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3575发布日期:2020-05-29 12:14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烹饪器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蒸锅。



背景技术:

蒸锅是一种利用热蒸汽加热各种食材的家用厨房器具,现有蒸锅大部分包括有锅体、蒸架或蒸笼,蒸架或蒸笼上放置碗盘器皿,通过将食材放置在碗盘器皿中,对锅体内的水进行加热变成蒸汽达到烹饪食材的目的。然而,由于碗盘与蒸架均由导热材料制成,当加热完成后,通过手将碗盘拿取出来,其极容易将手烫伤。而在日常家庭中为了能够避免手被烫伤,通常会使用以下两种方式:一、通过抹布隔热拿取碗盘,而此方式极不卫生,且隔热效果不佳,有被烫伤的危险;二、通过筷子夹持蒸架拿取碗盘,而此方式极不安全,容易滑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手指烫伤、操作便利且较为卫生的蒸锅。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蒸锅,包括有锅体,所述锅体的锅口处叠放有蒸菜盘,蒸菜盘的表面向下凹陷至锅体内腔中形成具有外边沿的盘体结构,锅体的内底面与蒸菜盘的底面之间形成有储水容腔,蒸菜盘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储水容腔连通的蒸汽通孔,锅体的内底面上设置有用于加热水温的电热板,锅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控制电热板通电或断电的控制板、以及为电热板与控制板供电的插头,蒸菜盘上套设有硅胶圈,硅胶圈的上表面与蒸菜盘的外边沿相抵触、下表面与锅体的锅口相抵触,硅胶圈的左右两侧对称向外延伸形成托把,托把位于锅体的壁面之外;或硅胶圈沿轴心向外延伸形成环形凸沿,环形凸沿位于锅体的壁面之外。

在上述的一种蒸锅中,还包括有盖设在蒸菜盘上的锅盖,锅盖的下端面与硅胶圈的上表面相抵触,锅盖的内侧壁与蒸菜盘的外边沿接触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蒸锅中,所述蒸汽通孔设置在蒸菜盘的侧壁上,蒸菜盘的外侧壁与锅体的内侧壁之间存有一定间距,该间距为将储水容腔与蒸汽通孔连通的排气通道。

在上述的一种蒸锅中,所述蒸菜盘由陶瓷或不锈钢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一种蒸锅中,所述锅体的内腔中设置有用于检测储水容腔内水位高低的水位感应器,水位感应器与控制板电性连接,由控制板根据水位感应器的检测信号控制电热板的通电或断电。

在上述的一种蒸锅中,所述锅盖上设置有排气孔。

在上述的一种蒸锅中,所述锅体的锅口形状为圆形或矩形或椭圆形,锅体、蒸菜盘与锅盖之间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将碗盘器皿结构与蒸菜盘相结合,食材直接放置在蒸菜盘中进行烹饪,通过在蒸菜盘上套设硅胶圈以及硅胶圈所形成的托把,便于烹饪后对蒸菜盘的拿取,避免手指被烫伤;

2、本实用新型通过水位传感器检测储水容腔内的水位,防止电热板将储水容腔内的水蒸发完,具有较好的安全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烹饪操作简单,使用便捷,在蒸菜盘侧壁上设置蒸汽通孔,既能避免食材生成的汤汁流入储水容腔,造成营养的流失,又能使食材各部位受热一致,提高食材口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锅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蒸菜盘示意图。

图中:1、锅体;2、锅盖;3、蒸菜盘;4、储水容腔;5、蒸汽通孔;6、电热板;7、控制板;8、外边沿;9、硅胶圈;10、托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6:

实施例一:

一种蒸锅,包括有锅体1,所述锅体1的锅口处叠放有蒸菜盘3,蒸菜盘3的表面向下凹陷至锅体1内腔中形成具有外边沿8的盘体结构,锅体1的内底面与蒸菜盘3的底面之间形成有储水容腔4,蒸菜盘3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储水容腔4连通的蒸汽通孔5,锅体1的内底面上设置有用于加热水温的电热板6,锅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控制电热板6通电或断电的控制板7、以及为电热板6与控制板7供电的插头,蒸菜盘3上套设有硅胶圈9,硅胶圈9的上表面与蒸菜盘3的外边沿8相抵触、下表面与锅体1的锅口相抵触。

其中,在现有技术中普遍都是将碗盘器皿放置在蒸架上进行烹饪,从而在拿取碗盘过程中,极容易将手指烫伤。因此,本实用新型将碗盘器皿结构与蒸菜盘3结合,食材可直接放置在蒸菜盘3中进行烹饪,同时,套设在蒸菜盘3上的硅胶圈9具备绝热的效果,为了能够便于烹饪后对蒸菜盘3的拿取,避免手指被烫伤,在本实施例中,硅胶圈9的一种设置方式,硅胶圈9的左右两侧对称向外延伸形成托把10,托把10位于锅体1的壁面之外;

此外硅胶圈9也可以采用另一种设置方式:硅胶圈9沿轴心向外延伸形成环形凸沿,环形凸沿位于锅体1的壁面之外,通过手持凸沿对蒸菜盘3进行拿取移动。

更进一步,还包括有盖设在蒸菜盘3上的锅盖2,为了确保锅盖2与蒸菜盘3之间的密封性,锅盖2的下端面与硅胶圈9的上表面相抵触,锅盖2的内侧壁与蒸菜盘3的外边沿8接触连接。

进一步,所述蒸汽通孔5设置在蒸菜盘3的侧壁上,蒸菜盘3的外侧壁与锅体1的内侧壁之间存有一定间距,该间距为将储水容腔4与蒸汽通孔5连通的排气通道。储水容腔4中的热蒸汽依次经过排气通道、蒸汽通孔5对食材进行加热。其蒸汽通孔5也可设置在蒸菜盘3底面,但与设置在侧壁上的蒸汽通孔5相比较,设置在侧壁上的蒸汽通孔5既能避免食材生成的汤汁流入储水容腔4、避免营养的流失,又能使食材各部位受热一致,提高食材口感。除此之外,烹饪结束后,蒸菜盘3作为碗盘放置在餐桌上,若蒸汽通孔5设置在蒸菜盘3的底面,则该蒸汽通孔5将与桌面接触,细菌就此进入食材中,较为不卫生。

为了能够让蒸菜盘3中的食材快速受热,且在热蒸汽作用下蒸菜盘3不会受热散发有毒物质,所述蒸菜盘3由陶瓷或不锈钢材料制成。而在本实施例中,蒸菜盘3由陶瓷材料制成。

由于控制板7只控制电热板6的通断与断电,当储水容腔4中的水被加热蒸发完后,电热板6依旧会继续加热工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所述锅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用于检测储水容腔4内水位高低的水位感应器,水位感应器与控制板7电性连接,由控制板7根据水位感应器的检测信号控制电热板6的通电或断电。当储水容腔4内的水位下降超过临界点时,水位传感器将检测信号传递给控制板7,由控制器控制电热板6的断电、以停止电热板6的工作。

而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板7还能够对电热板6的通电时间进行设置,通过设置电热板6的通电时间,实现控制本实用新型的烹饪时间。

同时,所述锅盖2上设置有排气孔,通过排气孔释放锅体1内腔中的气压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水注入储水容腔4中,通过控制板7启动电热板6,储水容腔4内的水在电热板6的加热作用下,变成热蒸汽并通过蒸菜盘3上的蒸汽通孔5对食材进行加热,其操作简单,使用较为便利。借助水位传感器对储水容腔4中的水位监控,确保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具备较好的安全性能。

更进一步,所述锅体1的锅口形状为圆形或矩形,锅体1、蒸菜盘3与锅盖2之间相适配,本实施例锅体1的锅口为呈矩形结构,适用于绝大多数食材的烹饪需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所述锅体1的锅口为椭圆形,其结构适用于烹饪鱼。在蒸煮过程中,鱼装在蒸菜盘3中不会变形,通过蒸菜盘3侧壁上的蒸汽通孔5朝向鱼肉喷出热蒸汽进行加热,其清蒸出来的鱼肉口感鲜嫩多汁,且烹饪操作简单便利,实用性好。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