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便携式烧烤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2311发布日期:2020-07-07 14:1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便携式烧烤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烤设备,尤其是一种可折叠便携式烧烤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烧烤炉,其一般包括烧烤炉体和烤盘,烧烤的时候,在烤盘下方放置燃烧的木炭或者利用可以产生火焰的燃烧器去烘烤烤盘,以使烤盘上方的食材受热。由于炉体不能折叠,体积较大,因此,不但不便于人们收藏,同时也不便于外出郊游时携带。

中国专利cn202567867u(申请号201220236767.0)和中国专利申请cn106308562a(申请号201611012039.0)公开的可折叠便携式烧烤炉,虽然炉体可以折叠,但其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可折叠便携式烧烤炉。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可折叠便携式烧烤炉,包括第一烧烤器组件、与第一烧烤器组件对称的第二烧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烧烤器组件包括第一烧烤面、第一底面和位于第一烧烤面与第一底面之间的第一周壁,所述第一周壁具有第一抵靠面,所述第一抵靠面与第一底面的交界处为第一铰接位;所述第二烧烤器组件包括第二烧烤面、第二底面和位于第二烧烤面与第二底面之间的第二周壁,所述第二周壁具有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二抵靠面与第二底面的交界处为第二铰接位;所述第一烧烤器组件的第一铰接位和第二烧烤器组件的第二铰接位通过铰链互相连接;折叠携带时,所述第一烧烤器组件的第一底面紧贴第二烧烤器组件的第二底面;展开使用时,所述第一烧烤器组件的第一抵靠面紧贴第二烧烤器组件的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一烧烤器组件的第一烧烤面和第二烧烤器组件的第二烧烤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以上技术方案可通过以下措施作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一周壁包括与所述第一抵靠面相对的第一外端面、第一前壁和与所述第一前壁相对的第一后壁,所述第一烧烤器组件包括枢设在第一周壁上的靠近所述第一外端面的第一活动脚架;所述第二周壁包括与所述第二抵靠面相对的第二外端面、第二前壁和与所述第二前壁相对的第二后壁,所述第二烧烤器组件包括枢设在第二周壁上的靠近所述第二外端面的第二活动脚架;展开使用时,所述第一活动脚架垂直于所述第一烧烤面,所述第二活动脚架垂直于所述第二烧烤面;折叠携带时,所述第一活动脚架朝第一外端面翻转且所述第二活动脚架朝第二外端面翻转以供所述第一底面紧贴所述第二底面。

所述第一活动脚架包括第一前支腿部、第一后支腿部和第一中间联接部而呈u型,所述第一前支腿部一端与第一前壁铰接,所述第一后支腿部一端与第一后壁铰接,折叠携带时,所述第一中间联接部与第一外端面之间留有握持空间而成为第一烧烤器组件的提手;所述第二活动脚架包括第二前支腿部、第二后支腿部和第二中间联接部而呈u型,所述第二前支腿部一端与第二前壁铰接,所述第二后支腿部一端与第二后壁铰接,折叠携带时,所述第二中间联接部与第二外端面之间留有握持空间而成为第二烧烤器组件的提手。

所述第一前支腿部的铰接端设有一第一前枢孔、一第一前限位柱和一第一前定位突起,所述第一前壁上设有一第一前铰接孔、一第一前弧形限位槽、一第一前展开定位孔和一第一前折叠定位孔,所述第一前枢孔与第一前铰接孔相对并穿设有第一前螺钉,所述第一前螺钉联接有第一前螺母,所述第一前限位柱伸入所述第一前弧形限位槽,所述第一前定位突起在展开使用状态嵌入所述第一前展开定位孔,所述第一前定位突起在折叠携带状态嵌入所述第一前折叠定位孔;

所述第一后支腿部的铰接端设有一第一后枢孔、一第一后限位柱和一第一后定位突起,所述第一后壁上设有一第一后铰接孔、一第一后弧形限位槽、一第一后展开定位孔和一第一后折叠定位孔,所述第一后枢孔与第一后铰接孔相对并穿设有第一后螺钉,所述第一后螺钉联接有第一后螺母,所述第一后限位柱伸入所述第一后弧形限位槽,所述第一后定位突起在展开使用状态嵌入所述第一后展开定位孔,所述第一后定位突起在折叠携带状态嵌入所述第一后折叠定位孔。

所述第二前支腿部的铰接端设有一第二前枢孔、一第二前限位柱和一第二前定位突起,所述第二前壁上设有一第二前铰接孔、一第二前弧形限位槽、一第二前展开定位孔和一第二前折叠定位孔,所述第二前枢孔与第二前铰接孔相对并穿设有第二前螺钉,所述第二前螺钉联接有第二前螺母,所述第二前限位柱伸入所述第二前弧形限位槽,所述第二前定位突起在展开使用状态嵌入所述第二前展开定位孔,所述第二前定位突起在折叠携带状态嵌入所述第二前折叠定位孔;

所述第二后支腿部的铰接端设有一第二后枢孔、一第二后限位柱和一第二后定位突起,所述第二后壁上设有一第二后铰接孔、一第二后弧形限位槽、一第二后展开定位孔和一第二后折叠定位孔,所述第二后枢孔与第二后铰接孔相对并穿设有第二后螺钉,所述第二后螺钉联接有第二后螺母,所述第二后限位柱伸入所述第二后弧形限位槽,所述第二后定位突起在展开使用状态嵌入所述第二后展开定位孔,所述第二后定位突起在折叠携带状态嵌入所述第二后折叠定位孔。

所述第一烧烤面设有相对的两第一顶槽,所述第一底面设有相对的两第一底槽,所述第一烧烤器组件包括第一接油盘;折叠携带时,所述第一接油盘插入两第一顶槽之间以屏蔽第一烧烤面;展开使用时,所述第一接油盘插入两第一底槽之间以屏蔽第一底面。

所述第二烧烤面设有相对的两第二顶槽,所述第二底面设有相对的两第二底槽,所述第二烧烤器组件包括第二接油盘;折叠携带时,所述第二接油盘插入两第二顶槽之间以屏蔽第二烧烤面;展开使用时,所述第二接油盘插入两第二底槽之间以屏蔽第二底面。

以上各技术措施可择一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烧烤器组件与第二烧烤器组件通过铰链互相连接,因此,可以折叠携带。当展开使用时,由于第一烧烤器组件与第二烧烤器组件的铰接位处于底面,第一烧烤器组件的周壁与第二烧烤器组件的周壁相互顶抵,使第一烧烤面和第二烧烤面锁定在同一水平面上。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脚架在展开使用时可以支承主要由周壁构成的炉体,在折叠携带时,可以翻转至与烧烤面平齐而转换成提手,方便使用者携带。本实用新型的接油盘,在展开使用时是安装在底面的。在折叠携带时,本接油盘安装在烧烤面,从而与周壁配合,完全包围烧烤炉内部的燃烧器。在使用者携带本烧烤炉外出郊游时,防止因意外碰撞损坏燃烧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在展开使用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在展开使用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在展开使用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在展开使用时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在展开使用时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在展开使用时拆除部分烤盘4之后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活动脚架24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在折叠携带时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在折叠携带时拆除第一接油盘18和第二接油盘28之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可折叠便携式烧烤炉,包括第一烧烤器组件1、与第一烧烤器组件1对称的第二烧烤器组件2。所述第一烧烤器组件包括第一烧烤面11、第一底面12和位于第一烧烤面11与第一底面12之间的第一周壁13,所述第一周壁具有第一抵靠面131,所述第一抵靠面131与第一底面12的交界处为第一铰接位。所述第二烧烤器组件2包括第二烧烤面21、第二底面22和位于第二烧烤面21与第二底面22之间的第二周壁23,所述第二周壁具有第二抵靠面231,所述第二抵靠面与第二底面的交界处为第二铰接位;所述第一烧烤器组件的第一铰接位和第二烧烤器组件的第二铰接位通过铰链3互相连接;如图8、9所示,折叠携带时,所述第一烧烤器组件的第一底面12紧贴第二烧烤器组件的第二底面22;如图1-7所示,展开使用时,所述第一烧烤器组件的第一抵靠面131紧贴第二烧烤器组件的第二抵靠面231,所述第一烧烤器组件的第一烧烤面11和第二烧烤器组件的第二烧烤面2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第一周壁13包括与所述第一抵靠面131相对的第一外端面132、第一前壁133和与所述第一前壁相对的第一后壁134。所述第一周壁13由第一抵靠面131、第一外端面132、第一前壁133和第一后壁134围合而成。所述第一烧烤器组件1包括枢设在第一周壁上的靠近所述第一外端面的第一活动脚架14。所述第二周壁23包括与所述第二抵靠面231相对的第二外端面232、第二前壁233和与所述第二前壁相对的第二后壁234。所述第二周壁23由第二抵靠面231、第二外端面232、第二前壁233和第二后壁234围合而成。所述第二烧烤器组件2包括枢设在第二周壁23上的靠近所述第二外端面的第二活动脚架24。展开使用时,所述第一活动脚架14垂直于所述第一烧烤面11,所述第二活动脚架24垂直于所述第二烧烤面21。折叠携带时,所述第一活动脚架14朝第一外端面132翻转且所述第二活动脚架24朝第二外端面232翻转以供所述第一底面12紧贴所述第二底面22。

如图1、2所示,第一活动脚架14和第二活动脚架24呈竖直状,第一周壁13和第二周壁23组合成炉身,跨设在两活动脚架之间。第一烧烤器组件1的重心位于第一活动脚架14内侧(靠铰链3一侧),从而受第二烧烤器组件2支承。同样的,第二烧烤器组件2的重心位于第二活动脚架24内侧(靠铰链3一侧),从而受第一烧烤器组件1支承。两烧烤器组件(即第一烧烤器组件1和第二烧烤器组件2)相互承托,形成稳定的炉身结构。

所述第一活动脚架14包括第一前支腿部141、第一后支腿部142和第一中间联接部143而呈u型,所述第一前支腿部一端与第一前壁铰接,所述第一后支腿部一端与第一后壁铰接,折叠携带时,所述第一中间联接部与第一外端面之间留有握持空间100而成为第一烧烤器组件的提手;所述第二活动脚架24包括第二前支腿部241、第二后支腿部242和第二中间联接部243而呈u型,所述第二前支腿部一端与第二前壁铰接,所述第二后支腿部一端与第二后壁铰接,折叠携带时,所述第二中间联接部与第二外端面之间留有握持空间100而成为第二烧烤器组件的提手(如图8、9所示)。

所述第一前支腿部的铰接端设有一第一前枢孔、一第一前限位柱和一第一前定位突起,所述第一前壁上设有一第一前铰接孔、一第一前弧形限位槽、一第一前展开定位孔和一第一前折叠定位孔,所述第一前枢孔与第一前铰接孔相对并穿设有第一前螺钉,所述第一前螺钉联接有第一前螺母,所述第一前限位柱伸入所述第一前弧形限位槽,所述第一前定位突起在展开使用状态嵌入所述第一前展开定位孔,所述第一前定位突起在折叠携带状态嵌入所述第一前折叠定位孔;

所述第一后支腿部的铰接端设有一第一后枢孔、一第一后限位柱和一第一后定位突起,所述第一后壁上设有一第一后铰接孔、一第一后弧形限位槽、一第一后展开定位孔和一第一后折叠定位孔,所述第一后枢孔与第一后铰接孔相对并穿设有第一后螺钉,所述第一后螺钉联接有第一后螺母,所述第一后限位柱伸入所述第一后弧形限位槽,所述第一后定位突起在展开使用状态嵌入所述第一后展开定位孔,所述第一后定位突起在折叠携带状态嵌入所述第一后折叠定位孔。

所述第二前支腿部的铰接端设有一第二前枢孔、一第二前限位柱和一第二前定位突起,所述第二前壁上设有一第二前铰接孔、一第二前弧形限位槽、一第二前展开定位孔和一第二前折叠定位孔,所述第二前枢孔与第二前铰接孔相对并穿设有第二前螺钉,所述第二前螺钉联接有第二前螺母,所述第二前限位柱伸入所述第二前弧形限位槽,所述第二前定位突起在展开使用状态嵌入所述第二前展开定位孔,所述第二前定位突起在折叠携带状态嵌入所述第二前折叠定位孔;

所述第二后支腿部242的铰接端设有一第二后枢孔2421、一第二后限位柱2422和一第二后定位突起2423,所述第二后壁234上设有一第二后铰接孔2341、一第二后弧形限位槽2342、一第二后展开定位孔2343和一第二后折叠定位孔2344,所述第二后枢孔与第二后铰接孔相对并穿设有第二后螺钉244,所述第二后螺钉244联接有第二后螺母245,所述第二后限位柱伸入所述第二后弧形限位槽,所述第二后定位突起在展开使用状态嵌入所述第二后展开定位孔,所述第二后定位突起在折叠携带状态嵌入所述第二后折叠定位孔。第二后支腿部242与第二后壁234之间设有硅胶垫圈246。硅胶垫圈246上开设有可供螺钉244、第二后限位柱2422和第二后定位突起2423通过的通孔。

附图仅示出了第二后支腿部的铰接结构。实际上,第一前支腿部、第一后支腿部、第二前支腿部的铰接结构与图6、7所示第二后支腿部都是相同或对称的。第一前支腿部、第一后支腿部、第二前支腿部的铰接结构可参照附图6、7示出的第二后支腿部。图7是图6所示铰接结构的分解放大图。

显然,活动脚架(第一活动脚架14或第二活动脚架24)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与烧烤器组件(即第一烧烤器组件1或第二烧烤器组件2)的周壁铰接联接。例如具有一定阻尼的铰接,有外力作用时,活动脚架可以转动,无外力作用时,可自动定位。或者,设置常用锁定机构,将活动脚架锁定在一与烧烤面垂直之位置和一与烧烤面基本平行之位置。

所述第一烧烤面设有相对的两第一顶槽16,所述第一底面设有相对的两第一底槽,所述第一烧烤器组件包括第一接油盘18;折叠携带时,所述第一接油盘插入两第一顶槽之间以屏蔽第一烧烤面;展开使用时,所述第一接油盘插入两第一底槽之间以屏蔽第一底面。

所述第二烧烤面设有相对的两第二顶槽26,所述第二底面设有相对的两第二底槽,所述第二烧烤器组件包括第二接油盘28;折叠携带时,所述第二接油盘插入两第二顶槽之间以屏蔽第二烧烤面;展开使用时,所述第二接油盘插入两第二底槽之间以屏蔽第二底面。

图7示出的第二顶槽26的下方还设有装配烤盘4的滑槽。

为便于第一接油盘18从第一顶槽或第一底槽中抽拉,第一接油盘18设有手柄181。为便于第二接油盘28从第二顶槽或第二底槽中抽拉,第二接油盘28设有手柄281。

如图2所示,接油盘(即第一接油盘18和第二接油盘28)从底面向下突出,当两底面欲折叠贴靠时,除两活动脚架需要翻转一定角度,两接油盘也需要从底槽中向外抽出,才不会干扰两底面贴靠。两接油盘可插入顶槽中存放,并盖在烤盘外面。

如图6所示,每个烧烤器组件的烧烤面设有烤盘4,每个烧烤器组件的内腔设有燃烧器5,该内腔由周壁、烤盘和接油盘围合而成。燃烧器5等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每个烧烤器组件的前壁或后壁还可设置点火开关和气嘴等机构,这些均为现有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