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导轨卡接件及所卡接的窗帘导轨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8123发布日期:2020-03-13 06:33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窗帘导轨卡接件及所卡接的窗帘导轨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应用于窗帘导轨上的窗帘导轨卡接件,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可以用于把一对窗帘导轨并排的卡接一起,并让一对所述窗帘导轨之间可相对滑行而调整它们的总长度。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所卡接的窗帘导轨组。



背景技术:

窗帘导轨是用于悬挂窗帘的构件,在日常家居生活中到处可见。窗帘导轨的长度是根据窗户的长度来决定的,一般长1m到3m,甚至更长。而由于窗户的长度并没有标准的规格,针对不同规格的窗户需要配置不同长规格的窗帘导轨。这不论是对于制造商还是销售商来说,都在管理上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长长的导轨也不便于运输。针对这样的问题,有人设计出可以伸缩的窗帘导轨。例如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91225686.9中披露的一种伸缩窗帘导轨,其由外导轨和内导轨组成,所述外导轨设置有外导轨腔,所述内导轨设置有内导轨腔,所述内导轨插接在所述外导轨的外导轨腔内。需要携带时,把所述内导轨整体插入到所述外导轨腔内,这样大大缩短了窗帘导轨的整体长度,便于携带。而在安装时,可根据窗户长度将所述内导轨从所述外导轨腔内拉出的适当长度,这样可以随意调节所述窗帘导轨的总长度,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要素:

专利91225686.9中披露的是一种套接式可伸缩导轨,虽然解决了导轨的长度问题,但是由于在外导轨与内导轨的接驳处存在明显的台阶,衔接窗帘的滑链经过此台阶时会被卡滞而影响滑行的顺畅性。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窗帘导轨卡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包括呈板状的基体,在所述基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朝下凸出的卡接用凸起,所有的卡接用凸起沿所述基体的下表面相互平行地延伸布置在所述基体上;从横截面看,所述卡接用凸起包括竖臂部和设置在所述竖臂部上的横臂部,所述竖臂部连接到所述基体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由于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是独立与窗帘导轨的构件,其可以采用于不同于所述窗帘导轨的材料制造,并配置合适的长度,而不需要设置与所述窗帘导轨一样长的长度。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可按照安装需要灵活地配置在所述窗帘导轨上的合适位置。

2.由于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具有至少两个朝下凸出的卡接用凸起,通过所述卡接用凸起至少可以把一对窗帘导轨并排地组装一起,并至少可以为其中一个窗帘导轨提供滑动导向,如此其中一个窗帘导轨可以依仗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相对其他窗帘导轨轴向移动从而灵活地调整窗帘导轨的总长度。而且这种结构没有现有专利91225686.9中存在的卡滞窗帘滑轮的问题。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基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从竖向看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所述卡接用凸起的投影区域。这样,可以在所述第一连接孔拧上螺丝定压在窗帘导轨上而固定所述窗帘导轨与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所述竖臂部所在的位置,所述第一连接孔的部分孔壁体延伸设置在所述竖臂部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每个所述卡接用凸起配套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基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对所述卡接用凸起,相邻的一对所述卡接用凸起之间形成用于卡接窗帘导轨的卡接腔;在所述卡接腔所对应的基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这样,可以在所述第一连接孔拧上螺丝定压在窗帘导轨上而固定所述窗帘导轨与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基体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从竖向看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所述卡接用凸起的投影区域之外并处于所述基体的中轴线上。这样,可以通过在第二连接孔上旋接上螺钉把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固定到墙面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竖向板,所述竖向板布置在所述卡接用凸起的前方,所述竖向板上设置有竖板连接孔;在所述基体的横向方向上,所述竖向板的横向宽度不大于所述基体横向宽度的50%并且所述竖向板偏置于所述基体的一个侧边位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竖向板与所述基体一体成型或所述竖向板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基体上。

本发明还提出应用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的窗帘导轨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导轨及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所述左、右导轨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卡接用凸起配合卡接的卡槽,所述左、右导轨分别卡接到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第一螺丝,所述第一螺丝旋接于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的第一连接孔并定压在所述左导轨或右导轨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左、右导轨中的其中一个导轨的一个顶端面顶靠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的竖向板,还包括竖向螺丝,所述竖向螺丝穿过所述竖向板上的竖板连接孔旋接在所述导轨上。这样,所述竖向板可以当作所顶靠的导轨的堵头使用,阻止滑行于所顶靠的导轨上的滑链脱离导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竖向板外形轮廓与所述左、右导轨的横截面轮廓一致。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窗帘导轨卡接件及所卡接的可调式窗帘导轨组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窗帘导轨组100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窗帘导轨组10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另一种窗帘导轨卡接件3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窗帘导轨卡接件及所卡接的窗帘导轨组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本发明还提出应用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3的窗帘导轨组100,包括左导轨1、右导轨2及窗帘导轨卡接件3,所述左、右导轨2上分别设置有与下面简要论述到的卡接用凸起(32、33)配合卡接的卡槽,所述左、右导轨2分别卡接到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3上。

下面先介绍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3的结构,如图2、图3和图5所示,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3包括呈板状的基体31,在所述基体3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一对朝下凸出的卡接用凸起,分别为左卡接用凸起32和右卡接用凸起33,所有的卡接用凸起(32、33)沿所述基体31的下表面相互平行地延伸布置在所述基体31上。从横截面看,所述左卡接用凸起32包括竖臂部321和设置在所述竖臂部321的上横臂部322,所述竖臂部321连接到所述基体31上。所述右卡接用凸起33与所述左卡接用凸起32具有类似的横截面结构,在此不在重复论述。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更多的卡接用凸起。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基体31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孔34,从竖向看所述第一连接孔34位于所述左卡接用凸起32的投影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孔34位于所述左卡接用凸起32的竖臂部321所在的位置,所述第一连接孔34的部分孔壁体延伸设置在所述竖臂部321上。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配置多个第一连接孔,全部的第一连接孔都配置在所述左卡接用凸起32的竖臂部321上;或者部分第一连接孔配置在右卡接用凸起33的竖臂部上,或者配置在其他位置而不位于所述竖臂部所在的位置。

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3还包括竖向板36,所述竖向板36与所述基体31一体成型。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板36还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基体31上。所述竖向板36布置在所述卡接用凸起(32、33)的前方,所述竖向板36具有折弯边361,在所述折弯边361上设置有竖板连接孔362;在所述基体31的横向方向上,所述竖向板36的横向宽度不大于所述基体31横向宽度的50%并且所述竖向板36偏置于所述基体31的一个侧边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板36偏置于所述基体31的右侧位置。

安装时,所述右导轨2通过卡槽(图5中被所述右卡接用凸起33遮挡而未于标记)卡接到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3的右卡接用凸起33上。所述右导轨2的一个顶端面顶靠所述竖向板36,还包括竖向螺丝5,所述竖向螺丝5穿过竖板连接孔362旋接在所述右导轨2上并旋接到螺母6上。这样,通过所述竖向板36可以固定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3和所述右导轨2之间的相对位置。另外,所述竖向板36亦可以当作所述右导轨2的堵头使用,阻止滑行于所述右导轨2上的窗帘滑轮脱离所述右导轨2。所述左导轨1通过卡槽(图5中被所述左卡接用凸起32遮挡而未于标记)卡接到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3的左卡接用凸起32上。这样,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3通过所述卡接用凸起(32、33)可以把一对导轨(1、2)并排地组装一起,其中左导轨1可以依仗所述导轨卡接件3相对所述右导轨2轴向移动从而灵活地调整所述窗帘导轨组100的总长度。而且这种结构没有现有专利91225686.9中存在的卡滞窗帘滑轮的问题。调整完所述窗帘导轨组100的总长度后,第一螺丝4旋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34并定压在所述左导轨1上而固定所述左导轨1与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3之间的相对位置。为了美化所述窗帘导轨组100的外观,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板36外形轮廓与所述右导轨2的横截面轮廓一致。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基体31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孔35,从竖向看所述第二连接孔35位于所述卡接用凸起(32、33)的投影区域之外并处于所述基体31的中轴线上。这样,可以通过在第二连接孔35上旋接上第二螺丝(图中未画出)把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3固定到墙面上。

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还可以采用图6所示的结构,为了便于区分,把图6所示的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标记为3a。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3a与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3具有类似的结构,下面着重论述它们的主要区别点。在所述基体31a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两对所述卡接用凸起(32a、32b,33a、33b),相邻的一对所述卡接用凸起(32a与32b)之间以及一对所述卡接用凸起(33a与33b)之间分别形成用于卡接导轨(1、2)的卡接腔(37a与37b)。在所述卡接腔(37a与37b)所对应的基体3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孔(34a与34b)。这样,可以通过螺丝分别穿过第一连接孔(34a、34b)分别顶压到所述左导轨1、右导轨2上而固定左导轨1、右导轨2与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3a之间的相对位置,所以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3a可省略竖向板的设置。

为了在把所述窗帘导轨组100安装到墙体的过程中,提高所述左导轨1、右导轨2之间的接驳稳定性,如图1和图4所示,在所述左导轨1、右导轨2上还卡接有另一个窗帘导轨卡接件7,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7与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3具有类似的结构,主要区别在于省略了所述竖向板的设置。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7与所述窗帘导轨卡接件3相互间隔布置并同时卡接在所述左导轨1、右导轨2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