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洗拖把的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7964发布日期:2020-07-04 01:11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自动洗拖把的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用具领域,特别涉及自动洗拖把的机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逐渐改善,人们对清洁用具的要求越来越高,拖把和拖把清洗机的结构也不断改进。目前常用的清洗拖把装置是清洗桶,一般为手压式驱动或脚踏式驱动的清洗桶,他们的核心结构都是齿轮传动结构,齿轮传动结构将使用者施加在清洗桶上的外力传递至拖把,从而使拖把旋转,实现清洗。而且需要使用者向齿轮传动结构施加足够大的外力,拖把才能旋转,清洗时费时费力。

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用于自动洗拖把的清洁桶,清洁桶中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甩水篮,甩水篮移动至桶体底部时可清洗拖把头,甩水篮移动至桶体上部时可甩干拖把,例如中国专利一种单体清洁桶及其配合使用的拖把(专利号:2013207089286)中公开的清洁桶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然而存在如下不足:甩水篮与拖把安装配合不合适导致清洗不便;清洁桶中用于安装甩水篮的连接结构复杂,装拆较为繁琐,清理清洁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自动洗拖把的机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除去了甩水篮这一结构,使用方便,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自动洗拖把的机器,包括清洗桶、第四主安装部和旋转部,第四主安装部位于清洗桶的下方,旋转部依次穿过清洗桶的底部和第四主安装部,旋转部的顶部位于清洗桶中,第四主安装部的下方布置有使旋转部移动的第四升降部,第四主安装部的下侧布置有用于限制旋转部和第四升降部向上移动的第四限位部。

进一步,第四主安装部的上侧布置有用于使旋转部停止的第四刹车部,第四刹车部与第四限位部之间通过第四联动件实现联动,第四联动件成型有用于推动第四限位部的拨动部。

进一步,旋转部套有第五套筒,第五套筒中布置有第五限位部,旋转部的侧面沿长度方向成型有第四滑槽,第五限位部位于第四滑槽中。

进一步,第四升降部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弹簧吊在第四主安装部的下方,第三弹簧的顶部固定在清洗桶的外侧或第四主安装部。

进一步,清洗桶布置有排水口,排水口处布置有管塞组件,管塞组件包括第五管道和第五活动塞,第五管道的一端安装在排水口,第五活动塞位于第五管道内,第五管道的侧面成型有出水口。

进一步,管塞组件还包括第五端盖和驱动第五活动塞移动的第五驱动件,第五端盖位于第五管道的另一端。

进一步,还包括壳体,壳体的顶壁布置有桶盖和扣住桶盖的第五扣合组件,第五扣合组件包括第五电机、第五摇杆和用于扣住桶盖的第五扣合部,第五扣合部的两侧分别与壳体的顶壁铰接安装,第五电机通过第五摇杆驱动第五扣合部解除对桶盖的扣住。

进一步,第五扣合部通过第五弹簧复位。

进一步,第五扣合部的下侧布置有用于与第五摇杆一端对应的第五安装件,第五安装件的下部成型有与第五摇杆对应的凹口。

进一步,清洗桶的侧壁成型有第四溢流孔。

有益效果:旋转部带动拖把头旋转清理污渍,之后旋转部停止,第四限位部解除对旋转部的限制,通过第四升降部使旋转部升起,拖把头升出水面,旋转部带动拖把头旋转甩干,方便快速的自动清洗拖把头,省时省力。本实用新型清洗拖把高效便捷,可广泛应用于清洁用具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机器的结构图;

图2为清洗桶、第四主安装部、旋转部、第四升降部、排水管以及管塞组件等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局部视图,图中显示的结构为管塞组件;

图4为第四主安装部、旋转部以及第四升降部等结构图;

图5为图4中结构的底部视图;

图6为旋转部、第五套筒、传动轮以及第四升降部等结构图;

图7为图6中结构的主剖视图;

图8为第五扣合组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洗拖把的机器,其包括清洗桶40、第四主安装部41和旋转部42,第四主安装部41位于清洗桶40的下方,第四主安装部41通过若干个螺钉与清洗桶40的下侧安装,旋转部42依次穿过清洗桶40的底部和第四主安装部41,旋转部42的顶部位于清洗桶40中,旋转部42实质为一旋转轴,旋转部42的顶部布置有用于固定拖把头的安装结构。拖把头固定在旋转部42的顶部,通过第四电机驱动旋转部42旋转,就可开始清洗拖把头。该机器还包括壳体,清洗桶40、第四主安装部41和旋转部42均位于壳体中。

第四主安装部41实质为一用于安装其他部件的板状结构,第四主安装部41的下方布置有使旋转部42上下移动的第四升降部43。

该机器清洗拖把头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骤是在水中清理拖把头的污渍,第二步骤是将拖把头脱水甩干。第一步骤时旋转部42的顶部位置较低,拖把头浸在水中,第二步骤时第四升降部43使旋转部42升起,拖把头升出水面。

清洗桶40中布置有若干第五凸起部,在清洗拖把头的第一步骤,通过这些第五凸起部可增加拖布的摆动,加速清理污渍。这些第五凸起部可沿环形均匀分布。

旋转部42套有第五套筒51,第五套筒51中布置有第五限位部52,旋转部42的侧面沿长度方向成型有第四滑槽53,第五限位部52位于第四滑槽53中。旋转部42升降时,第五限位部52作为一定滑块在第四滑槽53中移动,通过第四滑槽53两端抵住第五限位部52可对旋转部42升降的位移进行限定。

为方便旋转部42与第五套筒51之间安装,第五限位部52与第五套筒51之间为可拆卸的结构,通过一直杆穿过第五套筒51的侧壁,第五限位部52成型有可供该直杆穿过的穿孔。

旋转部42在升降时,第五套筒51不随旋转部42上下移动,为方便旋转部42升降,第五套筒51中布置有滑动轴承。

第五套筒51的上部通过滚动轴承与清洗桶40的底部安装,第五套筒51的下部通过滚动轴承与第四主安装部41安装。第五套筒51外侧布置有传动轮65,第四电机布置在第四主安装部41,第四电机通过传动带驱动传动轮65,第五套筒51与传动轮65之间为键传动,第五套筒51与旋转部42之间通过第五限位部52传动,第五限位部52兼具限定升降位移和键传动两种作用。

第四升降部43为一横置的杆状结构,第四升降部43的中部布置有第四托起部63,第四托起部63具有与第四升降部43安装的槽体,旋转部42的底部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第四托起部63,通过槽体可防止升降过程中旋转部42与第四升降部43的位置发生偏移。

第四升降部43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弹簧吊在第四主安装部41的下方,第三弹簧的顶部固定在清洗桶40的外侧。第三弹簧采用拉伸弹簧,第一步骤完成后,通过第三弹簧将第四升降部43提起,从而使旋转部42向上移动。

第一步骤之前,将拖把头安装在旋转部42的顶部时,将拖把杆向下顶可使旋转部42和第四升降部43向下移动。为防止因第三弹簧重新将第四升降部43提起,第四主安装部41的下侧布置有用于限制旋转部42和第四升降部43向上移动的第四限位部。第四主安装部41的下侧布置有第四安装架66,第四限位部通过第四安装件67与第四安装架66安装。

第四限位部的前端成型有第四凸出部49,第四限位部的前端为第四限位部朝向旋转部42的一端。第一步骤中,第四凸出部49抵住旋转部42底部滚动轴承的上侧面。第四凸出部49的下侧为平面,第四凸出部49的上侧为斜面或弧面,且相对于第四限位部的质心,第四凸出部49上侧的远端在下,近端在上。

旋转部42向下移动时,旋转部42底部滚动轴承的边缘沿着第四凸出部49上侧面将第四限位部向后推动,待通过后,第四限位部通过第二弹簧50复位。第二弹簧50位于第四限位部的后端,第四限位部的后端与第四安装件67的后端之间布置有一直杆,第二弹簧50套在该直杆上。第二弹簧50采用压缩弹簧,第二弹簧50顶着第四限位部向前移动,从而第四凸出部49的下侧将旋转部42底部的滚动轴承抵住,防止旋转部42向上移动。

第四主安装部41的上侧布置有用于使旋转部42停止的第四刹车部,第四刹车部包括刹车条44和用于张紧刹车条44的第四转动件45,第四转动件45的工作受电机驱动,刹车条44的一端通过第四连接件46与第四转动件45上的拉索固定,刹车条44绕过第五套筒51,刹车条44的另一端固定在第四主安装部41。第四转动件45将拉索收紧,从而张紧刹车条44,实现制动。

第四刹车部与第四限位部之间通过第四联动件47实现联动,第四联动件47成型有用于推动第四限位部移动的拨动部。第一步骤完成后,第四刹车部使旋转部42停止转动,同时第四刹车部通过第四联动件47推动第四限位部向后移动,从而使第四限位部解除对旋转部42底部滚动轴承的限制,第三弹簧通过将第四升降部43提起使旋转部42向上移动。

第四联动件47的上部安装在第四连接件46上,第四联动件47的中部为转轴,第四联动件47的中部通过第四扣件安装在第四安装架66的侧壁,第四刹车部制动时,第四连接件46移动一段位移,从而带动第四联动件47绕其中部转轴轴线转动。

拨动部即为第四联动件47的下部,拨动部转动轨迹的最大半径大于第四联动件47中部的半径,因此第四联动件47转动时,拨动部的转动范围较大,从而可用于推动第四限位部。

第四限位部的后端布置有与拨动部对应的承推结构48,第二弹簧50位于第四安装件67的后端和承推结构48之间。承推结构48为凸出于第四限位部后端上侧面的板状结构,拨动部位于承推结构48的前侧,第四联动件47转动时拨动部顶住承推结构48的前侧使第四限位部向后移动。

第四联动件47实质为一弯折的杆状结构,第四联动件47的上部为上横杆,中部为竖直杆,竖直杆即为转轴,下部为下横杆,下横杆的端部即为拨动部。为使拨动部方便推动承推结构48,下横杆的端部弯折成竖直状,从而拨动部通过圆柱侧面抵住承推结构48的前侧。

清洗桶40布置有排水口,排水口位于清洗桶40的底部。排水口处布置有管塞组件,排水管54通过管塞组件与排水口安装。排水口处布置具有滤网的滤盖,防止杂物进入管塞组件。

清洗桶40的侧壁成型有第四溢流孔,第四溢流孔通过管道与排水管54连通。

管塞组件包括第五管道55和第五活动塞,第五管道55的一端安装在排水口,第五活动塞位于第五管道55内,第五管道55的侧面成型有出水口,排水管54安装在出水口,通过移动第五活动塞可切换排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通断。为便于排水,第五管道55用于连通排水口的一端为竖直管,第五管道55用于放置第五活动塞的一端为水平管,出水口位于水平管的下侧。

管塞组件还包括第五端盖56和驱动第五活动塞移动的第五驱动件,第五端盖56位于第五管道55的另一端,第五活动塞成型有穿过第五端盖56的第五柱体57,第五驱动件通过拉索与第五柱体57的端部固定,第五驱动件与第四转动件45的结构相同。排水口与出水口需要连通时,第五驱动件通过转动收紧拉索,从而拉动第五活动塞移动。

排水口与出水口需要断开时,第五活动塞通过第四弹簧复位,第四弹簧使第五活动塞移动至排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第四弹簧套在第五柱体57上,第四弹簧采用压缩弹簧。第四弹簧的一端顶住第五活动塞的一侧,第四弹簧的另一端顶住第五端盖56的侧面。壳体的顶壁布置有桶盖58和扣住桶盖58的第五扣合组件,桶盖58的边缘铰接安装在壳体的顶壁,桶盖58与壳体顶壁的铰接处安装有扭簧,便于桶盖58自动弹开。桶盖58上与第五扣合组件的扣合点的位置与桶盖58上与壳体的铰接点的位置相对,桶盖58扣合时受力均匀。

第五扣合组件包括第五电机59、第五摇杆60和用于扣住桶盖的第五扣合部61,第五电机59选用电动推杆机,第五电机59安装在壳体内壁,第五扣合部61位于壳体的外壁,第五扣合部61的两侧分别与壳体的顶壁铰接安装。壳体的顶壁成型有用于放置第五扣合部61的第五安装部,第五安装部为壳体顶壁处的一凹陷结构,第五扣合部61的两侧分别与第五安装部的两侧壁铰接安装。

第五扣合部61上成型有用于抵住桶盖58上侧边缘的第五凸出部64,第五电机59通过第五摇杆60驱动第五扣合部61解除对桶盖58的锁住。第五扣合部61转动一定角度即可使第五凸出部64解除对桶盖58上侧的锁住,第五扣合部61两侧铰接点的连线即为第五扣合部61的转动轴线。

第五扣合部61的下侧布置有用于与第五摇杆60一端对应的第五安装件62,第五安装件62的下部穿过第五安装部的底壁,第五安装件62的下部成型有与第五摇杆60对应的凹口。第五摇杆60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五电机59的输出端,第五摇杆60的中部通过第五扣件安装在壳体顶壁的内侧,第五电机59驱动第五摇杆60以第五摇杆60的中部为转轴转动,第五摇杆60两端转动轨迹的最大半径均大于第五摇杆60中部的转轴的半径。

第五摇杆60实质为一弯折的杆状结构,第五摇杆60包括三段直杆结构,三段直杆结构分别为第五摇杆60的两端和中部,且相邻两段直杆结构的轴线不共线。

第五摇杆60转动时,第五摇杆60的端部的侧面贴住第五安装件62的凹口顶着第五扣合部61使其向上扬起,从而使桶盖58自动弹开。第五安装件62的数量设计为两个,使得第五摇杆60对第五扣合部61的推动力均衡。

第五凸出部64的结构与第四凸出部49的结构类似,第五凸出部64的下侧为平面,第五凸出部64的上侧为斜面或弧面。

将桶盖58下压,桶盖58边缘沿第五凸出部64的上侧面向下压,使第五扣合部61向下转动,当桶盖58盖住清洗桶40后,第五扣合部61通过第五弹簧复位。第五弹簧位于第五安装部的底壁和第五扣合部61的下侧之间,第五弹簧采用压缩弹簧,第五弹簧顶着第五扣合部61使其回转,从而第五扣合部61扣住桶盖58。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三弹簧的顶部固定在第四主安装部41。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四联动件47的上部安装在第四转动件45上。第四联动件47的上部若安装在第四转动件45的偏心位置,那么第四联动件47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第四联动件47的结构相同。第四联动件47的上部若安装在第四转动件45的中心位置,那么第四联动件47的上部与中部结构共轴线,而第四联动件47的下部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第四联动件47下部结构相同。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