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离子枕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4867发布日期:2020-05-20 01:29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离子枕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上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负离子枕芯。



背景技术:

枕芯时人们日常生活常见的床上用品之一,种类繁多,款式多样,其结构通常由外层纺织面料和内衬纤维絮料构成,能给使用者以柔软性和保暖性;负离子的保健作用日益为人们所知,通过将负离子设置到枕芯上,从而赋予枕芯保健和卫生功能。

现有申请号为cn200420032238.4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负离子睡枕,包括枕芯,枕芯内放置有负氧离子发生器,负氧离子发生器产生负离子,通过枕芯释放到空气中,利用负离子的自然保健作用改善睡眠。

但是,上述负氧离子发生器设置在枕芯内部,而一旦负氧离子发生器出现故障,难以取出,枕芯则会失去保健效果,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离子枕芯,其具有负氧离子发生器可拆以便更换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离子枕芯,包括记忆棉制成的枕芯和负氧离子发生器,所述枕芯包括支撑部和设置在支撑部上方的颈枕部,所述支撑部靠近颈枕部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放置负氧装置的放置孔,所述支撑部朝向上方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固定部,若干所述固定部至少有四个且分别位于支撑部的四个顶角处;所述颈枕部朝向下方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可供固定部插入的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负氧装置故障,将颈枕部从支撑部上取下,使得固定部从固定孔内拔出,以将负氧装置显露出来,以便维修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负氧装置包括工作部、电源部和控制部,所述工作部、电源部和控制部之间设置有导线以串联连接;所述工作部位于放置孔内,所述支撑部的外侧壁开设有可供和电源部和控制部放置的操作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源部和控制部设置在支撑部的侧壁,便于对电源部进行更换,对控制部进行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上开设有用于导线放置的让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线设置与让位槽内,对导线进行固定,以防导线散乱。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用于遮挡操作孔的密封层,所述密封层靠近支撑部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尼龙钩带层,所述支撑部的外侧壁设置有与尼龙钩带层相粘附的尼龙绒带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层对裸露的操作孔进行封堵,对控制部和电源部进行保护,提高枕芯的整体美观。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呈燕尾状且其内部填充有海绵块,所述固定孔呈燕尾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部插入固定孔内时,对固定部进行挤压以将其插入到固定孔内,固定部回弹卡在固定孔内,从而防止固定部滑脱,加强枕芯部与支撑部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颈枕部朝向下方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位于颈枕部与支撑部之间并覆盖于放置孔和让位槽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有效减少人体头部的汗渍浸染到工作部和导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朝向下方的一侧设置有若干防滑垫,若干所述防滑垫至少有四个且分别位于支撑部的四个顶角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垫起到防滑的效果,通过防滑垫加强枕芯与床面之间的摩擦,从而防止枕芯在床面上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垫远离支撑部方向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防滑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槽进一步加强方防滑垫与床面之间的摩擦,进一步提高防滑垫的防滑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芯包括支撑部和设置在支撑部上方的颈枕部,支撑部靠近颈枕部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放置负氧装置的放置孔,支撑部朝向上方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固定部,若干固定部至少有四个且分别位于支撑部的四个顶角处;颈枕部朝向下方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可供固定部插入的固定孔,当负氧装置故障,将颈枕部从支撑部上取下,使得固定部从固定孔内拔出,以将负氧装置显露出来,以便维修更换;

2、采用了支撑部朝向下方的一侧设置有若干防滑垫,若干所述防滑垫至少有四个且分别位于支撑部的四个顶角处,防滑垫起到防滑的效果,通过防滑垫加强枕芯与床面之间的摩擦,当人体头部枕在枕芯上时,防止枕芯在床面上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负离子枕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负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固定部与固定孔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中:1、枕芯;11、支撑部;111、放置孔;112、操作孔;113、让位槽;114、固定部;12、颈枕部;121、固定孔;2、负氧装置;21、工作部;22、电源部;23、控制部;24、导线;3、密封层;31、尼龙钩带层;32、尼龙绒带层;4、防滑垫;41、防滑凹槽;5、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负离子枕芯,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有记忆棉制成的枕芯1和设置在枕芯1内的负氧装置2;负压装置包括工作部21、电源部22和控制部23,工作部21、电源部22和控制部23之间设置有导线24使得三者相串联,工作部21选用负氧离子发生器,电源部22由电池盒和两节5号电池组成,控制部23选用船型开关;枕芯1包括支撑部11和设置在支撑部11上方的颈枕部12,支撑部11靠近颈枕部12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放置工作部21的放置孔111,支撑部11的外侧壁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源部22和控制部23的操作孔112,且支撑部11上还开设有用于导线24放置的让位槽113,让位槽113的两端分别与放置孔111和操作孔112相通;通过控制部23控制工作部21工作,释放负离子。

参照图1,支撑部11朝向下方的一侧缝制有若干防滑垫4,其材质优选为硅胶,若干防滑垫4至少有四个且分别位于支撑部11的四个顶角处,通过防滑垫4增加枕芯1与床面之间的摩擦,减少枕芯1的滑动;防滑槽朝向下方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防滑凹槽41,若干防滑凹槽41呈锯齿状均匀分布,进一步提高防滑垫4的防滑性能。

参照图2和图3,支撑部11朝向上方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固定部114,若干固定部114至少有四个且分别位于支撑部11的四个顶角处,固定部114内填充有海绵块,且其截面呈燕尾状,并通过丝线缝制在支撑部11上,颈枕部12靠近支撑部11方向的一侧开设有可供固定部114卡入的固定孔121,固定孔121也呈燕尾状,在固定部114插入固定孔121的过程中,首先对固定部114施力使其变形收缩以进入固定孔121,撤去压力后,固定块回弹并卡在固定孔121内。

参照图2,支撑部11上设置有用于遮挡操作孔112的密封层3,密封层3由棉布制成,密封层3靠近支撑部11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尼龙钩带层31,支撑部11靠近密封层3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与尼龙钩带层31和尼龙绒带层32相粘附的尼龙绒带层32,通过尼龙钩带层31和尼龙绒带层32的相互粘附对密封层3进行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2和图3,颈枕部12朝向下方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层5,防水层5由竹炭纤维交织围成,且位于颈枕部12与支撑部11之间并覆盖在放置孔111和让位槽113的上方,固定部114从防水层5上穿过,防水层5对人体头部产生的汗渍进行吸收,减少水分对负氧装置2的侵蚀。

工作原理如下:

当工作部21出现故障,将固定部114从固定孔121内拔出,以从支撑部11上取下颈枕部12,使得工作部21显露出来,对其进行更换;将新的工作部21放入放置孔111,然后将颈枕部12放置到支撑部11的上方,对固定部114进行挤压,使得固定部114挤入固定孔121内,完成颈枕部12的安装。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