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箱及蒸笼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1174发布日期:2020-08-14 19:0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蒸箱及蒸笼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蒸箱及蒸笼机。



背景技术:

蒸箱是一种利用蒸汽来对食物进行蒸煮的设备,在蒸煮过程中保留食物的原有营养成分。

然而,蒸箱多数为单层结构,多层结构多数是采用在箱体内加设隔板,以形成多层结构。在进行蒸煮操作时,蒸箱内的蒸煮温度和蒸煮时间都是一致的,导致食品的出炉口感和品质无法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蒸箱及蒸笼机。该蒸箱能够满足对不同物料的不同蒸煮加工要求;该蒸笼机包括前述的蒸箱。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蒸箱,包括外箱,外箱内形成工作腔,外箱内设有至少一个隔板、并将工作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单元腔,外箱还设有进出料口及用于封闭进出料口的进出料门,进出料口的位置与单元腔的位置对应设置;及输汽机构,输汽机构包括送汽主管、送汽分管和送汽控制阀,送汽分管设有至少两个、并与单元腔对应设置,送汽分管的一端与送汽主管相通,送汽分管的另一端与单元腔相通,送汽控制阀用于控制送汽分管的通断。

上述蒸箱,对物料进行蒸煮加工时,将不同的物料放入不同的单元腔内,通过控制送汽分管的送汽情况,从而实现对不同物料的不同蒸煮加工要求,提升加工出的产品品质。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汽机构还包括出汽主管和出汽分管,出汽分管设有至少两个、并与单元腔对应设置,出汽分管的一端与出汽主管相通,出汽分管的另一端与单元腔相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汽机构还包括出汽控制阀,出汽控制阀设有至少两个、并与出汽分管对应设置,出汽控制阀用于控制出汽分管的通断;

送汽控制阀设有至少两个、并与送汽分管对应设置;

送汽主管的一端用于与蒸炉的送汽端口对接,送汽主管的另一端设有泄压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出料口设有至少两个、并与单元腔一一对应,进出料门设有至少两个、并与进出料口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出料门与外箱转动连接,外箱还设有至少两个料门驱动器,料门驱动器用于驱动进出料门进行打开或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箱还设有可拆卸的维修门;外箱还设有用于锁定维修门的锁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隔板的两端呈一高一低设置、以呈倾斜设置,隔板的较低侧设有排液端口,输汽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排液管,排液管的一端与排液端口对接;

外箱还设有集液槽,出汽主管的一端与集液槽的所在位置对应设置,排液管的另一端与出汽主管相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蒸箱还包括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单元,输送单元设有至少两个、并设于对应的单元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蒸箱还包括支撑架和蒸炉,所述蒸炉设于所述支撑架,所述蒸炉设有送汽端口,所述外箱设于所述支撑架、并位于所述蒸炉的上方,所述送汽主管的一端与所述送汽端口对接。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蒸笼机,包括如上述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蒸箱。

上述蒸笼机,采用前述的蒸箱,能够实现对不同单元腔内的蒸笼进行不同蒸煮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蒸箱的内部构造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蒸箱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蒸箱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蒸箱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0、外箱;110、隔板;111、排液端口;120、单元腔;130、进出料门;140、料门驱动器;150、维修门;160、锁紧件;210、送汽主管;211、泄压阀;220、送汽分管;230、送汽控制阀;240、出汽主管;250、出汽分管;260、出汽控制阀;270、排液管;271、第一集液槽;272、第二集液槽;273、第三集液槽;300、输送单元;301、蒸笼;410、蒸炉;420、支撑架;421、行走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称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蒸箱,包括外箱100,外箱100内形成工作腔,外箱100内设有至少一个隔板110、并将工作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单元腔120,外箱100还设有进出料口及用于封闭进出料口的进出料门130,进出料口的位置与单元腔120的位置对应设置;及输汽机构,输汽机构包括送汽主管210、送汽分管220和送汽控制阀230,送汽分管220设有至少两个、并与单元腔120对应设置,送汽分管220的一端与送汽主管210相通,送汽分管220的另一端与单元腔120相通,送汽控制阀230用于控制送汽分管220的通断。

对物料进行蒸煮加工时,将不同的物料放入不同的单元腔120内,通过控制送汽分管220的送汽情况,从而实现对不同物料的不同蒸煮加工要求,提升加工出的产品品质。

外箱100为箱体结构,为整个蒸箱的主体,内部形成工作腔,该工作腔也即蒸煮空间,利用隔板110将工作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单元腔120,从而能够将需要不同蒸煮加工的物料如食物放入不同的单元腔120内,而进出料门130用来打开或关闭,打开以用来放入食物,关闭以进行蒸煮操作;送汽主管210与外接的汽源如蒸炉410连接,以接入蒸汽源,送汽分管220与对应的单元腔120相通,从而能够为各个单元腔120内均送入蒸汽,而送汽控制阀230能够控制各个送汽分管220的通断,进而控制各个单元腔120内的蒸汽通断,也就能够根据不同单元腔120内的食物加工需要进行通断蒸汽,实现对不同加工需要的食物的不同加工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单元腔120之间互不相通蒸汽,当然,在满足蒸煮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允许不同单元腔120之间能够通过少量的蒸汽,而非严格限定一定为不通蒸汽,只要不影响不同单元腔120内的不同蒸煮加工要求、并不影响出箱的加工成品即可,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2至图4,输汽机构还包括出汽主管240和出汽分管250,出汽分管250设有至少两个、并与单元腔120对应设置,出汽分管250的一端与出汽主管240相通,出汽分管250的另一端与单元腔120相通。

出汽主管240用于将多余的蒸汽排出,以保证蒸汽不会超过一定的气压值,保证生产安全。

请参照图2至图4,输汽机构还包括出汽控制阀260,出汽控制阀260设有至少两个、并与出汽分管250对应设置,出汽控制阀260用于控制出汽分管250的通断。

出汽控制阀260与出汽分管250一一对应设置,使出汽控制阀260可以独立控制对应单元腔120的蒸汽气压情况,从而控制对应单元腔120内的蒸煮加工参数,实现对不同食物的不同加工操作。

请参照图2至图4,送汽控制阀230设有至少两个、并与送汽分管220对应设置。

送汽控制阀230与送汽分管220一一对应设置,从而控制进入每个单元腔120的蒸汽量,从而控制对应单元腔120内的蒸煮加工参数。

而送汽控制阀230和出汽控制阀260的设置,使得送汽分管220和出汽分管250的通断均可控,也即每个单元腔120内的蒸汽进入量、蒸汽流出量等均可控,从而实现对不同食物的加工操作;另外,当没有新的蒸汽送入时,送汽控制阀230和出汽控制阀260均关闭,即可保证对应单元腔120内保持有蒸汽的状态,从而降低对食物的影响,也起到保温的作用,大幅降低了蒸箱内热能朝外部流失的程度。

进一步地,送汽控制阀230为电磁阀,以控制送入单元腔120内的蒸汽量;出汽控制阀260为单向阀,以避免蒸汽或水汽回流。

请参照图2和图3,送汽主管210的一端用于与蒸炉410的送汽端口对接,送汽主管210的另一端设有泄压阀211。

如图3所示,送汽主管210呈纵向设置,其下端与蒸炉410的送汽端口对接连接,从而能够接收蒸炉410产生的蒸汽,而其上端设有泄压阀211,当蒸汽的气压超过预设值(如安全值或蒸煮加工的设定最高值)时,泄压阀211打开,从而保证正常的蒸煮加工需要。

进一步地,泄压阀211对应位置还可以设置过滤网,以避免外界杂物在周围环绕,长期使用后造成堵塞的情况,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至图3,进出料口设有至少两个、并与单元腔120一一对应,进出料门130设有至少两个、并与进出料口一一对应。

进出料门130与单元腔120一一对应设置,当某个单元腔120内的食物加工完成后,可以只开启该对应的进出料门130,将内部的食物取出即可,而不影响其他单元腔120内的食物加工。

请参照图1至图3,进出料门130与外箱100转动连接,外箱100还设有至少两个料门驱动器140,料门驱动器140用于驱动进出料门130进行打开或关闭。

料门驱动器140为伸缩驱动器,料门驱动器14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外箱100,料门驱动器14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进出料门130。当料门驱动器140的驱动杆伸出时,进出料门130被顶压、从而发生转动,进出料门130随即打开;当料门驱动器140的驱动杆缩回时,进出料门130被拉动、从而反向转动,进出料门130随即关闭,由于料门驱动器140的限制,进出料门130会保持关闭或打开状态,而不会出现突然打开或关闭的情况。

请参照图1至图4,外箱100还设有可拆卸的维修门150。蒸箱主要用于蒸煮食物,在长期使用之后,由于蒸汽作用,一些残渣可能会存留在箱体的内壁,从而影响正常的使用,设置维修门150,将维修门150拆卸,即可直接进行维修清理,解决清理困难的问题。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至图4,外箱100还设有用于锁定维修门150的锁紧件160。

锁紧件160用于将维修门150锁定在外箱100上,维系门形成外箱100的侧板,当需要维修时,打开锁紧件160,即可将维修门150取下,进行维修,当维修清理完毕,将维修门150放置上去,然后用锁紧件160锁紧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选用能够将维修门150锁定的构件,如可以采用锁紧的旋转把手,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进出料门130和维修门150均设有用于隔热的隔热棉或等同构件,以进一步放置蒸汽热能的流失。

请参照图1,隔板110的两端分别呈一高一低设置、以呈倾斜设置,隔板110的较低侧设有排液端口111,输汽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排液管270,排液管270的一端与排液端口111对接。

隔板110的两端一端高一端低设置,形成倾斜的设置结构,使得蒸煮过程中产生的水汽朝隔板110的较低的一侧流动,而流动到较低侧的液体通过排液端口111并经由排液管270排出,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至图4,外箱100还设有集液槽,出汽主管240的一端与集液槽的所在位置对应设置,排液管270的另一端与出汽主管240相通。

出汽主管240的一端朝集液槽所在位置设置,以使出汽主管240内产生的冷凝水等流到集液槽内,而排液管270的另一端也出汽主管240相通,从而通过出汽主管240将冷凝水等排出。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至图4,集液槽设置至少一个。在不同位置均设置集液槽,满足不同部位的排液或排汽需要。

具体地的,集液槽设有三个,分别为第一集液槽271、第二集液槽272和第三集液槽273,第一集液槽271设在外箱100的下侧,以使出汽主管240的下端能够将冷凝水等排出至第一集液槽271内;第二集液槽272设在外箱100的顶端,出汽主管240的上端设置弯折后将排汽端口朝向第二集液槽272位置设置,使得出汽主管240的排汽排向第二集液槽272,当冷凝为水体后,可以直接置于第二集液槽272内,避免影响其他部门的工作;第三集液槽273设在进出料门130所在位置的正下方,由于进出料门130在打开关闭的过程中同样会产生蒸汽并冷凝为水滴,因此,在进出料门130对应位置的正下方设置第三集液槽273,承接该部分水滴。

如图2所示,第一集液槽271设在外箱100下部的支撑架420的前方,第二集液槽272设在外箱100的顶部,第三集液槽273设在对应于进出料门130所在位置的支撑架420上,并位于外箱100的底端所在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具体的放置位置,以减少蒸煮过程中冷凝水对外箱100的影响,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蒸箱还包括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单元300,输送单元300设有至少两个、并设于对应的单元腔120内。

输送机构设有至少两个、并分别设在对应的单元腔120内,用于对物料如食物的输送,食物可以放在托盘或蒸笼301上,以进行送进或送出操作,实现全自动化送出料操作,而无需人工操作。

输送单元300可以是输送带、输送链等方式,为清晰展示蒸箱的内部结构,图1中仅示出两个输送单元300,而其中一个输送单元300上有多个蒸笼301,以通过蒸笼301对食物进行蒸煮操作,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至图4,蒸箱还包括支撑架420;蒸炉410,蒸炉410设于支撑架420,蒸炉410设有送汽端口,外箱100设于支撑架420、并位于蒸炉410的上方,送汽主管210的一端与送汽端口对接。

图1至图4中,支撑架420起到支撑整个外箱及蒸炉410的作用,支撑架420的底部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便于行走移动的行走轮组件421,该行走轮组件421对应设有多个,每个行走轮组件421均包括固定在支撑架420的底部的轮架和转动设于该轮架的行走轮,还可以在支撑架420的底部设置支承脚等,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至图4,该蒸箱设有六个单元腔120,不同单元腔120之间通过隔板110进行间隔,在安装时,外箱100结构较大,可以将其分模块制作,并通过固定块或固定件对接连接形成整体的外箱100,并将其底部固定在支撑架420上,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提到的蒸煮包括蒸和煮,蒸是直接用蒸汽进行蒸加工,而煮是指在蒸操作时,物料伴随着液体或泡在液体内,从而通过蒸汽对液体和物料同时加热,相当于煮的过程,属于蒸煮同时操作的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蒸笼机,包括如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蒸箱。

该蒸笼机,采用前述的蒸箱,能够实现对不同单元腔120内的蒸笼301进行不同蒸煮加工,并且能够实现自动化蒸煮加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