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4052发布日期:2020-01-10 16:01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房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窗。



背景技术:

活动房等临时搭建的房屋,具有制造快捷,易于维护的优点。由于其活动性特点,使其不易通过传统房屋搭建的技术手段来建设。在建设传统房屋时,在门窗结构的安装过程中,为了美观和制造效率,一般先将门框或者窗框的各个框边组装后成型为完整的框架后,再将框架用钢钉或者铁定固定在墙体中,然后用混凝土加固,最后将门安装到门框内,或者将窗安装到窗框内。安装过程建立在框架已经成型的基础上。成型的框架由于尺寸较大,不仅在运输时占用了较大的空间,而且运输过程磕磕碰碰容易损伤,且搬运不便,在安装后一旦发生问题,拆装过程也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窗,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折叠窗,包括窗框,其由四个框边组成,包括上框边、下框边、左框边和右框边,其中,所述右框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框边和所述下框边铰接;

所述上框边和所述下框边上设有滑槽,所述左框边的两端分别卡入所述上框边和所述下框边的滑槽内,使所述左框边可以沿着滑槽移动;

所述右框边的长度大于所述左框边,且所述右框边设有容纳所述左框边的凹槽;

当收纳时,所述左框边沿着上下两个框边的滑槽移动到贴紧所述右框边后嵌入所述右框边的凹槽内,所述上框边绕着与所述右框边的铰接点转动后盖合在所述右框边上,然后所述下框边绕着与所述右框边的铰接点转动后盖合在所述上框边上,实现了整个窗框的折叠收纳。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折叠的窗框,使得窗框具有收纳功能,便于运输,且存放时占用空间小。

所述右框边连接一折叠窗。

所述折叠窗为一推拉式折叠窗,向左拉折叠窗的窗板后使其展开后实现关窗效果,向右推所述折叠窗的窗板后使其收纳后实现开窗效果。

所述折叠窗包括至少两片窗板和用于收纳所述窗板的收纳箱。

所述收纳箱与所述右框边铰接后使所述收纳箱翻转至所述窗框内,且当所述收纳箱翻转至所述窗框内时,任一所述窗板的上下两端卡入所述窗框的上下两个框边的滑槽内,推拉窗板时,窗板在滑槽内移动,实现开关窗效果。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窗与框的一体化结构,收纳和展开操作快速方便,尤其适用于活动房等临时用房的场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窗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一种折叠窗,包括窗框,其由四个框边组成,包括上框边11、下框边12、左框边13和右框边14,其中,右框边14竖直设置后,其上下两端分别与水平设置的上框边11和下框边12通过铰链21和铰链22铰接。上框边11和下框边12上设有水平方向的滑槽1101和滑槽1201,竖直设置的左框边13的两端分别卡入上框边11和下框边12的滑槽内,使左框边13可以沿着滑槽1101和滑槽1201移动;右框边14的竖直方向的长度大于左框边13的竖直方向的长度,且右框边14设有容纳左框边13的凹槽1400。当收纳时,左框边13沿着上下两个框边的滑槽移动到贴紧右框边14后嵌入凹槽1400内,上框边11绕着与右框边14的铰接点转动后盖合在已经收纳了左框边13的右框边14上,然后下框边12绕着与右框边14的铰接点转动后盖合在已经盖合至右框边14上的上框边11上,从而实现整个窗框的折叠收纳。为了便于左框边13沿着滑槽1101和1201最终滑入右框边14的凹槽1400内,在右框边14内设置上下两个滑槽1401和1402,滑槽1401和滑槽1402分别位于凹槽1400的上下两端,且滑槽1401与滑槽1101齐平,滑槽1402和滑槽1201齐平。

右框边连接折叠窗,折叠窗为推拉式结构的折叠窗,包括至少两片窗板31和用于收纳窗板31的收纳箱32。收纳箱32与右框边14通过铰链23铰接后使收纳箱32翻转至窗框内,且当收纳箱32翻转至窗框内时,任一窗板31的上下两端卡入窗框的上下两个框边的滑槽内。推拉窗板31时,窗板31在上框边和下框边的滑槽内移动,实现开关窗效果。操作折叠窗时,先将收纳箱32翻转至窗框内,使窗板31的两端卡入上框边和下框边的滑槽内,然后向左拉动窗板31后使其向左框边13方向展开后实现关窗效果,或者,向右推窗板31后使其向右框边14方向收纳后实现开窗效果。为便于关窗后的锁定,在左框边13上设置便于锁止折叠窗的窗帘锁具。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为便于折叠窗翻转至窗框内后,使窗板的上下两端卡入上下框边的滑槽内,可通过将窗板的上下两端设置为伸缩式结构,如图3所示,窗板3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一沉槽3103,其为一沉孔结构。沉槽3103内设置窗板端部3101,其为球状结构,且其通过一弹簧3104与沉槽3103相连,沉槽3103的开口的孔径小于窗板端部3101的直径。设置时,窗板端部3101的球状结构的大半部分均设置于沉槽3103内部,仅小半部分露出沉槽3013的开口外,从而在受到挤压使,端部3101可下沉,在不受外力时,可通过弹簧将其顶出,实现了窗板端部的伸缩式结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为便于折叠窗翻转至窗框内后,使窗板的上下两端卡入上下框边的滑槽内,可通过在上框边或者下框边上开设连通滑槽和未翻折状态时的收纳箱32之间的连通区3102,实现当收纳箱32翻折至窗框内的过程中,窗板31的上下端沿着连通区3102滑入上框边或者下框边的滑槽内,参照图4,以上框边为例,当收纳箱32绕着与右框边14连接的铰链23翻转至窗框内的过程中,窗板上的窗板端部3101沿着连通区3102滑入上框边11的滑槽1101内。相对的,下框边也有相同的结构实现窗板的窗板端部滑入下框边的滑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折叠的窗框,使得窗框具有收纳功能,便于运输,且存放时占用空间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