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枕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4940发布日期:2020-05-20 01:29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枕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睡眠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枕芯。



背景技术:

枕头,是一种睡眠工具。一般认为,枕头是人们为睡眠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四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睡觉时须采用枕头。但是普通式的填充枕头,很难填充出符合人体工程的效果,难以给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体验;另有的枕头则由一整块具有弹性的海绵体作为枕芯,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会提供弹性回收,但是这种枕芯表面收到压迫时都是整体受力,这使得头部或脸部受到的压强较大,舒适感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枕头在使用者的使用的舒适度上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实现提供多个独立的受力块,进而可满足使用者在不同的睡姿下均提供良好的弹力回收,降低压强,提高使用者舒适度的枕芯。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枕芯,其中,包括;

由弹性材质制成的枕芯本体;

所述枕芯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以支撑后脑、颈椎以及脸部的承托部;

所述承托部上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切槽,所述切槽将所述承托部均匀的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受力块;

所述枕芯本体沿所述切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与所述切槽连通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枕芯本体由弹性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枕芯本体由弹性材质制成。

优选的,沿所述枕芯本体的短边方向所述承托部包括凸出面以及与所述凸出面连接的凹陷面。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剖面形状为菱形,或者为椭圆形。

优选的,所述枕芯本体的底部与所述枕芯本体的顶部的表面弧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凹槽设置有三条。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切槽之间的间隔相同。

优选的,横向或者纵向相邻的所述切槽之间的间隔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承托部上形成有多个独立的受力块,多个受力块构成的承托部可适应使用者在不同的睡姿下对头部提供良好的弹性回收,使头部更好的与承托部匹配,给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体验,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普通填充式枕头带来的人机工程体验较差以及弹性体一体制成的枕芯枕头难以提供良好的弹性回收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枕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枕芯的实施例的关于枕芯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标记表示:

1、枕芯本体;2、承托部;3、凹槽;

21、切槽;22、受力块;23、凸出面;24、凹陷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枕芯的实施例,其中,包括;由弹性材质制成的枕芯本体1;

枕芯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用以支撑后脑、颈椎以及脸部的承托部2;

承托部2上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切槽21,切槽21将承托部2均匀的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受力块22;

枕芯本体1沿切槽2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与切槽21连通的凹槽3。

针对现有的普通式的填充枕头,在填充物不足或者填充物过多时,使用者在使用过程出现的舒适性较差的问题,以及现有的由弹性材质制成的枕芯,由于枕芯表面为整体结构,其表面都是整体受力,并不能满足使用者在不同的睡姿下对头部提供良好的弹力回收问题。

本实用新型首先针对人体的头部以及颈部设置有符合人体曲线的承托部2,其次在承托部2位置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切槽21,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切槽21的开口大小以及切槽21之间的间隔根据枕芯的大小可进行配置,此处并不做限定;

在承托部2上设置的切槽21将承托部2划分为多个受力块22,每个受力块22之间彼此独立,在承托部2上对应的受力块22受力之后,由于受力块22下部设置有凹槽3,因此受力块22会局部的凹陷,以提供头部和颈部良好的承托;

最后,由于受力块22的存在,使该枕芯可以为使用者在不同的睡姿(即侧卧和仰卧)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提高舒适度,比如,使用者在在侧卧时脸部压在凹槽3上方,枕头表面变形增大受力面积,使得脸部与耳朵压强减小,从而增加侧卧时的舒适感与侧卧时需要的平整度。

当仰卧时后脑勺枕在凹槽3的位置减少了压强更舒适。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枕芯本体1由弹性材质(如发泡聚氨酯、乳胶等)制成。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沿枕芯本体1的短边方向承托部2包括凸出面23以及与凸出面23连接的凹陷面24。

上述技术方案中,使用者在使用该枕芯时,通常是颈部与凸出面23的侧部接触,头部与凹陷面24接触,或者头部与凸出面23部分接触等,承托部2设置呈凹凸面主要是匹配人体头部与颈部构成的曲线,以提供较高的舒适性。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凹槽3的剖面形状可以为菱形。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凹槽3的剖面形状还可以为椭圆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因菱形凹槽结构特性,当颈部枕在菱形凹槽上时凹槽3大面积受力不产生变形,从而支撑力不变,为仰卧时颈椎部位提供支撑力。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枕芯本体1的底部与枕芯本体1的顶部的表面弧度一致。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3设置有三条。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枕芯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彼此间隔相同的三条切槽21,三条切槽21的下方分别一一对应设置有呈菱形的凹槽3。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横向或者纵向相邻的所述切槽21之间的间隔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横向设置的切槽21彼此之间的间隔相同,以及纵向设置的切槽21彼此之间的间隔相同,进而可保证每一排的受力块22的规格保持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枕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弹性材质制成的枕芯本体;

所述枕芯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以支撑后脑、颈椎以及脸部的承托部;

所述承托部上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切槽,所述切槽将所述承托部均匀的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受力块;

所述枕芯本体沿所述切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与所述切槽连通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枕芯本体由弹性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芯,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枕芯本体的短边方向所述承托部包括凸出面以及与所述凸出面连接的凹陷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剖面形状为菱形或者为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枕芯本体的底部与所述枕芯本体的顶部的表面弧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置有三条。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枕芯,其特征在于,横向或者纵向相邻的所述切槽之间的间隔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枕芯,其中,包括;由弹性材质制成的枕芯本体;所述枕芯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以支撑后脑、颈椎以及脸部的承托部;所述承托部上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切槽,所述切槽将所述承托部均匀的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受力块;所述枕芯本体沿所述切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与所述切槽连通的凹槽。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普通填充式枕头带来的体验较差以及弹性体一体制成的枕芯枕头难以提供良好的弹性回收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毛亚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小月智能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6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