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向开启集成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8718发布日期:2020-02-21 21:00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向开启集成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户领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向开启集成窗。



背景技术:

窗户,在建筑学上是指墙或屋顶上建造的洞口,用以使光线或空气进入室内。事实上窗和户的本意分别指窗和门,在现代汉语中窗户则单指窗。“窗”本作“囱”(“囱”为俗字),即在墙上留个洞,框内的是窗棂,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说文》说:“在墙曰牅,在屋曰囱。窗,或从穴。”窗框负责支撑窗体的主结构,可以是木材、金属、陶瓷或塑料材料,透明部分依附在窗框上,可以是纸、布、丝绸或玻璃材料。

现有授权公布号的中国专利cn10281752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中抗风压平开窗,其包括窗框,所述窗框上部设有固定窗扇,在所述窗框下部设有活动窗扇;所述活动窗扇主要由外边框和内边框组成,外边框固定套接在内边框外壁上,内边框向窗框内侧延伸;在所述外边框内侧与窗框连接处设有弹性密封条,在所述内边框上设有把手。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平开窗只能向一个方向推动打开,向另一个方向拉动闭合;如果窗户向外侧转动为打开状态,容易受到风吹动,导致窗户撞击窗框,可能会对窗户造成破坏,如果窗户向内转动为打开状态,会占用室内空间,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向开启集成窗,其具有多种开合方式的作用,能够根据居住人员的需求选择开合方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向开启集成窗,包括设置在窗口内的窗框,所述窗框内转动设置有旋转框,所述旋转框和窗框之间设置有使旋转框外开的第一铰链,所述旋转框内转动设置有窗扇,所述旋转框内开设有供窗扇放置的放置槽;所述窗扇侧边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套设有传动带,所述窗扇上设置有驱动传动带在滑动槽内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传动带远离窗扇铰接处的一侧设置有沿滑动槽长度方向移动的同步块,所述同步块滑动卡设在滑动槽内,所述旋转框内顶壁设置有供同步块穿设的固定孔;

所述窗扇和旋转框内底壁之间设置有使窗扇内倒的第二铰链,所述第二铰链包括设置在旋转框内底壁上的旋转卡箍,所述传动带正对旋转框内底壁的位置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沿滑动槽长度方向滑动卡设,所述放置板上设置有穿设在旋转卡箍内的旋转轴,所述旋转框内底壁设置有转动扣住旋转轴的支撑扣;

所述放置槽内侧壁和窗扇之间设置有使窗扇内开的第三铰链,所述窗扇包括边框,所述边框靠近第一铰链处的一侧设置为右边框,所述第三铰链包括固定在传动带上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滑动卡设在滑动槽内;所述右边框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驱动空腔,所述驱动空腔的两端设置有导向槽,两个所述导向槽内伸缩设置有相背移动的铰接轴,所述旋转框内顶壁和内底壁均设置有供铰接轴旋转放置的铰接孔,所述滑动槽底壁开设有连通导向槽的移动槽,所述移动块靠近导向槽的一面设置有穿设在导向槽内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移动块的一侧固定在铰接轴的外侧壁;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供支撑扣穿过的让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位置时同步块插在固定孔内,旋转轴穿设在旋转卡箍内,窗扇和旋转框同步转动,需要打开窗口时操作人员只要向室外推动旋转框,此时旋转框带动窗扇向外转动,从而起到通过外开的方式将窗口的作用;需要窗扇向室内倾倒打开时,操作人员要在滑动槽内移动传动带,传动带动带动同步块离开固定孔,同时旋转轴穿设在旋转卡箍内,旋转轴远离旋转卡箍的位置转动扣在支撑扣内,窗扇的四边只有底壁能够在旋转能转动,此时窗扇能够向室内倾倒,从而起到通过内倒的方式打开窗口的作用;再次移动传动带,传动带带动旋转轴离开旋转卡箍,同时让位孔对准支撑扣,移动块带动铰接轴伸出驱动空腔并穿设在铰接孔内,此时窗扇的四边只铰接轴转动穿设在铰接孔,操作人员用力拉动窗扇,窗扇即可围绕铰接孔向室内转动,从而起到通过内开式打开窗口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窗框远离第一铰链处的内侧壁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旋转框外侧壁设置有卡住定位孔的第一球头柱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旋转框旋转至窗框内时,第一球头柱塞会卡住定位孔,从而起到在窗框内初步固定旋转框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边框内的驱动齿轮,所述传动带正对驱动齿轮的位置设置截断口,所述传动带截断口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与驱动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带围绕窗扇一圈,传动带在滑动槽内移动,窗扇闭合时滑动槽在旋转框内,不方便移动,此时转动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带动驱动齿条移动,两个驱动齿条的移动方向一致,此时传动带始终围绕窗扇转动,从而起到方便移动传动带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齿轮上设置有带动其转动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伸出边框的一端设置有持握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能够为驱动杆提供着力点,从而起到方便转动驱动杆的作用,进而起到转动驱动齿轮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边框远旋转框的一面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卡设有供驱动杆穿过的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内均布有若干限位孔,所述驱动杆曲面侧壁设置有卡在限位孔内的第二球头柱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旋转驱动杆的过程中,每次转动驱动杆后第二球头柱塞都会卡在限位孔内,从而起到初步固定每次转动后驱动杆位置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铰接轴靠近铰接孔的一端固定套设有轴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能够将铰接轴和铰接孔之间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从而起到减少铰接孔侧壁对铰接轴的磨损,进而起到保护铰接轴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槽底壁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边框对应第一磁铁的位置设置有吸住第一磁铁的第二磁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窗扇盖合在放置槽内时,第一磁铁会吸住第二磁铁,从而起到初步固定盖合在放置槽内的窗扇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槽底壁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覆盖在第一磁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垫能够防止窗扇直接刚性碰撞放置槽底壁,从而起到保护窗扇和旋转框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采用了窗框、窗扇、第一球头柱塞和定位孔,从而产生通过外开式打开窗口的效果;

2、采用了旋转卡箍、放置板、支撑扣和旋转轴,从而产生通过内倒式打开窗口的效果;

3、采用了驱动空腔、导向槽、铰接轴和移动块,从而产生通过内开式打开窗口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球头柱塞的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边框和旋转框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铰链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边框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f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框和窗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传动带第二铰链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窗框;12、定位孔;2、窗扇;21、第二磁铁;22、第二铰链;23、旋转卡箍;24、放置板;25、支撑扣;26、旋转轴;27、让位孔;3、旋转框;31、第一铰链;32、放置槽;33、第一球头柱塞;34、第一磁铁;35、缓冲垫;4、驱动装置;42、驱动齿轮;43、截断口;44、第一齿条;45、第二齿条;46、驱动杆;47、持握把手;51、滑动槽;52、移动槽;53、传动带;54、同步块;55、固定孔;56、移动块;57、连接板;6、第三铰链;61、边框;62、右边框;63、驱动空腔;64、导向槽;65、让位槽;66、固定块;7、定位板;71、转动孔;72、限位孔;73、第二球头柱塞;8、铰接轴;81、轴承;82、铰接孔;83、连接条;84、驱动齿条;85、转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三向开启集成窗,包括窗框1,窗框1内翻转设置旋转框3,旋转框3只能向室外发生单向开启,旋转框3靠近室内的一面开设放置槽32,放置槽32内翻转设置窗扇2,窗扇2只能向室内单向开启。

参照图2和图3,放置槽32内侧壁远离旋转框3铰接处的一面开设有定位孔12,定位孔12沿窗框1长度方向均部有三个,对应旋转框3的侧壁上设置三个第一球头柱塞33,第一球头柱塞33的球头卡在定位孔12中,需要打开窗框1时操作人员只要用力向室外推动旋转框3,此时第一球头柱塞33的球头在定位孔12挤压下缩回旋转框3内,旋转框3会被打开,需要将窗框1关闭时操作人员只要将旋转框3向室翻转,当第一球头柱塞33的球头塞到定位孔12内时,旋转框3会被初步固定在窗框1内。

参照图4和图5,旋转框3的铰接处设置第一铰链31,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铰链31包括固定在旋转框3端面上的旋转杆,对应的窗框1上设置有供旋转杆转动旋转孔,旋转框3内转动设置窗扇2,窗扇2包括围绕在玻璃层四边的边框61,边框61盖合在放置槽32内时,边框61正对放置槽32内侧壁的侧边开设滑动槽51,滑动槽51围绕边框61的四周开设,滑动槽51内滑动设置传动带53,传动带53为扁平状的柔性绳带,传动带53围绕边框61四周设置,传动带53远离第一铰链31处的一边设置同步块54,同步块54靠近放置槽32顶壁的位置设置同步杆,对应放置槽32侧壁对应同步杆的位置设置固定孔55;窗扇2在窗框1内的初始状态,同步块54会带动同步杆穿插在固定孔55内,此时窗扇2和旋转框3会同步在一起,转动旋转框3的同时窗扇2也会跟随旋转框3转动,因此窗扇2在放置槽32内的初始状态为窗框1外开的一种打开方式。

参照图5,旋转框3靠近边框61的一面设置第一磁铁34,第一磁铁34为条形磁铁,且第一磁铁34围绕旋转框3设置一圈,旋转框3对应第一磁铁34的设置轨迹开设放置槽32,第一磁铁34远离放置槽32底壁的一面设置接触边框61的缓冲垫35,缓冲垫35为橡胶材质制成,边框61对应第一磁铁34的位置设置第二磁铁21,因此当窗扇2盖合在放置槽32内时,第一磁铁34会吸住第二磁铁21,从而起到在旋转框3内初步固定窗扇2的作用,缓冲垫35能够防止边框61刚性撞击旋转框3,进而起到保护旋转框3和窗扇2的作用。

参照图6和图7,边框61靠近第一铰链31的一边为右边框62,右边框62内设置有第三铰链6,第三铰链6包括固定套设在传动带53上的移动块56,移动块56靠近滑动槽51底壁的一面设置连接板57,连接板57远离移动块56的一端固定在铰接轴8侧壁,旋转框3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开设有供铰接轴8旋转的铰接孔82;室外有风时要将窗扇2向室内开,此时只要移动传动带53将铰接轴8插入到铰接孔82,此时窗扇2会以铰接孔82为转动圆心旋转,为了窗扇2能够正常旋转,右边框62要进行简单的切除并已铰接轴8为圆心进行倒角,防止窗扇2在翻转的过程中抵触到窗框1。

参照图8和图9,右边框62沿其长度方向开设驱动空腔63,驱动空腔63靠近传动带53的内侧壁开设移动槽52,连接板57滑动穿设在移动槽52内,连接板57远离移动块56的一端通过移动槽52伸入在驱动空腔63内,为防止铰接轴8的伸缩干涉传动带53的移动,连接板57向驱动空腔63侧边弯折,驱动空腔63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固定块66,固定块66沿其长度方向开设导向槽64,固定块66侧壁开设有连通导向槽64的让位槽65,让位槽65主要用于供连接板57移动,铰接轴8外侧壁靠近铰接孔82的一端固定套设轴承81;需要向室内开启窗扇2时,操作人员要移动传动带53,传动带53带动移动块56向铰接孔82方向移动,移动块56带动铰接轴8插入到铰接孔82内,此时只要向室内拉动窗扇2即可将窗扇2向室内翻转,在整个转动窗扇2的过程中,轴承81会将铰接轴8和铰接孔82之间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从而起到方便转动窗扇2的作用。

参照图10和图11,驱动空腔63的两端均设置铰接轴8,两个铰接轴8相对的端面均设置连接条83,两根连接条83远离铰接轴8的一端设置有驱动齿条84,驱动空腔63内转动设置转动齿轮85,两个驱动齿条84分别啮合在转动齿轮85直径方向的两端,当传动带53带动移动块56向铰接孔82的方向移动时,转动齿轮85会带带动另一端的铰接轴8反向移动,最终两个铰接轴8会分别插在旋转框3顶壁和底壁上的铰接孔82内。

参照图10和图12,传动带53围绕转动框一圈,传动带53远离第三铰链6处的一边设置截断口43,截断口43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齿条44和第二齿条45,第一齿条44和第二齿条45并排设置,边框61内靠近截断口43的位置处转动设置驱动齿轮42,且驱动齿轮42同时啮合第一齿条44和第二齿条45,需要驱动传动带53在滑动槽51内移动时,转动驱动齿轮42,驱动齿轮42同时啮合第一齿条44和第二齿条45,第一齿条44带动传动带53截断口43的一端向上滑动时,第二齿条45会带动传动带53截断口43的一端向下滑动,因此传动带53会在边框61外形成一个同向转动的圈;驱动齿轮42内穿设有驱动杆46,驱动杆46伸出边框61的一端设置持握把手47,边框61靠近室内的一边设置定位板7,定位板7上开设有供驱动杆46穿设的转动孔71,转动孔71内侧壁均布四个限位孔72,驱动杆46对应限位孔72的位置设置第二球头柱塞73,操作人员需要移动传动带53切换开窗方式时,操作人员只要将转动持握把手47,持握把手47就会带动传动带53发生相应的转动,每转动90度第二球头柱塞73的球头都会卡住限位孔72,从而起到方便分辨窗扇2切换模式的作用。

参照图13和图14,窗扇2的底壁设置第二铰链22,第二铰链22包括设置在滑动槽51内的放置板24,放置板24固定在传动带53上,且放置板24只能沿滑动槽51开设方向移动,对应的旋转框3内底壁远离第三铰链6的一端设置旋转卡箍23,旋转卡箍23为全包裹式的铰接,旋转框3内底壁中间位置设置支撑扣25,支撑扣25为半包裹式的铰接,当旋转轴26同时穿插在支撑扣25和旋转卡箍23内时,已旋转轴26为转轴能够将窗扇2向室内转动30度,转动30度后边框61抵触旋转框3底壁即可将窗扇2位置固定住,旋转轴26中间开设有供支撑扣25穿过的让位孔27。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窗扇2盖合在放置槽32内,旋转框3盖合在窗框1内,此时同步块54穿插在固定孔55内,旋转轴26穿插在旋转卡箍23和支撑扣25内,铰接轴8收纳在驱动空腔63内,这为窗框1的第一个开启方式,也就是旋转框3带动窗扇2向外转动;然后操作人员通过持握把手47转动传动带53,持握把手47转动90度,此时同步块54离开固定孔55,旋转轴26还在旋转卡箍23内和支撑扣25内,铰接轴8还是收纳在驱动空腔63内,此时窗扇2与旋转框3分离,只有旋转轴26穿设在旋转卡箍23和支撑扣25内,这是为窗框1的第二个开启方式,也就是窗扇2向内倾倒30度的开启方式;最后操作人员在转动90度的持握把手47,此时同步块54进一步远离固定孔55,旋转轴26一端离开旋转卡箍23且让位孔27对准支撑扣25,而铰接轴8穿设在铰接孔82内,这为窗框1的第三个开启方式,也就是窗扇2在旋转框3内向内转动开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