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米饭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1700发布日期:2020-05-06 23:06阅读:9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米饭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厨房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沥米饭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米饭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主要食物,在现代社会中,米饭烹煮的主要工具有高压锅或电饭锅,蒸煮过程简单,加入适量的米和水即可。其使用方法便捷,大多采用电力加热的方式,用户按下开关即可,煮出的米饭,营养流失少,营养丰富。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观念也在不断进步,沥米饭受到越来越多人欢迎。传统沥米饭制作方法是,首先将米用水煮半分熟,再将米捞起沥干,置于竹或木制的筒内,之后上锅蒸熟,因此也叫“甑子饭”。米汤中溶有大量的淀粉,沥米饭因沥出了米汤,淀粉含量相应减少。

这种沥米饭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和血糖偏高者,由于糖尿病患者和血糖偏高者一天所需的总热量是严格受限制的,每餐米饭不能超过一定的量,沥米饭因沥出了米汤,淀粉含量相应减少,对糖尿病患者和血糖偏高者的身体是有利的。

沥米饭制作装置是制作沥米饭的一种炊具,现有技术中的沥米饭制作装置通不具备排污和加热功能,通常需要借助人为干预。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沥米饭制作装置,同时具备排污和加热功能,进而实现沥米饭的蒸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为提供一种沥米饭制作装置,能够同时具备排污和加热功能,进而实现沥米饭的蒸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沥米饭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锅,

与所述外锅配合的内胆,所述内胆底部上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内胆包括第二段和口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的第一段,

所述第二段上设有用于对米进行加热的发热体,

所述发热体上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发热体与所述第二段侧壁之间的间隙,

所述发热体可上下移动,以使得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二段相接触或错开,

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密封圈之间设有隔热装置,所述隔热装置分别连接密封圈和所述发热体。

优选地,所述发热体底部设有顶柱,

所述顶柱下方相对设有顶环,

所述沥米饭制作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顶环连接的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顶环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顶柱设于所述发热体中间位置,所述顶环与所述顶柱配合,

所述沥米饭制作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顶柱连接的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发热体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顶柱端部上设有触发件,所述顶柱上套设有一端抵靠在所述触发件上的弹簧。

优选地,沿所述发热体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至少3个所述顶柱,所述顶环设置数量与所述顶柱数量相等。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有转动轴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为所述转动轴提供转动的动力,

与所述转动轴配合的第一齿轮,

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

所述顶环设于所述第二齿轮中,且与所述第二齿轮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发热体通过所述顶柱、所述顶环与发热体电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触发件为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发热体电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锅底部上设有第二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沥米饭制作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的管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沥米饭制作装置,包括外锅,与外锅配合的内胆,内胆底部上设有第一出水口,内胆包括第二段和口径大于第二段的第一段,第二段上设有用于对米进行加热的发热体,发热体上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用于密封发热体与第二段侧壁之间的间隙,发热体可上下移动,以使得密封圈与第二段相接触或错开。当米和水混合,进行清洗,待清洗完成后,开始对米进行加热,发热体和密封圈均置于内胆的第二段中,密封圈用于密封发热体与第二段侧壁之间的间隙,在加热的过程中,由于密封圈与第二段紧密贴合,使得水不会流出。待加热工作完成,米煮到半分熟,发热体开始向上移动,发热体带着密封圈由第二段移至第一段,由于第一段口径大于第二段,此时,密封圈与第一段侧壁不会接触,米汤从间隙流至发热体下方,直至流到内胆底部,再从内胆底部上的第一出水口流出。接着发热体向下移动,密封圈与第二段接触,发热体继续加热,利用水蒸汽将半分熟的米蒸熟。本申请提供的沥米饭制作装置兼具加热和排污的功能,能完成沥米饭的蒸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沥米饭制作装置加热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沥米饭制作装置排污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沥米饭制作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沥米饭制作装置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锅;2、内胆;21、第一出水口;22、第二段;23、第一段;3、发热体;4、密封圈;5、隔热装置;6、顶柱;7、顶环;8、驱动机构;81、驱动件;811、转动轴;82、第一齿轮;83、第二齿轮;9、触发件;10、弹簧;11、第二出水口;12、管道;13、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沥米饭制作装置,包括外锅1,与外锅1配合的内胆2,内胆2底部上设有第一出水口21,内胆2包括第二段22和口径大于第二段22的第一段23,第二段22上设有用于对米进行加热的发热体3,发热体3上设有密封圈4,密封圈4用于密封发热体3与第二段22侧壁之间的间隙,发热体3可上下移动,以使得密封圈4与第二段22相接触或错开。当米和水混合,进行清洗,待清洗完成后,开始对米进行加热,发热体3和密封圈4均置于内胆2的第二段22中,密封圈4用于密封发热体3与第二段22侧壁之间的间隙,在加热的过程中,由于密封圈4与第二段22紧密贴合,使得水不会流出。待加热工作完成,米煮到半分熟,发热体3开始向上移动,发热体3带着密封圈4由第二段22移至第一段23,由于第一段23口径大于第二段22,此时,密封圈4与第一段23侧壁不会接触,米汤从间隙流至发热体3下方,直至流到内胆2底部,再从内胆2底部上的第一出水口21流出。接着发热体3向下移动,密封圈4与第二段22接触,发热体3继续加热,利用水蒸汽将半分熟的米蒸熟。本申请提供的沥米饭制作装置兼具加热和排污的功能,能完成沥米饭的蒸煮。其中,第一段23上设有过滤网13。

发热体3与密封圈4之间设有隔热装置5,隔热装置5分别连接密封圈4和发热体3。隔热装置5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密封圈4,其中隔热装置5可以是一圈环槽,密封圈4嵌入环槽中;隔热装置5还可包括嵌入件,嵌入件与发热体3嵌套配合,嵌入件上设有密封圈4,这样设置为了阻隔发热体3的热量传递至密封圈4,造成密封圈4的温度,提高密封圈4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顶柱6设于所述发热体3中间位置,所述顶环7与所述顶柱6配合,所述沥米饭制作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顶柱7连接的驱动机构8,所述驱动机构8用于驱动所述发热体3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发热体3底部设有顶柱6,顶柱6下方相对设有顶环7,沥米饭制作装置还包括与顶环7连接的驱动机构8,驱动机构8用于驱动顶环7上下移动。当沥米饭制作装置处于加热状态时,顶环7与顶柱6相接触。当沥米饭制作装置需要切换至排污功能时,驱动机构8输出驱动力,传递至顶环7,顶环7向上移动,接着顶环7将与其相对应设置的顶柱6顶高,顶柱6与发热体3连接,继而发热体3带动密封圈4由第二段22移动至第一段23,内胆2里的米汤随着密封圈4与第一段23之间的间隙,沿着第二段22侧壁流至内胆2底部,再由内胆2上的第一出水口21排出,达到排污的功能。其中,驱动机构8可以是电机,再伸缩杆(即顶环7)连接,这种结构类似电机伸缩杆结构,将电机的电能转化为顶环7上下移动的机械动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顶柱6端部上设有触发件9,顶柱6上套设有一端抵靠在触发件9上的弹簧10。沥米饭制作装置处于加热功能时,弹簧10处于常态。

顶环7向上移动,给顶柱6施加作用力,使得置于触发件9与发热体3之间的弹簧10开始压缩蓄能,当发热体3有第二段22移至第一段23,完成了排污工作,弹簧10开始释放压缩势能,推动触发件9,带着顶柱6以及发热体3向下移动。弹簧10的设置,给发热体3以及顶柱6向下移动提供的辅助动力,缩短了沥米饭制作装置由加热功能向排污功能切换响应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沿发热体3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至少3个顶柱6,顶环7设置的数量与顶柱6数量相等。在发热体3圆周上均分分布至少3个顶柱6,例如设有3个顶柱6,在发热体3底部则有3个支撑点,由3个支撑点构成等边三角形,使得发热体3底部支撑更稳定。若顶环7设置的数量与顶柱6数量相等,也至少设置为3个,驱动机构8提供的驱动力由顶环7传递至顶柱6,较于1个顶柱6和顶环7,这种设置,分散顶环7和顶柱6所受负载,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8包括设有转动轴811的驱动件81,驱动件81用于为转动轴811提供转动的动力,与转动轴811配合的第一齿轮82,与第一齿轮82啮合的第二齿轮83,顶环7设于第二齿轮83中,且与第二齿轮83螺纹连接。驱动件81可以是马达、气缸等其他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动力装置,以驱动件81为马达为例,驱动件81正转使得转动轴811转动,转动轴811带动第一齿轮82转动,第一齿轮82与第二齿轮83啮合,带动第二齿轮83转动,顶环7设于第二齿轮83中,且与第二齿轮83螺纹连接,此时,第二齿轮83的转动通过螺纹连接转化为顶环7的直线运动,顶环7向上移动。驱动件81反转,则顶环7向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发热体3通过顶柱6、顶环7与发热体3电源连接。发热体3的电线一端连接发热体3,依次穿过顶柱6、顶环7与发热体3电源连接,实现为发热体3通电,使得发热体3发热,对沥米饭进行蒸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触发件9还可以为传感器,传感器与发热体3电源连接。通过监测顶环7与顶柱6之间的压力、距离或其他数据,触发件9(即传感器)将这些数据信号转化为发热体3电源的动作信号,继而发热体3电源为发热体3供电,发热体3开始工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外锅1底部上设有第二出水口11。当米汤、洗米水从内胆2流至外锅1中,外锅1底部上设有第二出水口11,可将外锅1内的米汤、洗米水排出。其中,沥米饭制作装置还包括与第二出水口11连通的管道12,米汤、洗米水从第二出水口11,流进管道12,管道12可以连接收集装置,对米汤、洗米水进行分类收集。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采用递进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