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隔膜泵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6516阅读:19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隔膜泵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隔膜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隔膜泵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隔膜泵又称控制泵,是执行器的主要类型,通过接受调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隔膜泵借助动力操作去改变流体流量。安置在各种特殊场合,用来抽送各种常规泵不能抽吸的介质。然人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根据隔膜泵的使用情况对其流量进行调节,但目前双隔膜泵的流量调节一般采用两个泵头分别调节的方式,不能同时进行,且调节精度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隔膜泵调节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双隔膜泵的流量调节一般采用两个泵头分别调节的方式,不能同时进行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隔膜泵调节装置,包括泵体和与所述泵体连接的两个泵头,所述泵头内设置有隔膜片,所述隔膜片与弹簧轴连接,所述弹簧轴设置在所述泵体内,且所述泵体内还设置有偏心轴,

两个所述泵头通过上连接管组和下连接管组连通,

所述泵体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泵体内的转动调节装置,所述转动调节装置与调节凸轮连接,

所述调节凸轮与所述弹簧轴抵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调节装置为行星齿轮调节装置,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延伸至所述泵体内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

所述偏心轴与所述第一齿轮之间设置有齿轮盘,所述齿轮盘顶部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底部与所述调节凸轮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动杆位于所述泵体外的一端上设置有手轮套。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齿轮的个数为3~6个。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连接管组上设置有与所述泵头连通的缓冲罐,所述缓冲罐上设置有封头。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连接管组包括第一三通体,所述第一三通体两端对称设置有所述缓冲罐,所述第一三通体与所述缓冲罐通过第一连管连接,所述缓冲罐与所述泵头之间设置有上止流阀,

所述下连接管组包括第二三通体,所述第二三通体依次通过第二连管、弯头与所述泵头连接,所述弯头与所述泵头之间设置有下止流阀。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三通体与所述第一连管、所述第二三通体与所述第二连管均通过锁母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凸轮横截面呈椭圆形、矩形或菱形。

本发明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改变了传统双隔膜泵的调节方式,在两个弹簧轴之间设置了单一调节凸轮,使用时仅通过转动调节装置的旋转,便可带动调节凸轮对弹簧轴的反复行程进行调整,进而实现了双隔膜泵两个泵室(泵头内空腔)流量的同时调节,操作简便,易于实现,且安装、维修便捷。

其中,动调节装置可以是单一的转动杆加定位装置,即使用时通过转动杆的旋转调整调节凸轮与弹簧轴的夹角,进而实现两弹簧轴之间的距离,调整好后,通过定位装置对转动杆的转动角度进行定位,确保使用过程中调节凸轮位置不易改变,确保使用效果。其中,转动杆可顶部设置转盘,并在转盘上设置定位杆,并在泵体上设置若干定位孔,使用时转动杆转动到位后,将定位杆穿过转盘插入对应的定位孔来实现;也可通过齿轮传动装置来实现。采用行星齿轮进行传动,有效实现了设备的无级调节功能,保证了整个调节过程的顺畅性和稳定性,且结构简单、强度高、噪声小、调节精度高。

2、本发明调节凸轮可以采用对称结构或不对称结构,但采用对称结构时可实现双隔膜泵中两泵室(两个泵头内空腔)流量的同步调节,便于用户对两泵室流量的精准控制。

其中,调节凸轮的横截面呈椭圆形时,整个边缘圆滑无棱角,使得调节凸轮转动时始终与弹簧轴的接触面积保持不变,进而确保了调节凸轮与弹簧轴抵接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确保了调节装置运转的稳定性,进一步确保了设备的无级调节。

3、本发明缓冲罐设置有效缓解了隔膜泵内高速运转的流体,对管道造成的冲击和对膜片造成的负载,降低了设备维修频率,同时降低了脉动冲击对仪表测量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泵体上各仪表的测试精度和使用寿命。同时封头与缓冲罐分体式设置,便于用户对缓冲罐进行维护,且有效降低了设备的维修成本,提高了维修速率。

4、本发明将上连接管组和下连接管组均设置为分体式结构,便于设备的组装、搬运和维修,单一部件发生损坏后,仅对损坏部件进行更换即可,无需对整个组件(上连接管组或下连接管组)进行更换,这一设置有效降低了设备维修时间和成本,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

本发明手轮套与泵体配合使用,实现了调节装置的全封闭设置,降低了调节装置发生磨损、腐蚀的几率,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加了转动杆与操作人员手指间的摩擦力,便于转动杆的旋转,设置科学合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齿轮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体,2-泵头,3-隔膜片,4-弹簧轴,5-上连接管组,51-第一三通体,52-第一连管,53-上止流阀,6-下连接管组,61-第二三通体,62-第二连管,63-弯头,64-下止流阀,7-转动调节装置,71-转动杆,72-第一齿轮,73-齿轮盘,74-第二齿轮,8-手轮套,9-偏心轴,10-封头,11-锁母,12-调节凸轮,13-缓冲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隔膜泵调节装置,包括泵体1和与泵体1连接的两个泵头2,泵头2内设置有隔膜片3,隔膜片3与弹簧轴4连接,弹簧轴4设置在泵体1内,且泵体1内还设置有偏心轴9,

两个泵头2通过上连接管组5和下连接管组6连通,

泵体1上设置有延伸至泵体1内的转动调节装置7,转动调节装置7与调节凸轮12连接,

调节凸轮12与弹簧轴4抵接。

使用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转动调节装置7进行调整,进而带动调节凸轮12随之旋转,随着调节凸轮12的旋转,两个弹簧轴4之间的距离随之增加或减少,进而改变了弹簧轴4的往复行程,从而实现双隔膜泵流量的调节。本发明改变了传统双隔膜泵的调节方式,在两个弹簧轴4之间设置了单一调节凸轮,使用时仅通过转动调节装置7的旋转,便可带动调节凸轮12对弹簧轴4的反复行程进行调整,进而实现了双隔膜泵两个泵室(泵头内空腔)流量的同时调节,操作简便,易于实现,且安装、维修便捷。

进一步,转动调节装置7为行星齿轮调节装置,包括转动杆71,转动杆71延伸至泵体1内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72,

偏心轴9与第一齿轮72之间设置有齿轮盘73,齿轮盘73顶部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齿轮72啮合的第二齿轮74,底部与调节凸轮12连接。

本发明中转动调节装置7可以是单一的转动杆加定位装置,即使用时通过转动杆的旋转调整调节凸轮12与弹簧轴4的夹角,进而实现两弹簧轴4之间的距离,调整好后,通过定位装置对转动杆的转动角度进行定位,确保使用过程中调节凸轮12位置不易改变,确保使用效果。其中,转动杆可顶部设置转盘,并在转盘上设置定位杆,并在泵体1上设置若干定位孔,使用时转动杆转动到位后,将定位杆穿过转盘插入对应的定位孔来实现;也可通过齿轮传动装置来实现。采用行星齿轮进行传动,有效实现了设备的无级调节功能,保证了整个调节过程的顺畅性和稳定性,且结构简单、强度高、噪声小、调节精度高。

进一步,转动杆71位于泵体1外的一端上设置有手轮套8。

手轮套8泵体1配合使用,实现了调节装置的全封闭设置,降低了调节装置发生磨损、腐蚀的几率,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加了转动杆71操作人员手指间的摩擦力,便于转动杆7的旋转,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第二齿轮74的个数为3~6个。

第二齿轮74设为3~6个,既保证了调节装置整体运作的稳定性,又避免了第二齿轮74个数过多造成的成本增加和结构紧凑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上连接管组5上设置有与泵头2连通的缓冲罐13,缓冲罐13上设置有封头10。

缓冲罐13设置有效缓解了隔膜泵内高速运转的流体,对管道造成的冲击和对膜片造成的负载,降低了设备维修频率,同时降低了脉动冲击对仪表测量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泵体上各仪表的测试精度和使用寿命。

同时,封头10与缓冲罐13分体式设置,便于用户对缓冲罐13进行维护,且有效降低了设备的维修成本,提高了维修速率。

进一步,上连接管组5包括第一三通体51,第一三通体51两端对称设置有缓冲罐13,第一三通体51与缓冲罐13通过第一连管52连接,缓冲罐13与泵头2之间设置有上止流阀53,

下连接管组6包括第二三通体61,第二三通体61依次通过第二连管62、弯头63与泵头2连接,弯头63与泵头2之间设置有下止流阀64。

本发明将上连接管组5和下连接管组6均设置为分体式结构,便于设备的组装、搬运和维修,单一部件发生损坏后,仅对损坏部件进行更换即可,无需对整个组件(上连接管组5或下连接管组6)进行更换,这一设置有效降低了设备维修时间和成本,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第一三通体51与第一连管52、第二三通体61与第二连管62均通过锁母11连接。

锁母11的设置增加了各部件连接的稳定性,且组装、拆卸方便,便于设备的安装、维修,有效降低了设备的维护成本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调节凸轮12横截面呈椭圆形、矩形或菱形。

本发明调节凸轮12可以采用对称结构或不对称结构,但采用对称结构时可实现双隔膜泵中两泵室(两个泵头内空腔)流量的同步调节,便于用户对两泵室流量的精准控制。

其中,调节凸轮12的横截面呈椭圆形时,整个边缘圆滑无棱角,使得调节凸轮12转动时始终与弹簧轴4的接触面积保持不变,进而确保了调节凸轮12与弹簧轴4抵接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确保了调节装置运转的稳定性,进一步确保了设备的无级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