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引导作用的防火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6919发布日期:2020-07-29 02:0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具有引导作用的防火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消防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引导作用的防火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高楼层为避免火灾造成的大量伤亡一定会设置防火门,防火门是一种用防火阻燃材料制成的、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的门,其设在防火分区间、疏散楼梯间、垂直竖井等位置,按消防规定防火门应设置为常闭式结构且能随打随开,防火门除具有普通门的作用外,更具有阻止火势蔓延和烟气扩散的作用,可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的蔓延,确保人员疏散。

现有设计的一种防火门,如公布号为cn109751848a的发明专利中所示的,防火门具备应急照明的功能,应急照明控制装置可在因火灾紧急断电情况下或接收到火灾信号后能自动开启led灯带进行应急照明,通过光引导方便逃生人员快速找到逃生出口。

对于上班的写字楼和居住的居民楼,这些高楼发生火灾时并不都是通过消防通道向下撤离,低楼层发生火灾后,如果楼层过高或者低楼层的火势过大,高楼层应该由消防通道向上撤离,寻找远离火源的阳台、厕所、浴室等地方躲避,关闭门窗、堵住门缝并发出求救信号,上述现有设计的防火门运用应急照明作为光引导,但只能指示人们逃往防火门,但在打开防火门进入消防通道后,向上撤离还是向下撤离是不清楚的,现有的防火门并没有装置可以用来引导人群向正确方向撤离,这会造成人们无法确定撤离方向,从而错失躲避的最佳时机,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引导作用的防火门,供具备一定火灾撤离知识或明确火情的相关人员操作,具有能在消防通道引导人群向正确方向撤离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具有引导作用的防火门,包括门框、与门框通过门铰链相连的门页,所述门框的两条立柱上均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设置在所述立柱朝向消防通道的端面上,所述容置腔内部设有收纳状态的反光带,所述反光带的一端固定于容置腔内,所述反光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挂环,所述挂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容置腔,所述防火门还包括预设在消防通道的向上和向下通道的壁面上的挂钩,所述挂钩用于连接所述挂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打开防火门进入消防通道后,具备一定火灾撤离知识或明确火情的相关人员可以判断撤离方向,选择向上或者向下通道对应一侧的容置腔,拉动挂环并解除与容置腔的可拆卸连接,伴随撤离、手持挂环至使其钩挂于预设的挂钩上,此时反光带的一端固定于容置腔内,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挂环上,反光带整体呈展开状态,消防通在断电情况下自动打开的应急照明设备可以让后续的撤离人员通过光线的照射与反光来清晰看到指示引导的反光带,并对未第一时间撤离的或其他楼层的人员起到持续引导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挂环可拆卸连接有荧光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具备一定火灾撤离知识或明确火情的相关人员在消防通道内选择向上或向下通道后,应急照明设备正常照明时,可从挂环上拆卸下荧光棒,弯折荧光棒并轻轻摇动,使荧光棒达到最佳发光效果,对后续的撤离的人群起到一个光引导的作用;当遇到应急照明设备损坏或没电的极端情况,荧光棒可作为消防通道中的应急光源,可选择从挂环上拆卸下荧光棒,使逃生人员在撤离的时候能看清路况,也可以选择弯折但不拆下荧光棒,以上两种选择均可以让反光带能有光源反射光线,形成指示引导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挂环上设有插孔,所述荧光棒插接在所述插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荧光棒通过插孔插接在挂环上,相关人员选择向上或向下的消防通道,在后续撤离的过程中手持挂环,在到达预设的对应的挂钩处时,只需要将挂环钩挂于挂钩上,手握住荧光棒沿插孔的轴向用力,即可让荧光棒与插孔分离,大大节约了人员分离荧光棒所需的时间,同时保证了连接在容置腔和挂环上的反光带能够充分地展开,对后续人员形成明显的指示引导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孔设有两个、分别插接在荧光棒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关人员在选择好方向后,可手握住荧光棒的中部以解除与容置腔的可拆卸连接,伴随撤离、手持荧光棒至使挂环钩挂于预设的挂钩上,此时只需要持续向侧下方施力,可让荧光棒的中部的凸起,并使荧光棒的两端相向运动并脱离两个插孔,采用两个插孔的设置可使相关人员在分离荧光棒时更加方便,也使荧光棒在分离的同时形成弯折,使其内部的易碎玻璃管碎裂,再轻轻摇动即可使荧光棒内部的两种液体充分混合,以达到最佳发光效果,减少了弯折荧光棒的步骤,大大节省了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挂环上设有c型卡扣,所述荧光棒卡接在所述c型卡扣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荧光棒通过c型卡扣卡接于挂环上,相关人员选择向上或向下的消防通道,在后续撤离的过程中手持挂环,在到达预设的对应的挂钩处时,只需要将挂环钩挂于挂钩上,手握住荧光棒用力向外或向下拉扯,即可让荧光棒与c型卡扣分离,大大节约了人员分离荧光棒所需的时间,同时保证了连接在容置腔和挂环上的反光带能够充分地展开,对后续人员形成明显的指示引导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挂环的整体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荧光棒的高度,所述挂环的上下处的外周面上均设置有凸起块,所述容置腔的上下壁面上对应设有用于卡接所述凸起块的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环通过凸起块与容置腔可拆卸连接,挂环的整体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荧光棒的高度,保证了在收纳状态时,荧光棒不会受到容置腔的上下内壁挤压而整体弯曲,荧光棒内部的易碎玻璃管也就不会因为碎裂而报废,使用时挂环或荧光棒也更易于拉出,荧光棒为消耗品可更换,而挂环可重复利用节省资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挂钩上设有反光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存在光源的情况下,反光片能反射光线,并给予手持挂环的相关人员明确的提示,使挂环能准确地钩挂于挂钩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挂钩的表面设有储能荧光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光致储能夜光粉制成的储能荧光层能受到自然光、日光灯光、紫外光等照射后,把光能储存起来,在停止光照射后,在缓慢地以荧光的方式释放出来,在断电或者应急照明设备失效后,仍能在黑暗中看到发光,持续时间长达几小时至十几小时,这样能给予手持挂环的相关人员明确的挂钩位置提示,使挂环在黑暗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地钩挂于挂钩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光带的双面均设为反光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火灾撤退的应急场景下,并不能保证相关人员将挂环钩挂于挂钩的位置一定正确,有可能钩挂挂环错误导致反光带在展开过程中翻折,所以设置反光带的双面均设为反光面,保证即使在翻折的情况下反光带依旧能起到指示引导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光带的外表面上设有透明的耐高温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考虑到随着火势逐渐蔓延温度会逐渐升高,在反光带双面均设置透明的耐高温层,没有及时撤离或其他楼层的人员在消防通道中依旧能看到指示引导的反光带,延长反光带的存在时间,保证引导作用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防火门朝向消防通道的端面上设有挂环和反光带,两侧墙壁上预设有挂钩,具备一定火灾撤离知识或明确火情的相关人员可使用并引导人群向正确方向撤离;

2.挂环可拆卸链接有荧光棒,荧光棒可作为应急光源;

3.挂钩上的反光片和储能荧光层能在有光与黑暗两种环境下给予手持挂环的人员明确的提示;

4.反光带具有双反光面,且在反光面外设有耐高温层,保证引导作用的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防火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容纳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放卷状态的反光带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挂钩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反光带翻折钩挂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未使用时的场景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使用时的场景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挂环与荧光棒连接结构的分离示意图。

图中,1、门框;11、容置腔;111、凹孔;112、固定杆;12、反光带;121、反光面;122、耐高温层;13、挂环;131、凸起块;132、插孔;133、c型卡扣;14、荧光棒;2、门铰链;3、门页;4、挂钩;41、反光片;42、储能荧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具有引导作用的防火门,包括门框1、与门框1通过门铰链2相连的门页3,门框1的两条立柱上均设有容置腔11,容置腔11设置在立柱朝向消防通道的端面上,容置腔11内部设有反光带12和挂环13,防火门还包括预设在消防通道的向上和向下通道壁上的两个挂钩4,挂钩4用于钩挂挂环13。

参照图1和图2,反光带12的一端固定于容置腔11内,另一端固定连接挂环13,挂环13设为矩形闭环,未使用时挂环13可拆卸固定于容置腔11内,反光带12收纳于容置腔11内,在打开防火门进入消防通道后,具备一定火灾撤离知识或明确火情的相关人员可以判断撤离方向,选择向上或者向下通道对应一侧的容置腔11,取出挂环13并在撤离的途中将其钩挂于预设的挂钩4上,此时反光带12整体呈展开状态(展开状态参照图8),消防通道中在断电情况下自动打开的应急照明设备可以让后续的撤离人员通过光线的反射来清晰看到指示引导的反光带12,并对未在第一时间撤离的或其他楼层的人员起到持续引导的作用。

参照图2,挂环13的上下处的外周面上均设置有凸起块131,所述容置腔11的上下壁面上对应设有用于卡接所述凸起块131的凹孔111,保证在未使用时挂环13可以固定于容置腔11内,同时保证了未使用时反光带12为收纳状态(收纳状态参照图3),凸起块131和凹孔111的配合可在外力的作用下轻松地分离,保证了挂环13与容置腔11的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2和图3,图中所示的反光带12为折叠方式的收纳状态,反光带12靠内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容置腔11的内壁上,反光带12的带体折叠收纳且底部竖立在容置腔11的底壁上,反光带12的另一端连接在挂环13上,通过凸起块131和凹孔111的配合、挂环13和容置腔11形成可拆卸链接,挂环13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为固定状态,因此靠内侧的挂环13对折叠收纳的反光带12形成挤压,以此保持反光带12的收纳状态。

本实施例的反光带12采用折叠方式收纳,参照图4,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收卷的方式收纳,图中示意反光带12展开时的状态,其中容置腔11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杆112,反光带12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固定杆112上,另一端连接与挂环13上,在拉动挂环13时,收卷的反光带12就可以围绕固定杆112旋转,以此展开反光带12。

参照图1和图2,挂环13在一侧的长边上设有两个插孔132,插孔132分别插接在荧光棒14的两端,相关人员在选择好方向后,可手握住并拉动荧光棒14,以解除挂环13与容置腔11的可拆卸连接,伴随撤离、手持荧光棒14使挂环13钩挂于预设的挂钩4上,此时只需要持续向侧下方施力,可让荧光棒14的中部的凸起,并使荧光棒14的两端相向运动并脱离两个插孔132,荧光棒14在分离的同时形成弯折,使其内部的易碎玻璃管碎裂,再轻轻摇动即可使荧光棒14内部的两种液体充分混合,以达到最佳发光效果。

参照图3,挂环13的整体高度大于或等于荧光棒14的高度,保证了在收纳状态时,荧光棒14不会受到容置腔11的上下内壁挤压而整体弯曲,荧光棒14内部的易碎玻璃管也就不会因此碎裂而报废,使用时挂环13或荧光棒14也更易于拉出。

参照图1和图5,预设的挂钩4与墙壁的贴合处四周设有反光片41,在存在光源的情况下,反光片41能反射光线,并给予手持挂环13的相关人员明确的提示,使挂环13能准确地钩挂于挂钩4上;在挂钩4的表面设有储能荧光层42,通过光致储能夜光粉制成的储能荧光层42能受到自然光、日光灯光、紫外光等照射后,把光能储存起来,在停止光照射后,在缓慢地以荧光的方式释放出来,在断电或者应急照明设备失效后,仍能在黑暗中看到发光,持续时间长达几小时至十几小时,这样能在没有光源的情境下给予手持挂环13的相关人员明确的挂钩4位置提示,使挂环13在黑暗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地钩挂于挂钩4上。

参照图6,在火灾撤退的应急场景下,并不能保证相关人员钩挂挂环13于挂钩4的方式一定正确,有可能方式错误导致反光带12在展开过程中形成如图所示的翻折,普通的单面的反光带12会因错误的钩挂方式导致只有一部分的反光面121朝向外,折射光源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设置反光带12的双面均为反光面121,保证即使在翻折的情况下反光带12依旧能起到良好的指示引导作用。

参照图4,考虑到随着火势逐渐蔓延温度会逐渐升高,在反光带12双面均设置透明的耐高温层122,透明的耐高温层122采用zs-322涂料涂刷在反光膜表面固化后形成的涂层,涂层耐明火烧烤且防火阻燃等级达到a级;没有及时撤离或其他楼层的人员在消防通道中依旧能看到指示引导的反光带12,透明的耐高温层122在保证光线通过的同时能够延长反光带12的存在时间,保证引导作用的最大化。

参照图7,防火门此时为未使用状态,图中示意了向上撤离以及向下撤离的楼道,其中防火门的设置位置只是其中一种情况,也可以如图一所示:防火门和挂钩设置于同一平面。

参照图8,实际撤离时,具备一定火灾撤离知识或明确火情的相关人员提前从防火门进入消防通道并判断撤离方向,选择向上或者向下通道对应一侧的容置腔11,手握住荧光棒14的中部以解除挂环13与容置腔11的可拆卸连接,伴随撤离、手持荧光棒14使挂环13钩挂于预设的挂钩4上,持续向侧下方施力,使挂环13钩挂于挂钩4上的同时分离荧光棒14与挂环13,连接在容置腔11内壁和挂环13之间的反光带12整体呈展开状态,后续的撤离人员通过光线的照射与反光来清晰看到指示引导的反光带,荧光棒14在分离时形成弯折,使其内部的易碎玻璃管碎裂,再轻轻摇动即可使荧光棒14内部的两种液体充分混合,以达到最佳发光效果,对后续的撤离的人群起到一个光引导和正确导向的作用。

参照图8,当遇到应急照明设备损坏或没电的极端情况,可自发光的荧光棒14可作为消防通道中的应急光源,可选择从挂环13上拆卸下荧光棒14,使撤离人员在撤离的时候能看清路况,也可以选择弯折但不拆下荧光棒14,以上两种选择均可以让反光带12能有光源反射光线,形成指示引导的作用。

参照图8,图中为防火门两侧的挂环13均从容置腔11中被拉出,并悬挂于对应侧的挂钩4上,实际撤离时有关人员只需要根据已知情况、选择其中一侧的挂环13拉出并悬挂于对应侧的墙壁上预设的挂钩4即可。

实施例二

参照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挂环13上设有c型卡扣133,荧光棒14通过c型卡扣133卡接于挂环13上,相关人员选择向上或向下的消防通道,在后续撤离的过程中手持挂环13,在到达预设的对应的挂钩4处时,只需要将挂环13钩挂于挂钩4上,手握住荧光棒14用力向外或向下拉扯,即可让荧光棒14与c型卡扣133分离,大大节约了撤离人员分离荧光棒14所需的时间,同时保证了连接在容置腔11和挂环13上的反光带12能够充分地展开(反光带12的展开状态参照图4),对后续人员形成明显的指示引导作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