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5371发布日期:2020-06-12 14:16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容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具。



背景技术:

以往,人们沏茶时一般有如下三种方案:1,直接将茶叶放入杯子内冲入开水以进行冲泡和啜饮;2,以茶包的方式直接冲泡;3,采用茶壶先行冲泡后再行倒入杯子中。上述第2中以茶包的方式直接冲泡的方式虽然较为方便,但因该茶包大多是将茶叶绞碎成粉末状或是以碎末状的方式呈现,但不管茶叶以何种形态呈现,消费者在冲泡时还是无法以茶叶本身完整的形态来冲泡,也无法真正看到茶叶完整的形态,进而享受到真正的茶汤,同样地降低了泡茶的乐趣及意愿。而第1和3种方案,由于是直接将茶叶放入杯子或茶壶中内以冲入开水方式冲泡时,则会因茶叶没有任何的束缚而会产生在杯子内随意乱飘浮,不便于饮用后清洗,且如直接冲泡在杯中会造成饮用者很容易吃到茶叶,以及饮用时的不方便,大大地降低冲泡茶叶的意愿。

基于上述传统方案的不足,目前市场上有一些能够使茶叶和茶水分离的茶具,包括茶杯和茶壶。

具体如:公开号为“cn20878426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本中记载一种陶瓷泡茶杯,包括陶瓷杯体、陶瓷托盘、陶瓷漏斗和陶瓷杯盖,使用时将陶瓷杯盖从陶瓷漏斗上拧下,在陶瓷漏斗中放入茶叶,将陶瓷漏斗支撑放置在陶瓷杯体的杯口缘上,向陶瓷漏斗中倒入开水,再将陶瓷杯盖拧入固定在陶瓷漏斗上泡茶;一段时间后可将陶瓷杯盖连同陶瓷漏斗一起从陶瓷杯体中取出,将连体的陶瓷杯盖和陶瓷漏斗放置在陶瓷托盘上,抓取杯把手即可通过陶瓷杯体喝茶,具有可使茶叶与水分离、添加茶叶方便的特点;当再次泡茶时,可将上次仍装有茶叶的连体陶瓷杯盖和陶瓷漏斗支撑放置在陶瓷杯体的杯口缘上,取下陶瓷杯盖的抓柄上方的抓柄塞,通过加水孔直接向陶瓷漏斗内加水,进行再次泡茶,具有再次加水方便的特点。

又如公开号为“cn207679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本中记载一种带滤筒的多功能茶壳,由壶口内上下两道圆形台阶、滤筒、保安壶盖、防尘壶嘴、倒茶扶手、倾倒弧面六部分配合传统茶壶形状构成,滤筒端面置于壶口内下道圆形台阶上,滤筒设在壶腔中间;保安壶盖旋入壶口内上道圆形台阶上,倾倒壶面在壶嘴根部下方。泡茶时先将茶叶放入滤筒内,倒的开水可从滤孔中出入,这样就实现了茶渣与茶水分离,去渣时只需将滤筒取出倒掉冲洗即可。

上述公开号为“cn2076799u”和“cn208784268u”的专利文献中记载的茶具中,漏斗(滤筒)均是架设在杯(壶)体的开口内沿上,在拿取上述漏斗(滤筒)时存在被烫伤的风险,且由于上述漏斗(滤筒)一般采用金属、玻璃或陶瓷制成,因此存在着加工工艺原因或者使用中产生的破损、缺口原因,而存在的割伤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具,该茶具可以避免茶漏内胆由于导热而存在的烫手风险,以及加工工艺原因或者使用中产生的破损、缺口原因,而存在的割伤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茶具,包括上方设有开口的壳体,以及装在壳体内部的茶漏内胆,以及用于封闭壳体开口的封盖;所述茶漏内胆上设有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漏内胆的上端沿边套设有隔热套,茶漏内胆上端通过隔热套悬挂架设在壳体的开口沿边上,且所述隔热套的周向外沿超过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外沿。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茶具,该茶具与如背景技术所述的现有技术的相同点在于:本方案也采用了壳体和茶漏内胆,茶漏内胆装在壳体内部,实现茶水分离。而本申请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区别点在于茶漏内胆上端通过隔热套悬挂架设在壳体的开口沿边上,采用隔热套一方面可以避免茶漏内胆由于导热而存在的烫手风险;另一方面,也可避免玻璃或陶瓷制品的壳体和茶漏内胆磕碰导致的破损,在此基础上也规避了加工工艺原因或者使用中产生的破损、缺口原因,而存在的割伤风险。进一步地,该方案中还限定了所述隔热套的周向外沿超过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外沿,使用者拿取过程中手指不易接触到壳体,便于拿取,防止壳体烫手。

作为优选,所述封盖的下端沿边与隔热套的上端面相抵密封。该附加技术特征的技术效果:采用封盖与隔热套相抵密封来保证封盖与隔热套之间的密封效果,降低热量散失。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套的上端面内径处设有密封台阶,封盖的下端沿边与密封台阶的底面和侧壁均相抵。该附加技术特征的技术效果,采用密封台阶与封盖的下端沿边相抵的方式,增加密封配合面积,提升保温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封盖的下端沿边内径处向下延伸设有第一密封挡壁,第一密封挡壁的下端设有径向向外的挡壁环,挡壁环、第一密封挡壁和封盖的下端沿边之间构成第一环形密封槽;所述茶漏内胆上端内侧壁设有径向向内的凸环部,凸环部嵌入第一环形密封槽内。该附加技术特征中,在上述封盖与密封台阶的密封配合效果基础上,通过在封盖的下端沿边内径处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一密封挡壁,能够在其内侧增加一层密封结构,使壳体内部的热气无法直接溢至上述封盖与密封台阶的密封配合处,而是需要先经过凸环部与第一环形密封槽的密封配合处,整体上增加了密封配合的面积,提升保温效果。并且上述结构也使封盖与隔热套的配合更加紧密,封盖的定位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所述封盖为硅胶封盖,封盖上设有提手部。该附加技术特征的技术效果:硅胶封盖与隔热套的配合的密封效果更好,提手部便于将封盖打开。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套包括手持外环部,以及连接手持外环部内侧的上环体和下环体,上环体与下环体之间构成卡槽;所述茶漏内胆的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卡接在隔热套的卡槽内。该附加技术特征中,茶漏内胆的上端边沿与隔热套的采用卡扣套接的方式连接,该方案方便嵌套,便于拆洗;且上环体与下环体包覆翻边外沿,避免沿边处配合不紧密,保证密封性。

作为优选,所述翻边下侧与茶漏内胆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环形凹槽,下环体的下侧面向下延伸设有第二密封挡壁,第二密封挡壁嵌装在所述环形凹槽内。该附加技术特征的技术,上述翻边和卡槽的装配结构配合该附加技术特征,提供迷宫形状的密封配合结构,延长密封面的宽度,保证密封效果,提升其保温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下环体的下侧面向下延伸设有第三密封挡壁,第三密封挡壁与手持外环部的下端之间构成第二环形密封槽;当茶漏内胆上端通过隔热套悬挂架设在壳体的开口沿边上时,壳体的开口沿边处于第二环形密封槽内,第三密封挡壁处于茶漏内胆与壳体之间。该附加技术特征限定了隔热套与壳体的开口沿边的配合方式,实现定位防止松动,并且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为壶体,壳体侧壁或开口沿边的壳体上设有壶嘴。除了上述防烫手和防伤手的效果外;作为茶壶使用,虽然由于壶嘴的设置无法通过密封保证保温效果,但上述壳体、隔热套和封盖的配合也很大程度上提升其保温效果,降低热量散失。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为杯体,封盖与隔热套配合密封壳体的开口。除了上述防烫手和防伤手的效果外;作为茶杯使用,由于未饮用时,封盖是密封在壳体开口上,上述壳体、隔热套和封盖的配合极大程度上提升其保温效果,降低热量散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创造涉及的茶具作为茶壶时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茶漏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隔热套的装配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创造涉及的茶具作为茶杯时的外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6所示的一种茶具,包括上方设有开口11的壳体1,以及装在壳体1内部的茶漏内胆2,以及用于封闭壳体1开口11的封盖3。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把手12,把手12是供用户手部持有,避免壳体1侧壁烫伤;在此基础上,另一种方案可以是在壳体1外侧壁围绕设置一圈防烫阻热的手持圈,可以采用硅胶、香蕉和塑料等材料。所述茶漏内胆2上设有通孔21,通孔21优选设置在茶漏内胆2的下部侧壁上,所述的通孔21也可称之为漏水孔或过滤孔;如图中所示,通孔21是沿茶漏内胆2底部中心径向向外发散的长条形通孔21,一共有四组,发散向四个方向,每组三条通孔21;但可以想象,本方案并不仅限于上述通孔21方式,如现有方案中规则或不规则布置的圆形通孔21也是可以实现的。只要设置通孔21用于液体流动,能够实现茶叶的浸润和过滤即可。因此,上述技术方案涉及一种茶具,该茶具与如背景技术所述的现有技术的相同点在于:本方案也采用了壳体1和茶漏内胆2,茶漏内胆2装在壳体1内部,实现茶水分离。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之上,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区别点在于;本申请中的茶漏内胆2的上端沿边套设有隔热套4,茶漏内胆2上端通过隔热套4悬挂架设在壳体1的开口11沿边上,且所述隔热套4的周向外沿超过于所述壳体1的开口11外沿。上述方案中,采用隔热套4一方面可以避免茶漏内胆2由于导热而存在的烫手风险。另一方面,也可避免玻璃或陶瓷制品的壳体1和茶漏内胆2磕碰导致的破损,在此基础上也规避了加工工艺原因或者使用中产生的破损、缺口原因,而存在的割伤风险。进一步地,该方案中还限定了所述隔热套4的周向外沿超过于所述壳体1的开口11外沿,使用者拿取过程中手指不易接触到壳体1,便于拿取,防止壳体1烫手。

本实施方案中所限定的隔热套4是指具有隔热效果,可便于手持的外套;如塑料套、橡胶套和硅胶套等,本方案优选硅胶套,也可称为硅胶圈。

另外,所述封盖3的下端沿边与隔热套4的上端面相抵密封,采用封盖3与隔热套4相抵密封来保证封盖3与隔热套4之间的密封效果,降低热量散失。所述封盖3为硅胶封盖3,采用硅胶封盖3与隔热套4(硅胶套)的配合的密封效果更好。所述封盖3上设有提手部31,提手部31便于将封盖3打开。提手部31可以是参考现有茶杯一样,设置在封盖3顶端中部;也可以是如图中所示,设置在封盖3侧面上。相比之下,本实施方案所采用的将提手部31设置在封盖3侧面上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优势:1,提手部31设置在封盖3侧面上,使封盖3顶面平整可用于搁置在桌面上,而不会由于封盖3顶面无法放置也只能将封盖3底面放置于桌面上,既不卫生又会使桌面潮湿。2,现有经验证明,热水冲泡后,盖子会被吸附住,本方案的提手部31从侧面施力于封盖3,将封盖3从单侧翻起,使打开封盖3更加省力,而不是将提手设置在封盖3顶端中部而只能将其拔起。

封盖3与隔热套4的具体的实施方案是,所述隔热套4的上端面内径处设有密封台阶48,封盖的下端沿边32与密封台阶48的底面和侧壁均相抵;采用密封台阶48与封盖的下端沿边32相抵的方式,增加密封配合面积,提升保温效果。在上述密封配合的基础之上,所述封盖的下端沿边32内径处向下延伸设有第一密封挡壁33,第一密封挡壁33的下端设有径向向外的挡壁环34,挡壁环34、第一密封挡壁33和封盖的下端沿边32之间构成第一环形密封槽35。所述茶漏内胆2上端内侧壁设有径向向内的凸环部22,凸环部22嵌入第一环形密封槽35内。该附加技术特征中,在上述封盖3与密封台阶48的密封配合效果基础上,通过在封盖的下端沿边32内径处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一密封挡壁33,能够在其内侧增加一层密封结构,使壳体1内部的热气无法直接溢至上述封盖3与密封台阶48的密封配合处,而是需要先经过凸环部22与第一环形密封槽35的密封配合处,整体上增加了密封配合的面积,提升保温效果。并且上述结构也使封盖3与隔热套4的配合更加紧密,封盖3的定位效果更佳。

基于上述结构,隔热套4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隔热套4包括手持外环部41,以及连接手持外环部41内侧的上环体42和下环体43,上环体42与下环体43之间构成卡槽44。所述茶漏内胆2的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翻边23,所述翻边23卡接在隔热套4的卡槽44内。茶漏内胆2的上端边沿与隔热套4的采用卡扣套接的方式连接,该方案方便嵌套,便于拆洗,且上环体42与下环体43包覆翻边23外沿,避免沿边处配合不紧密,保证密封性。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翻边23下侧与茶漏内胆2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环形凹槽24,下环体43的下侧面向下延伸设有第二密封挡壁45,第二密封挡壁45嵌装在所述环形凹槽24内。该附加技术特征的技术,上述翻边23和卡槽44的装配结构配合该附加技术特征,提供迷宫形状的密封配合结构,延长密封面的宽度,保证密封效果,提升其保温效果。

在进一步的具体方案中,所述下环体43的下侧面向下延伸设有第三密封挡壁46,第三密封挡壁46与手持外环部41的下端之间构成第二环形密封槽47。当茶漏内胆2上端通过隔热套4悬挂架设在壳体1的开口11沿边上时,壳体1的开口11沿边处于第二环形密封槽47内,第三密封挡壁46处于茶漏内胆2与壳体1之间。该附加技术特征限定了隔热套4与壳体1的开口11沿边的配合方式,实现定位防止松动,并且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效果。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密封挡壁45和第三密封挡壁46可以是连接为一体的。

上述技术方案涉及的是一种茶具,且所做出的发明创造部分适用于茶具中的茶壶和茶杯。因此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一种方案是如图1和2所示,所述壳体1可以作为壶体,壳体1侧壁或开口11沿边的壳体1上设有壶嘴14。除了上述防烫手和防伤手的效果外。此方案作为茶壶使用,虽然由于壶嘴14的设置无法通过密封保证保温效果,但上述壳体1、隔热套4和封盖3的配合也很大程度上提升其保温效果,降低热量散失。另一种方案是如图6所示,所述壳体1为杯体,封盖3与隔热套4配合密封壳体1的开口11。除了上述防烫手和防伤手的效果外。作为茶杯使用,由于未饮用时,封盖3是密封在壳体1开口11上,上述壳体1、隔热套4和封盖3的配合极大程度上提升其保温效果,降低热量散失,长时间保证茶水口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