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纸炉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4951发布日期:2020-01-10 14:38阅读:1308来源:国知局
金纸炉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金纸炉具,尤指具有一次燃烧金纸及二次燃烧金纸,可以大量提供空气作第一次燃烧及二次燃烧,并在二次燃烧室提高温度作完全燃烧,且缩小炉具体积,金纸投入内筒可由锥型体作分散金纸作第一次燃烧,内筒的孔洞增进热流上升至二次燃烧室,并由排气管的弯管延迟滞留热流,二次燃烧室在增压增温下内将微浮粒烧尽的一种金纸炉具。



背景技术:

传统大型的炉具应用于庙宇,活动庆典的金纸燃烧,然而大量的金纸燃烧常常发生燃烧不全的情形发生,虽有业者加强于排烟设备,将排烟再加以处理,通常以水气将烟雾大的碳颗粒(微浮粒)随水气附着而落下,使排放黑烟的情形减少,然而最终的燃烧不全的情形并没有改善,而且增加排烟设备,往往使大型的炉具更加庞大,而且浪费水资源,且仍然有许多微细小的未燃烧完全的碳颗粒(微浮粒)排出,污染空气及环境。

因此,有业者制作加强燃烧金纸的炉具,使未燃烧完全的灰烬能二次燃烧,如图1所示,主要为一主燃烧炉10、一排烟管11及二次燃烧炉12,主燃烧炉10有一炉口101,炉口101供金纸进入主燃烧炉10内,主燃烧炉10顶部连结一排烟管11,排烟管11另端伸入二次燃烧炉12内,并排烟管11在连通于一压力管13内,压力管13为下端有通口131,上端为封闭,二次燃烧炉12顶端有一排放管121,二次燃烧炉12下方为灰烬收集筒14。

使用该习知的大型炉具,是将金纸由主燃烧炉10的炉口101投入,作燃烧的动作,金纸燃烧时有灰烬会直接掉落于主燃烧炉10底部,部份较小的灰烬(微浮粒)随着烟的热气流上升,经排烟管11到二次燃烧炉12内的压力管13,由于压力管13上方封闭,所以热流往下排,并积压于二次燃烧炉12上层,使二次燃烧炉12上层有着高温,再将较小的灰烬作二次燃烧,经二次燃烧炉12顶端的排放管排出废气,习知大型的炉具产生以下缺失:

一、该炉具的主燃烧炉10体积本就庞大,再增加一个二次燃烧炉12体积更加庞大,非常占空间。

二、虽有二次燃烧炉12,但无二次燃烧效果,该二次燃烧炉12亦需大量氧气作燃烧,但是除了排放管121近新鲜空气外,并无其他供应气体的设置,所以于排放管121既进气又要排气,容易产生乱流,二次燃烧炉12上层无法提生温度,又无法供给氧气燃烧,所以无二次燃烧微浮粒效果。

三、由于主燃烧炉10与二次燃烧炉12之间有一排烟管11,于运载时不容易,通常为分离运载,于现场时再为焊接加工,施工期间长。

四、无论该主燃烧炉10或二次燃烧炉12的周边均高温,人身触及均有烫伤的风险。

五、炉具的主燃烧炉10焚烧金纸氧气供给不足,且民众并无将金纸一张张投入主燃烧炉10内,金纸叠合燃烧不全。

本案申请人曾申请实用新型「金纸炉具」,主要是将上述传统金纸炉具的缺失改进,可以二次燃烧,二次燃烧将微浮粒烧尽,具有隔离效果的外筒,使内筒的高温不直接接触人体,而无烫伤人体的风险,提供运输方便,现场组装便利的炉具,由于近完全燃烧,可减少黑烟、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排放,降低环境的污染,且毋需作水气式除碳颗粒(微浮粒),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无需电力,自推出市场深受大众佳评。

但是畅盛的热气流将燃烧的灰烬,也由收集筒至内筒往上快速飘出,致热流快速散出,如何减缓热流快速散出,提升炉内温度是一大课题,显然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一种金纸炉具,其目的是:1、提供第一次燃烧及二次燃烧室燃烧更加完全,内筒增设锥型体作分散金纸,避免金纸集中重叠于内筒中央,增进燃烧金纸。2、提供内筒的孔洞增进对流性,将高温的空气导入进气空间,使二次燃烧室快速增温。3、提供内排气管的弯管为延迟滞留热流,避免快速排热流于外,对二次燃烧室快速增压,将微浮粒烧尽,减少微浮粒的排放。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金纸炉具,包含有:

一筒体,外部设有一炉口,底部有进气口,顶部为封闭板;

一内筒,位于筒体内部,内筒与筒体之间有一间距,形成一进气空间,该筒体的炉口通达该内筒,该内筒顶底为开放空间,内筒顶部至筒体的封闭板之间为二次燃烧室;

数支排气管,位于进气空间上方,并穿出该筒体的封闭板,数支排气管全集合于一支大排气管而排出废气;

一收集筒,收集筒为收集灰烬,位于筒体及内筒的底部,并留有外通空间,外通空间与筒体的进气口、进气空间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该内筒底部设有一锥型体,内筒的壁体具有复数个孔洞,排气管内末端为弯管,金纸投入内筒可由锥型体作分散金纸作第一次燃烧,内筒的孔洞增进热流上升至二次燃烧室,并由排气管的弯管延迟滞留热流,二次燃烧室在增压增温下内将微浮粒烧尽。

其中,该筒体外部设有一中层筒、耐火棉层及一外筒,收集筒的外径大于外筒。

其中,该收集筒内以数支撑杆将内筒与筒体架高。

本实用新型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

一、锥型体作分散金纸,避免金纸集中重叠于内筒中央,增进金纸燃烧,第一次燃烧金纸较前案更完全。

二、内筒增设孔洞增进对流性,将部份热流分散至进气空间,使二次燃烧室预热及快速增温。

三、排气管内末端的弯管为延迟滞留热流,避免快速地散失热流,热流略减缓流至排气管,可保持进气空间一高温状态,有利二次燃烧室增压增温。

四、于二次燃烧室不断增温,又供给空气,可再次助燃上升的灰烬及粗细碳颗粒,作完全二次燃烧,微浮粒于二次燃烧均能烧尽,微浮粒不排出于外,避免污染。

四、本案内筒22作第一次燃烧时,离筒体21尚有一进气空间261,可以隔离内筒22的高温,所以外筒29周边温度不高,再加上有隔热层(中层筒28及耐火棉层281),无烫伤的危险(二次燃烧室27虽高温,但位于上层,其高度比人体高,人体无触及的危险)。

五、由于近完全燃烧,可减少黑烟、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排放,降低环境的污染,且毋需作水气式除碳颗粒(微浮粒),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六、体积较传统金纸炉具小。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知大型金炉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运作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10...主燃烧炉11...排烟管12...二次燃烧炉

101...炉口12...二次燃烧炉13...压力管

131...通口121...排放管14...收集筒

20...主体21...筒体22...内筒

221...锥型体222...孔洞23...排气管

24...收集筒25...炉口26...进气口

211...封闭板261...进气空间27...二次燃烧室

28...中层筒281...耐火棉层29...外筒

231...大排气管232...弯管242...支撑杆

241...外通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金纸炉具,如图1-3所示,其是一炉具主体20,包含有一筒体21、一内筒22、数支排气管23及一收集筒24,该筒体21为筒状,可以为圆筒形或方形皆可,筒体21具有隔热层,筒体21外部设有一中层筒28、耐火棉层281及一外筒29,收集筒24的外径大于外筒29,外部设有一炉口25,炉口25通达内筒22,底部为开放式设有进气口26,顶部为密封具有一封闭板211,该内筒22位于筒体21内部,并内筒22高度比筒体21低,内筒22外周与筒体21内周之间有一间距,间距以形成一进气空间261,该筒体21的炉口25通达该内筒22,该内筒22顶底为开放空间,该内筒22底部设有一锥型体221,锥型体221作分散金纸,避免金纸集中重叠于内筒22中央,增进燃烧金纸,内筒22的壁体具有复数个孔洞222,孔洞222增进对流性,内筒22顶部至筒体21的封闭板211之间为二次燃烧室27,有数支排气管23位于二次燃烧室27及延伸至进气空间261上方,并穿出该筒体21的封闭板211,数支排气管23穿越筒体21的封闭板211,该数支排气管23全集合于一支大排气管231而穿越筒体21的封闭板211,作排出废气,排气管23内末端为弯管232,弯管232为延迟滞留热流,收集筒24为收集灰烬,位于筒体21及内筒22的底部,该收集筒24内以数支撑杆242将内筒22、筒体21、中层筒28、耐火棉层281与外筒29架高,并留有外通空间241,外通空间241与筒体21的进气口26、进气空间261相连通,收集筒24外通空间241上方可设有网子或留有通气空间的盖板(图中未示)。

由上述的结构组合,本发明一种金纸炉具,运作时如图4所示,将金纸投入于炉口25内至内筒22,作第一次燃烧,由于内筒22下方有外通空间241可以将外界空气大量引进,供应金纸于内筒22作第一次燃烧,所以较一般传统金炉要完全燃烧,即使金纸整叠投入,亦可充份燃烧,当内筒22燃烧金纸时,微浮粒及热流上升至二次燃烧室27,于二次燃烧室27内不断增温,并由外通空间241提供外界空气,由进气口26、进气空间261提供氧气于二次燃烧室27内,将上升的微浮粒及灰烬(随热流上升)及粗细碳颗粒,再次于二次燃烧室27内燃烧,并由二次燃烧室27增压将高温燃烧尽的气体,由排气管23排出,使第一次燃烧及二次燃烧均能完全燃烧的效果,微浮粒于二次燃烧均能烧尽,上述是原案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增设的锥型体221作分散金纸,避免金纸集中重叠于内筒22中央,增进燃烧金纸,孔洞222增进对流性,将部份热流分散至进气空间261,使二次燃烧室27增压增温,弯管232为延迟滞留热流,避免快速地散失热流,避免快速流至排气管23排出,可保持进气空间261一高温状态,有利二次燃烧室27增压增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