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12389发布日期:2020-08-05 00:58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床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产品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充气床垫



背景技术:

充气床垫是指具有很强柔韧性和弹性,经过充气后膨胀体积变大的一种床垫,具有不容易变形,舒适和容易携带的有益效果,深受人们喜爱。

目前市场上的充气床垫一般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透气性差,人睡在上面,时间长了,感到闷气,不舒服,并且长期湿气重对人体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二是噪音较大,使用者躺在床上翻动身体时,充气床垫也会因此发出响声,进而影响使用者的睡眠;三是床垫在充气后容易呈不规则的形状膨胀,影响使用效果。

另一方面,为了使充气床垫在充气状态保持在期望的形状,通常需要在其充气腔体内设置拉带,传统的充气床垫所使用的拉带均是垂直连接充气床垫的面片和底片,在向充气床垫充气后,拉带会对面片和底片产生垂直方向的拉力。但是,具有此类结构的充气床垫具有以下不足:一是拉带和面片或底片连接的接缝处受力比较集中,从而容易使拉带与面片或底片的连接处断裂或者使得面片或底片被撕裂;二是容易使床体局部塌陷或上凸倾斜而不够平稳,影响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充气床垫,用于解决充气床垫噪音较大、透气性差、使用时容易滑动、不舒适以及过度膨胀变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气床垫,包括由顶面、底面和侧面围合而成的床垫本体,所述床垫本体的顶面由植绒层和pvc/tpu层贴合形成,所述床垫本体的底面和/或侧面由布料层和pvc/tpu层贴合形成。

其中,所述顶面的植绒层设置在pvc/tpu层的外侧,所述底面和/或侧面的布料层设置在pvc/tpu层的外侧,顶面与侧面、底面与侧面之间的pvc/tpu层相互熔接或贴合形成床垫结构。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床垫本体的顶面对应使用者平躺的一面,底面对应与地面接触的一面,通过在床垫本体的顶面设置植绒层,能减少pvc材料与人体摩擦产生的噪音,且在床垫本体的顶面植绒,能使充气床垫更细腻、透气,与人体皮肤接触时,给人更舒服的感受,并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而床垫本体的底面和侧面至少一面由布料层和pvc/tpu层贴合形成,布料层能减少床垫被碰触时产生的噪音,避免破裂,提高床垫本体的使用寿命。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床垫,在充气后,床垫本体更多地会朝向圆弧型的形状膨胀,使得床垫本体出现面包状突出,使床垫本体不够平整、不够美观,影响使用寿命。而布料层的设置限制了pvc/tpu层的膨胀,使床垫本体整体的拉伸更平整、美观,实现床垫本体整体不容易变形的技术效果,且提高了床垫本体的硬度,使床垫本体的舒适性更高,并防止床垫本体的破裂,提高使用寿命。

其中,优选地,所述床垫本体的底面和侧面均由布料层和pvc/tpu层贴合形成,布料层能减少床垫被碰触时产生的噪音,提高其坚韧性,避免破裂,提高使用的舒适效果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床垫本体的底面的pvc软硬度值大于床垫本体顶面的pvc软硬度值。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床垫本体的侧面的pvc软硬度与床垫本体底面的pvc软硬度一致。

进一步地,至少保证床垫本体的底面为布料层和pvc/tpu层贴合形成,所述床垫本体的顶面结构层的pvc软硬度为35~45phr,床垫本体的底面结构层的pvc软硬度为55~75phr。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顶面和底面/侧面的结构层不同,且顶面结构层的pvc软硬度值相对于底面结构层的pvc软硬度值要低,即顶面的伸缩性较大,为进一步保持床垫本体的平整、美观性能,避免床垫本体的表面形成面包状凸起,所述床垫本体顶面的pvc/tpu层的pvc软硬度调整到35~45phr之间,优选为40phr,以起到更好地与底面/侧面的结构层的pvc软硬度和伸缩性匹配适应。

其中,phr值越高代表pvc的pvc软硬度越软,pvc床垫本体膨胀系数就越大,其伸缩度也越大,容易变形;反之,则膨胀系数就越小,其伸缩度也越小,不易变形。而传统的pvc床垫为获得膨胀系数和伸缩度的平衡,其一般要求pvc软硬度在50~56phr之间。

其中,参数phr即表示每100份(以质量计)pvc料中,添加橡胶或树脂的份数,通过间接添加橡胶或树脂的份数间接表示pvc的pvc软硬度。phr值可以采用洛氏硬度计进行测量。

本技术方案中,顶面的植绒层是纤维绒,与pvc贴合后不会影响pvc的伸缩度;而底面的贴布层由于布料伸缩性小或没有伸缩性,布料与pvc贴合后为一整体,因此,贴布层起到了束缚、限制pvc伸缩的作用,从而限制床垫本体的膨胀和变形。其中,底面贴合层的pvc软硬度调节到55~75phr,进一步地,调节到60~70phr,既使得底面贴合层的pvc软硬度较软,也保证底面不易变形,在使用时给人更舒服的感受,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床垫本体的顶面和侧面的连接处设有上补料四合片,床垫本体的底面和侧面的连接处设有下补料四合片。

本技术方案中,床垫本体通过顶面、侧面和底面围合形成长方体的形状,上补料四合片和下补料四合片分别设于床垫本体围合形成的空间内,且上补料四合片位于顶面和侧面连接的四周,下补料四合片位于底面和侧面连接的四周,组成床垫本体上床沿和下床沿。其中,上床沿高于顶面的其他位置,能起到拦截和限位的作用,能有效避免被子滑落,也能避免使用者睡觉时从床垫上滑落。下床沿的设置增大了床垫与底面的摩擦力,使床垫本体的抓地力更大,抓地更稳,起到了防滑作用并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本技术方案中,顶面、底面和侧面的pvc/tpu层均设在内侧,而植绒层/布料层设在外侧,这样降噪的效果更好。且顶面和侧面之间的连接,以及底面和侧面之间的连接均是先通过pvc/tpu层与pvc/tpu层的连接,更能保证连接处的气密性和韧性,使床垫的稳定性更强。

其中,熔接的方式包括高频与热熔结合,贴合包括胶粘贴合或模压贴合的方式。床垫本体的顶面、底面和侧面之间通过热熔结合或通过胶粘粘合连接。其中,pvc/tpu与植绒层之间,以及pvc/tpu与布料层之间通过胶粘贴合或热熔贴合或模压贴合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上补料四合片和下补料四合片由pvc/tpu材料制成,并由pvc/tpu片材依次首尾熔接或贴合围成矩形的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上补料四合片和下补料四合片设在床垫本体围合形成的空间内,且上补料四合片与顶面的连接位置高于与侧面的连接位置,所述下补料四合片与底面的连接位置低于与侧面的连接位置。

上补料四合片和下补料四合片的设置能使床垫本体整体更平整和稳固。

进一步地,所述侧面围成的空间内设有若干拉带,所述拉带分别连接床垫本体的顶面和底面。

通过设置拉带,提升充气床垫的立体感和硬度,使床垫充气后更平整。

进一步地,所述拉带至少部分倾斜设置于床垫本体围合形成的空间内,在同一横截面上,倾斜设置的拉带的延长线与侧面的延长线相交。

拉带倾斜调整了床垫本体的底面和顶面的受力,使受力更均衡,由于拉带上侧的着力位置和下侧的着力位置不在同一垂直线上,能使床垫本体顶面和底面更平整,稳固性更高。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床垫本体顶面和底面/侧面的结构层不一致,则顶面相对于底面/侧面的受力程度、膨胀程度、pvc软硬度等也不同,而所述拉带倾斜设置,能更好地匹配不同面的受力情况,使得顶面与地面/侧面之间的受力更均衡,同时还能调整顶面与底面/侧面的平整度,使床垫本体受力更均衡,稳固性和美观性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拉带与床垫本体的底面形成的角度α范围是60度<α≤90度。

进一步地,所述拉带从床垫本体的中间到床垫本体的头、尾两边,其与床垫本体的底面形成的倾斜角度越小。所述拉带设在床垫本体围合形成的空间内,其中,越往床垫本体头、尾两边设置的拉带,其角度越小,越趋向于60度;越往床垫本体中间设置的拉带,其角度越大,越趋向于90度。

其中,本技术方案的顶面结构层的pvc软硬度小,伸缩度较大,而底面或侧面结构层由于增加了贴布层,贴布层无伸缩性或伸缩性较小,因此,将拉带倾斜设置更好地适应了顶面和底面伸缩性的不同。为更好地与床垫本体的顶面的pvc软硬度适应,因此,拉带的与床垫本体的底面形成的角度α范围是60度<α≤90度。

其中,本技术方案的拉带斜拉,并不仅仅是使拉带顶面和底面的拉带受力错开,而是使拉带受力不在统一的一个方向上,并通过拉带倾斜相互拉扯,产生相互抵消的力来达到受力面的平衡,拉带从中间逐步向床垫本体的头、尾往外越来越倾斜,使床垫顶面在充气后达到平整的效果。

进一步地,以床垫本体长边的中线为对称轴,当拉带为偶数时,所述拉带对称且倾斜设置于床垫本体的对称轴周边所形成的空间内;当拉带为奇数时,其中有一组拉带设置于床垫本体的对称轴所在的空间内,其与床垫本体的底面和顶面呈垂直关系,而除对称轴以外的拉带呈对称且倾斜分布与床垫本体的对称轴周边所形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拉带从床垫本体的顶面到床垫本体的底面逐渐往外倾斜。

拉带从床垫本体的顶面到床垫本体的底面逐渐往外倾斜,即拉带在床垫本体顶面的着力位置靠近床垫本体的中部,拉带在床垫本体底面的着力位置远离床垫本体的中部,使得床垫本体抓地更稳,不易侧翻,具有更稳固和更平整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布料层由尼龙或涤纶或涤棉混纺面料或棉布或夹网布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拉带呈片状或柱状或环状结构,呈片状的拉带沿床垫本体的内周设置,且在床垫本体顶面/底面的连接处呈弯曲形或直线形设计;呈柱状或环状结构的拉带均匀设置于床垫本体的空间内,且按一定的图案或形状排列。

其中,片状结构的拉带的顶部/底部呈直线形或波浪形设计,其受力更均衡,美观性更好。

柱状结构的拉带更稳固,同样能起到顶面、底面受力均匀,美观性好的有益效果。

其中,柱状结构的拉带包括圆柱形拉带、8字形拉带或蜂巢状拉带等;本技术方案的拉带不限于以上的结构设计,还可为其他的设计样式,如还可以设计为环状结构的拉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床垫本体的底面和侧面至少一面由布料层和pvc/tpu层贴合形成,从而有效降低了床垫本体的噪音,提高使用者的睡眠质量和使用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床垫本体的不规则膨胀率,使床垫本体更平整,不容易变形和破裂,且提高了床垫本体的硬度,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及使用寿命。

本技术方案通过将拉带倾斜设置,使同一拉带的顶面和底面的受力点错开,使得顶面和底面的受力更均衡,也大大减小了床垫面片及周边面包状外凸的程度,使床垫本体更美观;同时将拉带设置为从顶面到底面逐渐向外倾斜,以及从中心到外的倾斜角度增大,使得床垫底面抓地更稳,保证了床垫本体的稳固性及平整度。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床垫本体的顶面采取植绒层和pvc/tpu层贴合的结构层设计,改善了充气床顶面噪音大且不透气的问题,同时,床垫本体的底面和/或侧面采取布料层和pvc/tpu层贴合的结构层设计,能有效改善传统充气床充气后局部呈面包状凸起、膨胀变形的问题,使得床垫本体更平整,同时布料层还可有效降低床垫本体被划破、擦破或刺破等风险,提高床垫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剖面立体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顶面和侧面熔接的示意图。

图4为底面和侧面熔接的示意图。

图5为顶面和上补料四合片熔接的示意图。

图6为侧面和上补料四合片熔接的示意图。

图7为侧面和下补料四合片熔接的示意图。

图8为底面和下补料四合片熔接的示意图。

图9为顶面和拉带熔接的示意图。

图10为底面和拉带熔接的示意图。

图11为床垫本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1的拉带透视立体结构图。

图13为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14为实施例2的剖面立体结构图。

图15为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16为实施例3的剖面立体结构图。

图17为实施例3床垫本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3拉带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3的立体图。

图20为实施例4的剖面立体结构图。

图21为实施例4床垫本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4圆筒状拉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4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13所示,一种充气床垫,包括由顶面110、底面120和侧面130围合而成的床垫本体。

如图3所示,所述床垫本体的顶面110由植绒层b和pvc层a贴合形成。

如图4所示,所述床垫本体的底面120和侧面130由布料层c和pvc层a贴合形成。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床垫本体的顶面110对应使用者平躺的一面,底面120对应与地面接触的一面,且床垫本体的顶面110设置植绒层b,能减少pvc材料与人体摩擦产生的噪音,能使充气床垫更细腻、透气,与人体皮肤接触时,给人更舒服的感受,并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其中,床垫本体的底面120和侧面130由布料层c和pvc层a贴合形成,布料层c能减少床垫被碰触时产生的噪音,提高其坚韧性,避免破裂,提高使用的舒适效果和使用寿命。

另外,布料层c的设置限制了pvc层a的膨胀,使床垫本体更平整、美观,且提高了床垫本体的硬度,使床垫本体的舒适性更高。

其中,所述布料层c由尼龙制成。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所述床垫本体的顶面110和侧面130的连接处设有上补料四合片210,床垫本体的底面120和侧面130的连接处设有下补料四合片220。

如图5~8所示,本技术方案中,床垫本体通过顶面110、侧面130和底面120围合形成长方体的形状,上补料四合片210和下补料四合片220分别设于床垫本体围合形成的空间内,且上补料四合片210位于顶面110和侧面130连接的四周,下补料四合片220位于底面120和侧面130连接的四周,组成床垫本体上床沿和下床沿。其中,上床沿高于顶面110的其他位置,能起到拦截和限位的作用,能有效避免被子滑落,也能避免使用者睡觉时从床垫上滑落。下床沿的设置增大了床垫与底面120的摩擦力,使床垫本体的抓地力更大,抓地更稳,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其中,所述上补料四合片210和下补料四合片220由pvc材料制成,并由pvc片材依次首尾熔接围成矩形的形状。

如图3~图4所示,所述顶面110的植绒层b设置在pvc层a的外侧,所述底面120和/或侧面130的布料层c设置在pvc层a的外侧,顶面110与侧面130、底面120与侧面130之间的pvc层a相互熔接形成床垫结构。

其中,顶面110、底面120和侧面130的pvc层a均设在内侧,而植绒层b/布料层c设在外侧,这样降噪的效果更好。且顶面110和侧面130之间的连接,以及底面120和侧面130之间的连接均是先通过pvc层a与pvc层a的连接熔接,更能保证连接处的气密性和韧性,使床垫的稳定性更强。

其中,顶面110、底面120和侧面130之间通过热熔熔接实现密封连接。其中,pvc层a与植绒层b之间,以及pvc层a与布料层c之间通过胶粘贴合或热熔贴合或低温模压成型。

如图1、图11和图12所示,其中,所述侧面130围成的空间内设有若干拉带300。

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拉带300分别连接熔接床垫本体的顶面110和底面120。

通过设置拉带300,提升充气床垫的立体感和硬度,使床垫充气后更平整。

如图5~图8所示,所述上补料四合片210和下补料四合片220设在床垫本体围合形成的空间内,且上补料四合片210与顶面110的连接位置高于与侧面130的连接位置,所述下补料四合片220与底面120的连接位置低于与侧面130的连接位置。

上补料四合片210和下补料四合片220的设置能使床垫本体整体更平整和稳固。

如图11和图12所示,其中,所述拉带300至少部分倾斜设置于床垫本体围合形成的空间内。

拉带300倾斜调整了床垫本体的底面120和顶面110的受力,使受力更均衡,由于拉带300上侧的着力位置和下侧的着力位置不在同一垂直线上,能使床垫本体顶面110和底面120更平整,稳固性更高。

其中,所述拉带300从床垫本体的顶面110到床垫本体的底面120逐渐往外倾斜。

拉带300从床垫本体的顶面110到床垫本体的底面120逐渐往外倾斜,即拉带300在床垫本体顶面110的着力位置靠近床垫本体的中部,拉带300在床垫本体底面120的着力位置远离床垫本体的中部,使得床垫本体抓地更稳,不易侧翻,具有更稳固和更平整的有益效果。

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拉带300为片状设计,且拉带300与顶面110、底面120的连接位置呈波浪形,所述床垫本体的顶面110和底面120呈波浪形的纹路。

其中,所述拉带300与床垫本体的底面120形成的倾斜角度范围是60度<α≤90度度。

其中,所述拉带300从床垫本体的中间到床垫本体的头、尾两边,其与床垫本体的底面120形成的倾斜角度越小。所述拉带300设在床垫本体围合形成的空间内,其中,越往床垫本体头、尾两边设置的拉带300,其角度越小,越趋向于60度;越往床垫本体中间设置的拉带300,其角度越大,越趋向于90度。

实施例2

如图14~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拉带300为片状设计,且拉带300与顶面110、底面120的连接位置呈直线形,所述床垫本体的顶面110和底面120呈直线形的纹路。

实施例3

如图16~1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拉带300呈8字形设计,8字形拉带300倾斜设于床垫本体围合的空间内,且分别连接床垫本体的顶面110和底面120。

其中,拉带300与顶面110、底面120的连接位置呈8字形,所述床垫本体的顶面110和底面120呈8字形的纹路。

实施例4

如图20~2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拉带300呈圆柱体设计,圆柱体拉带300倾斜设于床垫本体围合的空间内,且分别连接床垫本体的顶面110和底面120。

其中,拉带300与顶面110、底面120的连接位置呈圆形,所述床垫本体的顶面110和底面120呈圆形的纹路。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布料层c由涤纶制成。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布料层c由涤棉混纺面料制成。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布料层c由棉布制成。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布料层c由夹网布制成。

实施例9

性能测试

一:材料准备

①对实施例1~8得到的充气床垫分别编号为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6、实施例7和实施例8,每个实施例的充气床垫的数量为10张;

②准备对比例的充气床垫,编号为对比例1,对比例充气床垫的数量为10张;其中对比例为传统的pvc床垫,对比例的充气床垫由pvc熔接获得;其中对比例的床垫用料厚度与实施例床垫用料厚度一致;

二:防爆破测试

对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床垫进行充气,并采用专业的气压检测仪器测定每个床垫的充气气压;记录每个床垫充气爆破时的气压值,通过换算获得每个床垫的极限充爆值;其中,极限充爆值越高,其防爆性能越好。

三:膨胀体积测试

分别对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床垫进行充气,当充气床垫内的气压达到1psi时,记录床体的膨胀体积变化。其中,膨胀体积越小,表明效果越好,床体越平整。

四:滚动测试

分别采用120kg的滚筒对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床垫进行滚动测试,当床垫出现破裂、漏气时,记录滚筒的滚动次数。

五:撞击次数测试

分别采用60kg的物体,且在离床垫顶面30cm的高度进行自由落体,当床垫出现破裂、漏气时,记录物体进行自由落体的次数。

六: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总结:经测试,本实施例1~8获得的充气床垫防爆破效果好,大大提高了充气床垫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