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压缩机隔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6511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空气压缩机隔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减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空气压缩机的使用范围的扩大,其已经成为化工、石油、矿山、冶金、机械以至国防工业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设备。空气压缩机振动特性的研究对压缩机本身及其他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强烈的振动会使工作装置本身及与之相连的构件产生疲劳破坏,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转,危害极大。因此,设计一种空气压缩机隔振装置,降低振动传递率,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影响,保证空气压缩机的工作装置安全平稳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隔振装置,目的是确保空气压缩机的工作装置安全平稳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空气压缩机隔振装置,包括承载架、设置于承载架上且用于悬吊气缸的悬吊架、设置于承载架上且用于对气缸提供支撑力的弹性支撑装置以及与支撑板和电动机连接的橡胶隔振器,支撑板设置于气缸上。

所述橡胶隔振器设置多个。

所述弹性支撑装置设置于多个且多个弹性支撑装置分布在所述气缸的两侧。

所述弹性支撑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承载架上且长度可调节的支撑架以及与支撑架和所述气缸连接的减振器。

所述支撑架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架上的固定支架、插设于固定支架上且可沿竖直方向相对于固定支架进行移动的调节支架以及插设于固定支架和调节支架上且使固定支架和调节支架保持相对固定的插销,所述减振器的上端与所述气缸连接,减振器的下端与调节支架连接。

所述调节支架具有多个让所述插销穿过的第一锁止孔且多个第一锁止孔为沿调节支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固定支架具有让插销穿过的第二锁止孔且第二锁止孔至少设置一个,第一锁止孔与第二锁止孔对齐。

所述悬吊架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架上的两个吊式弹簧减振器和套设于所述气缸上的套索,套索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吊式弹簧减振器连接。

所述悬吊架在所述承载架上沿所述气缸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

本发明的空气压缩机隔振装置,通过设置橡胶隔振器、悬吊架和弹性支撑装置相配合,可以对空气压缩机的工作装置进行隔振和减振,从而确保了空气压缩机的工作装置能够安全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发明空气压缩机隔振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空气压缩机隔振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弹性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吊式弹簧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万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操作杆;

2、承载架;201、底板;202、支撑柱;203、安装板;

3、橡胶隔振器;

4、弹性支撑装置;401、固定支架;402、调节支架;403、插销;404、减振器;

5、悬吊架;501、吊式弹簧减振器;502、套索;503、吊框;504、弹簧;505、连接柱;506、螺母;

6、气缸;7、电动机;8、压缩装置;9、带传动机构;10、万向轮体;11、万向轮支架;12、锁止销;13、推拉手柄;14、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机隔振装置,包括承载架2、设置于承载架2上且用于悬吊空气压缩机的气缸6的悬吊架5、设置于承载架2上且用于对气缸6提供支撑力的弹性支撑装置4以及与支撑板14和空气压缩机的电动机7连接的橡胶隔振器3,支撑板14固定设置于气缸6上,空气压缩机的压缩装置8固定设置于支撑板14上,电动机7通过带传动机构9与压缩装置8相连接。电动机7、压缩装置8、气缸6和带传动机构9构成空气压缩机,电动机7运转产生动力,通过带传动机构9将动力传递至压缩装置8使压缩装置8进行运转,压缩装置8将外界空气进行压缩,压缩后的空气被输入气缸6内进行储存。

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承载架2为内部中空的矩形框架结构,承载架2包括底板201、竖直设置于底板201上的支撑柱202和与支撑柱202连接且与底板201相平行的安装板203,安装板203与支撑柱202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柱202的下端与底板201固定连接,支撑柱202并设置多个。气缸6在承载架2的内腔中呈悬置状态,气缸6位于安装板203与底板201之间,气缸6为圆柱体,气缸6的轴向与安装板203和底板20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支撑板14固定安装在气缸6的顶部,压缩装置8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4上,电动机7通过橡胶隔振器3安装在支撑板14上,电动机7和压缩装置8位于气缸6的上方,安装板203并具有让压缩装置8和电动机7穿过的避让孔且该避让孔为在安装板203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压缩装置8和电动机7及带传动机构9的部分向上穿过避让孔后伸出至承载架2的上方。电动机7和压缩装置8处于与气缸6的轴向相平行的同一至少上,电动机7的轴向并与气缸6的轴向在空间上相垂直。

如图1和图2所示,橡胶隔振器3设置多个,橡胶隔振器3的上端与电动机7连接,橡胶隔振器3的下端与支撑板14连接,橡胶隔振器3是用以减少和消除电动机7产生的振动力和传递至支撑板14的振动,对电动机7起到减振和隔振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橡胶隔振器3共设置四个,四个橡胶隔振器3在电动机7的下方对称布置成两列,各列的两个橡胶隔振器3处于与电动机7的轴线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

如图1所示,弹性支撑装置4设置于多个且多个弹性支撑装置4分布在气缸6的两侧,多个弹性支撑装置4为在气缸6的轴线两侧对称布置。如图3和图4所示,弹性支撑装置4包括竖直设置于承载架2上且长度可调节的支撑架以及与支撑架和气缸6连接的减振器404,减振器404的上端与气缸6转动连接,减振器404的下端与支撑架的上端转动连接,减振器404两端转动连接点的轴线相平行且与气缸6的轴线相平行。支撑架包括设置于承载架2上的固定支架401、插设于固定支架401上且可沿竖直方向相对于固定支架401进行移动的调节支架402以及插设于固定支架401和调节支架402上且使固定支架401和调节支架402保持相对固定的插销403,减振器404的上端与气缸6连接,减振器404的下端与调节支架402连接。通过沿支撑架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调节支架402,进而可以实现支撑架的长度的调节。固定支架401为上端开口、内部中空的杆体,调节支架402的下端从固定支架401的上端开口插入固定支架401的内孔中。固定支架401的下端与底板201固定连接,调节支架402的上端与减振器404转动连接。调节支架402具有多个让插销403穿过的第一锁止孔,多个第一锁止孔为沿调节支架402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为等距分布,调节支架402上的第一锁止孔为沿调节支架402的径向贯穿设置的圆孔。固定支架401具有让插销403穿过的第二避让孔,第二避让孔为沿固定支架401的径向贯穿设置的圆孔,第二避让孔至少设置一个,各个第二避让孔分别与一个第一避让孔对齐。插销403沿水平方向同时穿过固定支架401上的一个第二避让孔和调节支架402上的一个第一避让孔,进而可以使固定支架401和调节支架402保持相对固定。当第二避让孔设置多个时,多个第二避让孔为沿固定支架40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插销403的数量与第二避让孔的数量相等,通过多个插销403实现固定支架401与调节支架402的固定连接,可以提高支撑架整体的支撑强度。将支撑架设置成长度可调节的结构,便于合理调节悬吊架和弹性支撑装置对气缸的受力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弹性支撑装置4设置两个,两个弹性支撑装置4为对称设置在气缸6的两侧,各个弹性支撑装置4并在气缸6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与气缸6相连接,悬吊架5是在气缸6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与气缸6连接。

如图1和图5所示,悬吊架5包括设置于承载架2上的两个吊式弹簧减振器501和套设于气缸6上的套索502,套索502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吊式弹簧减振器501连接,悬吊架5的两个吊式弹簧减振器501为竖直设置于气缸6的两侧,两个吊式弹簧减振器501的上端与承载架2的安装板203固定连接,两个吊式弹簧减振器501的下端分别与套索502的一端相连接,设置吊式弹簧减振器501,使得悬吊架5可以起到隔振效果。套索502从气缸6的一侧向下穿过气缸6后绕至气缸6的另一侧,套住气缸6的套索502呈u形,套索502的两端与上方的两个吊式弹簧减振器501相连接,从而能够悬吊气缸6。吊式弹簧减振器501包括与上方的安装板203固定连接且内部中空的吊框503、插设于吊框503上且沿竖直方向可相对吊框503进行移动的连接柱505和设置于吊框503的内腔中且套设于连接柱505上的弹簧504,吊框503的顶壁与安装板203贴合,吊框503的底壁上设有让连接柱505穿过的通孔,连接柱505穿过吊框503的底壁上所设的通孔后伸出至吊框503的下方,连接柱505的下端与套索502固定连接。弹簧504为圆柱螺旋弹簧且为压簧,弹簧504为竖直设置,弹簧504夹在吊框503的底壁和连接柱505的上端所设的凸台之间,弹簧504的上端抵触凸台,弹簧504的下端抵触吊框503的底壁。

作为优选的,如图5所示,吊式弹簧减振器501还包括设置于连接柱505上且位于吊框503下方的螺母506,螺母506与连接柱505为螺纹连接,相应在连接柱505的外表面设置外螺纹,螺母506的外直径大于吊框503的底壁上所设的通孔的直径,在连接柱505向上移动过程中,螺母506可对连接柱505起到限位作用。而且通过调整螺母506在连接柱505上的位置,通过旋转螺母506以使螺母506与连接柱505上端所设的凸台之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可以调节弹簧504的预紧力,进而调节吊式弹簧减振器501的隔振效果。

作为优选的,悬吊架5在承载架2上沿气缸6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悬吊架5沿气缸6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弹性支撑机构位于两个悬吊架5之间的位置处,两个悬吊架5的套索502分别在气缸6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套住气缸6。

如图1所示,承载架2还包括设置于底板201上的万向轮,通过设置万向轮,有利于推动隔振装置及空气压缩机整体的移动。底板201为矩形板,万向轮设置四个且四个万向轮分别设置于底板201的四个角处,四个万向轮呈矩形分布。万向轮可水平360度旋转,其结构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那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6所示,万向轮包括与底板201连接的万向轮支架11和可旋转的设置于万向轮支架11上的万向轮体10,万向轮体10为通过转轴安装于万向轮支架11上的圆柱体,万向轮体10的轴线处于水平面内,万向轮体10用于接触地面并在地面上进行滚动。作为优选的,万向轮还包括插设于万向轮支架11和万向轮体10上且使万向轮支架11和万向轮体10保持相对固定的锁止销12,以实现万向轮体10的锁止固定,起到制动效果,进而可以实现隔振装置及空气压缩机整体的制动。万向轮支架11具有让锁止销12穿过的锁止孔,万向轮支架11上的锁止孔至少设置一个。万向轮体10具有多个让锁止销12穿过的锁止孔,多个锁止孔为在万向轮体10上沿周向均匀分布,万向轮体10上的锁止孔为在万向轮体10的侧面上沿与轴向相平行的方向设置的圆孔。锁止销12沿水平方向同时穿过万向轮体10上的一个锁止孔和万向轮支架11上的一个锁止孔,即将锁止销12插入相对齐的两个锁止孔中,可以使万向轮体10和万向轮支架11保持相对固定,进而实现锁止,万向轮体10不再能够滚动。当空气压缩机需移动时,将锁止销12从锁止孔中拔出,推动隔振装置移动即可实现空气压缩机的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空气压缩机隔振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承载架2上的多个推拉手柄13,推拉手柄13固定设置于承载架2的安装板203的端部且沿水平方向朝向安装板203的外侧伸出,推拉手柄13是用于让操作人员握住,使操作人员便于推动或拉动隔振装置及其上的空气压缩机整体进行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空气压缩机隔振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承载架2上的操作杆1。操作杆1设置于承载架2的安装板203上且操作杆1的一端伸出至安装板203的外侧,便于让操作人员握持。操作杆1和推拉手柄13分别设置于安装板203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通过操作杆1与推拉手柄13的组合使用,便于实现隔振装置及其上的空气压缩机整体进行移动。作为优选的,操作杆1为可移动的设置于安装板203上且操作杆1相对于安装板203进行移动时的移动方向与安装板203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安装板203具有让操作杆1插入的滑槽且滑槽为沿安装板203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滑槽并在安装板203的端面上形成让操作杆1伸出的开口。通过调节操作杆1伸出至承载架2外部的部分的长度,改变力臂长度,从而更加便于操作人员推动隔振装置及空气压缩机进行移动,尤其是在移动过程中若遇到障碍物时,更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越障,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控制操作杆1将隔振装置及空气压缩机抬起。为了实现操作杆1与承载架2的相对固定,本发明的空气压缩机隔振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操作杆1且使操作杆1与安装板203保持相对固定的锁紧螺栓,锁紧螺栓与操作杆1为螺纹连接,操作杆1具有螺纹孔,安装板203具有让锁紧螺栓穿过且为沿与操作杆1的移动方向相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导向槽。通过旋转锁紧螺栓使得锁紧螺栓逐渐插入操作杆1的螺纹孔中,直至锁紧螺栓的六角头部与安装板203的外壁面接触,并使操作杆1紧靠在安装板203的内壁面上,从而实现操作杆1在安装板203上的固定。在需要调节操作杆1伸出至承载架2外部的部分的长度后,旋转锁紧螺栓使操作杆1松动,即可移动操作杆1至合适的位置后固定即可。

本发明的空气压缩机隔振装置具有如下的优点:将空气压缩机安装在承载架2上,并由弹性支撑装置4、橡胶隔振器3和悬吊架5对气缸6和电动机7提供支撑,使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空气压缩机时只需将整个装置推动至指定位置,插上电源并打开电动机7,装置会自动运行,在运行过程中,橡胶隔振器3对电动机7起到减振、隔振效果,橡胶隔振器3和吊式弹簧减振器501起到了减振的效果,解决了工作装置运行不稳定的问题,弹性支撑装置4的安装降低了振动传递率,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影响,保证空气压缩机的工作装置安全平稳运行。除此之外,采用推拉手柄13、可调节的操作杆1和万向轮,满足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要求。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