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嵌墙式的毒麻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2142发布日期:2020-08-07 17:3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嵌墙式的毒麻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及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嵌墙式的毒麻柜。



背景技术:

特殊药品管理柜(毒麻柜)主要用于储存有特殊管理要求的医药用品(如:毒麻、急救类药品、疫苗、血液等)。适用于全国各级医院药房、手术室及特殊药品使用科室;各级疾控中心、血液中心、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等单位使用。

现有公开号为cn110141054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种智能麻精药品管理柜,主柜体内设置有多组储物隔层,每组储物隔层上设置有储物斗,柜门转动设置在主柜体上,柜门上设置有门把手;副柜体并排连接在主柜体上,副柜体前端设置有操控屏;操控屏两端分别设置有指纹识别器和rfid读卡器,操控屏下方设置有用于识别人脸的人脸识别器和用于扫描药品条码信息的扫码器;药品复核台设置在副柜体上,药品复核台位于扫码器下方,药品复核台上放置有用于存放复核药品的药品放置盘;药品复核台下方设置有用于显示药品复核台工作状态的状态指示灯;文件放置抽屉和药瓶回收抽屉设置在副柜体上。

但是,上述的这种目前毒麻柜的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便于与安装墙体进行安装,进而易造成毒麻柜与安装墙体分离,进而无法满足目前对毒麻柜的多种使用需求;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可嵌墙式的毒麻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嵌墙式的毒麻柜,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目前毒麻柜的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便于与安装墙体进行安装,进而易造成毒麻柜与安装墙体分离,进而无法满足目前对毒麻柜的多种使用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嵌墙式的毒麻柜,包括防护壳体、设置在所述防护壳体内的隔板、铰接设置在所述隔板上端一侧的第一密封门体、与所述隔板的下端滑动连接的第二密封门体、设置在防护壳体上端的杀菌组件、与杀菌组件电性连接的操作面板以及设置在防护壳体上的固定组件,所述防护壳体、隔板、第一密封门体、第二密封门体、杀菌组件、操作面板和固定组件构成了毒麻柜本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固定组件将毒麻柜本体与安装墙面相连接,且便于通过杀菌组件对毒麻柜本体内的药品进行杀菌,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毒麻柜本体的使用精度;

较佳的,所述隔板的外周与防护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隔板设置在防护壳体内腔的中下部,所述隔板将防护壳体的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为第一存储腔和第二存储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第一存储腔和第二存储腔对药品进行分类存储,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毒麻柜本体对药品进行存储的质量;

较佳的,所述第一密封门体与第一存储腔铰接相连接,所述第二密封门体与第二存储腔通过滑轨相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第一密封门体对第一存储腔进行密封,第二密封门体对第二存储腔进行密封;

较佳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防护壳体上端面四周的第一连接柱、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柱与安装墙面相连接处的第一连接垫片、设置在防护壳体上端面一端的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柱固定连接的固定柱以及设置在固定柱与安装墙面相连接处的第二连接垫片,所述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分别设置为连接螺杆,且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分别与防护壳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柱对防护壳体的四周进行固定,且便于通过第二连接柱对防护壳体的后端与安装墙面固定连接,进而有效的提高了防护壳体与安装墙面相连接的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垫片和第二连接垫片分别套接设置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且第一连接垫片和第二连接垫片设置有与之相适配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垫片和第二连接垫片有效的增加了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与安装墙面相连接的稳定性。

较佳的,还包括设置在防护壳体上与杀菌组件相适配的安装凹槽,且安装凹槽的内壁设置为光滑的圆弧面,进而便于通过安装凹槽对杀菌组件进行保护,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杀菌组件与安装墙面相接触;

较佳的,另外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密封门体上的把手,所述把手设置为“u”型,且把手与第一密封门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把手对第一密封门体开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嵌墙式的毒麻柜装置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且通过设置防护壳体、设置在所述防护壳体内的隔板、铰接设置在所述隔板上端一侧的第一密封门体、与所述隔板的下端滑动连接的第二密封门体、设置在防护壳体上端的杀菌组件、与杀菌组件电性连接的操作面板以及设置在防护壳体上的固定组件,所述防护壳体、隔板、第一密封门体、第二密封门体、杀菌组件、操作面板和固定组件构成了毒麻柜本体,进而便于通过固定组件将毒麻柜本体与安装墙面相连接,且便于通过杀菌组件对毒麻柜本体内的药品进行杀菌,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毒麻柜本体的使用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可嵌墙式的毒麻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可嵌墙式的毒麻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可嵌墙式的毒麻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附图标记:1、防护壳体;10、隔板;2、第一密封门体;21、把手;3、第二密封门体;4、杀菌组件;41、安装凹槽;5、第一连接柱;51、第一连接垫片;6、第二连接柱;7、第二连接垫片;8、固定柱;9、操作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和图3,一种可嵌墙式的毒麻柜,包括防护壳体1、设置在防护壳体1内的隔板10、铰接设置在隔板10上端一侧的第一密封门体2、与隔板10的下端滑动连接的第二密封门体3、设置在防护壳体1上端的杀菌组件4、与杀菌组件4电性连接的操作面板9以及设置在防护壳体1上的固定组件,防护壳体1、隔板10、第一密封门体2、第二密封门体3、杀菌组件4、操作面板9和固定组件构成了毒麻柜本体,进而便于通过固定组件将毒麻柜本体与安装墙面相连接,且便于通过杀菌组件4对毒麻柜本体内的药品进行杀菌,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毒麻柜本体的使用精度;

参考图2和图3,隔板10的外周与防护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隔板10设置在防护壳体1内腔的中下部,隔板10将防护壳体1的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为第一存储腔和第二存储腔,进而便于通过第一存储腔和第二存储腔对药品进行分类存储,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毒麻柜本体对药品进行存储的质量;隔板10设置为镂空状,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杀菌组件4药品进行杀菌的质量;

参考图1和图2,第一密封门体2与第一存储腔铰接相连接,第二密封门体3与第二存储腔通过滑轨相滑动连接,进而便于通过第一密封门体2对第一存储腔进行密封,第二密封门体3对第二存储腔进行密封;

参考图2和图3,固定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防护壳体1上端面四周的第一连接柱5、设置在第一连接柱5与安装墙面相连接处的第一连接垫片51、设置在防护壳体1上端面一端的第二连接柱6、与第二连接柱6固定连接的固定柱8以及设置在固定柱8与安装墙面相连接处的第二连接垫片7,第一连接柱5和第二连接柱6分别设置为连接螺杆,且第一连接柱5和第二连接柱6分别与防护壳体1固定连接,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柱5对防护壳体1的四周进行固定,且便于通过第二连接柱6对防护壳体1的后端与安装墙面固定连接,进而有效的提高了防护壳体1与安装墙面相连接的稳定性;

参考图1和图3,第一连接垫片51和第二连接垫片7分别套接设置在第一连接柱5和第二连接柱6上,且第一连接垫片51和第二连接垫片7设置有与之相适配的通孔,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垫片51和第二连接垫片7有效的增加了第一连接柱5和第二连接柱6与安装墙面相连接的稳定性。

参考图1、图2和图3,还包括设置在防护壳体1上与杀菌组件4相适配的安装凹槽41,且安装凹槽41的内壁设置为光滑的圆弧面,进而便于通过安装凹槽41对杀菌组件4进行保护,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杀菌组件4与安装墙面相接触;

参考图1、图2和图3,另外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密封门体2上的把手21,把手21设置为“u”型,且把手21与第一密封门体2固定连接,进而便于把手21对第一密封门体2开合。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护壳体1、设置在防护壳体1内的隔板10、铰接设置在隔板10上端一侧的第一密封门体2、与隔板10的下端滑动连接的第二密封门体3、设置在防护壳体1上端的杀菌组件4、与杀菌组件4电性连接的操作面板9以及设置在防护壳体1上的固定组件,防护壳体1、隔板10、第一密封门体2、第二密封门体3、杀菌组件4、操作面板9和固定组件构成了毒麻柜本体,进而便于通过固定组件将毒麻柜本体与安装墙面相连接,且便于通过杀菌组件4对毒麻柜本体内的药品进行杀菌,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毒麻柜本体的使用精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