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充气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9665发布日期:2020-05-06 22:5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充气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充气凳。



背景技术:

凳子是用来坐的,人们坐在凳子上,可以使腿部得到休息,缓解腿部因久站、久蹲带来的不适。但现有的凳子携带都不甚方便,人们在长时间外出时、乘坐长途火车或乘坐公共交通时,常常因没有坐的凳子而不得不长时间的站立,十分疲劳。现在虽然有一些凳子设计成可折叠的结构,以方便随身携带,但这些凳子仍然需要占用手进行握拿,仍有其不便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充气凳。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可穿戴充气凳,包括可固定于腰部的固定部,以及固定在固定部上、且可充气的凳体。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包括可固定于腰部的第一固定带,该第一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固定件。

更进一步,所述固定部包括可固定于腿部的第二固定带,该第二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固定件。

更进一步,所述固定件为魔术贴、暗扣或钮扣。

更进一步,所述凳体固定在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上。

更进一步,所述固定部还包括垫子,所述第一固定带设置在垫子的上端,第二固定带设置在垫子的下端;所述凳体固定在垫子上。

更进一步,所述固定部上固定设有第一袋子,该第一袋子位于垫子外侧,凳体装设于第一袋子内。

更进一步,所述凳体上分别设有充气口和放气口;所述充气口为自封闭式充气口;所述放气口设置在凳体的侧面。

更进一步,所述固定部还设有挡部,该挡部覆盖在凳体外侧,其上端固定在固定部,其下端自由垂下。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垫子、第一袋子和挡部采用布料或合成纤维制成。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部和可充气的凳体,在使用时,将固定部固定于使用者腰部,凳体固定在固定部上,使该凳体可随身携带,不用占用手进行握拿,携带方便;在需要坐的时候,将凳体充满气,使其膨胀成立体结构,即可坐在上面。由于固定部固定于使用者腰部,凳体固定在固定部上,其位置刚好位于使用者臀部,使用十分方便,可随身携带,随时当凳子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一种实施例可穿戴充气凳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实施例可穿戴充气凳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种状态下的可穿戴充气凳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种实施例可穿戴充气凳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凳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凳体,11为放气口,21为第一固定带,22为第二固定带,23为固定件,3为垫子,4为挡部,5为第一袋子。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参见图1,可穿戴充气凳,包括可固定于腰部的固定部,以及固定在固定部上、且可充气的凳体1。

通过设置固定部和可充气的凳体1,在使用时,将固定部固定于使用者腰部,凳体1固定在固定部上,使该凳体可随身携带,不用占用手进行握拿,携带方便;在需要坐的时候,将凳体1充满气,使其膨胀成立体结构,即可坐在上面。由于固定部固定于使用者腰部,凳体1固定在固定部上,其位置刚好位于使用者臀部,使用十分方便,可随身携带,随时当凳子坐。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固定部包括可固定于腰部的第一固定带21,固定部通过第一固定带21固定在使用者腰部。具体的,在第一固定带21的两端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固定件23,第一固定带21通过该固定件23固定。固定件23可以为相互配合的魔术贴、暗扣或钮扣等。本实施例优选采用魔术贴,其固定和拆开均十分方便。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固定部还包括可固定于腿部的第二固定带22,固定部的下端通过第二固定带22固定在使用者的腿部,第二固定带22可以为一条,也可以为两条,当第二固定带22为两条时,两条第二固定带22分别固定在使用者的两条腿上。同样的,在第二固定带22的两端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固定件23,以方便第二固定带22固定在使用者腿上。该固定件23的设置与第一固定带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带21和第二固定带22,分别固定于使用者的腰部和腿部。凳体1可固定在第一固定带21和第二固定带22上,以增大凳体1的固定面积,确保凳体1位于使用者臀部位置。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固定部还包括有垫子3,凳体1固定在垫子3上,第一固定带21设置在垫子3的上端,第二固定带22设置在垫子3的下端。垫子3、第一固定带21和第二固定带22均可以采用布料或合成纤维制成,垫子3可根据需要,制作成裤子或裙子的形状,以提高本实用新型外形美观。

如此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穿戴于使用者身上时,垫子3刚好位于使用者臀部,由于凳体1固定在垫子上,在坐的时候,可提高使用者舒适度。

参见图4:凳体1可采用粘接、胶接的方式固定在垫子上。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固定部上固定设有第一袋子5,该第一袋子5位于垫子3外侧。凳体1装设于第一袋子5内,在第一袋子5上、对应于凳体1的充气口和放气口11设置有通孔,以方便凳体1的充、放气。第一袋子5可采用与固定部相同材质的布料或合成纤维制成,第一袋子5可采用缝制的方式固定于固定部。

当在固定部设置第一袋子5时,可以在固定部设置垫子3,也可以不设置垫子3。当不设置垫子3时,第一袋子5固定在固定部的第一固定带21和第二固定带22上。当设置垫子3时,第一袋子5固定在垫子3上,从而使凳体1固定于垫子3上。

在进一步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固定部上还固定设有用于放置充气装置的第二袋子,充气装置可收纳于第二袋子内,使用时,再将充气装置拿出对凳体进行充气。充气装置可采用常规充气装置,如气枪、踩踏式充气装置等,均为市售产品。优选的,采用踩踏式充气装置,充气更方便、省力。

参见图5:凳体1上分别设有充气口和放气口11。充气口采用自封闭式充气口。自封闭式充气口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如可采用在充气口内设置橡胶垫,在充气时,由充气的压力使橡胶垫打开进行充气;充气完毕,退出充气装置,橡胶片在凳体1内气压作用下封闭气口。采用自封闭式充气口,在充气完毕不需要对充气口进行人为封闭,充气方便。放气口11可设置在凳体的侧面,在需要放气时,拨掉放气口,将臀部靠在墙上挤压即可完成放气过程,放气方便。

凳体1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椭圆柱体、长方体或异型体,本实用新型对凳体1形状不作限制。

参见图2和图3: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在固定部上还设有挡部4,该挡部4覆盖在凳体1外侧。通过设置挡部4覆盖在凳体1外侧,可对凳体1进行遮挡,提高美观性。挡部可采用与固定部相同材质的布料或合成纤维,挡部的上端固定在固定部,其下端自由垂下,覆盖在凳体上。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系统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