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捣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7745发布日期:2020-08-25 19:10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捣碎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压碎食材的多功能捣碎器。



背景技术:

人们在烹饪薯泥,果酱等料理的过程中,需要压碎食材才可以制作完成。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徒手把食材压碎十分费力,且不利于烹饪制作。

故市面上出现捣碎器,也叫压薯器,现有捣碎器的压板的底面(与被压食材接触而压碎被压食材的工作面)有平面及弧面,如果压板的底面为平面,被压食材与整个压板的底面接触,这样会造成使用时比较吃力,并且不适用在容器底为弧面的容器上进行压碎食材操作;而压板底面为弧面的捣碎器,使用时通过左右摆动压板对食材进行压碎操作,相对压板底面为平面的捣碎器较为省力,也不受容器底部形状限制,但是压板的底面由于为弧面,被压的食材容易相对压板滑动,不便于对食材固定压碎操作,影响压碎操作效果。此外,压板的底面为弧面的捣碎器也不能竖立摆放,占用存放位置的水平空间较大。

实际生活上,在对被压食材完成压碎操作后,一般需要对容器内的食材转移,一般操作是利用压板将大部分食材捞出,再利用压板边沿刮离粘于容器壁的残余食材,但由于压板一般由硬质材料制成,压板边沿一般无法适配容器壁形状,造成压板边沿一般是与容器壁点接触,因此很难把粘于容器壁的残余食材刮干净,故通常需要另外利用刮刀才能将粘于容器壁的残余食材刮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刮干净容器壁的残余食材的多功能捣碎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捣碎器,包括手柄及设于手柄下端的压板,所述的压板的边沿设有软质的包条。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压板的边沿设置软质的包条,由于包条具有受压变形的特性,包条与容器壁接触并在压板边沿的挤压下而变形可以自动与容器壁形状适配,使得包条与容器壁形成线接触或面接触,通过操作压板沿容器壁移动,包条可以轻易将粘于容器壁的残余食材刮干净,这样就不需要额外利用刮刀等工具进行清理容器壁的残余食材,使用便捷。

进一步地,上述的包条所处的位置高于压板对应包条所处位置一侧的底面,这样在对被压食材进行压碎操作时,食材及容器底不容易接触到包条,可降低包条被损坏的风险,也不容易造成包条与压板脱离。

进一步地,上述的包条的厚度自靠近压板一侧向远离压板一侧逐渐变小。这样可以使得包条的外边沿位置变薄而容易发生变形,更容易与容器壁形状适配。

进一步地,上述的包条为弧形结构,以致可以更好适配现有常规的弧形容器壁。

进一步地,上述的压板包括相连的左压板及右压板,左压板与右压板不在同一平面上,左压板与右压板相连部位的下端面处于压板的最低位置,且左压板与右压板相连部位的下端面具有定位部,包条设于左压板或右压板的边沿。使用时,通过握持手柄操作压板左右摆动并对被压食材施加压力,由于左压板与右压板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只有左压板或右压板的底面与被压食材接触,左压板及右压板不同时对被压食材进行挤压,相对现有的压板底面为平面的捣碎器,大大降低压碎操作的力度;并且,由于左压板与右压板相连部位的下端面具有定位部,该定位部由于其面积相对较小而对被压食材的压强较大,容易优先压入被压食材内,可以起到对被压食材进行固定,使得被压食材在压板左右摆动时不容易相对压板滑动,便于对食材固定压碎操作。

进一步地,上述的左压板及右压板分别为镂空结构,这样被压食材更容易被压碎。

进一步地,上述的左压板及右压板分别包括外框及设置于外框内的压条,左压板的外框及右压板的外框相连接,包条设于左压板或右压板的外框的外边沿。通过压条直接作用于被压食材,增大对被压食材的压强,使得被压食材更容易被压碎。优选地,所述的外框内的压条有若干条,相邻的压条彼此分离且相互平行,使得被压食材受压条的作用力方向一致,以致被压食材更容易被压碎。

进一步地,上述的左压板的外框与右压板的外框相连部位的之间设有横梁,压条的一端与横梁连接,压条的另一端与外框连接,定位部位于横梁的下端面。在两外框之间增设横梁,可提高压板的整体强度,而压板对食材压碎操作时,横梁的下端面的定位部可优先压入被压食材内,对被压食材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上述的压条下部的宽度自上往下逐渐变小,使得压条下部对被压食材的压强较大,有利于被压食材更容易被压碎。

进一步地,上述的左压板的底面为平面,右压板的底面为向上弯曲的弧面,这样可以在平底或弧面底的容器进行对食材压碎操作。

进一步地,上述的手柄的重心偏向左压板一侧,通过左压板的平底面接触台面,使得捣碎器可以立放于台面,减少占用水平空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板的边沿设置软质的包条,并把包条设置高于压板对应包条所处位置一侧的底面,一方面可以通过包条轻易将粘于容器壁的残余食材刮干净,另一方面可降低包条被损坏及脱离的问题;而压板设为由不在同一平面上的左压板及右压板构成,一方面左压板与右压板相连部位下端面的定位部可以用于固定被压食材,便于对食材固定压碎操作,而左压板及右压板不同时对食材压碎,大大降低压碎操作时的力度;并且,左压板的底面为平面,右压板的底面为向上弯曲的弧面,并保证手柄的重心偏向左压板一侧,一方面可以实现捣碎器立放于台面,减少占用水平空间,另一方面,本捣碎器的压板可以在平底或弧面底的容器进行对食材压碎操作,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捣碎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捣碎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捣碎器的另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条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简洁的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或说明中某些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但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内容不相关的零部件会有所省略。另外为便于表述,附图中某些零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但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或全部结构。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捣碎器,包括手柄1及设于手柄1下端的压板2,所述的压板2的边沿设有软质的包条3,包条3优选采用硅胶材质,包条3与压板2边沿粘接或采用注塑工艺在压板2边沿直接成型。此外,包条3所处的位置高于压板2对应包条3所处位置一侧的底面,以使得压板2对被压食材进行压碎操作时,食材及容器底不容易接触到包条3,减少包条3与食材及容器底的摩擦次数,降低包条3被损坏的风险,也不容易造成包条3与压板2脱离。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压板2的边沿设置软质的包条3,由于包条3具有受压变形的特性,包条3与容器壁接触并在压板2边沿的挤压下而变形可以自动与容器壁形状适配,使得包条3与容器壁形成线接触或面接触,通过操作压板2沿容器壁移动,包条3可以轻易将粘于容器壁的残余食材刮干净,这样就不需要额外利用刮刀等工具进行清理容器壁的残余食材,使用便捷。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上述的压板2的边沿为弧形,包条3为与压板2的边沿形状相对应的弧形结构,以致包条3可以更好适配现有常规的弧形容器壁;而包条3的厚度自靠近压板2一侧向远离压板2一侧逐渐变小,如图2、3所示,这样可以使得包条3的外边沿位置变薄而容易发生变形,以致可更好与容器壁形状适配。本方案通过提高包条3与容器壁适配程度,可以更容易刮干净容器壁的残余食材。

同样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上述的手柄1包括握持部11及连接于握持部11下端与压板2上面之间的连接部12,连接部12呈开口朝下的u形结构;而压板2包括相连且形成钝角的左压板21及右压板22,且左压板21与右压板22相连部位的下端面处于压板2的最低位置,以致在左压板21与右压板22相连部位的下端面形成对被压食材进行固定的定位部,左压板21的边沿为弧形,而包条3设于左压板21的边沿,包条3所处的位置高于左压板21对应包条3所处位置一侧的底面,如图3所示,当然,包条3也可设于右压板22的边沿;而连接部12的下部两端分别与左压板21及右压板22相连的部位的两端连接,连接部12的上端中部与握持部11的下端连接。使用时,用户通过握持手柄1的握持部11操作压板2左右摆动并对被压食材施加压力,由于左压板21与右压板22相交形成钝角而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在对食材压碎操作时,只有左压板21或右压板22的底面与被压食材接触,左压板21及右压板22不同时对被压食材进行挤压,相对现有的压板底面为平面的捣碎器,大大降低压碎操作的力度;并且,由于左压板21与右压板22相连部位的下端面具有定位部,该定位部由于其面积相对较小,而与被压食材的接触面积相对左压板21及右压板22底面与被压食材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该定位部对被压食材的压强较大,容易优先压入被压食材内,可以起到对被压食材进行固定,使得被压食材在压板2左右摆动时不容易相对压板2滑动,便于对食材固定压碎操作;并且,压板2左右摆动时,由于包条3所处的位置高于左压板21的底面,故食材及容器底不容易接触到左压板21边沿上包条3。

上述的定位部可以是左压板21的底面与右压板22的底面相连时的过渡线,也可以为设于左压板21与右压板22相连部位下端面的凸起。

同样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上述的左压板21及右压板22分别为镂空结构,具体可为,左压板21及右压板22分别包括弧形的外框201及设置于外框201内的若干条压条202,而包条3设于左压板21的外框201的外边沿位置,左压板21的外框201及右压板22的外框201相连接,相邻的压条202彼此分离且相互平行,而左压板21的外框201与右压板22的外框201相连部位的之间设有横梁203,横梁203也刚好位于左压板21与右压板22相连的部位,以使得横梁203与左压板21的外框201及右压板22的外框201分别形成封闭框体结构,提高压板2的强度,而压条202均垂直于横梁203,且压条202的一端与横梁203连接,另一端与外框201连接,上述用于对被压食材进行固定的定位部位于横梁203的下端面。本方案通过压条202直接作用于被压食材,增大对被压食材的压强,使得被压食材更容易被压碎,而压条202彼此分离且相互平行,使得被压食材受压条202的作用力方向一致,更有利于被压食材被压碎。

为了提高压条202下部对被压食材的压强,上述的压条202下部的宽度自上往下逐渐变小,如图4、5所示,相当于压条202下部形成锥形,更容易压入被压食材而使其被压碎。而上述的左压板21的底面为平面,右压板22的底面为向上弯曲的弧面,这样使得压板2能适应于在平底或弧面底的容器进行对食材压碎操作,并且,连接部12及握持部11向左压板21一侧倾斜,使得手柄1的重心偏向左压板21一侧,通过左压板21的平底面接触台面,使得捣碎器可以立放于台面,减少占用水平空间。

此外,上述的右压板22远离左压板21的一侧向上翘起形成捞物部23,方便将容器内被压碎后的食材捞起,不需要采用额外工具,提高使用方便性。

本实施例的多功能捣碎器主要用于压碎马铃薯、水果等食材,具有自配相当于刮刀的功能、使用方便、省力、存放时占用水平空间较小等优点。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相对较优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原则之内所作出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