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4901发布日期:2020-05-20 01:29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居用品,尤其涉及枕头。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普遍加快,睡眠不足已成为当今都市人的普遍现象,专家提醒,睡眠不足对健康的危害甚大,切莫等闲视之。睡眠不足的危害主要体现在:1.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2.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3.影响健康等等问题。由此可见一个舒适的睡眠对人体是起到至关重要的。而卧床休息时,头部需要用枕头支撑而向上倾斜一定的角度。因此,枕头的适合与否尤为重要。若所选枕头不合适,则会颈椎酸痛、失眠梦多、第二天浑身乏力等,影响了第二天的正常生活。但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曲线和睡眠卧姿等因素,想选择一款合适的枕头极为不易。

由于人们在侧卧或者仰卧时,适合的枕头高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市面上有一些可以根据睡姿的不同自动调节高度的枕头出现。这种枕头依靠气囊充放气来改变枕头的高度,但是由于气囊在充气后在竖直方向上膨胀,水平方向上收缩,因此,气囊充气后与放置气囊的腔体之间会形成一个空隙,一旦人体的头部和颈部位于这个空隙处,就会产生塌陷感,很不舒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在仰卧和侧卧时,枕头对头部和颈部的支撑力度比较好,不会出现明显的塌陷感,增加用户舒适度。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包括枕头本体和气囊;所述枕头本体内部具有容置气囊的空腔;所述气囊设置在空腔的下底面,在充气后向着靠近空腔上顶面的方向膨胀;

所述枕头本体在空腔的侧壁与上顶面连接部分向着靠近空腔的方向延伸形成加厚的过渡区域。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厚的过渡区域为弧形。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气囊为单个气囊或由多个子气囊组合而成的。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枕头本体包括上半部和下半部;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相向拼合形成所述空腔和子空腔;所述子空腔内放置电气路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气囊充放气。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半部分为颈部支撑区域和头部支撑区域,所述子空腔位于头部支撑区域远离颈部支撑区域的一侧。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半部具有一用于调节枕头某个区域高度的高度调节腔,以及与所述高度调节腔配合的填充件;所述填充件填充至高度调节腔中,所述填充件填充得越多,枕头本体对应高度调节腔的区域的高度就越高。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半部分靠近人体颈部的一端向外延伸出一平台;所述平台沿着枕头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位于人体仰卧时,颈部、肩背部和人体支撑物所形成的空腔内;所述平台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压力传感器沿着平台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平台的下表面。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半部分在所述颈部支撑区域的外表面设置有可拆装的支撑片。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在枕头本体在空腔的侧壁与上顶面连接部分向着靠近空腔的方向延伸形成加厚的过渡区域。从而增加了枕头本体在侧壁和上顶面之间过渡区域的厚度。当人仰卧时,气囊收缩,空腔的支撑力度会变小,头部就容易将空腔压扁形成塌陷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后就可以增加空腔的支撑力减小塌陷感。并且,在侧卧时,由于气囊在竖直方向上发生膨胀,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收缩,在气囊与空腔上顶面顶抵时,气囊与空腔的侧壁就会形成缝隙,一旦人头部和颈部位于这个缝隙处就会产生塌陷感,不够舒适。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后,当气囊膨胀沿着水平方向收缩后,由于过渡区域比较厚,就可以补偿气囊的收缩量,从而使得气囊和过渡区域也保持贴合状态,避免了间隙的产生,也就避免塌陷感的产生,增加了用户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中气囊在放气状态下的枕头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中气囊在充气状态下的枕头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中高度调节腔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中下半部的平台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中凝胶片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2中气囊在放气状态下的枕头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2中气囊在充气状态下的枕头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就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法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参考图1和图2,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包括枕头本体1和气囊2;所述枕头本体1内部具有容置气囊2的空腔;所述气囊2设置在空腔的下底面,在充气后向着靠近空腔上顶面的方向膨胀;

所述枕头本体1在空腔的侧壁与上顶面连接部分向着靠近空腔的方向延伸形成弧形过渡区域。作为被实施例的简单替换,过渡区域也可以是直角形,只要将过渡区域加厚就可以实现本实施例的效果,因此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上述的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在枕头本体1在空腔的侧壁与上顶面连接部分向着靠近空腔的方向延伸形成弧形过渡区域。从而增加了枕头本体1在侧壁和上顶面之间过渡区域的厚度。当人仰卧时,气囊2收缩,空腔的支撑力度会变小,头部或者颈部就容易将空腔压扁形成塌陷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后就可以增加空腔的支撑力减小塌陷感。并且,在侧卧时,由于气囊2在竖直方向上发生膨胀,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收缩,在气囊2与空腔上顶面顶抵时,气囊2与空腔的侧壁就会形成缝隙,一旦人头部位于这个缝隙处就会产生塌陷感,不够舒适。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后,当气囊2膨胀沿着水平方向收缩后,由于过渡区域比较厚,就可以补偿气囊2的收缩量,从而使得气囊2和过渡区域保持贴合状态,避免了间隙的产生,也就避免塌陷感的产生,增加了用户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2为多个串联连接的子气囊。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为了形成所述气腔,所述枕头本体1包括上半部11和下半部12;所述上半部11和下半部12下半部12相向拼合形成所述空腔和子空腔;所述子空腔内放置电气路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气囊2充放气。

所述上半部11分为颈部支撑区域和头部支撑区域,所述子空腔位于头部支撑区域远离颈部支撑区域的一侧。这样可以让子空腔尽可能地远离人体头部,从而避免气泵工作时发出的噪音影响人的睡眠质量。

进一步参考图3,所述下半部12具有一用于调节枕头本体1整体高度的高度调节腔122,以及与所述高度调节腔122配合的填充件;所述填充件填充至高度调节腔122中,当填充件的填充高度越高时,所述枕头本体1中对应高度调节腔部分的高度越高。例如将高度调节腔122设置在对应头部支撑区域的位置,通过调节填充件的多少,就可以调整头部支撑区域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枕头本体1为海绵材质,用于填充高度调节腔的填充件也为海绵块,海绵块可以为多块,用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数量的海绵块。

进一步参考图4,所述下半部分12靠近人体颈部的一端向外延伸出一平台121;所述平台121沿着枕头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位于人体仰卧时,颈部、肩背部和人体支撑物所形成的空腔内;所述平台121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3。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力传感器123沿着平台1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平台121的下表面。通过人体在仰卧和侧卧状态下对平台压力分布的不同,就可以区分人体的睡姿。

最后,参考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半部分11在所述颈部支撑区域的外表面设置有可拆装的支撑片111,用户调节颈部支撑区域的高度。

实施例2

参考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2为单个的气囊,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上文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范例,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