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干式沥水储存两用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5956发布日期:2020-04-21 17:37阅读:98来源:国知局
速干式沥水储存两用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速干式沥水储存两用袋。



背景技术:

沥水篮是放置在水槽中的用于滤水的网篮。一般材质多为不锈钢和塑料。现有技术中在对水果、蔬菜等进行洗涤时,大都利用沥水篮实现快速的固液分离,但沥水篮携带不方便,使用者不能随身携带。

针对这一问题,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也进行了探索研究,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立式垃圾沥水袋[申请号:201620221066.8],该实用新型包括两个矩形侧壁和一个矩形底面,一个矩形侧壁的两个侧边分别与另一个矩形侧壁的两个侧边相贴合,所述矩形底面位于两个矩形侧壁之间,所述矩形底面对折,矩形底面的折边与矩形侧壁的侧边贴合,矩形底面的另外两个对边分别与矩形侧壁的底边相贴合,所述矩形底面上排列均布设有多个沥水孔,所述矩形侧壁下端均布设有多个沥水孔。

该实用新型提供的沥水袋解决了沥水篮携带不方便的问题,但其上端为开口设置,不便于水果、蔬菜洗涤后的存储和携带,故在洗涤完成后还需转移至存储袋中,使用起来仍然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速干式沥水储存两用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速干式沥水储存两用袋,包括由薄膜制得的内部具有沥水空腔的袋主体,袋主体上端具有与沥水空腔相连通的开口,所述袋主体上具有贯通袋主体且与沥水空腔相连通的沥水孔,袋主体上端边沿还连接有封闭机构,转动封闭机构可打开或闭合开口。

在上述的速干式沥水储存两用袋中,所述封闭机构包括与袋主体上端边沿相连接的封闭膜,封闭膜靠近开口的一侧表面具有黏胶层,所述黏胶层表面覆盖有易撕层。

在上述的速干式沥水储存两用袋中,所述封闭膜远离开口的一侧表面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圆弧形的提拉环。

在上述的速干式沥水储存两用袋中,所述封闭膜上还设有若干条与袋主体上端边沿相平行的折痕。

在上述的速干式沥水储存两用袋中,所述袋主体的两侧边对称设置有收缩凹槽。

在上述的速干式沥水储存两用袋中,所述薄膜由外至内依次包括pet聚酯层、聚乙烯层和聚四氟乙烯层,所述pet聚酯层与聚乙烯层通过第一粘合层相粘结,所述聚乙烯层与聚四氟乙烯层通过第二粘合层相粘结,所述聚四氟乙烯层与沥水空腔相贴合。

在上述的速干式沥水储存两用袋中,还包括位于第一粘合层与pet聚酯层之间的印刷层。

在上述的速干式沥水储存两用袋中,所述pet聚酯层上表面突出有粘结凸点,转动封闭机构可使封闭机构压设在粘结凸点上。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袋主体上设有沥水孔,上端设有封闭机构,可同时实现对水果、蔬菜等进行洗涤和存储携带的功能,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薄膜靠近沥水空腔的一面为聚四氟乙烯层,水对聚四氟乙烯材料润湿度低,故具有较快的沥水速度,也可使沥水更加彻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薄膜1、袋主体2、沥水空腔3、开口4、沥水孔5、封闭机构6、收缩凹槽7、pet聚酯层11、第一粘合层12、聚乙烯层13、第二粘合层14、聚四氟乙烯层15、印刷层16、粘结凸点17、封闭膜61、黏胶层62、易撕层63、提拉环64、折痕6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速干式沥水储存两用袋,包括由薄膜1制得的内部具有沥水空腔3的袋主体2,袋主体2上端具有与沥水空腔3相连通的开口4,所述袋主体2上具有贯通袋主体2且与沥水空腔3相连通的沥水孔5,袋主体2上端边沿还连接有封闭机构6,转动封闭机构6可打开或闭合开口4。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待洗涤物品从开口4放入沥水空腔3中,再加入水进行洗涤,沥水空腔3内的水从沥水孔5排出,洗涤完成后,转动封闭机构6闭合开口4,将物品存储于沥水空腔3内,故本实用新型在袋主体2上设有沥水孔4,上端设有封闭机构6,可同时实现对水果、蔬菜等进行洗涤和存储携带的功能,使用方便。

优选地,所述袋主体2的两侧边对称设置有收缩凹槽7,这样袋主体2的两侧边可沿收缩凹槽7进行折叠或展开,以改变沥水空腔3的厚度。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封闭机构6包括与袋主体2上端边沿相连接的封闭膜61,封闭膜61靠近开口4的一侧表面具有黏胶层62,转动封闭机构6,黏胶层62粘结在袋主体2外表面,所述黏胶层62表面覆盖有易撕层63,使用时首先撕去易撕层63,易撕层63在使用前覆盖在黏胶层62表面可防止灰尘粘结在黏胶层62上导致黏胶层62的粘性降低。

优选地,所述封闭膜61上还设有若干条与袋主体2上端边沿相平行的折痕65,这样沿不同位置的折痕65转动可使封闭膜61具有不同的封闭宽度。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封闭膜61远离开口4的一侧表面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圆弧形的提拉环64,封闭膜61封闭开口4后,使用者可将手指穿过提拉环64,便于提拉携带。

结合图1和图4所示,所述薄膜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pet聚酯层11、聚乙烯层13和聚四氟乙烯层15,所述聚四氟乙烯层15与沥水空腔3相贴合,本实用新型的薄膜靠近沥水空腔的一面为聚四氟乙烯层,聚四氟乙烯材料与水的润湿角为110-120度,即水对聚四氟乙烯材料润湿度低,故本实用新型的薄膜1靠近沥水空腔3的一面为聚四氟乙烯层15,具有较快的沥水速度,也可使沥水更加彻底。pet聚酯层11位于最外层,其具有较好的抗皱能力,转动封闭机构6可使黏胶层62粘结在pet聚酯层11上,所述pet聚酯层11与聚乙烯层13通过第一粘合层12相粘结,所述聚乙烯层13与聚四氟乙烯层15通过第二粘合层14相粘结,第一粘合层12和第二粘合层14只要起到粘合上下两层,防止层与层之间发生分离的作用即可,例如可采用市售的胶水。还包括位于第一粘合层12与pet聚酯层11之间的印刷层16,印刷层16可为油墨层,用以展示设计图案。

如图4所示,所述pet聚酯层11上表面突出有粘结凸点17,转动封闭机构6可使封闭机构6压设在粘结凸点17上,这样可增大pet聚酯层11的表面积,使得黏胶层62粘结在pet聚酯层11表面时二者之间具有较大的粘结面积,提高粘结的稳定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薄膜1、袋主体2、沥水空腔3、开口4、沥水孔5、封闭机构6、收缩凹槽7、pet聚酯层11、第一粘合层12、聚乙烯层13、第二粘合层14、聚四氟乙烯层15、印刷层16、粘结凸点17、封闭膜61、黏胶层62、易撕层63、提拉环64、折痕6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