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护栏及其护栏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3947发布日期:2019-12-24 20:3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床护栏及其护栏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栏,特别是涉及一种床护栏及其护栏架。



背景技术:

床护栏是一种防护用品,它固定设置在床缘上,可以有效防止用户不慎从床上摔下,应用较为广泛。一般地,为了能防止用户从床的床头侧或与床头侧相邻的侧面不慎摔下,在床头侧设置有一个床护栏,以及在与床头侧相邻的侧面设置有另一个床护栏。当然若为了使得床的四个侧面均起到防护作用,则在床的四个侧面分别设置一个床护栏。然而,床的相邻两个侧面的防护栏的拼接处因两个相邻支撑管之间设有间隔而存在间隙,该间隙容易导致出现夹手的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床护栏及其护栏架,它能够防止出现夹手现象。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护栏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上横杆、第一下横杆,所述第一上横杆与所述第一下横杆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上横杆一端与所述第一下横杆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连,所述第一上横杆与所述第一下横杆用于设置于床体的第一侧面;第二上横杆与第二下横杆,所述第二上横杆与所述第二下横杆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上横杆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横杆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连,所述第二上横杆与所述第二下横杆用于设置于所述床体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二侧面。

上述的护栏架使用过程中,第一上横杆与第一下横杆设置于床体的第一侧面,第二上横杆与第二下横杆设置于床体上与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二侧面,在第一上横杆与第一下横杆上套设护栏布,起到对床体的第一侧面的防护作用,在第二上横杆与第二下横杆上套设护栏布,起到对床体的第二侧面的防护作用。由于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仅设置有第一支撑杆,从而不会出现间隙夹手现象,即能防止出现夹手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护栏架还包括第二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上横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下横杆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相连,所述第二上横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横杆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及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底部均装设有固定脚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护栏架还包括第一接头件、第二接头件、第三接头件及第四接头件,所述第一接头件与所述第二接头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一接头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横杆与所述第二上横杆相连,所述第二接头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下横杆与所述第二下横杆相连;所述第三接头件设置于第二支撑杆上,所述第三接头件与所述第一下横杆相连;所述第四接头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所述第四接头件与所述第二下横杆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件、所述第二接头件、所述第三接头件及所述第四接头件均为多接头管件;所述第一接头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横杆与所述第二上横杆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接头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下横杆与所述第二下横杆插接配合;所述第三接头件与所述第一下横杆插接配合;所述第四接头件与所述第二下横杆插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横杆为杆体中部远离所述第一下横杆的方向弯曲的拱形杆,所述第二上横杆为杆体中部远离所述第二下横杆的方向弯曲的拱形杆。

一种床护栏,包括所述的护栏架,还包括护栏布,所述护栏布设置于所述护栏架上。

上述的床护栏,由于包括所述的护栏架,其技术效果由所述的护栏架带来,有益效果与所述的护栏架相同,不进行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栏布包括第一侧面布、第二侧面布、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四套筒、第五套筒、第六套筒及第七套筒,所述第一侧面布的其中一侧通过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侧面布的其中一侧相连,所述第一侧面布的其余三侧分别与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三套筒、所述第四套筒相连,所述第二侧面布的其余三侧分别与所述第五套筒、所述第六套筒及所述第七套筒相连,所述第一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三套筒分别套设于第一上横杆与所述第一下横杆,所述第四套筒套设于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五套筒与所述第六套筒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二上横杆与所述第二下横杆,所述第七套筒套设于第三支撑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筒的侧壁设置有由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一个以上分裂口,所述分裂口处设置有用于开合所述分裂口的连接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拉链、魔术贴、或绑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护栏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护栏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床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0、第一支撑杆,120、第一上横杆,130、第一下横杆,140、第二上横杆,150、第二下横杆,160、第二支撑杆,170、第三支撑杆,180、固定脚板,191、第一接头件,192、第二接头件,193、第三接头件,194、第四接头件,210、第一侧面布,211、门布,212、外围布,220、第二侧面布,230、第一套筒,231、连接件,240、第二套筒,250、第三套筒,260、第四套筒,270、第五套筒,280、第六套筒,290、第七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一种护栏架,包括第一支撑杆110、第一上横杆120、第一下横杆130、第二上横杆140与第二下横杆150。所述第一上横杆120与所述第一下横杆13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上横杆120一端与所述第一下横杆130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0相连,所述第一上横杆120与所述第一下横杆130用于设置于床体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上横杆140与所述第二下横杆150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上横杆140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横杆150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0相连,所述第二上横杆140与所述第二下横杆150用于设置于所述床体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二侧面。

上述的护栏架使用过程中,第一上横杆120与第一下横杆130设置于床体的第一侧面,第二上横杆140与第二下横杆150设置于床体上与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二侧面,在第一上横杆120与第一下横杆130上套设护栏布,起到对床体的第一侧面的防护作用,在第二上横杆140与第二下横杆150上套设护栏布,起到对床体的第二侧面的防护作用。由于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仅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10,从而不会出现间隙夹手现象,即能防止出现夹手现象。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1及图2,所述的护栏架还包括第二支撑杆160与第三支撑杆170。所述第一上横杆120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下横杆130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60相连,所述第二上横杆140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横杆150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支撑杆170相连。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1及图2,所述第一支撑杆110、所述第二支撑杆160及所述第三支撑杆170的底部均装设有固定脚板180。如此,通过固定脚板180固定装设到床体上,起到固定护栏架的作用。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1及图2,所述的护栏架还包括第一接头件191、第二接头件192、第三接头件193及第四接头件194。所述第一接头件191与所述第二接头件19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0上,所述第一接头件191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横杆120与所述第二上横杆140相连,所述第二接头件192分别与所述第一下横杆130与所述第二下横杆150相连。所述第三接头件193设置于第二支撑杆160上,所述第三接头件193与所述第一下横杆130相连。所述第四接头件194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170上,所述第四接头件194与所述第二下横杆150相连。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1及图2,所述第一接头件191、所述第二接头件192、所述第三接头件193及所述第四接头件194均为多接头管件。所述第一接头件191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横杆120与所述第二上横杆140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接头件192分别与所述第一下横杆130与所述第二下横杆150插接配合。所述第三接头件193与所述第一下横杆130插接配合;所述第四接头件194与所述第二下横杆150插接配合。如此,能便于对护栏架进行拆装操作。具体而言,第一接头件191、第二接头件192、第三接头件193及第四接头件194均为三通管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及图2,所述第一上横杆120为杆体中部远离所述第一下横杆130的方向弯曲的拱形杆,所述第二上横杆140为杆体中部远离所述第二下横杆150的方向弯曲的拱形杆。如此,进出床护栏过程中,拱形杆能避让用户的头部,不会对用户造成碰伤。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一种床护栏,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护栏架,还包括护栏布,所述护栏布设置于所述护栏架上。

上述的床护栏,由于包括所述的护栏架,其技术效果由所述的护栏架带来,有益效果与所述的护栏架相同,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护栏布包括第一侧面布210、第二侧面布220、第一套筒230、第二套筒240、第三套筒250、第四套筒260、第五套筒270、第六套筒280及第七套筒290。所述第一侧面布210的其中一侧通过所述第一套筒230与所述第二侧面布220的其中一侧相连,所述第一侧面布210的其余三侧分别与所述第二套筒240、所述第三套筒250、所述第四套筒260相连。所述第二侧面布220的其余三侧分别与所述第五套筒270、所述第六套筒280及所述第七套筒290相连。所述第一套筒230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0,所述第二套筒240与所述第三套筒250分别套设于第一上横杆120与所述第一下横杆130,所述第四套筒260套设于第二支撑杆160,所述第五套筒270与所述第六套筒280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二上横杆140与所述第二下横杆150,所述第七套筒290套设于第三支撑杆17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筒230的侧壁设置有由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一个以上分裂口,所述分裂口处设置有用于开合所述分裂口的连接件231。具体而言,所述连接件231为拉链、魔术贴、或绑带。如此,通过打开连接件231,能便于将第一套筒230拆装于第一支撑杆110上。同样地,为了便于将第二套筒240、第三套筒250、第四套筒260、第五套筒270、第六套筒280及第七套筒290分别拆装于第一上横杆120、第一下横杆130、第二支撑杆160、第二上横杆140、第二下横杆150及第三支撑杆170,第二套筒240、第三套筒250、第四套筒260、第五套筒270、第六套筒280及第七套筒290的侧壁设置有由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一个以上分裂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面布210和/或第二侧面布220包括门布211与外围布212。外围布212绕设在门布211外。门布211的顶边与外围布212连成一体,所述门布211的其余边部通过例如拉链与外围布212相连。如此,打开拉链,将门布211往上翻挂在第一上横杆120或第二上横杆140上,能方便进出床护栏。另外,由于门布211往上翻挂在顶部的第一上横杆120或第二上横杆140上,不会掉落在地上,干净卫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