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3430发布日期:2020-02-14 15:19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蒸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用具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蒸锅。



背景技术:

蒸锅在日常生活中己是常用的厨具,现有蒸锅通过叠加蒸格达到一锅多蒸的用途,但由于食物体积是不确定的,现有蒸格的高度不能如愿调整,难以适应不同体积食材的蒸烹要求。

申请号为201620274736.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蒸片锅,属于烹饪用具技术领域,上述蒸片锅的蒸片通过蒸片上设置的提手来调整蒸片的位置,通过凸筋与蒸片配合来根据食物体积调整蒸片的高度达到适应不同体积食材的蒸烹要求。

上述蒸片锅虽然解决了现有蒸锅不能适应不同体积食材的蒸烹要求,然而,当锅体加热后提手的温度过高,用户无法通过提手取出蒸片,只能等提手的温度降低后取出,这样蒸片上的食物温度也会随之降低,影响口感;而且提手与蒸片结合处由于存在卫生死角,容易积累食物残渣滋生细菌,影响健康。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蒸锅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上述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实现蒸锅可以适应不同体积食材的蒸烹要求,且方便用户在温度过高时取出蒸片食用食材,并方便清洗蒸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蒸锅,包括锅体和多个设有通气孔的蒸片,所述锅体内侧水平设有多层朝向锅体内侧延伸的凸肋,所述每层凸肋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每层相邻的凸肋与所述锅体内壁形成第一空位,所述蒸片的边缘向外凸出形成与所述每层凸肋数量相匹配且可从第一空位穿过的凸台,所述相邻凸台与所述蒸片边缘形成可供所述凸肋穿过的第二空位,所述凸台搭设在所述凸肋上,所述蒸片上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蒸片通过所述卡接机构可拆卸的连接有蒸片取出爪。

优选地,所述卡接机构为卡接孔,所述蒸片取出爪包括一体连接的手柄与爪体,所述爪体为片状结构,所述爪体远离所述手柄一端弯折形成与所述卡接孔配合的爪头,所述爪头穿过所述卡接孔与所述蒸片可拆卸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卡接孔的数量为3个,所述卡接孔均匀分布在所述蒸片的同心圆上,所述卡接孔到所述蒸片圆心的距离为所述蒸片半径的一半。

优选地,所述爪体两侧向爪头弯折方向延伸设置有爪体加强筋,所述爪体加强筋远离所述手柄一端向爪头弯折方向延伸设置有爪头限位块,所述爪头限位块与所述爪体加强筋接合处形成角度为100°-120°的夹角,所述爪头与所述爪体连接处向远离所述手柄方向延伸设置有爪体限位块,所述爪头穿过所述卡接孔,所述爪头限位块与所述蒸片下表面贴合,所述爪体限位块与所述蒸片上表面贴合,所述蒸片取出爪通过所述爪头限位块、所述爪体限位块和所述卡接孔与所述蒸片可拆卸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爪头限位块与所述爪体加强筋接合处形成角度为110°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卡接机构为卡接块,所述卡接块包括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二卡块在所述蒸片上的正投影为圆心重合且方向相对的圆弧,所述第一卡块顶端向所述第二卡块延伸形成第一卡块挡板,所述第二卡块顶端向所述第一卡块延伸形成第二卡块挡板,所述第一卡块挡板与所述第二卡块挡板之间形成第三空位,所述蒸片取出爪包括一个圆柱形主体,所述主体上端可拆卸的设置有手柄,所述主体下端可拆卸的设置有爪体,所述爪体两端水平设置有爪头,所述爪体竖直穿过所述第三空位并通过所述爪头与所述第一卡块挡板和所述第二卡块挡板可旋转配合的卡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块挡板与所述第二卡块挡板为90°圆环形状,所述爪头为两个相对设置的90°圆环,所述第一卡块挡板内环及所述第二卡块挡板内环沿顺时针方向由一端至另一端到所述蒸片的高度逐渐降低直至与所述蒸片接合,所述第三空位中间的蒸片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爪体中间向下凸出设置有可穿过所述定位孔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竖直穿过所述定位孔并通过所述爪头与所述第一卡块挡板和所述第二卡块挡板可旋转配合的卡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每层凸肋的数量为3个,所述每层凸肋均匀分布在所述锅体与每层凸肋所在平面相交的圆周上。

优选地,所述凸肋的长度为3cm,所述凸台中间向上凸起设置有与所述凸肋相配合的容纳槽。

优选地,所述蒸片表面设置有6条加强槽,所述加强槽的形状为圆弧形,所述加强槽呈扇叶排列。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蒸锅通过多层凸肋的设置实现了蒸锅适应不同体积食材的蒸烹要求,通过蒸片取出爪与卡接机构的可拆卸连接,实现了在高温时取出蒸片食用食材,解决了食材温度降低影响口感的问题,并且卡接机构不存在卫生死角,解决了卫生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蒸锅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蒸片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蒸片取出爪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锅体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蒸片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蒸片取出爪的结构图;

其中:1-锅体,2-通气孔,3-蒸片,4-凸肋,5-第一空位,6-凸台,61-容纳槽,7-第二空位,81-卡接孔,82-卡接块,821-第一卡块,822-第二卡块,823-第一卡块挡板,824-第二卡块挡板,9(9’)-蒸片取出爪,91(91’)-手柄,92(92’)-爪体,921(921’)-爪头,922-爪体加强筋,923-爪头限位块,924-爪体限位块,925-定位柱,10-加强槽,11-第三空位,11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4,其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蒸锅,包括锅体1和多个设有通气孔2的蒸片3,所述蒸片3表面设置有多条加强槽10,所述加强槽10的数量为6个,所述加强槽10的形状为圆弧形,所述加强槽10呈扇叶排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清楚,所述加强槽10的设置、所述加强槽10的形状及所述加强槽10的数量只是为了增强蒸片3的强度,所述加强槽10的形状还可以是长条形、圆形、波浪形等;所述加强槽10的数量还可以是3条、5条等,不以此为限。所述锅体1内侧水平设有两层朝向锅体内侧延伸的凸肋4,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清楚,所述凸肋4的层数只是为了适应不同体积食材的蒸烹,因此所述凸肋4的层数还可以是3层、4层等,不以此为限。所述每层凸肋4的数量为3个,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清楚,所述每层凸肋4的数量只是为了更好的支撑蒸片3,且不影响蒸片3的取出与放下,因此所述每层凸肋4还可以是4个、5个等,不以此为限。所述每层凸肋4均匀分布在所述锅体1与每层凸肋4所在平面相交的圆周上,所述凸肋4的长度为3cm,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清楚,所述凸肋4的长度为3cm只是更方便蒸片的取出与放下,因此所述凸肋4的长度还可以是4cm、5cm等,不以此为限。所述每层相邻的凸肋4与所述锅体1内壁形成第一空位5,所述蒸片3的边缘向外凸出形成与所述每层凸肋4数量相匹配且可从第一空位5穿过的凸台6,所述凸台6中间向上凸起设置有与所述凸肋4相配合的容纳槽61,所述相邻凸台6与所述蒸片3边缘形成可供所述凸肋4穿过的第二空位7,所述凸台6的容纳槽61搭设在所述凸肋4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清楚,所述容纳槽61的设置只是为了方便蒸片3的固定,不以此为限。所述蒸片3上设置有卡接孔81,所述蒸片3通过所述卡接孔81可拆卸的连接有蒸片取出爪9,所述卡接孔81的数量为3个,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清楚,所述卡接孔81的数量是为了更方便的连接蒸片取出爪9,因此所述卡接孔81的数量还可以是5个、6个等,并不以此为限。所述卡接孔81均匀分布在所述蒸片3的同心圆上,所述卡接孔81到所述蒸片3圆心的距离为所述蒸片3半径的一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清楚,所述卡接孔81到所述蒸片3圆心的距离还可以是所述蒸片3半径的2/3、3/4等,不以此为限。所述蒸片取出爪9包括一体连接的手柄91与爪体92,所述爪体92为片状结构,所述爪体92远离所述手柄91一端弯折形成与所述卡接孔81配合的爪头921,所述爪体92两侧向爪头921弯折方向延伸设置有爪体加强筋922,所述爪体加强筋922远离所述手柄91一端向爪头921弯折方向延伸设置有爪头限位块923,所述爪头限位块923与所述爪体加强筋922接合处形成角度为110°的夹角,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清楚,所述爪头限位块923与所述爪体加强筋922接合处的夹角只是为了使用者更舒服的取出蒸片3,因此其夹角还可以是100°-120°,不以此为限。所述爪头921与所述爪体92连接处向远离所述手柄91方向延伸设置有爪体限位块924,所述爪头921穿过所述卡接孔81,所述爪体限位块924与所述蒸片3上表面贴合,所述爪头限位块923与所述蒸片3下表面贴合,所述蒸片取出爪9通过所述爪头限位块923、所述爪体限位块924和所述卡接孔81与所述蒸片3可拆卸的连接。

当使用时,使用者将蒸片取出爪9的爪头921穿过蒸片3的卡接孔81中,将蒸片取出爪9沿爪体限位块924方向向下旋转,将爪体限位块924底端贴合蒸片3的上表面,此时,爪头限位块923与所述蒸片3的下表面贴合,蒸片取出爪9与蒸片3卡紧,使用者将蒸片3放入锅体1中,使用者根据锅体1中凸肋4的位置旋转蒸片3将蒸片3的容纳槽61对准凸肋4后放下蒸片3,当食材(图未示)体积过大时,使用者将一片蒸片3旋转将蒸片的凸台6对准第一空位5,此时,凸肋4对准第二空位7,将蒸片3放到最下层的凸肋4上,将大体积的食材放到蒸片3上,使用上述方法将另一片蒸片3放入最上层的凸肋4上,将小体积的食材放到蒸片3上。当蒸烹结束时,使用者利用相同的方法,将蒸片3连带食材一起带出锅体1放到餐桌(图未示)食用。

本实用新型的蒸锅1通过蒸片取出爪9与卡接孔81可拆卸的连接,解决了蒸片高温时无法取出的问题,卡接孔81无卫生死角解决了蒸片留存食材残渣滋生细菌的问题,优选实施例中凸肋4的长度为3cm解决了凸肋4过长不方便蒸片3取出与放下的问题,每层凸肋4的数量为3个既解决了蒸片3支撑的稳定性,又防止过多的凸肋4影响蒸片3的取出与放下。蒸片3上加强槽10的设置解决了蒸片3的强度问题,凸台6上一体冲压形成的容纳槽61工序简单,且增加了蒸片3的强度,卡接孔81到蒸片3圆心的距离为蒸片3半径的一半,可以防止卡接孔81太靠近蒸片3的边缘导致食材过重影响蒸片取出与放下的稳定性,确实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实施例二:

参阅图5、图6,其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蒸锅,其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蒸片3中间设置有卡接块82,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清楚,所述卡接块82的位置还可以是边缘等其他位置,设置在中间只是为了更稳定的取出与放下蒸片3,并不以此为限。所述蒸片3通过所述卡接块82可拆卸的连接有蒸片取出爪9’,所述卡接块82包括第一卡块821与第二卡块822,所述第一卡块821与所述第二卡块822在所述蒸片3上的正投影为圆心重合且方向相对的圆弧,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清楚,所述第一卡块821与所述第二卡块822在所述蒸片3上的正投影还可以是直线、圆环等其他形状,并不以此为限。所述第一卡块821顶端向所述第二卡块822延伸形成第一卡块挡板823,所述第二卡块822顶端向所述第一卡块821延伸形成第二卡块挡板824,所述第一卡块挡板823与所述第二卡块挡板824为90°圆环形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清楚,所述第一卡块挡板823与所述第二卡块挡板824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长方形、60°圆环形,并不以此为限。所述第一卡块挡板823与所述第二卡块挡板824之间形成第三空位11,所述第三空位11中间的蒸片3上设置有定位孔111,所述蒸片取出爪9’包括一个圆柱形主体,所述主体上端可拆卸的连接有手柄91’,所述主体下端可拆卸的连接有爪体92’,所述爪体92’两端水平设置有90°圆环形状的爪头921’,所述爪体92’中间向下凸出设置有可穿过所述定位孔111的定位柱925,所述定位柱925竖直穿过所述定位孔111并通过所述爪头921’与所述第一卡块挡板823和所述第二卡块挡板824可旋转配合的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卡块挡板823内环及所述第二卡块挡板824内环沿顺时针方向由一端至另一端到所述蒸片3的高度逐渐降低直至与所述蒸片3接合,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块821、所述第二卡块822、所述第一卡块挡板823及所述第二卡块挡板824为蒸片3一体冲压成型。

当使用时,使用者将蒸片取出爪9’的定位柱925竖直穿过所述定位孔111,并旋转蒸片取出爪9’带动爪头921’旋转进入所述第一卡块挡板823及所述第二卡块挡板824下方,由于所述第一卡块挡板823内环及所述第二卡块挡板824内环沿顺时针方向由一端至另一端到所述蒸片3的高度逐渐降低直至与所述蒸片3接合,所以所述爪头921’完全进入所述第一卡块挡板823及所述第二卡块挡板824下方后,所述爪头921’与所述蒸片3卡紧,使用者将蒸片3放入锅体1中,使用者根据锅体1中凸肋4的位置旋转蒸片3将蒸片3的容纳槽61对准凸肋4后放下蒸片3,当食材(图未示)体积过大时,使用者将一片蒸片3旋转将蒸片的凸台6对准第一空位5,此时,凸肋4对准第二空位7,将蒸片3放到最下层的凸肋4上,将大体积的食材放到蒸片3上,使用上述方法将另一片蒸片3放入最上层的凸肋4上,将小体积的食材放到蒸片3上。当蒸烹结束时,使用者利用相同的方法,将蒸片3连带食材一起带出锅体1放到餐桌(图未示)食用。

本实用新型的蒸锅1通过蒸片取出爪9’与卡接块82可拆卸的连接,解决了蒸片高温时无法取出的问题,卡接块82无卫生死角解决了蒸片留存食材残渣滋生细菌的问题,凸肋4的长度为3cm解决了凸肋4过长不方便蒸片3取出与放下的问题,每层凸肋4的数量为3个既解决了蒸片3支撑的稳定性,又防止过多的凸肋4影响蒸片3的取出与放下。蒸片3上加强槽10的设置解决了蒸片3的强度问题,凸台6上一体冲压形成的容纳槽61工序简单,且增加了蒸片3的强度,确实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