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淋浴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0937发布日期:2020-05-12 18:14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淋浴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用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淋浴凳。



背景技术:

体弱者在淋浴时无法长时间站立,容易虚脱晕倒或滑倒,淋浴凳在淋浴过程中起到了辅助的作用,让使用者感到更舒适。

公告号为cn207477432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淋浴凳,包括安装座和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座上的凳体,所述安装座包括底板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上的基板,所述基板一体成型有支撑水平状态下所述凳体一端的支撑部,所述凳体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水平状态下所述凳体另一端的支撑杆。使用时,将凳体转下,支撑部支撑在地面上,使用者则可以坐在凳体上进行淋浴,支撑部的设置坐在淋浴凳上的人不容易失去平衡,不容易摔倒受伤。

上述中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支撑杆固定设置在凳体上,当转动翻起凳体时,支撑杆会悬在空中,一方面占用空间,另一方面可能会使行走的人撞到支撑杆,影响人的行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淋浴凳,通过座板与支撑杆的转动配合,因此可以在座板翻上之后将支撑杆转动下来,从而不会使支撑杆悬在空中,不会占用空间,且也降低了对人行走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淋浴凳,包括安装在墙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安装有座板,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固定座连接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座板远离所述固定座一端转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座板远离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一端到墙的最大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座板翻转上去之后,支撑杆由于与座板转动配合,因此可以转动下来,从而不会悬在空中,不会占用空间,且也降低了对人行走的影响。在使用时,将支撑杆转至抵在墙角,形成三角支撑结构,洗浴者即可坐在座板上洗澡。

优选的,所述座板下表面远离所述固定座一端设置有转动座,所述支撑杆包括通过第二转轴过盈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座上的转动部、螺纹连接所述转动部远离所述转动座一端的调节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转轴实现支撑杆在座板上的转动,将支撑杆分为转动部和调节部,当支撑杆由于外力而被破坏时,可以只更换其中一个部件,为无需更换所有,节省成本;同时拆分之后也便于运输。

优选的,所述转动部包括过盈转动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转动套、设置在所述转动套侧壁且轴线与所述转动套的轴线在不同平面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远离所述转动套一端与所述调节部螺纹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连接套,调节部螺纹连接连接套,转动时,连接套沿第二转轴转动。

优选的,所述调节部包括一端与所述连接套螺纹连接的调节杆、与所述调节杆另一端螺纹连接的t形杆,所述t形杆的竖直段远离其水平段一端和所述连接套远离所述转动套一端均嵌设有螺纹套,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套螺纹配合的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人的高度有所差别,因此在安装固定座时会选择不同高度,通过将调节部分成调节杆和t形杆,从而可根据固定座的安装高度来更换不同长度的调节杆,以满足不同安装高度的需求。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套的直径,所述连接套的直径等于所述t形杆的直径,在所述调节杆外套设有由pvc材料制成的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外径等于所述连接套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套的设置起到保护调节杆的作用,减少外力直接对调节杆的破坏,提高调节杆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两端均伸出所述防护套外,在所述t形杆与所述调节杆连接一端和所述连接套与所述调节杆连接一端均开设有与所述调节杆插接配合的稳定槽,所述螺纹套嵌设在所述稳定槽的槽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杆与稳定槽的插接配合,使得在受到外力时调节杆与连接套和t形杆不易出现错位,提高了调节杆与连接套和t形杆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了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外壁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条第一限位带,所述防护套的内壁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带数量相同的第二限位带,所述第一限位带形成的环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限位带形成的环的内径;在位于所述防护套两侧的所述调节杆上均套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外径等于所述防护套的外径;两个所述限位环朝向所述防护套一侧间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带数量相同的连接块,每个所述连接块沿环向的相对两侧分别抵接所述第一限位带和所述第二限位带,且所述连接块的外环侧壁和内环侧壁分别抵接所述防护套的内壁和所述调节杆的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块的厚度设置使得连接块将防护套支撑起来,使防护套在调节杆外不易晃动;第一限位带、第二限位带和限位环的设置将防护套和调节杆的位置相对固定,使得在将调节杆从连接套拆下时,无需将防护套取出再转调节杆,只需转动防护套即可带动调节杆转动,从而使拆卸的过程较为方便。

优选的,所述防护套外阵列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防护套外表面较为光滑,在转动时可能与手会出现相对滑动,特别是有水或者螺杆与螺纹套拧的较为紧时。通过防滑凸起的设置,提高了防护套表面的粗糙程度,提高了手与防护套外壁的摩擦力,从而降低打滑的概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座板与支撑杆的转动配合,因此可以在座板翻上之后将支撑杆转动下来,从而不会使支撑杆悬在空中,不会占用空间,且也降低了对人行走的影响;

2、通过将支撑杆分为转动部和调节部,将调节部分成调节杆和t形杆,从而可根据固定座的安装高度来更换不同长度的调节杆,以满足不同安装高度的需求;

3、通过第一限位带、第二限位带和限位环的设置将防护套和调节杆的位置相对固定,使得在将调节杆从连接套拆下时,无需将防护套取出再转调节杆,只需转动防护套即可带动调节杆转动,从而使拆卸的过程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收起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爆炸图,图中将固定座和支撑杆部分爆炸;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固定座;11、第一转轴;12、弹性复位件;2、座板;21、转动座;3、支撑杆;31、转动部;311、转动套;312、连接套;313、螺纹套;32、调节部;321、调节杆;322、t形杆;323、螺杆;324、稳定槽;325、第一限位带;4、防护套;41、第二限位带;42、限位环;421、连接块;43、防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淋浴凳,参照图1和图2,包括安装在墙上的固定座1,固定座1通过第一转轴11转动安装有座板2,在第一转轴11和固定座1连接有弹性复位件12,弹性复位件12采用卷簧,弹性复位件12起到复位作用,当人离开座板2之后,座板2会在卷簧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回转至原位。

参照图2和图3,座板2下表面远离固定座1一端固定设置有转动座21,转动座21固定设置有第二转轴(图中未示出),第二转轴过盈转动安装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长度大于座板2远离与第一转轴11转动连接一端到墙的最大距离。支撑杆3包括转动部31和调节部32,转动部31包括转动套311和连接套312,转动套311过盈转动套311设在第二转轴上,连接套312一体成型设置在转动套311侧壁,且连接套312的轴线与转动套311的轴线在不同平面。

连接套312远离转动套311一端固定嵌设有螺纹套313,调节部32包括调节杆321和t形杆322,调节杆321的直径小于连接套312的直径,连接套312的直径等于t形杆322。调节杆321一端通过螺杆323与连接套312的螺纹套313螺纹连接;t形杆322的竖直段远离其水平段一端也固定嵌设有螺纹套313,调节杆321另一端与t形杆322的螺纹套313螺纹连接。为了提高调节杆321两端分别与连接套312和t形杆322的连接强度,在t形杆322与调节杆321连接一端和连接套312与调节杆321连接一端均开设有稳定槽324,稳定槽324与调节杆321插接配合,且螺纹套313嵌设在稳定槽324的槽底。

参照图2和图4,在调节杆321外套设有由pvc材料制成的防护套4,防护套4的外径等于连接套312的直径,防护套4的长度小于调节杆321的长度;调节杆321外壁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固定设置有六条第一限位带325,同时在防护套4的内壁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固定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带325数量相同的第二限位带41,第一限位带325形成的环的外径小于第二限位带41形成的环的内径。

在位于防护套4两侧的调节杆321上均套设有限位环42,限位环42的外径等于防护套4的外径,限位环42的内径等于第一限位带325形成的环的外径;两个限位环42朝向防护套4一侧均匀间隔固定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带325数量相同的连接块421,连接块421的外环侧壁和内环侧壁分别抵接防护套4的内壁和调节杆321的周面,且每个连接块421沿环向的相对两侧分别抵接第一限位带325和第二限位带41,使得防护套4与调节杆321周向固定。

在防护套4外还阵列固定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43,使得手在握住防护套4并转动时不易打滑。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不使用时,座板2转动至竖直,且将支撑杆3转动至垂下状态。

使用时,将座板2翻下,将支撑杆3转开至抵在墙角,人即可坐上去。

当需要更换不同长度的调节杆321和防护套4时,将t形杆322从调节杆321转下,再转动防护套4将调节杆321从连接套312转下,更换上不同长度的调节杆321和防护套4,最后将t形杆322拧到新的调节杆321上,完成更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