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解锁式被子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3201发布日期:2020-01-14 23:25阅读:2139来源:国知局
按压解锁式被子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被子固定器,尤其涉及一种按压解锁式被子固定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大件纺织物之间的暂时固定,通常采用针缝,系带子,缝纫等方法,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棉被等,过去通常使用针缝的方法来防止跑被,但是由于被套需要时常换洗,就需要经常对被子进行针缝,使用起来极为不便,且耗时间。现在多使用磁吸式被子固定器对被子进行固定,磁吸式被子固定器通常由底盘和针盘组成,将针盘的锁针插入底盘,底盘内部有弹簧并且挤压刚球,进而钢球的夹紧锁针实现固定,如果要解锁还需要特殊工具比如强力磁铁,通过磁铁使得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钢球相互远离,则拔出锁针实现解锁,但是若解锁工具丢失会导致固定器难以拆下,对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被子固定器;其针对现有磁吸式被子固定器只能使用特定解锁工具解锁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按压解锁式被子固定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按压解锁式被子固定器,包括固定盖、锁针和锁紧装置,锁针一端与固定盖固定、另一端依次插入被子和锁紧装置并固定,进而形成固定盖、被子和锁紧装置的相互固定结构;

锁紧装置包括底壳、弹簧、套管、钢球和两端开口的圆台型固定套,固定套开口较大的一端与底壳连接,套管容置在固定套内形成相对滑动的结构,弹簧两端分别与底壳和套管连接,套管上环绕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孔,钢球设置在限位孔内且位于固定套与锁针之间;

套管远离弹簧的一端为伸出端且伸出固定套,当锁针穿过被子插入锁紧装置后,弹簧推动套管挤压钢球,进而钢球压紧锁针上;当按压套管的伸出端时,套管带动钢球远离锁针。

其中,还包括容置锁紧装置的外壳,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底壳固定在下壳上,上壳上设置有推动杆,推动杆包括推动部和按压部,推动部伸出上壳外,按压部的厚度沿推动杆的推动方向均匀降低,按压部厚度最小的位置与套管的伸出端相互抵持。

其中,上壳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的厚度沿推动杆的推动方向均匀升高,凸起部厚度最小的位置与推动杆远离推动部的一端相互抵持。

其中,推动杆沿垂直方向上设置有限位部,上壳设置有与限位部配合的限位挡板,推动推动杆,直到限位挡板和限位部相互抵持推动杆停止。

其中,推动杆设置有条形限位孔,上壳对应条形限位孔设置有限位柱。

其中,上壳靠近固定盖的一端面为平面,平面上设置有供锁针穿过的穿孔。

其中,限位孔为3个,且限位孔和钢球的数量相等。

其中,底壳连接弹簧的位置设置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锁针的直径。

其中,外壳与固定盖通过连接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按压解锁式被子固定器的套管设置在圆台型固定套内,且套管上环绕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孔,钢球设置在限位孔内且位于固定套与锁针之间,套管远离弹簧的一端为伸出端且伸出固定套,当锁针穿过被子插入锁紧装置时,钢球在弹簧和套管的作用下,始终压在锁针上;当按压套管的伸出端时,套管带动钢球远离锁针,实现解锁;可实现手动按压解锁的功能,同时还设置推动杆来按压套管,使得解锁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套管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推动杆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固定盖2、锁针

3、锁紧装置4、推动杆

5、外壳6、连接带

31、底壳32、弹簧

33、套管34、固定套

35、钢球41、按压部

42、条形限位孔43、限位部

51、下壳52、上壳

521、凸起部522、限位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到图5,本实施例的一种按压解锁式被子固定器,包括固定盖1、锁针2和锁紧装置3,锁针2一端与固定盖1固定、另一端依次插入被子和锁紧装置3并固定,进而形成固定盖1、被子和锁紧装置3的相互固定结构;锁紧装置3包括底壳31、弹簧32、套管33、钢球35和两端开口的圆台型固定套34,固定套34开口较大的一端与底壳31连接,套管33容置在固定套34内形成相对滑动的结构,弹簧32两端分别与底壳31和套管33连接,套管33上环绕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孔,钢球35设置在限位孔内且位于固定套34与锁针2之间;套管33远离弹簧32的一端为伸出端且伸出固定套34,当锁针2穿过被子插入锁紧装置3后,弹簧32推动套管33挤压钢球35,进而钢球35压紧锁针2上;当按压套管33的伸出端时,套管33带动钢球35往固定套34开口较大的一端运动,进而钢球35远离锁针2,此时弹簧32被压缩,实现解锁,进一步的拔出锁针2,弹簧32恢复原长并推动套管33和钢球35回复原位;具有手动按压解锁的功能。

请参阅图2和图6,本实施例还包括容置锁紧装置3的外壳5,外壳5包括上壳52和下壳51,底壳31固定在下壳51上,上壳52上设置有推动杆4,推动杆4包括推动部和按压部41,推动部伸出上壳52外,按压部41的厚度沿推动杆4的推动方向均匀降低,按压部41厚度最小的位置与套管33的伸出端相互抵持,通过推动推动部,按压部41与套管33伸出端的抵持位置的厚度不断增大,实现按压套管33的作用;按压部41可设置有三角形斜坡,可通过增加三角形斜坡的高度来减小推动杆4的横向位移。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上壳52设置有凸起部521,凸起部521的厚度沿推动杆4的推动方向均匀升高,凸起部521厚度最小的位置与推动杆4远离推动部的一端相互抵持,为了整体美观且保护内部结构,所以设置了容置锁紧装置3的外壳5,为了解决套管33伸出端处于外壳5内部难以按压的问题,还设置了一个推动杆4,通过推动推动杆4的推动部,凸起部521与推动杆4远离推动部的一端的抵持位置的厚度不断增大,使得推动杆4远离上壳52,并进一步按压套管33,可将凸起部521设置成三角形,在弹簧32复位过程中,可通过三角形的凸起部521将竖向作用力转化为横向作用力使得推动杆4复位。

请参阅图2和图6,本实施例的推动杆4沿垂直方向上设置有限位部43,上壳52设置有与限位部43配合的限位挡板522,推动推动杆4,直到限位挡板522和限位部43相互抵持推动杆4停止,能够有效地限制推动杆4的运动空间,保护推动杆4和套管33的配合结构;本实施例的推动杆4设置有条形限位孔42,上壳52对应条形限位孔42设置有限位柱,加强对推动杆4的限位功能,使得推动杆4始终在预设轨迹上运动。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上壳52靠近固定盖1的一端面为平面,平面上设置有供锁针2穿过的穿孔,加大对被固定被子的固定面积,使得固定更加牢靠;本实施例的限位孔为3个,且限位孔和钢球35的数量相等,加设钢球35,增加对锁针2的按压受力点,使得固定得更加牢靠,在套管33上环绕对称设置3个钢球35,锁针2插入套管33时,3个钢球35对同一受力点进行挤压,固定锁针2的效果更好;本实施例的底壳31连接弹簧32的位置设置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锁针2的直径,使得锁针2能够插入通孔,加长锁针2的插入长度,进而能够设置更长的锁针2,并根据被固定被子的厚度调整锁针2插入的深度;本实施例的外壳5与固定盖1通过连接带6连接,这种一体式的结构能够有效避免部件丢失而影响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钢球始终位于锁针与固定套之间,当锁针穿过被子插入锁紧装置时,钢球在弹簧和套管的作用下,始终压在锁针上,按压套管的伸出端带动钢球远离锁针,实现手动按压解锁。

(2)同时还设置推动杆来按压套管,使得解锁更加方便。

(3)上壳设置有凸起部,可以加强推动杆的按压功能,同时减小推动杆复位的阻力。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