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放置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4996发布日期:2020-06-20 14:50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伞放置柜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储存柜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雨伞放置柜。



背景技术:

在很多公共场所,例如学校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等人流密集的场所,在下雨天时,都存在大量雨伞的无法合理放置的问题。通常会在这些场所的门口放置用于存放雨伞的伞架,目前市面上存在的伞架中用于存放雨伞的伞管不便于安装,而且对伞管维修时影响伞架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伞放置柜,该伞放置柜中用于存放伞的容器方便拆卸和安装,且对某些损坏的容器维修时不影响其他容器的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伞放置柜,其包括柜体和第一储伞模块,所述第一储伞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储伞单元,所述柜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格口,所述第一储伞单元一一对应地可拆卸地插入所述第一格口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储伞单元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伞筒,所述第一伞筒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呈筒状。

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一伞筒的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贯穿所述第一伞筒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第一伞筒的用于放伞的开口处设置有防溢水台阶部,所述防溢水台阶部凸出于所述第一伞筒的内侧壁。

可选地,所述伞放置柜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储伞模块下方的第二储伞模块,所述第二储伞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储伞单元,所述柜体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格口,所述第二储伞单元一一对应地可拆卸地插入所述第二格口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储伞单元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伞筒,所述第二伞筒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伞筒包括设置于上端的第一开口和下端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孔径。

可选地,所述第二伞筒的下端呈锥型结构,且所述锥型结构的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开口为所述锥型结构的小端的开口。

可选地,所述第二伞筒的侧壁还开设有多个通风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储伞模块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柜体的漏水板,所述漏水板设置于所述第二伞筒的下方,所述漏水板上设置有多个漏水孔组,所述漏水孔组与所述第二开口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伞放置柜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柜体的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导水板、导水管和集水槽,所述导水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储伞模块的下方且用于收集所述第一储伞模块中的水,所述集水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储伞模块的下方且能够收集所述第二储伞模块中的水,所述导水管将所述导水板和所述集水槽连通。

可选地,所述导水板与水平方向呈角度设置,所述导水管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导水板的底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储伞模块和所述第二储伞模块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储伞模块和所述第二储伞模块之间设置有若干挂伞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将第一储伞模块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一储伞单元,在某个第一储伞单元出现损毁时,便于单独将其更换,而且,不会影响余下的第一储伞单元的使用。同时,由于柜体上设置了与第一储伞单元对应的第一格口,能够方便第一储伞单元与柜体的连接与拆卸。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伞放置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伞放置柜的正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伞放置柜的第一储伞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伞放置柜的第一储伞单元的正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沿b-b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伞放置柜的第二储伞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伞放置柜的第二储伞模块的侧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伞放置柜的排水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雨伞放置柜;10-第二储伞模块;11-第一伞筒;111-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13-通风孔;12-漏水板;121-漏水孔组;13-支撑板;131-雨伞插孔;14-第二储伞单元;20-第一储伞模块;21-第二伞筒;211-排水槽;22-第一储伞单元;23-防溢水台阶部;24-固定板;30-柜体;31-通风口;40-挂伞钩;50-排水结构;51-导水板;52-导水管;53-集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伞放置柜100放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状态下定义的,具体地,可以参考如图2所示的图面方向。柜体30的宽度方向可以参考如图2所示的图面方向。“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轮廓的内、外。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在本公开中,为了便于说明,以伞放置柜100存放雨伞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伞放置柜100也能够用于存放太阳伞,或者其他与雨伞形状类似的物品。

在本公开中,如图1-10所示,提供了一种伞放置柜100,该伞放置柜100包括柜体30和第一储伞模块20。第一储伞模块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储伞单元22,柜体3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格口,第一储伞单元22一一对应地可拆卸地插入第一格口中。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储伞模块20可以设置于柜体30的上部分,若干第一格口可沿柜体30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于柜体30的上部分和/或下部分。另外,第一格口30也可沿柜体30的上下方向并排设置于柜体30,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将第一储伞模块20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一储伞单元22,在某个第一储伞单元22出现损毁时,便于单独将其更换,而且,不会影响余下的第一储伞单元22的使用。同时,由于柜体30上设置了与第一储伞单元22对应的第一格口,能够方便第一储伞单元22与柜体30的连接与拆卸。

第一储伞模块20可主要用于放置折叠伞,可将第一储伞模块20设置于柜体30的上方从而使人们不用弯腰就能够将折叠伞放入第一伞筒11中,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

在本公开中对第一储伞单元22的具体数量不作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图1中示出了具有3个第一储伞单元22的伞放置柜100。

如图1-6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储伞单元2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伞筒11,第一伞筒11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可呈筒状。在本公开中对每个第一储伞单元22中包括的第一伞筒11的具体数量不作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图1-6中示出了具有15个第一伞筒11的第一储伞单元22。

相对于倾斜设置的第一伞筒11,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伞筒11,简化了第一伞筒11的制造难度和用于固定第一伞筒11的第一储伞单元22上的相关结构设计,而且,便于多个第一伞筒11之间的排布,使得排布更加紧凑,从而能够充分利用第一储伞单元22中的空间。

在本公开中,第一伞筒11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形成任意适当的结构和形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第一伞筒11可为圆筒形结构,且至少一端开口用于放置雨伞至第一伞筒11中。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伞筒21也可以是方形的筒状结构,或者具有能够容纳雨伞的异形结构。

为了方便将第一伞筒11中的雨水排出,如图4所示,每个第一伞筒11的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槽211,排水槽211贯穿第一伞筒11的侧壁。这里,“第一伞筒11的侧壁的底部”是指,沿上下方向,侧壁上处于最下方位置的部分。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排水槽211沿第一伞筒11的长度方向延伸。具体地,排水槽211可以是沿第一伞筒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的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排水槽211也可是沿第一伞筒11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排水孔。

在将雨伞放入第一伞筒11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雨水会流到第一伞筒11的侧壁的底部,并通过排水槽211排出,从而能够加速雨伞的干燥速度。而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排水槽211便于将雨伞上各个部位的雨水都尽快排出,加快雨伞的干燥速度。

如图7所示,第一伞筒11的用于放伞的开口处设置有防溢水台阶部23,防溢水台阶部23凸出于第一伞筒11的内侧壁,至少部分防溢水台阶部23位于第一伞筒11的内侧壁的底部。

由于防溢水台阶部23高于第一伞筒11的内侧壁,在第一伞筒11中积水过多时能够防止积水从第一伞筒11的开口处溢出。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溢水台阶部23可以是围绕第一伞筒11的内壁一周设置。

为了针对性地放置不同形状的雨伞,伞放置柜10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储伞模块20下方的第二储伞模块10,第二储伞模块1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储伞单元14。柜体30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沿柜体30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二格口,第二储伞单元14一一对应地可拆卸地插入第二格口中。

在本公开中对第二储伞单元14的具体数量不作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图1中示出了具有4个第二储伞单元14的伞放置柜100。

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将第二储伞模块10划分为多个第二储伞单元14,在某个第二储伞单元14出现损毁时,便于单独将其更换,而且,不会影响余下的第二储伞单元14的使用。同时,由于柜体30上设置了与第二储伞单元14对应的第二格口,方便第二储伞单元14的拆装。

如图8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储伞单元1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伞筒21。第二伞筒21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伞筒21包括设置于上端的第一开口111和下端的第二开口112。第二开口112的孔径小于第一开口111的孔径。在本公开中对第二伞筒21的具体数量不作限制。

由于第二开口112的孔径大于第一开口111的孔径,便于将伞从第一开口111放入第二伞筒21中。而且,由于第二开口112的孔径较小,在放置折叠伞时,折叠伞不会从第二开口112中滑落。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小口径的第二开口112对长直伞的下端进行卡持定位,防止雨伞晃动。因此,第二伞筒21既能够放置折叠伞又能够放置长直伞。

在本公开中,第二伞筒21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形成任意适当的结构和形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第二伞筒21可大致为圆筒形结构。第二伞筒21的下端呈锥型结构,且锥型结构的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第二开口位于第二伞筒21的底端,第二开口112为锥型结构的小端的开口。

锥型结构便于在长直伞插入时,对长直伞的下端进行引导,使得长直伞的伞尖顺利从第二开口112穿出。同时,也便于对落入第一伞筒11的内壁上的雨水进行引导,从而从第二开口112排出。

可选地,如图9所示,第二伞筒21的侧壁还开设有多个通风孔113。通过通风孔113将外界与第二伞筒21的内腔连通,增加与外界空气流通的通道,从而加快第二伞筒21内雨伞的干燥速度。

如图8所示,第二储伞模块10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柜体30的漏水板12,漏水板12设置于第二伞筒21的下方,漏水板12上设置有多个漏水孔组121,漏水孔组121与第二开口112一一对应。在放置长直伞时,长直伞的伞尖可以支撑于漏水板12上,雨伞上的水能够通过漏水孔组121流出,因此,漏水板12既可以支撑长直伞,又可以将长直伞上的雨水及时排出。

可选地,如图8所示,每个第二储伞单元14还包括支撑板13,支撑板13固定设置于柜体30以将第二储伞单元14固定于柜体30,第二伞筒21均固定穿设于支撑板13。

可选地,如图8所示,其中一个第二储伞单元14的支撑板13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特殊雨伞的雨伞插孔131,雨伞插孔131的孔径可以大于第一开口111的孔径。通过设置雨伞插孔131,使得一些体型较大等的特殊的雨伞也能够插入雨伞插孔131中,因此,扩大了伞放置柜100的适用范围。

为了将伞放置柜100中放置的雨伞上的水顺利排出,如图3和图10所示,伞放置柜100还包括固定于柜体30的排水结构50。排水结构50包括导水板51、导水管52和集水槽53,导水管52将导水板51和集水槽53连通,导水板51设置于第一储伞模块20的下方且用于收集第一储伞模块20中的水,集水槽53设置于第二储伞模块10的下方且能够收集第二储伞模块10中的水。

第一储伞模块20中的雨水从第一伞筒11中排出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会滴落到位于下方的导水板51上,然后通过导水管52的引导,最终排出至集水槽53中;第二储伞模块10中的雨水从第二伞筒21的第二开口112中排出后,通过漏水孔组121滴落至下方的集水槽53中。通过设置排水结构50,使得第一储伞模块20和第二储伞模块10中的雨水都能集中排出至集水槽53,便于对集水槽53中的积水集中进行处理。

可选地,如图3和图10所示,导水板51与水平方向呈角度设置,导水管52的进水口设置于导水板51的底端。与水平方向呈角度设置的导水板51有助于将导水板51上的雨水进行集中,从而便于从导水管52中排出至积水槽中。

沿第一伞筒11的长度方向,导水板51的宽度尺寸大于第一伞筒11上排水槽211的长度尺寸,从而可以使导水板51承接所有排水槽211中滴落的水。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储伞模块20和第二储伞模块10间隔设置,便于为长直伞外露于第二储伞模块10的部分留出空间。第一储伞模块20和第二储伞模块10之间可以设置若干挂伞钩40。挂伞钩40与第二伞筒21的开口相对应。通过设置挂伞钩40,可以将部分雨伞悬挂于挂伞钩40上与空气充分接触,加快雨伞的干燥速度。而且,雨伞上的雨水还能够滴落至第二伞筒21中,从而从第二伞筒21中排出。与此同时,设置挂伞钩40,有效地利用了第一储伞模块20和第二储伞模块10之间的空间,使得伞放置柜100能够存放更多的雨伞。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柜体30的各个侧壁还可设置通风口31,通风口31将第一储伞模块20或第二储伞模块10与外界连通,或,将第一储伞模块20与第二储伞模块10之间的空间与外界连通。通过设置通风口31增加了柜体30上与外界连通的空气通道,有助于雨伞的干燥。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