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进的沙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8119发布日期:2020-02-04 09:2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改进的沙发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沙发架的骨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结构改进的沙发架。



背景技术:

沙发目前适用于人们的各个生活领域,比如办公室、客厅、卧室、户外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家具种类也日益繁多,而且人们对家具使用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譬如,可升降的沙发、可旋转的沙发、适用于老年人的休闲沙发椅等,因上述各类产品的功能多样化,使用方便且舒适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上述不同类型的沙发不但能达到传统沙发的使用功能,而且,上述沙发类型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进行灵活调节,以更好的满足使用者的不同使用需求。

现有的沙发架在躺姿状态下不能完全处于零重力状态,即腿部承托架翘得不高,背部承托架贴着地面不够近,不能让人进一步地放松休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沙发架,该沙发架的联动机构形状结构和尺寸设计合理,使得沙发架在躺姿状态下能完全处于零重力状态,即腿部结构翘得高,背部结构更贴近地面,让人享受到零重力的状态,便于人体进一步放松休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改进的沙发架,其包括底架结构、联动机构、背部结构、腿部结构和驱动装置,腿部结构和背部结构分别与底架结构连接,驱动装置与腿部结构和背部结构驱动连接,联动机构的两端分别与腿部结构和背部结构连接;

联动机构包括腿部转动杆、第一联动板、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三联动杆、第四联动杆、第五联动杆、第二联动板、背部转动杆、第六联动杆和第七联动杆;

腿部转动杆的一端铰接于腿部结构,腿部转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的中部;第六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底架结构,第六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七联动杆的一端,第七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结构,第七联动杆的中部连接于底架结构;第一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的一端,第一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底架结构,第五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的另一端,第五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底架结构;第二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的中部,第二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三联动杆的一端,第三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联动板的中部,第四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联动杆的中部,第四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联动板的一端,第二联动板的另一端铰接于背部转动杆的一端,背部转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背部结构,第二联动板与背部转动杆铰接的一端连接于底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联动板设有转动的导滑轮,第二联动板设有导滑块,导滑块凹设有导滑槽,导滑轮滚动设置于导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联动板设有用于对导滑轮限位的导滑轮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背部结构包括背部固定架、背部支撑架、背部第一杆和背部第二杆;所述背部第一杆包括有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交叉设置;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铰接于背部转动杆,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铰接于背部固定架;背部第二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接部,背部第二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背部支撑架,背部支撑架铰接于背部固定架。

进一步地,所述背部固定架包括有一体成型的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分别连接于第五连接部的两端,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连接后呈u形状;第五连接部连接于底架结构,第一连接部铰接于第三连接部,背部支撑架铰接于第四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背部支撑架包括有一体成型的背杆和靠杆,背杆的一端铰接于第四连接部,背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背部第二杆。

进一步地,所述腿部结构包括腿部第一杆、腿部第二杆、腿部第三杆、腿部第四杆、腿部第五杆、腿部第六杆、腿部第七杆、腿部第八杆、腿部前杆、第一腿部支架和第二腿部支架,第一腿部支架包括有一体成型的支架铰接部和第一腿部支架本体,第二腿部支架包括有一体成型的三角形铰接部和第二腿部支架本体;

腿部第一杆的一端铰接于腿部转动杆的一端,腿部第一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三杆的一端,第七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一杆的中部;腿部第二杆的一端铰接于底架结构,腿部第二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四杆的一端,腿部第二杆的中部铰接于腿部第三杆的中部,腿部第四杆的另一端铰接于三角形铰接部;第一腿部支架本体铰接于腿部第五杆的一端和腿部第四杆的中部,第一腿部支架本体与腿部第五杆的铰接处、第一腿部支架本体与腿部第四杆的铰接处间隔设置;腿部第五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七杆的一端,腿部第七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前杆的一端,腿部第七杆的中部铰接于三角形铰接部;腿部第六杆的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三杆的另一端,腿部第六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七杆的中部,腿部第六杆的中部铰接于腿部第四杆的中部,腿部第七杆与腿部第六杆的铰接处、腿部第七杆与三角形铰接部的铰接处间隔设置;腿部第八杆的一端铰接于三角形铰接部,腿部第八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前杆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结构包括前梁、中架、后梁和安装架;第六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架,第一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架,第五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架,前梁连接于第七联动杆的中部,中架连接于第一联动板的中部,后梁连接于第二联动板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伸缩杆和驱动电机,伸缩杆与驱动电机驱动连接,驱动电机用于驱动伸缩杆伸缩;前梁和后梁均设有支耳架,伸缩杆铰接于前梁的支耳架,驱动电机铰接于后梁的支耳架。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设有用于对第一联动杆限位的第一限位凸块和用于对第五联动杆限位的第二限位凸块,第一限位凸块和第二限位凸块位于安装架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工作中,驱动装置提供动力,由联动机构带动背部结构和腿部结构伸展或收缩,从而实现对背部结构和腿部结构的伸缩调节。背部结构和腿部结构处于收缩状态时,即沙发架处于座姿状态,背部结构和腿部结构处于伸展状态时,即沙发架处于躺姿状态。沙发架从座姿状态变换成躺姿状态的过程中,驱动装置驱动第七联动杆往前移动和第二联动板往后移动,移动的第七联动杆带动第六联动杆转动,同时移动的第七联动杆带动腿部结构伸展,伸展的腿部结构带动腿部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转动的动腿部转动杆的另一端带动第一联动板往后移动。往后移动的第一联动板带动第一联动杆、第五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转动,转动的第二联动杆和往后移动的第二联动板同时带动第三联动杆和第四联动杆转动并伸展,往后移动的第二联动板带动背部转动杆转动,转动的背部转动杆带动背部结构伸展。联动机构在腿部结构和背部结构的伸缩过程中起到动力传输和联动的作用。本申请的联动机构形状结构和尺寸设计合理,使得沙发架在躺姿状态下能完全处于零重力状态,即腿部结构翘得高,背部结构更贴近地面,让人享受到零重力的状态,便于人体进一步放松休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伸展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伸展状态下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联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部第一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前梁11,中架12,后梁13,安装架14,第一限位凸块141,第二限位凸块142,支耳架15,腿部转动杆21,第一联动板22,导滑轮221,第一联动杆23,第二联动杆24,第三联动杆25,第四联动杆26,第五联动杆27,第二联动板28,导滑块281,导滑槽282,导滑轮限位块283,背部转动杆29,第六联动杆210,第七联动杆211,背部固定架31,第三连接部311,第四连接部312,第五连接部313,背部支撑架32,背杆321,靠杆322,背部第一杆33,第一连接部331,第二连接部332,背部第二杆34,腿部第一杆41,腿部第二杆42,腿部第三杆43,腿部第四杆44,腿部第五杆45,腿部第六杆46,腿部第七杆47,腿部第八杆48,腿部前杆49,第一腿部支架410,支架铰接部4101,第一腿部支架本体4102,第二腿部支架411,三角形铰接部4111,第二腿部支架本体4112,伸缩杆51,驱动电机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结构改进的沙发架,其包括底架结构、联动机构、背部结构、腿部结构和驱动装置,腿部结构和背部结构分别与底架结构连接,驱动装置分别与腿部结构和背部结构驱动连接,联动机构的两端分别与腿部结构和背部结构连接;

联动机构包括腿部转动杆21、第一联动板22、第一联动杆23、第二联动杆24、第三联动杆25、第四联动杆26、第五联动杆27、第二联动板28、背部转动杆29、第六联动杆210和第七联动杆211;

腿部转动杆21的一端铰接于腿部结构,腿部转动杆21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22的中部;第六联动杆210的一端铰接于底架结构,第六联动杆210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七联动杆211的一端,第七联动杆211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结构,第七联动杆211的中部连接于底架结构;第一联动杆23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22的一端,第一联动杆23的另一端铰接于底架结构,第五联动杆27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22的另一端,第五联动杆27的另一端铰接于底架结构;第二联动杆24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22的中部,第二联动杆24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三联动杆25的一端,第三联动杆25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联动板28的中部,第四联动杆26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联动杆24的中部,第四联动杆26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联动板28的一端,第二联动板28的另一端铰接于背部转动杆29的一端,背部转动杆29的另一端铰接于背部结构,第二联动板28与背部转动杆29铰接的一端连接于底架结构。

实际工作中,驱动装置提供动力,驱动装置经由联动机构带动背部结构和腿部结构伸展或收缩,从而实现对背部结构和腿部结构的伸缩调节。背部结构和腿部结构处于收缩状态时,即沙发架处于座姿状态,背部结构和腿部结构处于伸展状态时,即沙发架处于躺姿状态。沙发架从座姿状态变换成躺姿状态的过程中,驱动装置驱动第七联动杆211往前移动和第二联动板28往后移动,移动的第七联动杆211带动第六联动杆210转动,同时移动的第七联动杆211带动腿部结构伸展,伸展的腿部结构带动腿部转动杆21的一端转动,转动的动腿部转动杆21的另一端带动第一联动板22往后移动。往后移动的第一联动板22带动第一联动杆23、第五联动杆27和第二联动杆24转动,转动的第二联动杆24和往后移动的第二联动板28同时带动第三联动杆25和第四联动杆26转动并伸展,往后移动的第二联动板28带动背部转动杆29转动,转动的背部转动杆29带动背部结构伸展。联动机构在腿部结构和背部结构的伸缩过程中起到动力传输和联动的作用。本申请的联动机构形状结构和尺寸设计合理,使得沙发架在躺姿状态下能完全处于零重力状态,即腿部结构翘得高,背部结构更贴近地面,让人享受到零重力的状态,便于人体进一步放松休息。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动板22设有转动的导滑轮221,第二联动板28设有导滑块281,导滑块281凹设有导滑槽282,导滑轮221滚动设置于导滑槽282。

实际工作中,第二联动板28往后移动的距离比第一联动板22往后移动的距离要大,第一联动板22与第二联动板28是相对移动的。第一联动板22和第二联动板28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导滑轮221沿着导滑槽282滚动,保证第一联动板22与第二联动板28都能沿着正确的方向相对移动,同时减缓两者之间的磨损及降低两者相对移动时的摩擦噪音。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联动板28设有用于对导滑轮221限位的导滑轮限位块283。

实际工作中,导滑轮221滑动至限位时,导滑轮221抵触导滑轮限位块283,第一联动板22与第二联动板28停止移动,防止第一联动板22与第二联动板28移动过渡。

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背部结构包括背部固定架31、背部支撑架32、背部第一杆33和背部第二杆34;所述背部第一杆33包括有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部331和第二连接部332,第一连接部331和第二连接部332交叉设置;第一连接部331的一端铰接于背部转动杆29,第一连接部331的另一端铰接于背部固定架31;背部第二杆34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接部332,背部第二杆34的另一端铰接于背部支撑架32,背部支撑架32铰接于背部固定架31。所述背部固定架31包括有一体成型的第三连接部311、第四连接部312和第五连接部313,第三连接部311和第四连接部312分别连接于第五连接部313的两端,第三连接部311、第四连接部312和第五连接部313连接后呈u形状;第五连接部313连接于底架结构,第一连接部331铰接于第三连接部311,背部支撑架32铰接于第四连接部312。所述背部支撑架32包括有一体成型的背杆321和靠杆322,背杆321的一端铰接于第四连接部312,背杆321的另一端铰接于背部第二杆34。

背部结构伸展时,移动的第二联动杆24带动背部转动杆29转动,转动的背部转动杆29带动第一连接部331转动,第二连接部332跟随着第一连接部331一起转动,转动的第一连接部331的一端沿着与背部固定架31的铰接处转动,转动的第二连接部332带动背部第二杆34转动,转动的背部第二杆34带动背部支撑架32转动,转动的背部支撑架32沿着与背部固定架31转动,转动的背部支撑架32实现伸展。具体的,转动的第一连接部331的一端沿着与第三连接部311的铰接处转动,转动的背部支撑架32沿着与第四连接部312的铰接处转动。背部固定架31设计合理,为第一连接部331和背部支撑架32提供安装的基础。具体的,转动的背部第二杆34带动背杆321转动,转动的背杆321带动靠杆322转动,同时转动的背杆321沿着与第四连接部312铰接处转动。背部结构的形状结构和尺寸设计合理,使得沙发架在躺姿状态下背部支撑架32更贴近地面,让人享受到零重力的状态,便于人体进一步放松休息。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腿部结构包括腿部第一杆41、腿部第二杆42、腿部第三杆43、腿部第四杆44、腿部第五杆45、腿部第六杆46、腿部第七杆47、腿部第八杆48、腿部前杆49、第一腿部支架410和第二腿部支架411,第一腿部支架410包括有一体成型的支架铰接部4101和第一腿部支架本体4102,第二腿部支架411包括有一体成型的三角形铰接部4111和第二腿部支架本体4112;

腿部第一杆41的一端铰接于腿部转动杆21的一端,腿部第一杆41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三杆43的一端,第七联动杆211的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一杆41的中部;腿部第二杆42的一端铰接于底架结构,腿部第二杆42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四杆44的一端,腿部第二杆42的中部铰接于腿部第三杆43的中部,腿部第四杆44的另一端铰接于三角形铰接部4111;第一腿部支架本体4102铰接于腿部第五杆45的一端和腿部第四杆44的中部,第一腿部支架本体4102与腿部第五杆45的铰接处、第一腿部支架本体4102与腿部第四杆44的铰接处间隔设置;腿部第五杆45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七杆47的一端,腿部第七杆47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前杆49的一端,腿部第七杆47的中部铰接于三角形铰接部4111;腿部第六杆46的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三杆43的另一端,腿部第六杆46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七杆47的中部,腿部第六杆46的中部铰接于腿部第四杆44的中部,腿部第七杆47与腿部第六杆46的铰接处、腿部第七杆47与三角形铰接部4111的铰接处间隔设置;腿部第八杆48的一端铰接于三角形铰接部4111,腿部第八杆48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前杆49的中部。

腿部结构伸展时,移动的第七联动杆211带动腿部第一杆41转动,转动的腿部第一杆41带动腿部第三杆43转动,同时转动的腿部第一杆41带动腿部转动杆21转动。转动的腿部第一杆41带动腿部第三杆43转动,转动的腿部第三杆43带动腿部第二杆42和腿部第六杆46转动,转动的腿部第二杆42带动腿部第四杆44转动,转动的腿部第六杆46带动腿部第七杆47转动,转动的腿部第七杆47带动腿部第五杆45转动,转动的腿部第五杆45带动第一腿部支架本体4102转动,同时转动的第一腿部支架本体4102沿着与腿部第四杆44的铰接处转动,转动的腿部第七杆47带动腿部前杆49转动,转动的腿部前杆49带动腿部第八杆48转动。三角形铰接部4111的三个拐角分别铰接于腿部第四杆44的一端、腿部第七杆47的中部和腿部第八杆48的一端,转动的腿部第四杆44、转动的腿部第七杆47和转动的腿部第八杆48同时驱动三角形铰接部4111伸展。

腿部结构收缩时,腿部第一杆41、腿部第二杆42、腿部第三杆43、腿部第四杆44、腿部第五杆45、腿部第六杆46、腿部第七杆47、腿部第八杆48、腿部前杆49、第一腿部支架410和第二腿部支架411依序进行折叠,收缩后收纳于底架结构的下方,不会占用底架结构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结构紧凑,节省空间。

腿部结构的形状结构和尺寸设计合理,使得沙发架在躺姿状态下腿部结构翘得高,让人享受到零重力的状态,便于人体进一步放松休息。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架结构包括前梁11、中架12、后梁13和安装架14;第六联动杆210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架14,第一联动杆23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架14,第五联动杆27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架14,前梁11连接于第七联动杆211的中部,中架12连接于第一联动板22的中部,后梁13连接于第二联动板28的一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伸缩杆51和驱动电机52,伸缩杆51与驱动电机52驱动连接,驱动电机52用于驱动伸缩杆51伸缩;前梁11和后梁13均设有支耳架15,伸缩杆51铰接于前梁11的支耳架15,驱动电机52铰接于后梁13的支耳架15。

实际工作中,驱动电机52驱动伸缩杆51伸长或收缩,使得前梁11和后梁13彼此远离或靠近移动,移动的前梁11带动第七联动杆211移动,移动的后梁13带动第二联动板28移动。底架结构是用于承载沙发的主体结构,便于沙发主体的安装。驱动装置有效地为腿部结构和背部结构提供有效的驱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14设有用于对第一联动杆23限位的第一限位凸块141和用于对第五联动杆27限位的第二限位凸块142,第一限位凸块141和第二限位凸块142位于安装架14的同一侧。

实际工作中,第一联动杆23转动至限位时,第一联动杆23抵触第一限位凸块141,第一限位凸块141防止第一联动杆23转动过渡。第五联动杆27转动至限位时,第五联动杆27抵触第二限位凸块142,第二限位凸块142防止第五联动杆27转动过渡。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