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1465发布日期:2020-06-30 19:52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杯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杯子。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品质。比如,越来越多的人会将一些物料泡于水中,使得水变得更有味道,或者通过饮水使人体吸收物料中的有益成分。

然而,若将物料与水直接混合,那么人们在饮水时,不免会吃到物料,从而带来不变。

因此,需要一种杯子,能够在用户在饮水时,将水和物料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杯子,该杯子能够在用户在饮水时,将水和物料分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杯子,包括:下杯体、上杯体和隔离层;

所述上杯体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下杯体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

所述隔离层第一端与所述上杯体可拆卸且密封连接,所述隔离层第二端与所述下杯体可拆卸且密封连接;

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通过所述隔离层连通;

所述隔离层用于将物料隔离于所述第一空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上杯体包括第一内胆和第一外壳;

所述第一空腔位于所述第一内胆中;

所述第一内胆嵌套在第一外壳中;

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隔离层第一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内胆与所述隔离层第一端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一固定盖;

所述第一套筒两端开口,且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

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隔离层第一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开口用于将所述第一内胆套入所述第一套筒中和将所述第一内胆从所述第一套筒中取出;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内胆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内胆不能从所述第一套筒第二端开口穿出;

所述第一固定盖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开口处,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内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盖包括第一固定环和第一调节件;

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内胆限制在所述第一套筒中;

所述第一调节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环内部,且可沿轴向移动,用于调节并固定所述第一内胆在所述第一套筒中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凸起状;

所述第一内胆靠近所述第一固定盖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套筒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处的内径;

所述第一内胆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盖一端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套筒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处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下杯体包括第二内胆和第二外壳;

所述第二空腔位于所述第二内胆中;

所述第二内胆嵌套在第二外壳中;

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隔离层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内胆与所述隔离层第二端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二套筒和第二固定盖;

所述第二套筒两端开口,且内壁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

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隔离层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一端开口用于将所述第二内胆套入所述第二套筒中和将所述第二内胆从所述第一套筒中取出;

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内胆配合,使得所述第二内胆不能从所述第二套筒第二端开口穿出;

所述第二固定盖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一端开口处,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内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盖可沿轴向移动,用于调节并固定所述第一内胆在所述第二套筒中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盖包括底盖和第二调节件;

所述第二调节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内部,且可沿所述第二套筒内壁轴向移动,用于调节并固定所述第一内胆在所述第二套筒中的位置;

所述底盖与所述第二调节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凸起状;

所述第二内胆靠近所述第二固定盖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套筒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处的内径;

所述第二内胆远离所述第二固定盖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套筒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处的内径。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上杯体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下杯体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隔离层第一端与上杯体可拆卸且密封连接,隔离层第二端与下杯体可拆卸且密封连接;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通过隔离层连通;隔离层用于将物料隔离于第一空腔中;

第二空腔中装有水,第一空腔中装有物料;当杯子正放时,可以达到物料与水分离的目的;当被子倒放时,可以将物料浸泡于水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杯子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杯子的轴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杯子,该杯子能够在用户在饮水时,将水和物料分离。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杯子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杯子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下杯体200、上杯体100和隔离层5。

其中,上杯体100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21,下杯体200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41,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空腔21和第二空腔41的形状不做限定。

隔离层5第一端与上杯体100可拆卸且密封连接,隔离层5第二端与下杯体200可拆卸且密封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实现可拆卸连接有多种方式,例如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实现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若上杯体100与隔离层5第一端螺纹连接,隔离层5第二端与下杯体200螺纹连接,可以将隔离层5第一端的螺纹与隔离层5第二端的螺纹设置为反向,这样,当朝一个方向转动时,仅能将隔离层5第一端与上杯体100分离,或仅能将隔离层5第二端与下杯体200分离,从而避免其同时分离。

实现密封连接也有多种方式,例如可以控制上杯体100、隔离层5以及下杯体200尺的精度,使得隔离层5第一端与上杯体100能够密封连接,也使得隔离层5第二端与下杯体200能够密封连接;还可以分别在隔离层5第一端与上杯体100的连接处、隔离层5第二端与下杯体200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圈,以达到密封连接的目的。

第一空腔21与第二空腔41通过隔离层5连通,可以理解的是,若使第一空腔21与第二空腔41通过隔离层5连通,上杯体100需要一端开口,下杯体200也需要一端开口,隔离层5设置在上杯体100与下杯体200之间,实现第一空腔21与第二空腔41的连通。

隔离层5实现第一空腔21与第二空腔41连通的方式有多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例如,可以在隔离层5上设置通孔,实现第一空腔21与第二空腔41的连通,本申请实施例对孔的形状不做限定,例如可以为圆孔,可以为方孔,还可以为长孔。在图1所示的杯子中,隔离层5采用组合的形式,隔离层5中间设置有过滤网51。

隔离层5用于将物料隔离于第一空腔21中。

可以理解的是,若隔离层5是通过设置通孔的方式来达到第一空腔21与第二空腔41连通的目的,那么可以合理设置隔离层5上通孔的孔径,以达到将物料隔离于第一空腔21中的目的;其中,孔径的大小可以根据浸泡的物料大小来确定,例如,物料为枸杞时的孔径与物料为茶叶时的孔径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空腔41中装有水,第一空腔21中装有物料;当杯子正放时,可以达到物料与水分离的目的;当被子倒放时,可以将物料浸泡于水中。

进一步地,上杯体100包括第一内胆2和第一外壳1,第一空腔21位于第一内胆2中,第一内胆2嵌套在第一外壳1中。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在使用时观察到第一内胆2中的情况,可以采用透明材料制作第一内胆2,同时,将第一外壳1设置为镂空状,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杯子的轴测示意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第一外壳1上设置有半圆形的开窗6,从开窗6可以观察到第一内胆2内部。

另外,第一外壳1还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

第一外壳1与隔离层5第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一内胆2与隔离层5第一端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外壳1包括第一套筒12和第一固定盖11,第一套筒12与隔离层5第一端可拆卸连接。

第一套筒12两端开口,且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121。

第一套筒12的第一端开口用于将第一内胆2套入第一套筒12中和将第一内胆2从第一套筒12中取出。

第一限位结构121与第一内胆2配合,使得第一内胆2不能从第一套筒12第二端开口穿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限位结构121不做具体限定,可以包括多种结构。

第一固定盖11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套筒12的第一端开口处,用于固定第一内胆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内胆2从第一套筒12的第一端开口套入第一套筒12,由于限位结构的存在,第一内胆2不能从第一套筒12的第二端穿出,只能移动到与第一限位结构121卡住的位置;而第一固定盖11连接第一套筒12的第一端开口处,能够防止第一内胆2从第一套筒12的第一端开口处滑出。因此,限位结构与第一固定盖11配合,能够固定第一内胆2。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盖11包括第一固定环112和第一调节件111。

第一固定环112与第一套筒12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用于将第一内胆2限制在第一套筒12中。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固定环112可以与第一套筒12的第一端螺纹连接,例如,第一固定环112的内壁设置有螺纹,第一套筒12的第一端外壁设置有螺纹,第一固定环112螺纹连接在第一套筒12的第一端外壁。

为了第一内胆2限制在第一套筒12中,可以将第一固定环112的第一端的内径设置地比第一套筒12的外径大,使得第一固定环112能够套在第一套筒12的第一端外壁;同时,将第一固定环112的第二端内径设置地比第一内胆2的外径小,使得第一内胆2不能从第一固定环112中滑出,第一固定环112能够将第一内胆2固定在第一套筒12中。

第一调节件111设置在第一固定环112内部,且可沿轴向移动,用于调节并固定第一内胆2在第一套筒12中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内胆2的生产误差原因,所以不能保证任意一个第一内胆2和任意一个第一固定环112配合均能将第一内胆2固定,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第一调节件111,第一调节件111设置在第一固定环112内部,可沿轴向移动调节第一内胆2在第一套筒12中的位置。

例如,第一限位结构121与第一固定环112之间的纵向距离可能大于第一内胆2的长度,因此,第一内胆2能够在第一套筒12中相对运动,通过轴向移动第一调节件111,可以推动第一内胆2向靠近第一限位结构121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内胆2与第一限位结构121紧密贴合或卡合。

另外,第一调节件111还能够将第一内胆2固定在预设位置,使得第一内胆2固定在第一限位结构121和第一调节件111之间,其中,第一调节件111可以与第一固定环112螺纹连接,通过旋转第一调节件111,可以轴向移动第一调节件111。

第一固定盖11还包括顶盖,顶盖设置在第一套筒12端部,顶盖与第一固定环112卡接,从而盖住第一调节件111,使得杯体更加美观。顶盖的材料优选为不锈钢。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结构121可以为凸起状。

第一内胆2靠近第一固定盖11一端的外径大于第一套筒12在第一限位结构121处的内径。

第一内胆2远离第一固定盖11一端的外径小于第一套筒12在第一限位结构121处的内径。

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第一内胆2中部设置有一凹槽,以凹槽为分界点,靠近第一固定盖11一端的外径比远离第一固定盖11一端的外径大。

当第一内胆2套入第一套筒12后,第一限位结构121与凹槽配合,使得第一内胆2不能从第一套筒12的第二端开口穿出。

进一步地,下杯体200包括第二内胆4和第二外壳3;

第二空腔41位于第二内胆4中;

第二内胆4嵌套在第二外壳3中;

第二外壳3与隔离层5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第二内胆4与隔离层5第二端密封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内胆4和第二外壳3分别与第一内胆2和第一外壳1原理类似,具体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对第一内胆2和第一外壳1的相关说明进行理解。

同样地,第二外壳3上也可以设置有开窗6。

进一步地,第二外壳3包括第二套筒32和第二固定盖31;

第二套筒32两端开口,且内壁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321;

第二套筒32与隔离层5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第二套筒32的第一端开口用于将第二内胆4套入第二套筒32中和将第二内胆4从第一套筒12中取出;

第二限位结构321与第二内胆4配合,使得第二内胆4不能从第二套筒32第二端开口穿出;

第二固定盖31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套筒32的第一端开口处,用于固定第二内胆4。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套筒32和第二固定盖31分别与第一筒和第一固定盖11原理类似,具体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对第一内胆2和第一外壳1的相关说明进行理解。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盖31可沿轴向移动,用于调节并固定第一内胆2在第二套筒32中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固定盖31除了能够起到与第一固定盖11相同的作用外,第二固定盖31还能够沿轴向移动,起到与第一调节件111类似的作用。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盖31包括底盖312和第二调节件311。

第二调节件311设置在第二套筒32内部,且第二调节件311可沿第二套筒32内壁轴向移动,用于调节并固定第一内胆2在第二套筒32中的位置。

底盖312与第二调节件311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调节件311可沿第二套筒32内壁轴向移动,相应地,第二调节件311可以与第二套筒32内壁螺纹连接,而在前述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111可沿第一固定环112内壁轴向移动,即第一调节件111与第一固定环112内壁螺纹连接;并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底盖312与第二调节件311可拆卸连接,而在前述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环112与第一套筒12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限位结构321为凸起状;

第二内胆4靠近第二固定盖31一端的外径大于套筒在第二限位结构321处的内径;

第二内胆4远离第二固定盖31一端的内径小于套筒在第二限位结构321处的内径。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限位结构321与第一限位结构121类似,具体可参阅前述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121的相关说明进行理解。

上面是对一种杯子的结构和连接方式进行的详细说明,为便于理解,下面将以一具体应用场景对一种杯子的应用进行说明,应用例包括:

在使用时,可先向第一空腔21中加入物料,然后将上杯体100与隔离层5连接,再向第二空腔41中加水,然后将上杯体100与隔离层5的结合体与下杯体200连接,再倒置杯子,使得物料浸泡在水中,待用户需要饮水时,将杯子正放,使得物料与水分离,取下上杯体100与隔离层5的结合体,即可饮用与物料分离的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杯子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