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可靠的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04149发布日期:2020-08-18 19:1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可靠的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空气炸锅已被人们广泛使用。现有的空气炸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导风罩、热风组件、蒸汽发生组件和防护罩,所述壳体下部设有与发热腔通连的烹饪腔,烹饪腔内设有炸锅组件,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向下穿越防护罩并流向炸锅组件以烹饪食物,所述蒸汽发生组件包括水箱、水泵以及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通过水泵抽取水箱内水源并生成输入烹饪腔的蒸汽,炸锅组件底部设有与蒸汽发生器通连的蒸汽喷头,所述蒸汽发生组件与蒸汽喷头间通过蒸汽导管通连,蒸汽喷头上设有阀体。在使用时,蒸汽发生组件产生的蒸汽驱使阀体开启并输入烹饪腔,确保食材被蒸制加工。但现有结构存在以下缺陷:当蒸汽发生组件停止生产蒸汽时,阀体关闭致使蒸汽导管与外界空间隔离,随着蒸汽冷却成凝结后,蒸汽导管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使得烹饪腔内的食材和液体容易在气压差的作用下被吸入蒸汽导管中,既会导致蒸汽发生组件因蒸汽导管堵塞而无法外排蒸汽,存在安全隐患,还会使得蒸汽发生组件因食材或液体进入而发生故障,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可靠的空气炸锅,通过在蒸汽导管上设置供外界空气输入的单向阀,防止蒸汽导管内出现负压的情况,确保使用安全和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使用可靠的空气炸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部设有导风罩、热风组件和防护罩,导风罩和防护罩间围合形成安装热风组件的发热腔,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管,所述壳体下部设有与发热腔通连的烹饪腔,烹饪腔内设有炸锅组件,所述壳体内设有蒸汽发生组件,所述炸锅组件底部设有蒸汽喷头,所述蒸汽发生组件与蒸汽喷头间通过蒸汽导管通连,所述蒸汽导管上设有与外界空间通连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上设有单向阀,当蒸汽导管因蒸汽冷却而形成负压时,单向阀开启,以使蒸汽导管与外界空间通连。在蒸汽导管上设置供外界空气输入的单向阀,当蒸汽导管因蒸汽冷却而形成负压时,外界空气通过单向阀流入蒸汽导管,蒸汽导管内气压与外界气压趋近平衡,使得烹饪腔内食材和液体不会被吸入蒸汽导管,既有效防止蒸汽发生组件因蒸汽导管堵塞而发生蒸汽无法外排的情况,确保使用安全,还有效防止蒸汽发生组件因与食材或液体接触而发生故障,延长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单向阀包括封堵所述通气孔内端口的硅胶片,当蒸汽导管内形成负压时,硅胶片在外界气压推挤下发生形变并与通气孔内端口脱离,以使单向阀开启。硅胶片会在两侧气压不平衡时发生形变,进而控制通气孔的开闭状态,确保蒸汽导管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导管内侧壁上开设连接孔,所述硅胶片上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延端设有限位块,连接柱穿越连接孔并通过限位块卡置固接,以使硅胶片密封盖合在通气孔的内端口上。硅胶片通过连接柱固接在蒸汽导管的内侧壁上,对硅胶片起到限位作用,确保硅胶片能准确封堵通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硅胶片通过底面中部固接在蒸汽导管上,所述通气孔至少为两个,且环绕连接孔设置。通过开设多个通气孔来提升进气效率,进而提升使用体验。通气孔环绕连接孔设置,确保硅胶片对各通气孔均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导管包括主管以及设于主管中段的外延部,所述通气孔开设在所述外延部的内壁上。外延部内的空间与蒸汽导管通连,既确保外界空气能通过外延部流入蒸汽导管,还有效防止硅胶片因蒸汽流经而发生翘起的情况,确保单向阀的开闭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单向阀包括内设竖置管腔的阀壳以及可在管腔内升降的球形阀,管腔上端口与通气孔通连,下端口与外界空间通连,当蒸汽导管内形成负压时,外界空间形成驱使球形阀在管腔内悬浮的气流,以使单向阀开启。球形阀利用自身重力封堵竖置管腔,并可在外界气流作用下悬浮在竖管内,实现单向阀开闭与蒸汽导管内气压相关联。

作为优选,所述通气孔朝下敞露开设,安装到位后,所述管腔的上端口与通气孔的下端口密封连接。管腔的下端口与外界空间通连,确保球形阀能利用自身重力封堵管腔的下端口。

作为优选,所述管腔底部开设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直径小于球形阀的直径。进气口的周缘对球形阀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球形阀发生向下脱离管腔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管腔呈圆柱状,所述管腔直径大于球形阀直径,以使球形阀与管腔内侧壁间形成通气流间隙。当球形阀悬置在管腔中时,外界空气能通过气流间隙流入蒸汽导管,确保气压平衡。

作为优选,所述管腔的内侧壁底缘与所述通气孔的上端口周缘间通过圆弧面衔接,当单向阀关闭时,球形阀底部与圆弧面密封贴合。通过增加球形阀与管腔下端口周缘间的贴合面积来提升密封性能,确保蒸汽导管输送蒸汽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蒸汽导管上设置供外界空气输入的单向阀,当蒸汽导管因蒸汽冷却而形成负压时,外界空气通过单向阀流入蒸汽导管,使得蒸汽导管内气压与外界气压趋近平衡,使得烹饪腔内食材和液体不会被吸入蒸汽导管,既有效防止蒸汽发生组件因蒸汽导管堵塞而发生蒸汽无法外排的情况,确保使用安全,还有效防止蒸汽发生组件因与食材或液体接触而发生故障,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空气炸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所述单向阀的装配结构剖视示意图(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二所述硅胶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三所述单向阀的装配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导风罩,12、风扇,13、防护罩,14、发热管,15、蒸汽导管,151、通气孔,152、连接孔,153、外延部,2、炸锅组件,21、蒸汽喷头,3、单向阀,31、硅胶片,311、连接柱,312、限位块,32、阀壳,321、圆弧面,33、球形阀,34、气流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可靠的空气炸锅。

如图所示的一种使用可靠的空气炸锅,由壳体1组成,所述壳体1上部设有导风罩11、热风组件和防护罩13,导风罩11和防护罩13间围合形成安装热风组件的发热腔,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12和发热管14,所述壳体1下部设有与发热腔通连的烹饪腔,烹饪腔内设有炸锅组件2,所述壳体1内设有蒸汽发生组件,所述炸锅组件2底部设有蒸汽喷头21,所述蒸汽发生组件与蒸汽喷头21间通过蒸汽导管15通连,所述蒸汽导管15上设有与外界空间通连的通气孔151,所述通气孔151上设有单向阀3,当蒸汽导管15因蒸汽冷却而形成负压时,单向阀3开启,以使蒸汽导管15与外界空间通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罩11、热风组件和防护罩13均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部内。所述导风罩11具有朝下设置的开口,导风罩11的开口处设有防护罩13,所述热风组件安装在所述导风罩11和防护罩13围合形成的发热腔内,导风罩11既起到隔绝热量向上传递的作用,还起到引导气流流动的作用。防护罩13起到隔离外界空间和热风组件的作用,既确保使用者不会因接触热风组件而发生烫伤的情况,还确保热风组件不会因外力作用而发生损坏。所述壳体1顶部内设有驱使风扇12转动的电机,电机设置在导风罩11上方,有效防止电机因受发热腔内热量辐射而损坏的情况。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12以及设置在风扇12下方的发热管14,在使用时,电机带动风扇12转动并驱使周边气流向下流动,气流流向发热管14并通过吸收热量形成热风,热风在导风罩11的引导作用下流向炸锅组件2以烹饪食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组件包括设于壳体1内的水箱、水泵以及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通过水泵抽取水箱内水源并加热形成输入烹饪腔的蒸汽。水箱的出水口与水泵的进水口间、水泵的出水口与蒸汽发生器的进水口间均通过导管连接,确保水源密封输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下部设有烹饪腔,所述烹饪腔内设有炸锅组件2,炸锅组件2可拆卸地安装在烹饪腔内,当炸锅组件2拆离烹饪腔时,使用者可以实施食材取放操作,当炸锅组件2安装在烹饪腔内时,烹饪腔与发热腔通连且与外界空间隔绝,既能通过热风组件和蒸汽发生组件对食材进行加热烹饪,还能有效防止烹饪腔内热量外泄,确保烹饪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炸锅组件2的底部设有蒸汽喷头21,蒸汽发生器的出气口与蒸汽喷头21间通过蒸汽导管15连接,蒸汽导管15的一端与蒸汽发生器的出气口通连,另一端与蒸汽喷头21通连,蒸汽发生器内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喷头21输入烹饪腔。现有蒸汽喷头21设置在炸锅组件2的底部,蒸汽喷头21上设有阀体,使得蒸汽喷头21会根据蒸汽导管15内蒸汽气压进行开闭切换调节。但当蒸汽发生组件停止工作时,蒸汽导管15会因蒸汽冷却而形成负压,烹饪腔内的食材和油液会因外界空间与蒸汽导管15间存在压力差而发生倒灌的情况,既会发生堵塞蒸汽导管15的情况,导致蒸汽发生器内蒸汽无法顺畅外排,存在安全隐患,还会导致蒸汽发生器因异物进入而损坏。为此,在所述蒸汽导管15上设置与外界空间通连的通气孔151,所述通气孔151上设有单向阀3,利用单向阀3来控制气流流向,既确保蒸汽导管15在输送蒸汽时与外界隔绝,确保蒸汽输送效率,还确保蒸汽导管15在出现负压时通过单向阀3接收外界空气,用于提升蒸汽导管15内气压,防止烹饪腔内食材和油液发生被倒吸置蒸汽导管15的情况,确保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当蒸汽导管15停止蒸汽输送时,蒸汽导管15的气压会因蒸汽冷凝而降低,此时,蒸汽导管15内为负压且小于外界气压,单向阀3开启,以使外界空气通过单向阀3流入蒸汽导管15内,使得蒸汽导管15内气压上升并与外界气压趋近平衡。当蒸汽导管15在输送蒸汽时,蒸汽导管15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单向阀3关闭,蒸汽导管15与外界空间隔离,确保蒸汽输送效率,有效减小蒸汽输送时的损耗。

实施例二:

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单向阀3结构。

如所示,所述单向阀3包括封堵所述通气孔151内端口的硅胶片31,当蒸汽导管15内形成负压时,硅胶片31在外界气压推挤下发生形变并与通气孔151内端口脱离,以使单向阀3开启。硅胶片31能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使得硅胶片31与通气孔151内端口间的连接关系可变,进而有效控制蒸汽导管15与外界空间间的连断关系,有效避免蒸汽导管15出现负压的情况,确保蒸汽发生器的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硅胶片31的底面密封封堵通气孔151的内端口,顶面敞露在蒸汽导管内,使得硅胶片31可在封堵通气孔151内端口的封堵状态以及与通气孔151内端口脱离的开启状态间切换。当蒸汽导管15内输送蒸汽时,蒸汽导管15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硅胶片31顶面受到的压力大于硅胶片31底面受到的压力,使得硅胶片31密封封堵通气孔151的内端口,确保蒸汽导管15与外界空间隔绝,确保蒸汽输送效率。当蒸汽导管15内气压因蒸汽冷凝而下降时,蒸汽导管15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硅胶片31底面受到的压力大于硅胶片31顶面受到的压力,使得硅胶片31形变并与通气孔151内端口脱离,使得外界空气能通过通气孔151进入蒸汽管道,确保蒸汽导管15内气压上升并与外界气压趋于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硅胶片31能在封堵状态和开启状态间精确切换,需要将所述硅胶片31固接在蒸汽导管15上。所述蒸汽导管15内侧壁上开设连接孔152,所述硅胶片31上设有连接柱311,所述连接柱311的外延端设有限位块312,连接柱311穿越连接孔152并通过限位块312卡置固接,以使硅胶片31密封盖合在通气孔151的内端口上。在安装时,限位块312首先通过收缩形变穿越连接孔152,再通过扩张恢复卡置在连接孔152的端口周缘上,安装到位后,连接柱311插置在连接孔152中,限位块312和硅胶片31分别搭接在连接孔152的两端口周缘上,确保硅胶片31底面位于连接柱311周缘区域始终与蒸汽导管15内侧壁贴合固接。在使用时,硅胶片31原来连接柱311区域会根据受力情况发生形变并实现在封堵状态和开启状态间切换,连接柱311既对硅胶片31起到定位作用,还确保硅胶片31能以预设路径进行状态切换,确保硅胶片31由开启状态切换至封堵状态能精确盖合在通气孔151的内端口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硅胶片31通过底面中部固接在蒸汽导管15上,所述通气孔151为四个,且环绕连接孔152设置。连接柱311设置在硅胶片31中部,使得硅胶片31周缘均能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通气孔151为四个,既有效提升通气效率,还通过减小各通气孔151的尺寸来提升硅胶片31盖合密封性,确保蒸汽顺利输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导管15包括主管以及设于主管中段的外延部153,所述通气孔151开设在所述外延部153的内壁上。通过设置外延部153来为通气孔151提供设置位置,既确保蒸汽导管15能通过通气孔151与外界通连,还有效避免硅胶片31因设置在蒸汽输送路径上而发生吹起形变的情况,进而有效防止通气孔151因硅胶片31被吹起而被误切换至开启状态的情况,确保使用稳定性。当蒸汽导管15在输送蒸汽时,外延部153内腔的气流流速较小且趋近于零,当硅胶片31处于开启状态时,外界空气通过外延部153内腔流入蒸汽导管15。

可以理解地,所述通气孔151数量还可以为两个、三个、五个等,只要满足至少为两个的要求即可。

本实施例所述空气炸锅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具体的单向阀3结构。

如图所示,所述单向阀3包括内设竖置管腔的阀壳32以及可在管腔内升降的球形阀33,管腔上端口与通气孔151通连,下端口与外界空间通连,当蒸汽导管15内形成负压时,外界空间形成驱使球形阀33在管腔内悬浮的气流,以使单向阀3开启。所述球形阀33利用自身重力定位在管腔底部,球形阀33通过底面与管腔下端口密封贴合,确保蒸汽导管15内的蒸汽不会通过管腔向外扩散。当蒸汽导管15内的气压因蒸汽冷凝而形成负压时,球形阀33会因其顶面和底面间的气压差而具有悬浮的管腔中,既有效防止球形阀33发生脱离阀壳32的情况,保证使用稳定性,还确保蒸汽导管15内气压回升并与外界空间气压趋于平衡,确保蒸汽发生组件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151朝下敞露开设,安装到位后,所述管腔的上端口与通气孔151的下端口密封连接。所述阀壳32固接在蒸汽导管15的底部,既有效简化单向阀3结构,减小安装空间,提升装配便利性,还确保管腔竖置并为球形阀33提供升降空间。通气孔151朝下开设,确保管腔通过下端口与外界空间通连,进而确保球形阀33能利用自身重力封堵管腔下端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腔底部开设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直径小于球形阀33的直径,所述通气孔151的直径小于所述球形阀33的直径。安装到位后,所述进气口周缘的竖向投影与球形阀33的竖向投影局部重合,所述通气孔周缘的竖向投影与球形阀33的竖向投影局部重合,对球形阀33起到升降限位的作用。所述管腔的内侧壁底缘与所述通气孔151的上端口周缘间通过圆弧面321衔接,当单向阀3关闭时,球形阀33底部与圆弧面321密封贴合。圆弧面321既起到增大进气口与球形阀33间接触面积的作用,还对球形阀33跌落起到引导作用,确保球形阀33的圆心与进气口轴线互为重合设置,进而保证球形阀33与进气口间的接触区域呈等宽的环形,提升密封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腔呈圆柱状,所述管腔直径大于球形阀33直径,以使球形阀33与管腔内侧壁间形成通气流间隙34。当球形阀33悬浮在管腔内时,通过进气口流入的蒸汽通过气流间隙34流经管腔,既确保蒸汽顺利流通,还对球形阀33起到承托作用,确保单向阀3在输送蒸汽时始终处于开启状态。

本实施例所述空气炸锅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