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享陪护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4244发布日期:2020-05-08 13:17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享陪护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资源共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共享陪护椅。



背景技术:

为了更好的照料行动不便或者有特殊病痛的病人,负责病人的饮食起居,病患家属往往在医院中,对病人进行长期的监护,几乎吃住皆在医院中,受医院床位有限等因素,为借助陪护人员的住宿问题,陪护椅应运而生。

陪护椅一般有碳钢喷塑和不锈钢两种材质的,为折叠式椅子,可充当椅子使用的同时,也可展开形成床体使用,医院中常见的陪护椅,一般是从医院内部人员手中租借而来,本身不具备固定锁紧功能,还需专门的人员进行看守,使用完成后还要进行回收,过程较为复杂的同时,陪护椅的整体结构却较为简单,内部存在结构稳定性不足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享陪护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共享陪护椅,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表面安装有限位防护机构,所述支撑架的上方安装有第一床架,所述第一床架的表面活动安装有折叠机构,相互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床体,所述第一床架与支撑架之间对齐安装有锁定机构,使得第一床架与支撑架相对固定。

优选的,所述限位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栏和限位架,防护栏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两端,且防护栏的底端向下延伸,限位架安装在第一床架两侧的支撑架表面,限位架的一端向上延伸。

优选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中间床架和第二床架,中间床架活动安装在第一床架的一端,且第二床架活动安装在中间床架的另一端表面,第二床架与中间床架的连接处活动安装有折叠支腿。

优选的,所述第二床架的表面安装有靠背支撑柱,且靠背支撑柱的一端向外延伸。

优选的,所述限位架一侧的支撑架表面安装有定位柱,定位柱的一端向内延伸,且第一床架的底端安装有定位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床架的底端安装有滑动架,且滑动架的底端安装有行走轮。

优选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盒和装配架,装配架固定安装在防护栏表面,装配架的表面安装有固锁器,且锁盒安装在第一床架表面。

优选的,所述锁盒的表面安装有插卡壳体。

优选的,所述插卡壳体的表面安装有发光二极管,且发光二极管下方的插卡壳体表面安装有鸣音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共享陪护椅,通过中间床架、第二床架和第一床架,三者结合使用,以铰接的方式,可实现三者的相对折叠效果,便于进行展开和收缩,形成床或椅子的不同状态,满足实际使用需求,通过滑动架,并和行走轮结合使用,可传递支撑力,对第一床架进行支撑的同时,便于第一床架进行运。

2、本共享陪护椅,通过靠背支撑柱,可对防护栏的内侧表面进行顶紧,由此实现第二床架与防护栏之间的相对限位,便于在充当椅子使用时,对第二床架乃至中间床架形成一个倾斜支撑效果,通过折叠支腿,可绕铰接轴进行旋转运动的同时,可与地面接触,在第二床架与中间床架直接形成水平方向的支撑效果,便于展开后,形成一个固定床体,对人身体进行支撑。

3、本共享陪护椅,通过定位柱,并和定位块结合使用,二者可相对顶紧,产生的限位效果,可使得第一床架与支撑架之间产生限位,防止第一床架相对支撑架过度向后运动,影响实际使用,通过限位架,可在床体展开等运动过程中,对床体的两侧表面进行顶紧,形成对床体运动的限位和引导效果,避免床体在运动过程中,发生跑位等不良现象。

4、本共享陪护椅,通过锁盒,并和固锁器结合使用,可利用一个特制的锁体,形成限位力矩,对防护栏与支撑架之间形成限位固定,由此可防止陪护椅展开成床体,避免他人滥用,在共享过程中,可将智能锁体安装在锁盒内部,通过付费的方式实现陪护椅的共享效果,通过插卡壳体,可便于磁铁卡插入其中,读取电磁信息,实现特定的功能,如刷卡扣费等,通过鸣音器,可在扣费完成或扣费异常等情况下,实现不同的语音提示效果,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后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的正视图;

图4为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5为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固锁器;2、锁盒;3、支撑架;4、中间床架;5、行走轮;6、滑动架;7、第二床架;8、限位架;9、第一床架;10、折叠支腿;11、装配架;12、防护栏;13、定位柱;14、靠背支撑柱;15、定位块;16、发光二极管;17、插卡壳体;18、鸣音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共享陪护椅,包括支撑架3,支撑架3的表面安装有限位防护机构,可形成一个限位约束,在使用者使用时,可对使用者的身体进行限位和约束,支撑架3的上方活动安装有第一床架9,可在支撑架3上进行前后的运动,二者不发生接触,而在该陪护椅作为椅子状态使用时,第一床架9可对使用者的身体进行主要支撑,第一床架9的底端安装有滑动架6,滑动架6整体为l型架体,且滑动架6的底端安装有行走轮5,行走轮5与地面直接接触,并产生足够的支撑力,支撑力传递给滑动架6,并由滑动架6对第一床架9整体进行支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借助行走轮5的运动效果,带动第一床架9进行运动,第一床架9的表面活动安装有折叠机构,具备相互折叠的效果,折叠机构包括中间床架4和第二床架7,中间床架4通过铰接轴活动安装在第一床架9的一端,二者可发生相对的旋转运动,且第二床架7通过铰接轴活动安装在中间床架4的另一端表面,在充当椅子使用时,第二床架7与中间床架4相互折叠,并受固定力矩形成倾斜效果,充当椅背使用,第二床架7与中间床架4的连接处活动安装有折叠支腿10,第一床架9、第二床架7与中间床架4相互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床体,在展开过程中,第二床架7由支撑架3进行支撑,在第二床架7与中间床架4展开后,直接由折叠支腿10与地面接触,形成水平方向的支撑效果,第一床架9与支撑架3之间对齐安装有锁定机构,使得第一床架9与支撑架3相对固定。

具体的,限位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栏12和限位架8,防护栏12固定安装在支撑架3的两端,高度较大,可对支撑架3乃至整个陪护椅的两端进行相对的防护,对使用者的身体进行限位,且防护栏12的底端向下延伸,与地面直接接触,可产生足够的支撑力,对支撑架3整体进行固定支撑,限位架8安装在第一床架9两侧的支撑架3表面,即左右方向的两个限位架8,限位架8的一端向上延伸,可与第一床架9、第二床架7与中间床架4的两侧表面光滑接触,在实际使用时,可在床体展开等运动过程中,对床体的两侧表面进行顶紧,形成对床体运动的限位和引导效果。

进一步的,第二床架7的表面安装有靠背支撑柱14,且靠背支撑柱14的一端向外延伸,即可对防护栏12的内侧表面接触并顶紧,由此实现第二床架7与防护栏12之间的相对限位,便于在充当椅子使用时,对第二床架7乃至中间床架4形成一个倾斜支撑效果,对使用者的背部进行支撑。

进一步的,限位架8一侧的支撑架3表面安装有定位柱13,定位柱13的一端向内延伸,并处于第一床架9的下方,且第一床架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定位块15,定位块15的表面设置有卡槽,且卡槽的开口朝向第一床架9的后端方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定位柱13可卡入定位块15的卡槽内部,实现限位和顶紧的效果,可使得第一床架9与支撑架3之间产生限位,可避免第二床架7相对支撑架3过度向后运动。

更进一步的,锁定机构包括锁盒2和装配架11,装配架11通过螺栓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安装在防护栏12表面,装配架11的表面安装有固锁器1,固锁器1横向安装,且顶端表面自上而下设置有两个锁孔,且锁盒2安装在第一床架9表面,可根据共享陪护椅的实际使用情况,将联网的智能锁体安装在锁盒2内部,而锁芯沿锁孔卡入固锁器1内部,由此形成一个约束,对防护栏12与支撑架3之间形成限位固定,由此可防止陪护椅展开成床体,避免他人滥用,在共享过程中,通过付费的方式,打开智能锁体,实现陪护椅的共享效果,增加实际收益。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在该陪护椅充当椅子使用时,可将陪护椅整体放置在适宜位置,由防护栏12的底端对支撑架3进行支撑,并由滑动架6传递支撑力,对折叠床体进行支撑,靠背支撑柱14与防护栏12的内壁接触,受限位作用,对第二床架7乃至中间床架4进行限位,且定位柱13卡入定位块15的卡槽内部,可实现卡紧和限位效果,避免人体晃动等因素,造成第一床架9过度向后运动,发生过位等不良现象,当该陪护椅充当床体使用时,可通过付费的方式,如扫二维码,进行网上扣费,打开锁盒2内部的智能锁体,使得锁芯从固锁器1内部导出,即第一床架9与防护栏12之间失去连接效果,借助行走轮5的移动性能,对滑动架6施加作用力,进而带动第一床架9发生移动,缓缓向外展开的过程中,中间床架4的底端受力,随着第一床架9移动,与此同时,以靠背支撑柱14为支撑点,第二床架7的顶端向下旋转,直至第二床架7与支撑架3接触后,支撑架3对第二床架7进行固定支撑,旋转折叠支腿10,将折叠支腿10与地面接触,由折叠支腿10对第二床架7与中间床架4之间进行固定,第二床架7由滑动架6进行固定支撑,由此在完全展开后,第二床架7、中间床架4和第一床架9皆固定支撑,与此同时,整个展开过程,在床架向左右晃动时,可由限位架8进行限位顶紧,避免床架左右运动发生过位,影响后续使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共享陪护椅的结构与实施例1共享陪护椅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锁盒2的表面安装有插卡壳体17(参见图6)。插卡壳体17的开口向上,可在共享使用过程中,以付费方式不同,将磁卡插入插卡壳体17内部,且必须在锁盒2内部安装信息读取模块、单片机等部件,对磁卡进行信息读取和扣费等操作。

具体的,插卡壳体17的表面安装有发光二极管16,发光二极管16与锁盒2内部的智能锁体通过导线串联,在智能锁体得电开启后,发光二极管16得电,产生发光效果,且发光二极管16下方的插卡壳体17表面安装有鸣音器18,由锁盒2内部的单片机进行控制,可在扣费完成等状态下,单片机形成不同强弱的电信号反馈给鸣音器18,使得鸣音器18产生不同的鸣音效果。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共享陪护椅的运营商,可借助刷卡扣费的特点,形成多种运营方式,如插卡消费时,使用者需从工作人员手上花费一定租金,租下该共享陪护椅,工作人员会给一张配备的磁卡,当使用者在使用该共享陪护椅,作为椅子使用后,当需要展开时,可将磁卡插入插卡壳体17内部,锁盒2内部的智能锁体感应到电磁信息后,开启锁体,使得锁芯与固锁器1分离,鸣音器18开始鸣音,以提示使用者锁体打开,使用者展开该床体,便于实际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求,以医院为运营商的身份,扣去就诊卡内部的费用,以便于人工实际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