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折叠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4210发布日期:2019-12-27 15:41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折叠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折叠窗。



背景技术:

活动房等临时搭建的房屋,具有制造快捷,易于维护的优点。由于其活动性特点,使其不易通过传统房屋搭建的技术手段来建设。在建设传统房屋时,在窗结构的安装过程中,为了美观和制造效率,一般先将窗框的各个框边组装后成型为完整的框架后,再将框架用钢钉或者铁钉固定在墙体中,然后用混凝土加固,最后将窗体安装到窗框内。

但是,传统窗体的安装过程建立在窗框已经成型的基础上。成型的窗框由于尺寸较大且已经固定成型,不仅在运输时占用了较大的空间,而且运输过程磕磕碰碰容易损伤结构,同时,也带来搬运不便等问题。安装后的后续维护也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折叠窗,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一体式折叠窗,包括窗框,所述窗框包括四个框边,所述四个框边分别为上框边、下框边、左框边和右框边,其中,四个框边首尾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后形成矩形结构的所述窗框,由于铰接结构,使所述窗框可以折叠收纳;

所述上框边内设有内腔,其中设有一第一拉帘,所述第一拉帘为一拉伸后展开的透明帘布,所述下框边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拉帘的边幅的锁扣结构。

本实用新型得益于窗框的各个框边的铰接连接结构,使得整个窗框的矩形结构在收纳时变为锐角极小的平行四边形结构,从而实现窗框空间占比的减少,也易于运输,而且,由于在框边内设置拉帘结构,使得窗体与窗框形成一体结构,通过拉帘实现传统窗体的遮挡效果。

所述第一拉帘的一侧连接一第一卷轴,所述第一卷轴设置于所述上框边的内腔中,通过所述第一卷轴将所述第一拉帘的幅面收卷起来。

优选的,所述第一拉帘采用软玻璃制成的拉帘。

所述锁扣结构为一子母扣结构的锁扣,所述子扣设置于所述拉帘上,所述母扣设置于所述下框边上,便于第一拉帘展开至覆盖窗框后,通过锁扣结构固定第一拉帘后形成窗面效果。

所述上框边的内腔中设有第二卷轴,所述第二卷轴上收卷一不透明的第二拉帘。

所述右框边中设有内腔,其中设有一第三卷轴,所述第三卷轴上收卷一透明的第三拉帘。

对应所述第三拉帘,在所述左框边上设有便于固定所述第三拉帘的锁扣。

所述右框边的内腔中设有一第四卷轴,所述第四卷轴上收卷一不透明的第四拉帘。

对应所述第四拉帘在所述左框边上设有便于固定所述第四拉帘的锁扣。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窗与框的一体化结构,收纳和展开操作快速方便,尤其适用于活动房等临时用房的场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框边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一种一体式折叠窗,包括窗框,窗框包括四个框边,四个框边分别为上框边11、下框边12、左框边13和右框边14,其中,四个框边首尾通过铰链20铰接方式连接后形成矩形结构的窗框。上框边11内设有内腔,其中设有一第一拉帘31,第一拉帘31为一拉伸后展开的透明帘布,下框边12上设有用于固定第一拉帘的边幅的锁扣结构。第一拉帘31的一侧连接一第一卷轴、另一侧设有供人手下拉第一拉帘31使其展开的拉索50,第一卷轴设置于上框边11的内腔中,通过第一卷轴将第一拉帘31的幅面收卷起来。优选的,第一拉帘31采用软玻璃制成的拉帘。

锁扣结构为一子母扣结构的锁扣,子扣41设置于拉帘31上,母扣40设置于下框边12上,便于第一拉帘31展开至覆盖窗框后,通过锁扣结构固定第一拉帘31后形成窗面效果。

参照图2,上框,11的内腔中设有第二卷轴,第二卷轴上收卷一不透明的第二拉帘32。第二拉帘32的锁扣结构可以和第一拉帘31共用同一个母扣40,在第二拉帘32上设置独立的子扣与共用的母扣40配合后形成卡扣连接。

右框边14中设有内腔,其中设有第三卷轴,第三卷轴上收卷透明的第三拉帘。对应第三拉帘,在左框边13上设有便于固定第三拉帘的锁扣。右框边14的内腔中还设有第四卷轴,第四卷轴上收卷不透明的第四拉帘。对应第四拉帘在左框边上设有便于固定第四拉帘的锁扣。对应第三拉帘和第四拉帘的锁扣,可共用同一个设置于左框边13上的母扣60,而在第三拉帘和第四拉帘上设置各自的子扣。

本实用新型得益于窗框的各个框边的铰接连接结构,使得整个窗框的矩形结构在收纳时变为锐角极小的平行四边形结构,从而实现窗框空间占比的减少,也易于运输,而且,由于在框边内设置拉帘结构,使得窗体与窗框形成一体结构,通过拉帘实现传统窗体的遮挡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