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窗防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9152发布日期:2020-08-11 20:51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气窗防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气窗防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工厂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由于建设厂房内空间增大,为了加快厂房内空气的流通,大都是在厂房顶部开设有排气窗,排气窗的上方安装电扇以增加空气流动,但是现有的排气窗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在下雨天气中,雨水会在排气窗的窗口进入到厂房内部,造成厂房内物料或设备的进水,造成一定的麻烦,因此急需一套能够在下雨时,能够把排气窗关闭来阻止雨水的进入,而在雨停后能够随时打开的防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现有大型厂房排气窗下雨进水雨停后能够自动打开的排气窗防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排气窗防雨装置,包括依次固定在排气窗上方的固定框和电扇,所述电扇外接电源,所述固定框内设有若干百叶片组件,各所述百叶片组件包括叶体和枢转轴,各所述枢转轴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框相连接,所述若干枢转轴的同侧端分别装配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依次通过链条与主动齿轮相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动力机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动力机构外接电源,所述枢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叶体一端相连接,所述叶体可绕所述枢转轴转动,当所述叶体处于封闭工位时,所述若干叶体依次层叠形成的上表面为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固定框的外侧壁上安装有雨量传感器,所述雨量传感器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分别电连接电源、动力机构及电扇。

作为限定,所述枢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框相对应的侧壁转动连接。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固定框的内侧安装有用于限制所述叶体开关位的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和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进一步限定,各所述叶体与所述枢转轴相连端的上面设有一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的长度方向和所述枢转轴轴线的方向相同,各所述叶体另一端的下面设有一和所述凸起相配合的凹槽。

作为进一步限定,当所述叶体处于封闭工位时,位于斜面最下端的所述叶体与所述固定框平齐或伸出固定框。

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固定框侧壁上安装有若干沿所述链条的周向间隔设置的限位体,所述若干限位体位于所述链条的周向外侧。

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动力机构为低速电机,所述低速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主动齿轮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雨量传感器安装在固定框的外侧壁上用于监测降水量,将监测到的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经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当接收到的信号为降水量达到预设的阈值时,plc控制器给动力机构发出关闭信号,动力机构带动主动齿轮通过链条和从动齿轮的相应运动使叶体进行关闭,若干叶体依次层叠形成的上表面为向下倾斜的斜面,并且由于固定框侧壁的设置要高出外周相应的高度,阻止了雨水通过排气窗进入厂房,同时plc控制器给电扇发出停止信号,使电扇停止转动;当plc控制器分析接收到的信号为低于预设的阈值时,plc控制器给动力机构发出开启信号,动力机构带动主动齿轮通过链条和从动齿轮的相应运动使叶体进行开启,同时plc控制器给电扇发出启动信号,使电扇开始转动,进行加速排气;综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大型厂房排气窗下雨进水,雨停后能够自动打开的排气窗防雨装置,适用于大型厂房排气窗防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雨量传感器和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系统控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限位传感器、动力机构和从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限位体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叶体处于封闭工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标注部件:1-电源,2-plc控制器,3-电扇,4-雨量传感器,5-动力机构,6-限位传感器,7-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9-百叶片组件,10-固定框,11-叶体,1101-凸起,1102-凹槽,12-枢转轴,13-链条,14-限位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种排气窗防雨装置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排气窗防雨装置,如图1、图2、图6所示,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排气窗上方的电扇3,电扇3外接电源1,固定框10通过螺栓固定在排气窗和电扇3之间,固定框10内安装有多个百叶片组件9,每个百叶组件9包括叶体11和枢转轴12,每个枢转轴12的一端和固定框10转动连接,并且每个枢转轴12的同侧端安装有从动齿轮8,从动齿轮8依次通过链条13和主动齿轮7连接在一起,主动齿轮7和动力机构5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在一起,动力机构5外接电源1,枢转轴12的另一端和叶体11一端相连接,叶体11可绕枢转轴12转动,当叶体11处于封闭工位时,若干叶体11依次层叠形成的上表面为向下倾斜的斜面,固定框10的外侧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雨量传感器4,雨量传感器4和plc控制器2通过电线电连接,并且plc控制器2还分别通过电线电连接电源1、动力机构5和电扇3;在需要工作时,雨量传感器4将监测到的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2,plc控制器2经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当接收到的信号为降水量达到预设的阈值时,plc控制器2给动力机构5发出关闭信号,动力机构5带动主动齿轮7通过链条13和从动齿轮8的相应运动使叶体11进行关闭,若干叶体11依次层叠形成的上表面为向下倾斜的斜面,并且由于固定框10侧壁的设置要高出外周相应的高度,阻止了雨水通过排气窗进入厂房,同时plc控制器2给电扇3发出停止信号,使电扇3停止转动;当plc控制器2分析接收到的信号为低于预设的阈值时,plc控制器2给动力机构5发出开启信号,动力机构5带动主动齿轮7通过链条13和从动齿轮8的相应运动使叶体11进行开启,同时plc控制器2给电扇3发出启动信号,使电扇3开始转动,进行加速排气。由此本实施例的优势在于:采用上述设置,解决了现有大型厂房排气窗下雨进水,雨停后能够自动打开的排气窗防雨装置。

作为本实施例枢转轴12一个优选结构为,如图1所示,枢转轴12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框10相对应的侧壁转动连接;由此本实施例的优势在于:采用上述设置,可以使枢转轴10的固定更牢固,以使枢转轴10带动叶体11转动更加平稳。

作为本实施例限位传感器6的一个优选结构为,如图3所示,固定框10的内侧安装有用于限制叶体11开关位的限位传感器6,限位传感器6和plc控制器2通过电线电连接在一起,限位传感器6和叶体11相配合以在叶体11开合达到合适位置时,限位传感器6把接收到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2,plc控制器2给动力机构5发出停止信号,动力机构5停止工作;由此本实施例的优势在于:采用上述设置,可以使叶体11在需要打开时,能够达到合适的位置。

作为本实施例叶体11的一个优选结构为,如图4所示,每个叶体11和枢转轴12相连端的上面焊接有一条形凸起1101,条形凸起1101的长度方向和枢转轴12轴线的方向相同,每个叶体11另一端的下面通过机床切割出一和凸起1101相配合的凹槽1102;由此本实施例的优势在于:采用上述设置,可以在叶体11处于闭合状态时,叶体11可以通过凸起1101和凹槽1102的相互配合使之紧密扣合在一起,防止由于倾斜面小和雨水过大造成积水顺着两叶体11结合处进入厂房。

作为本实施例叶体11和固定框10的一个优选结构为,如图7所示,当叶体11处于封闭工位时,位于斜面最下端的叶体11与固定框10平齐或伸出固定框10,当雨水顺着斜面流下时,可以通过斜面流入到固定框10外;由此本实施例的优势在于:采用上述设置,可以防止当雨水顺叶体11层叠成的斜面流下时,雨水顺着固定框10进入到厂房。

作为本实施例限位体14的一个优选结构为,如图5所示,固定框10侧壁上安装有可拆卸的多个限位体14,限位体14的个数和主动齿轮7与从动齿轮8的总数一样,限位体14位于连接主动齿轮7和从动齿轮8的链条13的外侧,限位体14可以是圆柱体,且圆柱体的外周可以套接一套筒,套筒可在圆柱体上转动,套筒可以和链条13紧密贴合;由此本实施例的优势在于:采用上述设置可以防止链条13在主动齿轮7和从动齿轮8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需要工作时,雨量传感器4将监测到的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2,plc控制器2经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当接收到的信号为降水量达到预设的阈值时,plc控制器2给动力机构5发出关闭信号,动力机构5带动主动齿轮7通过链条13和从动齿轮8的相应运动使叶体11进行关闭,若干叶体11依次层叠形成的上表面为向下倾斜的斜面,并且由于固定框10侧壁的设置要高出外周相应的高度,阻值了雨水通过排气窗进入厂房,同时plc控制器2给电扇3发出停止信号,使电扇3停止转动;当plc控制器2分析接收到的信号为低于预设的阈值时,plc控制器2给动力机构5发出开启信号,动力机构5带动主动齿轮7通过链条13和从动齿轮8的相应运动使叶体11进行开启,同时plc控制器2给电扇3发出启动信号,使电扇3开始转动,进行加速排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