图中未示出)。感温元件30的导线从第三通孔经过,从第四通孔穿出,将感温元件30的导线接到烹饪器具的控制板上。

如图4和图5所示,感温罩20还包括与感温罩本体21的底部连接的连接环板23。感温罩20通过连接环板23能够安装在烹饪器具内,比如安装在保温罩上。在实施例一中,感温罩20与保温罩上的连接柱固定连接,并且感温罩20的上部分从保温罩的安装孔中向上穿出并与烹饪器具的内锅配合。

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感温组件的实施例二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固定片的弯折方向。在实施例二中,固定片22相对于感温罩本体21弯折设置并朝向感温罩本体21的外部延伸。固定片22形成在感温罩本体21的顶壁上,这样,将固定片22弯折后也能够实现对感温元件的固定。

在其他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固定片还可以同时形成在感温罩的侧壁上和顶壁上,这样固定片也能够实现对感温元件的固定。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感温组件的实施例三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固定片朝向感温罩本体的内部延伸的距离。所述固定片22包括第一固定段221和与所述第一固定段221成角度连接的第二固定段222,所述第一固定段221相对于所述感温罩本体21的侧壁折弯设置,所述感温元件30位于所述感温罩本体21的顶壁和侧壁的连接处与所述第二固定段222之间。这样固定片22朝向感温罩本体21的内部延伸的距离较短也能够实现对感温元件的固定。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感温组件。锅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壳、保温罩和内锅。感温组件连接于保温罩,感温组件为上述的感温组件,感温组件的感温罩与内锅的底部相抵接。上述的感温组件能够解决相关有技术中感温杯与感温元件之间固定方式复杂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电压力锅包括锅体、锅盖及设置在锅体内的磁性搅拌件,感温组件为上述的感温组件,锅盖盖设在锅体上,磁性搅拌件位于锅体的底部,磁性件带动磁性搅拌件在锅体内转动。当然,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可以是电饭煲、低压饭煲、豆浆机、料理机、电炖锅等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