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扶手可拆式沙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1105发布日期:2020-06-16 23:17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扶手可拆式沙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扶手可拆式沙发。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中的家具用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沙发,其作为待客、休息就坐的一种家具,也逐渐成为了生活中的必备品,并常被摆放于客厅等位置。

现有的沙发可以根据扶手分为三种:无扶手式沙发、扶手固定式沙发、扶手可拆式沙发。其中扶手可拆式沙发由于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是否安装扶手而被广大消费者青睐。

但是,上述的扶手可拆式沙发在将扶手拆下后,由于沙发的两端通常未设置有阻挡物,从而容易导致坐垫朝向坐板的对应端脱离坐板,使得用户体验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扶手可拆式沙发,在取下扶手之后,坐垫仍然位于两个基座之间,从而避免坐垫朝向坐板的对应端脱离坐板,以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扶手可拆式沙发,包括坐板和坐垫,所述坐垫铺设于所述坐板上,所述坐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基座,所述坐垫位于两个基座之间,所述基座的顶面为a面,所述a面低于所述坐垫的顶面,所述基座上均可拆卸连接有扶手。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于所述坐板上,所述基座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坐板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坐板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基座的容纳槽。

进一步地,当所述基座收纳于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基座的顶面为b面,所述b面与所述坐板的顶面平齐。

进一步地,当所述基座收纳于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坐垫铺设于所述基座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b面与所述坐板宽度方向垂直的边沿均固定有柔性条,当所述基座收纳于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柔性条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b面上设置有带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孔内壁固定有柔性层,当所述定位杆对应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内时,所述柔性层与所述定位杆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当所述定位杆对应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内时,所述扶手朝向所述沙发外围呈10度至20度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孔内壁固定有柔性层,当所述定位杆对应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内时,所述柔性层与所述定位杆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坐板的两端面均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杆配合插接的第二定位孔,当所述定位杆对应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内时,所述扶手与所述坐板平行。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扶手与基座可拆卸连接,从而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是否安装扶手;在取下扶手之后,坐垫仍然位于两个基座之间,从而避免坐垫朝向坐板的对应端脱离坐板,以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沙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爆炸图,示出了扶手与基座的连接关系;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沙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基座与坐板的连接关系。

图中:10、坐板;101、第二定位孔;20、坐垫;30、基座;301、a面;302、b面;303、第一定位孔;40、容纳槽;50、柔性条;60、带子;70、扶手;701、定位杆;80、柔性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一种扶手可拆式沙发,在取下扶手70之后,坐垫20仍然位于两个基座30之间,避免坐垫20朝向坐板10的对应端脱离坐板10,以提高用户体验。

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2所示,该沙发包括有框架和软垫。框架包括有坐板10和靠板,靠板与坐板10固定。值得说明的是,坐板10优选为水平设置;靠板可以与坐板10垂直,也可以朝向沙发外围倾斜,图1中所示的沙发为靠板与坐板10垂直的情况。

坐板10的顶面上设置有两个基座30,基座30上均可拆卸连接有扶手70。这两个基座30分别位于坐板10的两端。且基座30与坐板10的宽度方向平行。软垫可以包括有坐垫20和靠垫(图中未示出靠垫),坐垫20可以设置有多个,也可以设置有一个,且该坐垫20水平铺设于坐板10上,且位于两个基座30之间。

值得说明的是,位于最外侧的坐垫20与对应的基座30相抵。此时基座30突出于坐板10,将此时基座30的顶面设置为a面301,且a面301低于坐垫20的顶面。在分离扶手70和基座30之后,坐垫20仍然位于两个基座30之间,由于基座30突出于坐板10,从而基座30对坐垫20可以起到阻碍作用,即避免坐垫20朝向坐板10的对应端脱离坐板10,以提高用户体验。

作为优选的方案,参照图2和图4所示,基座30转动连接于坐板10上,该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以通过铰链,枢接轴、合页等实现,优选为枢接轴,枢接轴的轴线与坐板10宽度方向固定。

坐板10的顶面开设有两个容纳槽40,容纳槽40位于坐板10的两侧并于基座30对应。值得说明的是,枢接轴的两端连接于容纳槽40的内壁。当用户不放置坐垫20时,则转动基座30至基座30收纳于容纳槽40内,以保证坐板10的平整性,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当用户放置坐垫20时,转动基座30至基座30突出于容纳槽40,然后将坐垫20铺设于坐板10上以及两个基座30之间,此时基座30与坐板10相对固定,从而对坐垫20起到了的限位作用。

值得说明的是,容纳槽40与坐板10平行的内壁具有两个,其中枢接轴靠近容纳槽40靠近沙发外围的内壁,该内壁在基座30垂直于坐板10时与坐板10相抵。即基座30收纳于容纳槽40内时,坐垫20可以铺设于基座30的上方。当基座30突出于坐板10时,两个容纳槽40位于两个基座30之间,坐垫20位于两个基座30之间,从而减少基座30回落的概率,以提高坐垫20安装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方案,参照图2和图4所示,容纳槽40的横截面可以呈方形设置,容纳槽40与对应的基座30配合设置。容纳槽40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基座30的厚度,优选为容纳槽40的深度等于基座30的厚度。值得说明的是,当基座30转动至收纳于容纳槽40内时,此时基座30的顶面为b面302,且b面302与坐板10的顶面平齐设置,从而当不使用坐垫20时,可以保证坐板10顶面的平整度,以提高体验。

其中,b面302具有四条边沿,其中有两条边沿与坐板10的宽度方向垂直设置,这两条边沿上固定有柔性条50,该柔性条50沿所在边沿的方向延伸,值得说明的是该柔性条50可以由橡胶、棉条等柔性材料制成,该柔性条50的材料优选为橡胶。当基座30收纳于容纳槽40内时,柔性条50与容纳槽40的对应内壁相抵,从而减轻基座30的晃动。

为了便于自容纳槽40取出基座30,基座30的b面302上固定有带子60,该带子60的两端可以固定于b面302上,该带子60可以采用编织带、皮筋、织线等。从而通过手持带子60并施加于带子60远离容纳槽40的作用力,以带动基座30转动,使得基座30脱离容纳槽40,至基座30的b面302与容纳槽40的对应内壁抵接,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

作为优选的方案,参照图2和图3所示,扶手70和基座30可以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该连接组件可以包括有定位杆701和第一定位孔303。定位杆701固定于扶手70的底部,定位杆701与扶手70平行且一体设置。第一定位孔303与定位杆701配合插接并开设于基座30的a面301。通过将定位杆701插入第一定位孔303内,从而实现扶手70的安装,从而实现了基座30与扶手70的可拆卸安装,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其中为了提高扶手70安装的稳定性,第一定位孔303内部上固定有柔性层80,该柔性层80可以由橡胶、棉条等柔性材料制成,当定位杆701对应插入第一定位孔303内时,柔性层80与定位杆701过盈配合,从而增大定位杆701受到的摩擦力。

值得说明的是,当定位杆701对应插入第一定位孔303内时,扶手70朝向沙发外围呈10度至20度倾斜,优选为15度,从而更加的符合人体,以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提高扶手70的利用率,参照图2和图4所示,坐板10的两端面均开设有第二定位孔101,第二定位孔101与定位杆701配合插接。值得说明的是,第二定位孔101远离开口的横截面的尺寸等于或略小于定位杆701端部的尺寸,从而当定位杆701插入第二定位孔101内,定位杆701与第二定位杆701过盈配合,从而使得扶手70可以与坐板10稳定连接,以实现扶手70的收纳。当定位杆701对应插入第二定位孔101内时,扶手70与坐板10平行。从而该扶手70该能用于放置被子、书本等质量较轻的物品。

综上,转动基座30至b面302与容纳槽40内壁相抵,将坐垫20放置于两个基座30之间,然后将扶手70的定位杆701插入第一定位孔303内,从而实现扶手70的安装;取下扶手70,将扶手70的定位杆701插入第二定位孔101内,坐垫20仍然位于两个基座30之间,从而避免坐垫20向坐板10的对应端脱离坐板10,以提高用户体验;取下扶手70后,并取走坐垫20,转动基座30至基座30收纳于容纳槽40内,从而满足用户不放置坐垫20的需求。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