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4653发布日期:2020-04-10 16:00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发热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枕头技术领域,具体为发热枕。



背景技术:

枕头,是一种睡眠工具。一般认为,枕头是人们为睡眠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三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睡觉时须采用枕头。枕头一般由枕芯、枕套两部分构成。

枕头在人的睡眠中占有重要地位,合适的枕头有助你睡得更香甜,但长期使用不适合的枕头会造成一系列慢性劳损,甚至发展成颈椎病,目前枕头的填充物材质多种多样,化纤、乳胶、羽绒、荞麦皮……不同的材料回弹时间各不相同。枕头都是有使用寿命的,从半年到三年不等,用久了就会出现失去弹性、老化、螨虫等问题。其中,化纤枕最常见,但不太透气,尤其是使用了数个月后就容易被压实、变形,越睡越扁,不再具有弹性,因此需要及时更换。羽绒枕相对较松软,睡起来很舒服,但难以保持一定的高度,建议与硬一些的枕头搭配着使用。

枕头的硬度个不相同,根据不同的材料,导热效果也个不相同,传统的枕头无法自行加热,无法感知室内外温度,使枕头主体始终保持最合适人体使用的温度,无法自由添加中药包来改善睡眠质量,为此我们提出发热枕。

实用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提供了发热枕,具备能够使发热枕主体保持恒温,自动感应室内外温差,能够让使用者长期使用,提高睡眠质量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枕头无法自行加热的问题,解决了无法感知室内外温度的问题,解决了无法使枕头主体始终保持最合适人体使用的温度的问题,解决了无法自由添加中药包来改善睡眠质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发热枕能够根据室内外温差进行自行发热,能够使发热枕主体保持恒温,自动感应室内外温差,能够让使用者长期使用,提高睡眠质量的目的,本实用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发热枕,包括发热枕主体,所述发热枕主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三项插头,所述发热枕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有枕面,所述枕面的一侧设有枕边,且枕边设置于发热枕主体的一端,所述枕边的前端外表面设有设定键与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设定键的一侧,所述发热枕主体的内侧设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内侧设有枕芯室,所述枕芯室的内侧设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的一侧设有枕芯,所述枕芯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石墨烯低压发热片,所述石墨烯低压发热片的一侧设有扩展室。

优选的,所述发热枕主体的内侧设有电源适配器与单片机,且单片机设置于电源适配器的一侧,所述单片机与电源适配器均与发热枕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单片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恒温监测板,所述单片机的一侧远离恒温监测板的一侧设有控制盒,且控制盒设置于枕边的后端外表面,所述控制盒与枕边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导线的输入端口与三项插头的输出端口电性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输入端口与导线的输出端口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口与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口电性连接,所述恒温监测板、控制盒与石墨烯低压发热片的输入端口均与单片机的输出端口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与枕边之间设有绝缘片,所述绝缘片覆盖包裹与支撑框架的整个外表面,所述支撑框架的内侧设有蜂窝架,所述蜂窝架与支撑框架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扩展室的内侧设有中药包,所述中药包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中药包与扩展室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与枕芯之设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覆盖包裹与枕芯的整个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控制盒的内侧设有控制面板与温感监测板,且温感监测板设置于控制面板的一侧,所述控制面板与温感监测板均与控制盒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三组,所述温度传感器呈等距分布,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感监测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设定键的数量为三组,所述设定键呈等距分布,所述设定键与控制面板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发热枕主体的下端外表面设有底盖,所述底盖的一端设有拉链,所述底盖的一侧外表面通过拉链与发热枕主体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盖的前端外表面设有防滑颗粒,所述防滑颗粒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防滑颗粒呈阵列排布。

优选的,所述导线的一侧设有橡胶圈,且橡胶圈设置于枕边的前端外表面,所述橡胶圈与枕边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低压发热片表面为植物碳纤维材质,所述枕面整体为记忆棉材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提供了发热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发热枕,通过在枕芯内侧安装石墨烯低压发热片,能够通过单片机对绝缘片进行控制,通过绝缘片工作能够使枕芯发热,通过在枕芯的外表面包裹导热片,能够使枕芯的热量大部分传导至枕面上,达到发热的效果。

2、该发热枕,通过在发热枕主体的内侧加装恒温监测板,通过恒温监测板能够对枕芯内部温度进行监控,利用温度传感器的作用能够对室内温度进行监测并将数据传输至单片机内进行处理,通过单片机将温度信息传输给恒温监测板与枕芯内部温度进行比对,通过比对后将数据传输至单片机进行分析是否对枕芯进行加热,达到持续控制设定温度,使枕芯恒温的效果。

3、该发热枕,通过在枕边的表面安装多组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工作能够持续对室内温度进行监测,通过设定键能够对室外温度设定至单片机中存储,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室内温度进行监测与单片机内存储的室外温度进行比对,进而达到自动感应室内外温差的效果。

4、该发热枕,通过发热枕主体的内侧枕芯的下端开设有扩展室,通过拉动拉链能够将底盖打开,通过打开底盖能够在扩展室内自由添加更换不同效果的中药包,通过加入不同效果的中药包,能够有效的质量失眠、头痛、头晕的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结构局部剖图;

图4为本实用结构正面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结构控制盒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结构底部示意图。

图中:1、发热枕主体;2、枕面;3、枕边;4、设定键;5、温度传感器;6、导线;7、三项插头;8、支撑框架;9、恒温监测板;10、单片机;11、电源适配器;12、绝缘片;13、控制盒;14、枕芯室;15、蜂窝架;16、控制面板;17、温感监测板;18、橡胶圈;19、枕芯;20、石墨烯低压发热片;21、导热片;22、扩展室;23、中药包;24、底盖;25、拉链;26、防滑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发热枕,包括发热枕主体1,发热枕主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导线6,导线6起到传输电力的作用,导线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三项插头7,通过将三项插头7插入插座能够使发热枕主体1通电工作,发热枕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有枕面2,枕面2的一侧设有枕边3,且枕边3设置于发热枕主体1的一端,枕边3的前端外表面设有设定键4与温度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5型号为dsl8820,且温度传感器5设置于设定键4的一侧,发热枕主体1的内侧设有支撑框架8,支撑框架8的内侧设有枕芯室14,枕芯室14的内侧设有导热片21,导热片21的一侧设有枕芯19,枕芯1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石墨烯低压发热片20,石墨烯低压发热片20的一侧设有扩展室22。

发热枕主体1的内侧设有电源适配器11与单片机10,电源适配器11起到转换电压的作用,单片机10型号为sst89e564rc,单片机10起到对温度传感器5进行控制的作用,且单片机10设置于电源适配器11的一侧,单片机10与电源适配器11均与发热枕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单片机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恒温监测板9,单片机10的一侧远离恒温监测板9的一侧设有控制盒13,且控制盒13设置于枕边3的后端外表面,控制盒13与枕边3之间为固定连接,导线6的输入端口与三项插头7的输出端口电性连接,电源适配器11的输入端口与导线6的输出端口电性连接,单片机10的输入端口与电源适配器11的输出端口电性连接,恒温监测板9、控制盒13与石墨烯低压发热片20的输入端口均与单片机10的输出端口电性连接;支撑框架8与枕边3之间设有绝缘片12,绝缘片12起到绝缘作用,绝缘片12覆盖包裹与支撑框架8的整个外表面,支撑框架8的内侧设有蜂窝架15,蜂窝架15起到支撑作用,蜂窝架15与支撑框架8之间为固定连接;扩展室22的内侧设有中药包23,中药包23起到药用作用,中药包23的数量为若干组,中药包23与扩展室22之间为固定连接;支撑框架8与枕芯19之设有导热片21,导热片21起到传导热量的作用,导热片21覆盖包裹与枕芯19的整个外表面;控制盒13的内侧设有控制面板16与温感监测板17,控制面板16与温感监测板17均起到传递电信号的作用,且温感监测板17设置于控制面板16的一侧,控制面板16与温感监测板17均与控制盒13之间为固定连接,温度传感器5的数量为三组,温度传感器5呈等距分布,温度传感器5与温感监测板17之间为固定连接,设定键4的数量为三组,设定键4呈等距分布,设定键4与控制面板16之间为固定连接;发热枕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有底盖24,底盖24的一端设有拉链25,拉链25起到连接介质的作用,底盖24的一侧外表面通过拉链25与发热枕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底盖24的前端外表面设有防滑颗粒26,防滑颗粒26起到增加防滑性的作用,防滑颗粒26的数量为若干组,防滑颗粒26呈阵列排布;导线6的一侧设有橡胶圈18,橡胶圈18起到对导线6进行保护的作用,且橡胶圈18设置于枕边3的前端外表面,橡胶圈18与枕边3之间为固定连接;石墨烯低压发热片20表面为植物碳纤维材质,枕面2整体为记忆棉材质。

使用时,首先将三项插头7插入插座使发热枕主体1处于通电工作状态,通过电源适配器11能够将家用电压进行转换至发热枕主体1适用电压进行使用,通过设定键4能够对单片机10进行设定,通过单片机10能够控制石墨烯低压发热片20工作对枕芯19进行加热,通过温度传感器5能够对室内温度进行监测,通过温感监测板17能够将温度传感器5监测到的温度数据传输至单片机10中进行分析,通过恒温监测板9能够对枕芯19温度进行监测并与温度传感器5监测到的温度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支撑框架8起到对发热枕主体1进行支撑的作用,绝缘片12起到绝缘作用,通过导热片21能够将枕芯19的温度更好的传输至枕面2上,通过拉动拉链25能够将底盖24打开,通过打开底盖24能够向扩展室22内添加中药包23,通过防滑颗粒26能够增加发热枕主体1与床面之间的摩擦力。

综上所述,通过在枕芯19内侧安装石墨烯低压发热片20,能够通过单片机10对绝缘片12进行控制,通过绝缘片12工作能够使枕芯19发热,通过在枕芯19的外表面包裹导热片21,能够使枕芯19的热量大部分传导至枕面2上,解决了传统枕头无法自行加热的问题。通过在发热枕主体1的内侧加装恒温监测板9,通过恒温监测板9能够对枕芯19内部温度进行监控,利用温度传感器5的作用能够对室内温度进行监测并将数据传输至单片机10内进行处理,通过单片机10将温度信息传输给恒温监测板9与枕芯19内部温度进行比对,通过比对后将数据传输至单片机10进行分析是否对枕芯19进行加热,达到持续控制设定温度,,解决了无法感知室内外温度的问题。通过在枕边3的表面安装多组温度传感器5,通过温度传感器5工作能够持续对室内温度进行监测,通过设定键4能够对室外温度设定至单片机10中存储,通过温度传感器5对室内温度进行监测与单片机10内存储的室外温度进行比对,解决了无法使枕头主体始终保持最合适人体使用的温度的问题。通过发热枕主体1的内侧枕芯19的下端开设有扩展室22,通过拉动拉链25能够将底盖24打开,通过打开底盖24能够在扩展室22内自由添加更换不同效果的中药包23,通过加入不同效果的中药包23,能够有效的质量失眠、头痛、头晕的症状,解决了无法自由添加中药包23来改善睡眠质量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