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厨房用沥水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6184发布日期:2020-06-02 19:21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厨房用沥水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具,特别是一种厨房用沥水架。



背景技术:

洗净后的餐具若不及时沥干水分并保持空气流通,则容易滋生细菌,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用于沥干餐具水分的沥水架应运而生。现有的沥水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单层沥水架使所有餐具均堆积在一起,不方便拿取,多层沥水架则存在层与层之间的距离不能按需调整的缺陷,灵活性较差;二是沥水架只能放置在厨房的某一平台上,不能提供其他放置方式;三是虽然设置有收纳筒,但收纳筒均挂于沥水架的侧面,无沥水作用,容易导致内部的物品积水,滋生细菌,而且收纳筒只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收纳筒之间没有高度的差别,不能按照物品的高度分别放置,不方便拿取。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灵活性高的厨房用沥水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厨房用沥水架,包括支承结构和置物结构,所述支承结构的形状为梯形,所述支承结构包括两中空的竖杆和至少两横杆,所述两竖杆的相对的侧面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横杆数量对应的插孔,所述横杆的两端卡入所述插孔,所述置物结构包括三个置物盘,按照位置关系分别设为上置物盘,中置物盘和下置物盘,所述每个置物盘包括沥水网格、前板和两侧板,所述侧板均向后延伸出卡合部,所述竖杆的正面设置有与所述卡合部适配的卡合孔,所述卡合孔的数量多于所述卡合部的数量,所述每个置物盘的下方设置有对应的盛水盘,所述每个置物盘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内折弯杆,所述盛水盘被所述向内折弯杆悬空固定,所述下置物盘的向内折弯杆的底端低于所述支承结构的底端或与所述支承结构的底端齐平,所述上置物盘的沥水网格与上置物盘的侧板之间固定有若干个沥水筒,所述每个沥水筒的底面设置有沥水孔,所述上置物盘的沥水网格和沥水筒的底面积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上置物盘的盛水盘的面积。

所述卡合部包括三个方向朝下的l型钩,所述卡合孔为位置与所述l型钩位置对应的条形孔,所述l型钩卡于所述条形孔的内部。

所述上置物盘的后端设置有两条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横筋,所述两条横筋之间形成卡刀缝。

所述每个沥水筒的侧面设置有多个通风孔。

所述若干个沥水筒的高度各不相同。

所述沥水筒的外侧靠近端口的位置设置有一圈环形凸起,所述上置物盘的沥水网格与上置物盘的侧板之间设置有卡杆,所述卡杆与上置物盘的侧板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沥水筒的非环形凸起部位的外径,但小于所述环形凸起的外径,所述沥水筒通过所述环形凸起悬空卡于所述上置物盘的侧板和卡杆之间。

所述中置物盘的侧板设置有晾晒杆。

所述下置物盘的沥水网格设置有若干个方向一致的圆弧部。

所述竖杆的正面设置有贯穿的螺杆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卡合孔的数量多于卡合部的数量,使置物盘之间的距离可按需调整,使用灵活性高;设置了支承结构,使本申请不仅可以平放,也可以通过螺丝或挂钩固定于墙壁;设置了带有沥水孔和通风孔的沥水筒,同时将其固定于盛水盘的上方,使沥水筒内的物品在沥干水分的同时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细菌滋生,本申请还设置有多个高度不同的沥水筒,可按物品的高度分别放置,方便拿取且物品不容易掉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一种厨房用沥水架,包括支承结构和置物结构,所述支承结构的形状为梯形,所述支承结构包括两中空的竖杆1和至少两横杆2,所述两竖杆1的相对的侧面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横杆2数量对应的插孔,所述横杆2的两端卡入所述插孔,与所述竖杆1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承结构,横杆2的数量可随着置物盘数量的增多而增多以保证稳固性。由于本实施例只设置了三个置物盘,因此,两横杆2便足以实现稳固作用。所述横杆2的另一作用是使用者在墙上水平安装两个挂钩,本实施例即可通过所述横杆2挂靠于墙上。

所述置物结构包括三个置物盘,按照位置关系分别设为上置物盘,中置物盘和下置物盘,所述每个置物盘包括沥水网格3、前板4和两侧板5。所述侧板5均向后延伸出卡合部6,所述竖杆1的正面设置有与所述卡合部6适配的卡合孔7,更进一步地说,所述卡合部6包括三个方向朝下的l型钩17,所述卡合孔7为位置与所述l型钩17位置对应的条形孔,所述置物架的安装只需将所述l型钩17伸入并卡住所述条形孔即可。所述卡合孔7的数量多于所述卡合部6的数量,使用者可按实际需求调节所述置物盘之间的距离。

所述每个置物盘的下方设置有对应的盛水盘(图中未示出),所述每个置物盘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内折弯杆8,所述盛水盘被所述向内折弯杆8悬空固定,更进一步地说,所述向内折弯杆8包括第一直杆部和位于所述第一直杆部两端的向内折弯部,所述向内折弯部焊接于所述沥水网格3的侧端。所述下置物盘的向内折弯杆的底端低于所述支承结构的底端或与所述支承结构的底端齐平,作为本实施例的支脚,保证本实施例可稳固平放。

所述上置物盘的后端设置有两条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横筋,所述两条横筋之间形成卡刀缝,将刀具的刀身朝下穿过所述卡刀缝,刀柄便卡于所述两条横筋之间,实现晾晒刀具的目的,而且本实施例的卡刀缝不限制刀具的规格,使用更灵活方便。

所述上置物盘的沥水网格与上置物盘的侧板之间固定有三个沥水筒9,更进一步地说,所述沥水筒9的外侧靠近端口的位置设置有一圈环形凸起10,所述上置物盘的沥水网格与上置物板的侧板之间设置有卡杆11,所述卡杆11与上置物盘的侧板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沥水筒9的非环形凸起部位的外径,但小于所述环形凸起10的外径,所述沥水筒9通过所述环形凸起10悬空卡于所述上置物盘的侧板和卡杆11之间。

所述每个沥水筒9的底面设置有沥水孔12,所述上置物盘的沥水网格和沥水筒9的底面积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上置物盘的盛水盘的面积,保障水滴均落入所述上置物盘的盛水盘中。

所述每个沥水筒9的侧面设置有多个通风孔13,使所述沥水筒9内的物品在沥干水分的同时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细菌滋生。所述三个沥水筒9的高度各不相同,本实施例分为高、中、矮,可按物品的高度分别放置,方便拿取且物品也不容易掉落,例如高沥水筒放置筷子,中沥水筒放置长柄勺和长柄叉子,矮沥水筒放置汤勺。

所述中置物盘的侧板设置有晾晒杆14,可用于晾晒抹布,详细地说,所述晾晒杆14包括第二直杆部和位于所述第二直杆部两端的向外折弯部,所述向外折弯部焊接于所述中置物盘的侧板外表面。

所述下置物盘的沥水网格设置有22个方向一致的圆弧部15,可用于侧置饭碗以沥干水分。

所述竖杆1的正面设置有贯穿的螺杆孔16,因此,可通过螺丝固定本实施例。

以上的实施方式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专业技术领域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整体构思的情况下,所做的均等修饰与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创造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