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流量的食用油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6026发布日期:2020-04-10 16:09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节流量的食用油瓶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包装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流量的食用油瓶盖。



背景技术:

食用油特别是贵重的食用油如胚芽油、橄榄油等,由于价格比较昂贵,所以需要小包装进行销售,玻璃瓶则是小包装的最佳选择,但使用玻璃瓶倒出食用油时存在不便之处在于,一是由于玻璃瓶口较大,倒出量较为难掌握;二是由于食用油的粘度较大,倒出时可能造成瓶口外漏。

食用油瓶是一种常用的食用油容器,其瓶盖和其它液体的瓶盖一般并无区别,均为内壁具有螺纹,外壁具有突出物的圆柱形盖,而这种瓶盖在使用时存在一些不便。例如,在烹饪时,要将油倒入锅中,需首先将瓶盖取下,然后倾斜油瓶将油倒出,但是倾斜角度很难精确掌握,很容易倒多,给生活带来不便。有的人为了在烹饪时更好的掌握倒油量,使用小油壶倒油,而这需要将油瓶中的油倒入小油壶,但是同样存在上述问题,另外还容易将油洒到油壶外,导致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流量的食用油瓶盖,具备结构简单,食用油倾倒流量便于控制等优点,解决了由于玻璃瓶口较大倒出量较为难掌握和由于食用油的粘度较大倒出时可能造成瓶口外漏,导致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调节流量的食用油瓶盖,包括瓶盖本体和盖口,所述盖口位于瓶盖本体的底部开设。

所述瓶盖本体的外部包括第一出油座、第二出油座、第三出油座、第一出油管、第二出油管、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固定座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座的底部与瓶盖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出油座远离第一出油座的左侧与瓶盖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出油座远离第一出油座的右侧与瓶盖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出油管的底部与第二出油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出油管的外壁与第三出油座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环的外壁与第一出油管的内壁卡接,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外壁与第二出油管的内壁卡接,所述固定座的内壁与第一出油管的外壁卡接,所述第一出油口位于第一出油座的外壁开设,所述第二出油口位于第一出油管的内壁开设,所述第三出油口位于第二出油管的内壁开设。

所述盖口的内部包括螺纹齿、调节柱、进油口、倒油口、吸管和卡槽,所述螺纹齿的外壁与盖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柱的顶部与盖口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进油口位于调节柱的底部开设,所述倒油口位于盖口的中心开设,所述吸管的顶部与盖口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卡槽位于吸管的外壁开设。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柱远离倒油口的左侧与盖口固定连接,所述吸管远离倒油口的右侧与盖口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柱通过设置的盖口与第二出油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吸管通过设置的盖口与第三出油座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环通过设置的第一出油管与第二出油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环通过设置的第二出油管与第三出油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的底部与瓶盖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倒油口的底部开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便于调节流量的食用油瓶盖,在使用时,将该便于调节流量的食用油瓶盖通过在盖口中设置螺纹齿与瓶身上的瓶口固定在一起,通过设置第一出油座、第二出油座和第三出油座为了调节倾倒食用油时的流量,使食用油的一控制,不至于浪费,通过在第一出油座上开设第一出油口连接倒油口,为了方便大流量的导出食用油,通过在第二出油座上设置有第一出油管连接调节柱,为了方便调节小流量的食用油,通过第三出油座上设置第二出油管连接吸管,并按下第三出油座为了方便抽取更小流量的食用油,通过设置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为了将第一出油管和第二出油管密封,防止细菌进入瓶中。

2、该便于调节流量的食用油瓶盖,将第三出油座采用按压式出油座,为了方便通过连接的吸管将瓶中的食用油抽取出来,通过在吸管上设置卡槽为了连接加长管,方便将瓶底的食用油抽取出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瓶盖本体;2、盖口;3、螺纹齿;4、第一出油座;5、第二出油座;6、第三出油座;7、第一出油管;8、第二出油管;9、第一密封环;10、第二密封环;11、固定座;12、第一出油口;13、第二出油口;14、第三出油口;15、调节柱;16、进油口;17、倒油口;18、吸管;19、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2,一种便于调节流量的食用油瓶盖,包括瓶盖本体1和盖口2,盖口2位于瓶盖本体1的底部开设。

瓶盖本体1的外部包括第一出油座4、第二出油座5、第三出油座6、第一出油管7、第二出油管8、第一密封环9、第二密封环10、固定座11第一出油口12、第二出油口13和第三出油口14,第一出油座4的底部与瓶盖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出油座5远离第一出油座4的左侧与瓶盖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三出油座6远离第一出油座4的右侧与瓶盖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出油座6采用按压式出油座,为了方便通过连接的吸管18将瓶中的食用油抽取出来,第一出油管7的底部与第二出油座5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出油管8的外壁与第三出油座6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一密封环9的外壁与第一出油管7的内壁卡接,第二密封环10的外壁与第二出油管8的内壁卡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环9通过设置的第一出油管7与第二出油座5固定连接,第二密封环10通过设置的第二出油管8与第三出油座6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密封环9和第二密封环10为了将第一出油管7和第二出油管8密封,防止细菌进入瓶中,固定座11的内壁与第一出油管7的外壁卡接,第一出油口12位于第一出油座4的外壁开设,第二出油口13位于第一出油管7的内壁开设,第三出油口14位于第二出油管8的内壁开设。

盖口2的内部包括螺纹齿3、调节柱15、进油口16、倒油口17、吸管18和卡槽19,螺纹齿3的外壁与盖口2的内壁固定连接,调节柱15的顶部与盖口2的底部固定连接,进油口16位于调节柱15的底部开设,倒油口17位于盖口2的中心开设,其中,倒油口17的底部开设有凹槽,通过开设凹槽为了方便食用油流出第一出油口12,不会被阻挡,吸管18的顶部与盖口2的底部固定连接,卡槽19位于吸管18的外壁开设。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柱15远离倒油口17的左侧与盖口2固定连接,吸管18远离倒油口17的右侧与盖口2固定连接,调节柱15通过设置的盖口2与第二出油座5的底部固定连接,吸管18通过设置的盖口2与第三出油座6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在第二出油座5上设置有第一出油管7连接调节柱15,为了方便调节小流量的食用油,通过第三出油座6上设置第二出油管8连接吸管18,并按下第三出油座6为了方便抽取更小流量的食用油。

在使用时,将该便于调节流量的食用油瓶盖通过在盖口2中设置螺纹齿3与瓶身上的瓶口固定在一起,通过设置第一出油座4、第二出油座5和第三出油座6为了调节倾倒食用油时的流量,使食用油的一控制,不至于浪费,通过在第一出油座4上开设第一出油口12连接倒油口17,为了方便大流量的导出食用油,通过在第二出油座5上设置有第一出油管7连接调节柱15,为了方便调节小流量的食用油,通过第三出油座6上设置第二出油管8连接吸管18,并按下第三出油座6为了方便抽取更小流量的食用油,通过设置第一密封环9和第二密封环10为了将第一出油管7和第二出油管8密封,防止细菌进入瓶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