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水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04421发布日期:2020-08-18 19:1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水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开水瓶。



背景技术:

开水瓶包括外壳、盛放液体的内胆和安装于内胆下方的底座,为方便用户清理内胆中的余水,一般在内胆的底部设置排水口,底座上设置有出水管和抽水部件,出水管连通排水口和抽水部件,从而抽水部件启动就可以抽取内胆中的液体,避免用户搬运整个瓶身来倾倒余水。此外,为防止液体中的杂质或投放的物料大量进入出水管而发生堵塞,一般在内胆底部设置盖合于排水口的出水罩,但现有的出水罩一般焊接于内胆的底面,不仅焊接难度大,而且对内胆底面和出水罩焊接边的平整度要求高,否则容易出现焊接不到位,甚至出现脱焊,出水罩的安装效率无法保证。同时,焊点的耐腐蚀性差,长期浸泡在液体中的出水罩与内胆连接的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开水瓶,出水罩安装方便,连接靠性高,也整体降低了出水罩、内胆和出水管的加工精度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开水瓶,包括内胆和位于内胆下方的底座,内胆的底面设有排水孔,底座上设有出水管和用于抽取内胆中液体的抽水装置,出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排水孔和抽水装置,所述内胆的底面还设有出水罩,出水罩包括盖合于排水孔处的罩体和向下凸出于罩体的延伸筋,延伸筋伸入出水管内并与出水管的内壁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筋与罩体的外边缘一体成型,延伸筋包括从罩体的外边缘向内弯折的第一折边,第一折边上靠近排水孔中心的一端设有向下弯折的第二折边,延伸筋通过第二折边的下端与出水管的内壁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罩体设有连通内胆和出水管的出水孔,出水孔包括条形孔,延伸筋和条形孔由出水罩冲压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条形孔设有多个且沿排水孔的周向均匀分布,条形孔的一端在排水孔的径向上位于另一端的外侧,条形孔上靠近罩体外边缘的一端的孔壁与延伸筋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筋的上端设有安装于罩体上的限位环,罩体的上表面设有安装通槽,延伸筋的下端穿过安装通槽向下凸出于罩体。

进一步的,所述罩体包括盖帽和环形帽檐,盖帽上设有连通内胆和出水管的出水孔,限位环套设于盖帽的外侧,环形帽檐的上表面设有供限位环安装的环形槽,安装通槽在排水孔径向上连通于环形槽或设于环形槽的槽底壁上;

或者,所述延伸筋与限位环一体成型,延伸筋设有多个且沿限位环的周向均匀分布,延伸筋的上端与限位环的内周侧面或外周侧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筋的上端设有挂钩,罩体的内壁设有与挂钩配合的挂钩槽。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筋的下端设有与出水管内壁卡接的卡扣,延伸筋设有多个并通过连接环连接,延伸筋沿连接环的周向均匀分布并且与连接环一体成型,连接环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挂钩和卡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的内壁设有环形凸起,延伸筋的下端设有位于有环形凸起下方的卡扣,延伸筋和出水管通过卡扣和环形凸起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罩体的下表面设有支撑面,支撑面从上至下抵触于内胆的底面;或者,所述出水管的上端伸入排水孔内与内胆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一方面,出水罩通过延伸筋与出水管的内壁卡接,出水罩安装省时省力,安装手感好,安装人员可以根据卡接的声响识别出水罩是否安装到位,安装质量更高;同时,卡接配合具有较大的配合余量,也降低了出水罩、内胆和出水管的加工精度要求;此外,内胆不再直接与出水罩连接,简化内胆的结构,降低内胆加工难度。另一方面,伸入出水管内的延伸筋与出水管内壁相抵,可以限制出水罩在径向上的移动,降低了延伸筋与出水管卡接的强度要求,同时,出水罩通过向下凸出的延伸筋与出水管连接,出水罩的连接位置下移,出水罩可以抵御的侧向冲击力更大,避免向内胆注水时出水罩从排水孔处冲开,保证出水罩可靠固定于排水孔处。

2、第一折边的下表面抵靠在排水孔外侧的内胆底面,不仅防止出水罩向下运动过度,实现延伸筋与出水管内壁对准卡接,而且罩体的边缘与内胆的底面存在间隙,方便内胆底部残留的余水可以排尽;此外,第一折边的上表面与罩体的下表面之间具有缝隙,第一折边的自由端在抵触于内胆底面可以向罩体移动,为延伸筋与出水管卡接提供预紧力,也降低了第二折边在高度方向的加工精度要求,整个出水罩的加工难度降低。

3、延伸筋和条形孔由出水罩冲压一体成型,一次冲压既能加工出出水孔,又能形成延伸筋,既简化加工工序,也节省材料,降低了出水罩的加工成本,也保证了延伸筋和罩体连接的强度。

4、条形孔设有多个且在排水孔的周向均匀分布,条形孔的一端在排水孔的径向上位于另一端的外侧,不仅更加美观,而且在保证出水罩自身强度条件下,促使出水孔的总面积最大化,提高出水罩的出水效率。同时,条形孔上靠近罩体外边缘的一端的孔壁与延伸筋连接为一体,不仅减小了罩体的径向尺寸,而且条形孔位于出水管的正上方,出水罩的出水更加顺畅。

5、延伸筋通过限位环与分开的罩体连接,罩体和延伸筋可以采用不同材质,不仅保证出水罩与出水管的连接强度,而且改善了罩体自身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中开水瓶的内胆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一中出水罩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一中出水管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一中出水罩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二中出水罩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三中出水罩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三中出水罩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施例四中出水罩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施例四中出水罩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水瓶,包括内胆1和位于内胆1下方的底座,内胆1的底面设有排水孔11,底座上设有出水管2和用于抽取内胆1中液体的抽水装置,出水管2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排水孔11和抽水装置,所述内胆1的底面还设有出水罩3,出水罩3包括盖合于排水孔11处的罩体31和向下凸出于罩体31的延伸筋32,延伸筋32伸入出水管2内并与出水管2的内壁卡接。

一方面,出水罩3通过延伸筋32与出水管2的内壁卡接,出水罩3安装省时省力,安装手感好,安装人员可以根据卡接的声响识别出水罩3是否安装到位,安装质量更高;同时,卡接配合具有较大的配合余量,也降低了出水罩3、内胆1和出水管2的加工精度要求;此外,内胆1不再直接与出水罩3连接,简化内胆1的结构,降低内胆1加工难度。另一方面,伸入出水管2内的延伸筋32与出水管2内壁相抵,可以限制出水罩3在径向上的移动,降低了延伸筋32与出水管2卡接的强度要求,同时,出水罩3通过向下凸出的延伸筋32与出水管2连接,出水罩3的连接位置下移,出水罩3可以抵御的侧向冲击力更大,避免向内胆1注水时出水罩3从排水孔11处冲开,保证出水罩3可靠固定于排水孔11处。

具体地,所述出水管2的内壁设有环形凸起21,延伸筋32的下端设有位于环形凸起21下方的卡扣320,延伸筋32和出水管2通过卡扣320和环形凸起21卡接。既能保证延伸筋32和出水管2卡接到位,又简化了整个出水管2的结构,同时,环形凸起21与卡扣320在周向上均可以卡接,出水罩3无需辨认方向即可安装,安装方便。本实施例中,环形凸起21由出水管2顶部的滾筋形成,加工成型方便。

结合图5,所述罩体31设有连通内胆1和出水管2的出水孔311,保证内胆1中的液体可以顺利流入出水管2,本实施例中,出水孔311包括条形孔312,延伸筋32和条形孔312由出水罩3冲压一体成型。一次冲压既能加工出水孔311,又能形成延伸筋32,既简化加工工序,也节省材料,降低了出水罩3的加工成本,也保证了延伸筋32和罩体31连接的强度。具体地,所述条形孔312设有多个且在排水孔11的周向均匀分布,条形孔312的一端在排水孔11的径向上位于另一端的外侧,不仅更加美观,而且在保证出水罩3自身强度条件下,促使出水孔311的总面积最大化,提高出水罩3的出水效率。同时,条形孔312上靠近罩体31外边缘的一端的孔壁与延伸筋32连接为一体,不仅减小了罩体31的径向尺寸,而且条形孔312位于出水管2的正上方,出水罩3的出水更加顺畅。

所述罩体31的下表面设有支撑面313,支撑面313从上至下抵触于内胆1的底面,防止出水罩3向下运动过度,实现延伸筋32与出水管2内壁对准卡接,从而整个出水罩3的一端与内胆1相抵、另一端卡接于出水管2,安装的可靠性更高,同时,也避免内胆1中的物料或杂质从罩体31和内胆1底面之间的间隙进入出水管2内而堵塞出水管2路。

为提高出水管2与排水孔11连接处的可靠性,所述出水管2的上端可以伸入排水孔11内与内胆1连接。不仅利于实现出水管2和排水孔11之间的密封,而且减小了出水管2与罩体31在高度方向上的间距,降低了延伸筋32的长度要求。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为方便出水罩3的加工,所述延伸筋32与罩体31的外边缘可以一体成型,延伸筋32包括从罩体31的外边缘向内弯折的第一折边321,第一折边321上靠近排水孔11中心的一端设有向下弯折的第二折边322,延伸筋32通过第二折边322的下端与出水管2的内壁卡接。从而第一折边321的下表面抵靠在排水孔11外侧的内胆1底面,不仅防止出水罩3向下运动过度,实现延伸筋32与出水管2内壁对准卡接,而且罩体31的边缘与内胆1的底面之间存在间隙,方便内胆1底部残留的余水可以排尽;此外,第一折边321的上表面与罩体31的下表面之间具有缝隙,第一折边321在抵触于内胆1底面时可以向罩体31移动,为延伸筋32与出水管2卡接提供更大的预紧力,也降低了第二折边322在高度方向的加工精度要求,整个出水罩3的加工难度降低。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延伸筋32与罩体31分体设置,具体地,所述延伸筋32的上端设有安装于罩体31上的限位环33,罩体31的上表面设有安装通槽314,延伸筋32的下端穿过安装通槽314向下凸出于罩体31。延伸筋32通过限位环33与分开的罩体31连接,罩体31和延伸筋32可以采用不同材质,例如,罩体31采用耐腐蚀的材料,而延伸筋32采用强度高韧性高的材料,不仅保证出水罩3与出水管2的连接强度,而且改善了罩体31自身的性能。

具体地,所述罩体31包括盖帽315和环形帽檐316,盖帽315上设有连通内胆1和出水管2的出水孔311,限位环33套设于盖帽315的外侧,环形帽檐316的上表面设有供限位环33安装的环形槽317,安装通槽314在排水孔11径向上连通于环形槽317上。罩体31通过环形帽檐316抵靠在内胆1的底面,实现罩体31在高度方向上的定位,而出水孔311设于凸出于环形帽檐316的盖帽315上,内胆1可以余留少量液体防止内胆1干烧;同时,限位环33套设在盖帽315上,实现限位环33安装的预定位,方便限位环33与环形槽317对准配合,环形槽317能限制限位环33在水平面上移动,防止内胆1注水时罩体31因受到水流冲击而与限位环33发生松脱。当然,环形槽317的径向宽度足够大时,也可以将安装通槽314设于环形槽317的槽底壁。

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筋32与限位环33一体成型,延伸筋32设有多个且沿限位环33的周向均匀分布,延伸筋32的上端与限位环33的内周侧面或外周侧面连接。限位环33将多个延伸筋32连接为一体,从而多个延伸筋32可以同步穿过对应地的安装通槽314,延伸筋32和罩体31安装的效率高。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四

如图9和图10所示,为避免罩体31顶部安装位置有限,也可以直接将延伸筋32从下至上安装,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筋32的上端设有挂钩323,罩体31的内壁设有与挂钩323配合的挂钩槽318。延伸筋32在重力作用下挂在罩体31上,不仅安装简单方便,而且防止水流冲击引发延伸筋32歪斜,连接可靠,也降低罩体31和延伸筋32的加工难度。具体地,所述延伸筋32的下端设有与出水管2内壁卡接的卡扣320,延伸筋32设有多个并通过连接环324连接,延伸筋32沿连接环324的周向均匀分布并且与连接环324一体成型,连接环324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挂钩323和卡扣320之间。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