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力老人摇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5890发布日期:2019-12-17 21:05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力老人摇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休闲家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助力老人摇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摇椅作为一种休闲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很多家庭会选择将其放在客厅、阳台或庭院屋檐下,空闲的时候坐在摇椅中,随摇椅的前后摆动充分放松情绪、舒缓心情。因此,摇椅不仅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而且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相对精力旺盛且工作繁忙的年轻人而言,老年人的空闲时间更充盈,但是由于腿脚不便、体力不足,能够选择的休闲活动较少,因此摇椅在老年人中的使用频率更高。然而,现有技术提供的摇椅大多其底部是一个弧面或弧形结构,当摇椅的前后部受力不均衡时,摇椅就会出现前后摆动的情况;者在人们坐上摇椅或离开摇椅的时候更加明显,此时摇椅很容易会碰撞到人们的腿部,对于老年人而言,摇椅的突然晃动容易造成老年人腿部受伤甚至摔倒,以至于给老年人带来潜在危险。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助力老人摇椅,通过在摇椅托架上设置可与摇架抵触的锁定机构,从而对摇椅本体的前后摆动进行限制,避免摇椅本体的摆动在老人起身时对老人的脚部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助力老人摇椅,包括与地面固定抵触的摇椅底座和能够前后摆动的摇椅本体,所述摇椅本体设置于摇椅底座上端,所述摇椅底座上端固定设有摇椅托架,所述摇椅本体下端对应摇椅托架设有摇架,所述摇架与摇椅托架滑动连接;所述摇椅托架设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可与摇架抵触的锁架和竖直设置于锁架中心的升降杆,所述锁架包括两根前后平行设置的限位杆和固定连接两根限位杆的连接架,所述升降杆的一端与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与摇椅托架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杆连接有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摇椅底座和摇椅本体,使得摇椅本体在摇椅底座上前后摆动,减小摇椅本体在摆动过程中受到的损害;通过设置摇椅托架和摇架,使得摇椅本体能够在摇椅底座上摆动,通过设置锁定机构,锁架在升降杆的带动下上下移动,当锁架在不断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锁架对摇架的摆动幅度进行限制,当锁架下移到最低点时,摇架的摆动受到限制,摇椅本体停止摆动,从而避免在老人起身时由于摇椅本体前后摆动而导致其脚部受伤甚至摔倒;设置两根限位杆使得锁架的限制效果更加,通过设置连接架使得升降杆能够带动限位杆同步移动,通过设置驱动组件方便对升降杆的升降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螺纹连接于升降杆内部的丝杆和固定设置于丝杆背离升降杆一端的蜗轮,所述蜗轮啮合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所述丝杆与摇椅托架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与升降杆螺纹连接的丝杆通过丝杆的转动带动升降杆的上升和下降,从而使得升降杆的带动锁架逐步上升和下降,使得锁架能够缓慢限制摇架摆动直至其停止,避免摇架瞬间卡停而使得使用者不适;通过设置蜗轮蜗杆,对减速电机的输出方向进行转换,从而使得减速电机能够侧向设置并驱动丝杆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根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均固定设有与摇椅托架滑动连接的加强杆,所述摇椅托架对应设有与加强杆滑动的限位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限位杆的两端设置加强杆,并使得加强杆与限位套滑动连接,增强限位杆的强度,避免限位杆在限制摇架摆动时受到摇架的冲击力时发生弯折,从而影响锁架的使用寿命;同时设置加强杆和限位套,使得升降杆只能沿其轴线方向移动,避免升降杆在驱动组件带动下发生旋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摇椅本体包括椅框和包覆设置于椅框上的靠垫,所述椅框包括与摇架固定连接的底架和转动设置于底架后侧的背板,所述背板两侧与底架之间均设有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两端分别与背板和底架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椅框上设置靠垫,提高使用的舒适度;椅框包括底架和背板,并使得背板于底架转动设置,从而使得背板能够根据需要改变倾斜角度,方便使用者使用;通过设置电推杆对背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背板能够保持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架的中间转动设有坐板,所述底架远离背板一端固定设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坐板且与坐板转动设置,所述底架靠近背板一侧设有多根与坐板下端面抵触的横梁,所述坐板的下端面连接有助力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与底架转动设置的坐板,减小坐板对起身的影响,通过将转轴设置在底架远离背板一端,并在靠近背板一端设置多根与坐板抵触的横梁,从而方便坐板在使用时保持平稳;通过设置并控制助力组件,从而使得助力组件能够带动坐板发生转动,方便在起身时坐板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助力组件包括设置于底架远离背板一端两侧的压杆和铰接于坐板远离转轴一端两侧的推杆,所述压杆与其同侧对应的推杆之间共同铰接有连杆,所述底架对应连杆固定设有铰接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压杆、推杆和连杆相互铰接,利用杠杆原理当压杆受力下压时,推杆向上推动坐板,从而使得坐板发生转动,其后端向上推动老人起身;根据起身时双手按压扶手前端更易起身的特点,将压杆设置在底架远离背板一端,方便老人对压杆施加压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铰接座与连杆铰接且铰接座远离连杆一侧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杆与铰接座铰接,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推杆和压杆铰接,铰接座靠近推杆设置,利用杠杆原理,使得压杆受到的力较小时就能够使得推杆上升,从而方便助力组件推动坐板转动,使得老人起身更加容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靠垫包括设置于坐板上的坐垫和设置于背板上的背靠,所述坐垫背离底架一侧间隔设有多个弹性凸起;所述背靠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按摩器,所述按摩器可与使用者的背部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靠垫分开设置使得背板转动时,坐垫和背靠均不会发生形变,从而使得靠垫能够更好的贴合在人体上;在坐垫上设置弹性凸起不仅能够减缓使用者对坐板的冲击力,还能够起到按摩的功效,避免老人久坐造成下肢血液不循环,加重起身的难度;背靠内部设置按摩器,当人体背部抵靠在被靠时,通过打开按摩器对背部进行按摩,消除疲劳感,促进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在摇椅托架上设置锁定机构,当老人需要起身时,通过控制锁定机构对摇椅本体的摆动进行限制,使得摇椅本体停止摆动,从而避免老人在起身时发生危险;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带动升降杆上下移动,从而使得锁架逐步对摇椅本体的摆动幅度进行限制,避免摇椅本体的突然制动而导致使用者不适;通过设置与底架转动连接的坐板,并设置助力组件带动坐板转动,从而方便老人起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爆炸图,主要显示了摇椅本体的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爆炸图,主要显示了摇架与摇椅托架的连接结构;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了底架的内部结构;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爆炸图,主要显示了摇椅托架与锁定机构的连接关系;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爆炸图,主要显示了驱动组件的组成结构。

图中,1、摇椅底座;2、摇椅本体;21、椅框;211、底架;2111、坐板;2112、转轴;2113、横梁;212、背板;213、扶手架;214、电推杆;215、助力组件;2151、压杆;2152、推杆;2153、连杆;2154、铰接座;22、靠垫;221、坐垫;2211、弹性凸起;222、背靠;2221、按摩器;223、扶手垫;3、摇椅托架;31、架边;311、半圆凹槽;32、横杆;321、向上弯钩;33、中心板;34、加固轴;35、固定框;36、限位套;4、摇架;41、弧形梁;42、连接柱;43、保护轴;5、锁定机构;51、锁架;511、限位杆;512、连接架;513、加强杆;52、升降杆;53、驱动组件;531、丝杆;532、蜗轮;533、蜗杆;534、减速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助力老人摇椅,包括与地面固定抵触的摇椅底座1和能够前后摆动的摇椅本体2,且摇椅本体2设置于摇椅底座1上端,摇椅底座1上端固定设有摇椅托架3,摇椅本体2下端对应摇椅托架3设有摇架4,使得摇椅本体2在摇椅底座1上前后摆动,减小摇椅本体2在摆动过程中受到的损害。摇椅托架3设有锁定机构5,从而对摇椅本体2的摆动进行限制,使得摇椅本体2在老人起身时停止摆动,避免摇椅本体2的摆动对老人起身造成危险。

参照图2和图3,摇椅本体2包括椅框21和包覆设置于椅框21上的靠垫22,设置靠垫22以提高使用者使用时的舒适度。为方便使用者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坐姿,椅框21包括与摇架4固定连接的底架211、转动设置于底架211后侧的背板212以及固定设置于底架211左右两侧的扶手架213,背板212两侧与底架211之间均设有电推杆214,电推杆214的两端分别与背板212和底架211铰接,通过控制电推杆214活塞杆的伸缩,从而对背板212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并使得背板212能够保持稳定。

参照图3和图4,为方便老人起身,底架211的中间转动设有坐板2111,减小坐板2111对起身的影响;底架211远离背板212一端固定设有转轴2112,转轴2112贯穿坐板2111且与坐板2111转动设置,底架211靠近背板212一侧设有多根与坐板2111下端面抵触的横梁2113,从而方便坐板2111在使用时保持平稳。坐板2111的下端面连接有助力组件215,助力组件215包括设置于底架211远离背板212一端两侧的压杆2151和铰接于坐板2111远离转轴2112一端两侧的推杆2152,压杆2151与其同侧对应的推杆2152之间共同铰接有连杆2153,底架211对应连杆2153固定设有铰接座2154,利用杠杆原理当压杆2151受力下压时,推杆2152向上推动坐板2111,从而使得坐板2111发生转动,其后端向上推动老人起身。

参照图2和图4,压杆2151与扶手架213滑动连接,根据起身时双手按压扶手前端更易起身的特点,方便老人对压杆2151施加压力。铰接座2154与连杆2153铰接且铰接座2154远离连杆2153一侧设置,使得铰接座2154与连杆2153的铰接点更加靠近推杆2152,根据杠杆原理,使得压杆2151受到的力较小时就能够使得推杆2152上升,从而方便助力组件215推动坐板2111转动,使得老人起身更加容易。

参照图1和图2,靠垫22包括设置于坐板2111上的坐垫221和设置于背板212上的背靠222,使得背板212转动时,坐垫221和背靠222均不会发生形变,从而使得靠垫22能够更好的贴合在人体上。由于久坐会造成下肢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增加老人起身的难度,坐垫221背离底架211一侧间隔设有多个弹性凸起2211,不仅能够起到按摩的功效,还能减缓使用者对主板的冲击力。为避免老人久坐瞌睡时下滑,坐垫221远离背板212一端的厚度大于坐垫221靠近背板212一端的厚度,从而使得坐垫221朝向背板212一侧向下倾斜。

参照图2,背靠222内部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按摩器2221,当人体背部抵靠在背靠222上时,通过打开按摩器2221对背部进行按摩,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消除疲惫感。由于人体的背部具有一定的曲线弧度,背靠222的下端和上端的厚度大于其中间段的厚度,使得人体背部能够更舒适的抵靠在背靠222上。靠垫22还包括包覆于扶手架213上的扶手垫223,由于压杆2151与扶手架213滑动连接,保证压杆2151下压时不受扶手垫223外层表皮的影响,扶手垫223采用弹性性能良好的海绵制成。

参照图1和图3,摇架4包括平行设置于摇椅本体2左右两侧的弧形梁41和固定连接弧形梁41和摇椅本体2的三根连接柱42,三根连接柱42分别位于弧形梁41的前中后三个位置,从而增强弧形梁41与摇椅本体2的连接强度。参照图4,摇椅托架3包括两根分别设置于弧形梁41下方的架边31和设置于架边31两端的横杆32,横杆32的两端与两根架边31共同固定连接,架边31的上端面对应弧形梁41开设有半圆凹槽311,使得摇架4受力时沿半圆凹槽311的轨迹摆动。

参照图4和图5,为保证摇椅托架3的强度,摇椅托架3还包括设置于两根横杆32中间的中心板33,中心板33与两根横杆32之间均设有加固轴34。为避免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摇椅本体2受力后仰,两根弧形梁41的后端共同连接有保护轴43,位于弧形梁41后端的横杆32的上端面设有向上弯钩321,当摇架4向后摆动时,保护轴43与向上弯钩321抵触,从而使得摇架4不能继续向后摆动。

参照图4和图5,锁定机构5包括可与摇架4抵触的锁架51和竖直设置于锁架51中心的升降杆52,其中锁架51包括两根前后平行设置的限位杆511和固定连接两根限位杆511的连接架512,限位杆511的两端为弧形梁41上方,且限位杆511在升降杆52的带动下向下移动时可与摇架4抵触从而限制摇架4的摆动幅度。升降杆52的一端与连接架5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心板33滑动连接,且升降杆52背离连接架512一端连接有驱动组件53,通过驱动组件53带动升降杆52升降。

参照图5和图6,驱动组件53包括螺纹连接于升降杆52内部的丝杆531和固定设置于丝杆531背离升降杆52一端的蜗轮532,丝杆531贯穿中心板33且蜗轮532设置于中心板33背离锁架51一侧。蜗轮532啮合有蜗杆533,蜗杆5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534,中心板33底部对应减速电机534设有固定框35,丝杆531与固定框35转动连接,通过丝杆531的转动带动升降杆52的上升和下降,从而使得升降杆52的带动锁架51逐步上升和下降,使得锁架51能够缓慢限制摇架4摆动直至其停止,避免摇架4瞬间卡停而使得使用者不适。

参照图4和图5,为避免升降杆52在驱动组件53带动下发生旋转,限位杆511的两端固定设有朝下的加强杆513,且加强杆513与摇椅托架3滑动连接,摇椅托架3对应设有与加强杆513滑动的限位套36,使得升降杆52只能沿其轴线方向移动,避免升降杆52在驱动组件53带动下发生旋转。同时设置加强杆513和限位套36,增强限位杆511的强度,避免限位杆511在限制摇架4摆动时受到摇架4的冲击力时发生弯折。

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为:当老人需要坐到摇椅本体2上时,通过控制减速电机534转动,从而使得锁架51在升降杆52的带动下向下移动且使得限位杆511的两端分均与弧形梁41的上端面抵触。当老人坐到摇椅本体2上后,通过控制减少电机反向转动,使得锁架51在升降杆52的带动下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摇架4能够在摇椅托架3上前后摆动。通过调节电推杆214活塞杆的伸缩,调整背板212的倾斜角度,从而使得老人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坐姿、半躺或躺姿,当其背部与背板212抵触时,通过启动按摩器2221使得按摩器2221对其背部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当老人需要起身时,通过控制减速电机534转动,使得减速电机534带动丝杆531缓慢转动,从而使得锁架51在升降杆52的带动下向下移动且对摇架4的摆动幅度进行逐步限制,当升降杆52降低到最低点时,摇椅本体2停止摆动;老人通过用手或前臂按压扶手架213前端,使得扶手垫223发生形变,从而使得压杆2151向下滑动,压杆2151对连杆2153的一端施加压力,使得连杆2153的另一端带动推杆2152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坐板2111向上发生倾斜,推动老人离开坐板2111,辅助其起身。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