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7625发布日期:2020-06-09 20:01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茶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过滤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再使用并改善了便携性的茶过滤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茶意味着可以将植物的叶子或根、果实等与水同煮或同泡而饮用的饮料,随着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饮茶的人口呈增加趋势。

这种饮茶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将诸如茶叶的提取对象物放入茶包而作为一次性进行销售的利用茶包的方法、直接利用茶具浸泡提取对象物饮用的方法。

详细而言,就一次性茶包而言,在滤纸内部个别地收纳预先设置的分量的提取对象物。这种一次性茶包具有携带简便、泡完茶后可以容易地去除提取对象物的优点,但各茶包个别地制造,导致单价上升,因而存在经济性低下的问题。

另外,在密封一次性茶包时使用的粘合剂成分一同被浸出,因此,由于饮用混合了有害成分的茶,因而存在有害于健康的问题。另外,将泡完茶后捞出的一次性茶包放置于周边,因而显得杂乱。而且,每次饮茶时,一次性茶包及包装茶包的包装纸等垃圾排出量多,分离排出滤纸与提取对象物比较麻烦,存在加重环境污染的问题。

进一步地,当将一次性茶包长时间泡于水中时,茶味下降,因而存在饮用者的满足感低下的问题。

另一方面,就利用茶具泡茶的情形而言,需要诸如收纳提取对象物的过滤网及支撑过滤网的容器等的多个茶具用品。另外,需要另行配备与支撑所述过滤网的容器规格相适合的茶杯。

因此,泡茶的过程复杂,需要配备及保管茶具用品所需的空间大,因而存在不便于轻松饮茶的问题。进一步地,携带这种多个茶具用品实质上很困难,因而存在难以在多样的场所饮茶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公开实用新型第20-2007-0000183号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再使用并改善了便携性的茶过滤器。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过滤器,包括:漂浮收纳部,用于容纳提取对象物,且形成有凹陷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使得在开口的第一主体部侧配置在下方的状态下,在内部形成使另一侧的第二主体部漂浮到水面上侧的浮力空间;及拆装式过滤部,以拆装式紧固,以便盖住所述漂浮收纳部的开口的所述第一主体部,且形成有供流体流动的多个提取孔,以便在所述提取对象物容纳于所述漂浮收纳部内侧的状态下沉降到水面下方。

其中,优选地,所述拆装式过滤部以大于水的比重配备,以便所述第一主体部侧浸入水面下方,而所述第二主体部侧漂浮到水面上侧,在所述漂浮收纳部及所述拆装式过滤部组装的状态下,设置换算重心位于水面下方。

而且,优选地,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面中央部,凸出形成有牵引挂环部,所述牵引挂环部借助于安装装置而安装,且牵引成所述第一主体部侧配置在下方的状态。

此时,优选地,所述漂浮收纳部形成为使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截面积宽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侧的截面积。

另一方面,优选地,在所述漂浮收纳部的外面,形成有预先设置的图案的装饰部。

实用新型效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茶过滤器提供如下效果。

第一,将茶过滤器沉入水面下方泡茶后,如果牵引而使得排出内部的水,配置得漂浮于水面上侧,则内部收纳的提取对象物与水分离,泡茶被中断且无需将容器分离到茶杯外部,因而可以防止周边杂乱,提高使用便利性及清洁性。

第二,反复进行使茶过滤器沉入水面下方或漂浮于水面上侧的操作,可以容易地调节泡茶的浓度及从提取对象物提取的水溶性物质的扩散速度,可以调节泡茶浓度以便面向饮用者喜好实现最优化,可以显著提高使用便利性及饮茶时的满足感。

第三,设置得使漂浮收纳部及拆装式过滤部的换算重心位于水面下方,因而茶过滤器配置成另一侧漂浮到水面上侧、一侧沉浸到水面下方的状态,保持茶过滤器内部的浮力,因而即使水流动,也可以稳定地漂浮,可以防止提取对象物以超过预先设置的浓度被提取。

第四,拆装式过滤部能分离地配备,内部收纳的提取对象物容易更换,携带简便,可以不受场所制约地饮茶,通过清洗而可以半永久性使用,因而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茶过滤器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茶过滤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茶过滤器来提取茶的状态的剖面示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茶过滤器的漂浮状态的剖面示例图。

图5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茶过滤器漂浮状态下饮用的情形的剖面示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茶过滤器的变形例的剖面示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漂浮收纳部11:开口部

12:紧固槽部13:收纳槽

14:牵引挂环部15:浮力空间

20:拆装式过滤部21:提取孔

a:安装装置b:提取对象物

c:茶杯g:换算重心

100:茶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茶过滤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茶过滤器的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茶过滤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茶过滤器来提取茶的状态的剖面示例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茶过滤器的漂浮状态的剖面示例图。图5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茶过滤器漂浮状态下饮用的情形的剖面示例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茶过滤器100包括漂浮收纳部10及拆装式过滤部20。

详细而言,优选地,所述漂浮收纳部10由如下容器配备,即,具有预定的体积,且一侧的第一主体部10a侧开口,向另一侧凹陷,在内部形成有收纳槽13。其中,在所述收纳槽13中,收纳对植物的叶或根、果实等进行干燥或加工而配备的提取对象物b。

此时,优选地,所述漂浮收纳部10除所述第一主体部10a开口而形成的开口部11之外的外面被密闭。因此,在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开口的所述第一主体部10a配置在下方的状态下,在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内部形成浮力空间15,所述浮力空间15使作为所述漂浮收纳部10另一侧的第二主体部10b漂浮到水面w上侧。

而且,优选地,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以拆装式紧固,以便盖住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开口的所述第一主体部10a。其中,优选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以板状配备,且以外廓边缘20a与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开口的所述第一主体部10a内面对应的方式形成。

详细而言,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第一主体部10a开口,沿着形成的所述开口部11的内面形成有紧固槽部12。而且,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的外廓边缘20a插入紧固于所述紧固槽部12。

此时,所述紧固槽部12可以沿所述开口部11的内面,以环形状形成,根据情况,也可以以螺旋状形成,供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螺合。进一步地,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与所述漂浮收纳部10相互相向的一端部的角以铰链方式相互紧固,且在各另一端部侧可以形成有选择性地插入紧固的凸起/槽形状的紧固装置。

即,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可选择性地拆装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0a,因而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内部收纳所述提取对象物b或分离。

其中,优选地,在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贯通形成有多个提取孔21。即,如果所述茶过滤器100沉入流体内,则所述流体通过多个所述提取孔21,向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内外侧流动并与所述提取对象物b混合。此时,所述流体,优选理解为泡茶时使用的水。

详细而言,参照图3,所述提取对象物b收纳于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内侧,所述第一主体部10a被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盖住。此时,如果茶杯c内容纳的水通过在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形成的多个所述提取孔21而流入,则所述提取对象物b中包含的水溶性物质被提取。而且,提取、混合有所述水溶性物质的流体通过多个所述提取孔21,流动到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内外侧,因而可以作为具有独特口味与香气的茶而饮用。

此时,所述提取对象物b被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阻挡,流动受限,因而只有提取的水溶性物质可以实质上被水稀释而流动到所述茶过滤器100的外侧。因此,饮茶时,可以防止所述提取对象物b的残渣被一同饮用。由此,饮用者饮茶时,因残渣导致的口腔内异物感实现最小化,可以显著提高饮用满足感。

其中,所述漂浮收纳部10及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可以以不锈钢、塑料、硅、玻璃、陶瓷或具有耐水性的纸、木材中任意一种材料制造。进一步地,所述漂浮收纳部10和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既可以以相同的材料制造,也可以根据情况,以互不相同的材质形成。

例如,所述漂浮收纳部10可以以塑料材质制造,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可以以不锈钢材质制造。或者,也可以是所述漂浮收纳部10及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均由陶瓷材质制造。

另一方面,优选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以大于水的比重配备,以便所述第一主体部10a浸入水面w下方,而所述第二主体部10b漂浮到水面w上侧。

详细而言,参照图4至图5,如果茶提取得具有既定浓度,则将所述茶过滤器100牵引到水面w上侧,使得所述提取对象物b与所述水分离。此时,所述提取对象物b被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阻挡,以收纳于所述收纳槽13内的状态残存,而流入所述收纳槽13的水则通过多个所述提取孔21排出。

其中,如果以所述第一主体部10a配置在下方的状态,使所述茶过滤器100放于水面w,则借助于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的比重,所述第一主体部10a侧浸入水面w下方。此时,所述漂浮收纳部10除所述第一主体部10a开口侧之外的外面被密闭。因此,通过所述漂浮收纳部10内部容纳的空气的浮力,所述茶过滤器100可以漂浮到水面w上侧。

其中,所述茶过滤器100漂浮到水面w上侧,优选概括地理解为在所述第一主体部10a侧配置在下方的状态下,在内部形成浮力空间,因而以所述第二主体部10b侧凸出到水面w上侧或所述第二主体部10b配置于与水面w邻接的上侧的状态漂浮。

即,在所述第二主体部10b侧配置在上方的状态下,在所述漂浮收纳部10内部存在空气,因而所述茶过滤器100与以水面w为基准配置的深度无关,内部收纳的所述提取对象物b可以与水分离。

此时,在所述漂浮收纳部10及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组装的状态下,优选设置换算重心g位于水面w下方。

其中,所述漂浮收纳部10及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组装的状态,优选理解为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紧固于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开口的所述第一主体部10a。另外,所述换算重心g,优选理解为所述漂浮收纳部10与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的重量相加形成的重心。

详细而言,所述漂浮收纳部10及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组装状态的全体重量,优选考虑基于惯性矩的力学换算重心g的位置而算出。而且,优选地,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的比重设置得使所述换算重心g的位置位于水面w下方。因此,在所述第二主体部10b侧漂浮到水面w上侧的状态下,可以防止水的流动导致的所述茶过滤器100倾斜。

另外,由于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的比重配备成大于水的比重,因而可以保持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及与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紧固的所述第一主体部10a侧浸入水面w下方的状态。

因此,在所述第二主体部10b漂浮到水面w上侧的状态下,即使发生水的流动,也可以防止所述第一主体部10a的边缘露出到水面w上侧而丧失浮力。

此时,在所述茶过滤器100漂浮的状态下,所述提取对象物b可以根据收纳量,借助于在所述收纳槽13的内面及所述提取对象物b的外面残留的水的表面张力而以附着于所述收纳槽13内面侧的状态收纳。或者,也可以以位于所述漂浮收纳部10在下方配置的所述第一主体部10a侧内部的方式收纳。

详细而言,所述提取对象物b附着于所述收纳槽13的内面侧时,与所述茶杯c内容纳的水实质上分离。因此,所述提取对象物b中包含的所述水溶性物质不进行提取。

另外,即使所述提取对象物b配置于所述漂浮收纳部10下方,也可以保持所述第一主体部10a浸入的深度。因此,即使在所述茶杯c内容纳的水流动时,也可以浸入得满足能够保持所述漂浮收纳部10内部空间密闭状态的最小限度的间隔。

因此,在所述茶过滤器100漂浮于水中的状态下,即使在所述提取对象物b放在浸入水面w下方的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上侧的状态下,也可以使所述水溶性物质的追加提取实现最小化。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漂浮收纳部10及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组装的平均比重,设置得在所述漂浮收纳部10内部流入水时沉入水面w下方,而在排出水的状态下能够漂浮到水面w上侧。

由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使所述茶过滤器100漂浮到水面w上侧的简单操作,便可以使所述提取对象物b的提取选择性地中断。因此,饮用者使所述茶过滤器100选择性地浸入水中进行泡茶,或漂浮到水面上侧而中断泡茶,反复进行这种操作,可以获得提供符合喜好的浓度的茶,因而可以显著提高使用满足感。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所述第二主体部10b侧漂浮到水面w上侧的状态下,即使为了饮茶而使所述茶杯c倾斜,所述换算重心g也保持设置于水面w下方的状态。因此,所述茶过滤器100可以保持不倾斜而稳定地漂浮的状态。

此时,在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的中央部,可以配备能够追加提供预先设置的荷重的重量加强部。

详细而言,所述重量加强部可以由重量锤配备,所述重量锤具有预先设置的重量,且分割成既定重量,可以选择性地附着于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及拆装。因此,如果选择性地将一个或其以上的所述重量加强部连接于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中央部,则调节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所述第一主体部10a浸入水面w下方的间隔。

与此同时,可以支持使得所述茶过滤器100的换算重心g设置于与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中央部对应的垂直线上。由此,当饮茶或移动所述茶杯c时,即使在所述茶杯c移动的同时水进行流动,也可以稳定地保持所述茶过滤器100漂浮的状态。

另一方面,参照图4,优选在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所述第二主体部10b外面中央部凸出形成有牵引挂环部14。

详细而言,为了中断或完成所述提取对象物b的提取而牵引所述茶过滤器100。此时,如果将诸如茶勺、搅拌棒(muddler)或吸管等的安装装置a,挂于所述牵引挂环部14,向所述茶杯c上侧牵引,则可以牵引成所述第一主体部10a配置在下方的状态。

其中,如果所述第一主体部10a配置在下方,则所述收纳槽13中收纳的所述提取对象物b被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的内面约束,只有水可以容易地通过提取孔21排出。

另外,如果只通过所述牵引挂环部14进行牵引,则所述第二主体部10b自动配置在上方,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紧固的所述第一主体部10a浸入水面w下方。由此,形成所述收纳槽13的内面及所述水面w之间密闭的浮力空间15。因此,无需复杂或烦琐的操作便可以轻松使所述茶过滤器100漂浮,可以显著提高使用便利性。

此时,也可以在所述牵引挂环部14连接有线或链。因此,即使在未准备所述安装装置a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所述线或链提到所述茶杯c上侧,轻松牵引所述茶过滤器100。

由此,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茶过滤器100沉入所述茶杯c下侧的状态下,即使不用手直接安装,也可以牵引到水面w上侧,可以显著提高清洁性。

另外,提取完成后,不将所述茶过滤器100分离到所述茶杯c上部,只是使之漂浮到水面w上侧,便可以中断茶的提取。因此,可以防止周边混乱或流水、积水,因而可以显著提高清洁性。

而且,直至所述提取对象物b的提取最终完成时为止,即使反复沉入水中泡茶,也可以使所述提取对象物b直接暴露于外部空气的情形实现最小化。由此,还可以防止漂浮异物混合于所述提取对象物b,进一步提高清洁性。

进一步地,所述茶过滤器100在分离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的状态下,可以在内部轻松更换、收纳所述提取对象物b,清洗后实质上可以永久性反复使用。另外,饮茶后,只需将实质上为天然材料的所述提取对象物b残渣排出处理即可,因而实质上不发生环境污染要素,因此环保。

另一方面,优选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所述第一主体部10a的截面积d1形成得宽于所述第二主体部10b的截面积d2。因此,所述第一主体部10a及所述第二主体部10b之间的外面倾斜地形成。

因此,如图3所示,在所述茶过滤器100倾斜而沉入水面w下方的状态下,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外面放在所述茶杯c的下面。由此,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紧固的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开口的第一主体部10a,可以与所述茶杯c内部的上侧面对应地配置。因此,水通过在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形成的多个所述提取孔21而流入所述漂浮收纳部10内部,可以从所述提取对象物b提取所述水溶性物质的同时泡茶。

而且,如图4所示,所述茶过滤器100在漂浮到水面w上侧的状态下,可以配置成与所述水面w对应的所述第一主体部10a的截面积d1宽而向上侧越来越窄的形状。因此,所述茶过滤器100可以不倾斜而保持平衡,更稳定地漂浮。

其中,为了追加泡茶,如果通过手或安装装置a,推动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外面,使得所述茶过滤器100倾斜,则所述漂浮收纳部10内部的密闭解除。因此,通过所述提取孔21,水重新流入所述漂浮收纳部10内部,流入的水的重量增加,所述茶过滤器100重新下沉。由此,所述提取对象物b,因而可以获得提供多样浓度的口味和香气的茶。

其中,所述第一主体部10a的截面积d1宽于所述第二主体部10b的截面积d2,这优选理解为实质上所述第一主体部10a的外面轮廓截面积形成得宽于所述第二主体部10b的外面轮廓截面积。

因此,所述漂浮收纳部10可以稳定地保持漂浮到水面w上侧的状态。另外,在所述漂浮收纳部10沉入水面w下方的状态下,贯通有供水流入的所述提取孔21的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所具有的面积可以相对较大地形成。由此,水可以即刻流入所述收纳槽13侧,所述茶过滤器100可以保持下沉的状态。

另一方面,优选在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外面形成有预先设置的图案的装饰部。

例如,所述漂浮收纳部10可以注塑得使外面实现动物、植物、水果、几何学形状等多样设计的三维立体化。或者,也可以在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外面,印刷或涂覆多样图案的纹样。因此,在所述第二主体部10b漂浮到水面w上侧的状态下,对外可以表现独特的设计,因而可以提高视觉的审美满足感。

另外,携带所述茶过滤器100或将所述茶过滤器100放在碗橱或桌子等保管时,也可以用作提供独特审美感的装饰物使用,因而使用者的购买欲会显著提高。

另一方面,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茶过滤器100的变形例的剖面示例图。此时,在本变形例中,除外部盖部30之外的基本构成与上述的一个实施例相同,因而省略对相同构成的具体说明。

如图6所示,可以还具备对所述第一主体部10a侧进行密闭的外部盖部30。

详细而言,在所述提取对象物b容纳于所述漂浮收纳部10内部的状态下,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紧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0a。而且,所述外部盖部30以盖住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外侧的方式紧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0a。

因此,所述提取对象物b容易携带,可以在希望的时间及场所轻松泡茶并饮用。另外,可以利用拆装所述外部盖部30的简单方法,选择性地密闭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内部。

因此,保管所述提取对象物b时,可以防止通过在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形成的所述提取孔,所述提取对象物b排出或外部异物质流入所述收纳槽13内侧。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茶过滤器100在以密闭所述第二主体部10b的外面的方式形成的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所述第一主体部10a,紧固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形成有供流体通过的多个所述提取孔21。而且,下沉到容纳有水的茶杯c水面下方,泡茶后只要为了排出内部的水而进行牵引并使得漂浮到水面w上侧,内部收纳的提取对象物b就可与水分离。

由此,可以以水面w为基准,变更所述第二主体部10b的配置方向而使之浸水或漂浮,通过内部收纳的提取对象物b泡茶或中断泡茶。另外,中断泡茶后,无需将所述茶过滤器100分离到所述茶杯c外部,因而防止周边混乱,可以提高使用便利性及清洁性。

另外,反复进行使所述茶过滤器100浸入水面w下方或漂浮到水面w上侧的操作,可以容易地调节泡茶的浓度及从所述提取对象物b提取的水溶性物质的扩散速度。因此,可以调节泡茶浓度,以便根据饮用者喜好实现优化,使用便利性及饮茶时的满足感可以显著提高。

此时,所述漂浮收纳部10及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的换算重心g设置得位于水面w下方。因此,所述第二主体部10b漂浮到水面w上侧,第一主体部10a浸入水面w下方,以这种状态配置的所述茶过滤器100内部的浮力得以保持。由此,即使水流动,所述茶过滤器100也不倾斜而可以稳定地漂浮,防止所述提取对象物b被提取预先设置的浓度以上。

另外,在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所述第二主体部10b外面中央部凸出有所述牵引挂环部14。因此,如果通过所述安装装置a进行安装,则可以以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开口的所述第一主体部10a自动配置在下方的状态牵引。由此,可以轻松地使所述茶过滤器100漂浮于水面w上。另外,所述第一主体部10a的截面积d1形成得宽于所述第二主体部10b的截面积d2,因而漂浮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而且,所述拆装式过滤部20能分离地配备,内部收纳的提取对象物容易更换,携带简便,可以不受场所限制地饮茶,通过清洗,可以半永久性使用,且环保。

进一步地,在所述漂浮收纳部10的外面形成有预先设置的图案或纹样的装饰部,不仅是在茶杯中漂浮的状态,还可以在携带及保管时用作提供独特审美感的装饰物,因而使用者的购买欲会显著提高。

此时,以上记载的“包括”、“构成”或“具备”等术语,只要没有特别相反的记载,则意味着可以包含相应构成要素,因而并非排除其他构成要素,应解释为还可以包括其他构成要素。包括技术性或科学性术语在内的所有术语,只要未不同地定义,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一般理解的内容相同的含义。如词典定义的术语那样一般使用术语,应解释为与相关技术上下文的含义一致的内容,只要在本实用新型中未明确定义,不得解释为理想性地或过度地形式上的含义。

如上述所作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上述各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项请求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由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变形实施,这种变形实施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