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更换帘面的窗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9683发布日期:2020-12-29 10:0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可更换帘面的窗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帘,详而言之,特别涉及一种可更换帘面的窗帘。



背景技术:

按,现今的住家或办公室等室内空间,多会于窗户装设有窗帘,借以阻隔阳光及保护隐私之用,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窗帘的帘面常会沾染灰尘、污渍或因帘面损坏而有更换的需求,除此之外,使用者也可能因室内装潢的变更,或单纯想调整窗帘的花色纹路等原因,而有更换窗帘的需求。

然而,在现有的窗帘结构中,其帘面往往是被固定地黏设于上梁的传动杆上,因而遇到上述或其它可能的情况而须更换窗帘时,使用者仅能选择将整组窗帘进行替换,但此时窗帘的制动系统往往仍处于良品的状态,因而将整组窗帘进行替换时,不仅得将操作良好的制动系统一并丢弃,造成废弃物的数量增加及资源的浪费,也会因制动系统是窗帘成本中占比较大的因素,因而导致使用者更换的成本居高不下,显见其仍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可更换帘面的窗帘,其可仅针对帘面进行更换,因而能减少废弃物的总量并降低使用者更换的成本。

为达成前述及其它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更换帘面的窗帘,包含有:一传动杆及一帘面;该传动杆具有一第一连接装置;以及,该帘面的上端能拆卸地固设于该传动杆的第一连接装置。

可选地,其中该第一连接装置包含有一限位部,该限位部自该传动杆的外周面凹陷形成且沿轴向延伸,该帘面的上端具有一板件,该板件能拆卸地插设于该限位部。

可选地,其中该限位部具有一开口及一容置槽连通于该开口,该开口形成于该传动杆的外周面,该板件容设于该容置槽内。

可选地,其中该第一连接装置包含有一具有钩状结构的魔鬼毡或是具有环状结构的魔鬼毡,该帘面的上端具有一对应该第一连接装置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魔鬼毡或是具有钩状结构的魔鬼毡。

可选地,其中该传动杆的外周面形成有一沿轴向延伸的凹部,该第一连接装置的魔鬼毡设于该凹部。

可选地,其中该第一连接装置包含有一夹持槽、一螺孔及一螺锁件,该夹持槽自该传动杆的外周面凹陷形成且沿轴向延伸,该螺孔形成于该传动杆且连通该夹持槽及该传动杆外侧,该螺锁件螺设于该螺孔且一端抵顶于该帘面的上端。

可选地,其中该第一连接装置包含有一夹持槽、一侧槽、一螺孔、一压条及一螺锁件,该夹持槽自该传动杆的外周面凹陷形成且沿轴向延伸,该侧槽形成于该夹持槽的一侧边,该螺孔形成于该传动杆且连通该侧槽及该传动杆外侧,该压条设于该侧槽内,该螺锁件螺设于该螺孔且一端抵顶于该压条,该帘面的上端能拆卸地插设于该夹持槽内并受该压条抵顶。

可选地,其中该压条具有一齿部,该齿部抵接于该帘面的上端。

可选地,其中该第一连接装置包含有一扣接槽及一定位件,该定位件能枢转地设于该扣接槽并可于一夹持位置及一松脱位置之间枢转,当该定位件位于该夹持位置时,该帘面的上端会受到夹持而固定,当该定位件位于该松脱位置时,该帘面的上端能自该传动杆脱离。

可选地,其中该第一连接装置还包含有一定位肋形成于该扣接槽的槽壁,该定位件具有对应该定位肋的定位槽,使该定位件可于该夹持位置及松脱位置间进行切换。

本实用新型通过前述的结构特征,当帘面需要进行更换时,使用者仅需将帘面的上端从传动杆的第一连接装置拆卸下来,接着再将新的帘面的上端装配固设于原本的传动杆的第一连接装置上,如此就完成帘面更换的需求。而前述的更换过程并不需要汰换传动杆及其它相关的制动系统,因而能达到废弃物减量,对于环境资源更为友善,此外,因不须要汰换传动杆及其它制动系统,因而能减少使用者的更换成本,降低使用者的负担。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更换帘面的窗帘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说明中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实用新型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附图说明

以下兹以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更换帘面的窗帘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于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4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4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13a为本实用新型第4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主要显示定位件位于夹持位置p1的状态。

图13b为本实用新型第4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主要显示定位件位于松脱位置p2的状态。

其中,附图标记:

1窗帘10上梁

12下摆14承载座

20传动杆22第一连接装置

24限位部242开口

244容置槽30帘面

302上端32板件

20a传动杆22a第一连接装置

24a凹部30a帘面

302a上端

20b传动杆22b第一连接装置

42b夹持槽44b侧槽

46b螺孔48b压条

482b齿部50b螺锁件

30b帘面302b上端

20c传动杆22c第一连接装置

24c扣接槽26c定位件

262c枢接部264c夹持部

266c定位槽28c定位肋

p1夹持位置p2松脱位置

30c帘面302c上端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特征不限于实施方式所描述的特定结构、用途以及其应用。说明内容使用的用语皆为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能理解的例示性描述用语,本说明书内容所提及的“前”、“上”、“下”、“后”、“左”、“右”、“顶”、“底”、“内”,以及“外”等方向性形容用语,也只是以正常使用方向为基准的例示性描述用语,并非作为限制主张范围的用意。

再者,如同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中所使用单数形式的“一”、“一个”以及“该”等数量词都包括复数的涵义。因此,例如对“一元件”的说明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元件,而且包括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已知的等同替换。在类似状况下所使用的所有连接词也应当理解为最宽广的意义,说明内容中所描述的特定形状以及结构特征或技术用语同样应被理解为包括特定结构或技术用语所能达成的功能的等同替换结构或技术用。

本实用新型所示实施例的可更换帘面的窗帘1可应用但不限于实施例所述的卷帘,其亦可实施于片帘、调光帘(斑马帘)、罗马帘等不同类型的窗帘,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以卷帘作为说明。此外,为了方便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理解,本说明书所述的轴向x指传动杆的轴心的延伸方向,于此合先叙名明

请先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可更换帘面的窗帘1,其包含有一上梁10、一帘面30及一下摆12。

该上梁10可由金属、塑料或复合材料等制成,该上梁10包含有二承载座14及一传动杆20,该传动杆20具有一第一连接装置22,且该传动杆20可受驱动而转动地设于该二承载座14之间,通过该传动杆20的转动而带动该帘面30进行向上卷收或向下垂放,其中,于本实施例中,用以驱动该传动杆20的驱动源及制动系统设置于该传动杆20内部,但于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驱动源及制动系统可设置于其它位置,诸如上轨、承载座或下摆等(图中未示),而驱动源可利用弹簧的弹力、电动马达的输出力或使用者手部的拉、推力等,但实际应用并不以前述态样为限。

该帘面30可由布料材质、塑料、聚酯纤维、纸类或麻类等材质制成,该帘面30亦可依照需求采用不透光、半透光或二者夹杂交错的形式分布,该帘面30设于该上梁10及该下摆12之间且具有预定长度及预定宽度。该帘面30的上端302可拆卸地固设于该传动杆20的第一连接装置22。

请再参阅图2至图4,于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装置22包含有一限位部24,该限位部24自该传动杆20的外周面凹陷形成且沿该传动杆20的轴向x延伸,该帘面30的上端302包含有一板件32,该板件32可拆卸地插设于该限位部24。

其中,该限位部24具有一开口242及一容置槽244连通于该开口242,该开口242形成于该传动杆20的外周面,该板件32容设于该容置槽244内。补充说明的是,该板件32的宽度介于该开口242的宽度及该容置槽244的宽度之间,借此,当该板件32插设于该第一连接装置22的容置槽244后,该板件32才不会因帘面受外力拉扯而从该开口242脱离而出。

当使用者欲更换帘面时,使用者仅需将该帘面30沿轴向x朝该传动杆20的一端滑移,使该板件32完全从该第一连接装置22的限位部24脱离,接者再将新的帘面的板件重新插设于该传动杆20的第一连接装置22的限位部24,如此便完成更换作业。

请参阅图5至图7,在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装置22a包含有一具有钩状结构的魔鬼毡或是具有环状结构的魔鬼毡,该帘面30a的上端302a具有一对应该第一连接装置22a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魔鬼毡或是具有钩状结构的魔鬼毡。在本实施例中,当欲更换帘面时,使用者仅需将该帘面30a的上端的魔鬼毡与该传动杆20a的第一连接装置22a的魔鬼毡二者拆卸分离,再将新的帘面的上端的魔鬼毡黏附于该传动杆20a的第一连接装置22a的魔鬼毡,如此便完成更换作业。

另外,在第2实施例中,该传动杆20a的外周面形成有一沿轴向x延伸的凹部24a,该第一连接装置22a的魔鬼毡设于该凹部24a,通过该凹部24a的结构,让该第一连接装置22a的魔鬼毡的高度不会过于突出该传动杆20a的外周面,更佳地,该凹部24a可使该第一连接装置22a的魔鬼毡的高度等于或低于该传动杆20a的外周面,如此当帘面于传动杆20a上卷收时,可让卷收过程更加顺畅。唯,该凹部24a并非必要结构,即便不具有该凹部24a仍可达成帘面的卷收的功能。

请再参阅图8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装置22b包含有一夹持槽42b、一侧槽44b、一螺孔46b、一压条48b及一螺锁件50b,该夹持槽42b自该传动杆20b的外周面凹陷形成且沿轴向x延伸,该夹持槽42b可为但不限于沿该传动杆20b的径向凹陷,该侧槽44b形成于该夹持槽42b的一侧边且同样沿轴向x延伸,该侧槽44b连通于该夹持槽42b,该螺孔46b形成于该传动杆20b且连通该侧槽44b及该传动杆20b外侧,该螺孔46b的数量可依照帘面的宽度及重量而调整,再此不加以限制,该压条48b设于该侧槽44b内,该螺锁件50b螺设于该螺孔46b且一端抵顶于该压条48b,该帘面30b的上端302b可拆卸地插设于该夹持槽42b内并受该压条48b抵顶,当该帘面30b的上端302b受该压条48b的抵顶时,该帘面30b将无法自该夹持槽42b脱离。

当使用者欲更换帘面时,使用者仅需将该螺锁件50b朝远离该压条48b的方向螺松,以使该帘面30b的上端302b不受压条48b的抵顶压迫,此时便可将该帘面30b的上端302b从该夹持槽42b中移出,接者再将新的帘面的上端插设于该传动杆20b的第一连接装置22b的夹持槽42b中,最后再将该螺锁件50b朝该压条48b的方向螺紧,直到新的帘面的上端受到压条48b的抵顶而无法脱离,如此便完成更换作业。再者,为了有效提升该压条48b对该帘面30b的上端302b的摩擦力,该压条48b还可包含有一齿部482b,该齿部482b抵接于该帘面30b的上端302b。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为了让结构更精简,第3实施例的侧槽44b及压条48b可省略之(图中未示)。也就是说,此时该第一连接装置仅包含有夹持槽、螺孔及螺锁件,夹持槽自传动杆的外周面凹陷形成且沿轴向x延伸,螺孔形成于传动杆且连通夹持槽及传动杆外侧,螺锁件螺设于螺孔且一端抵顶于该帘面的上端,于此等结构下,该帘面的上端直接受到螺锁件的抵顶而无法自夹持槽脱离。另外,若未设有侧槽44b及压条48b时,该帘面的上端可增设但不限于有一板件(图中未示),板件可拆卸地插设于夹持槽内,借此可避免螺锁件直接对帘面上端的抵顶而造成帘面的破坏。

请再参阅图11至图13b,在本实用新型第4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装置22c包含有一扣接槽24c及一定位件26c,该定位件26c可枢转地设于该扣接槽24c并可于一夹持位置p1(如图13a所示)及一松脱位置p2(如图13b所示)之间枢转,当该定位件26c位于该夹持位置p1时,该帘面30c的上端302c会受到夹持而固定,当该定位件26c位于该松脱位置p2时,该帘面30c的上端302c可自该传动杆20c脱离。其中该定位件26c的数量可依照帘体的宽度及重量而变更,于此不加以限制。

当使用者欲更换帘面时,仅需将该定位件26c调整至该松脱位置p2,此时该帘面30c的上端302c就不受到夹持而处于可任意移动状态,此时便可将该帘面30c的上端302c从该第一连接装置22c移出,接者再将新的帘面的上端放置于该传动杆20c的第一连接装置22c上,最后再将该定位件26c调整至该夹持位置p1,此时新的帘面的上端就会受到夹持而固定,如此便完成更换作业。

再者,于本实施例或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让该定位件26c可有效达到枢转定位的效果,该第一连接装置22c还包含有一定位肋28c形成于该扣接槽24c的槽壁,该定位件26c包含有一枢接部262c及一夹持部264c,该枢接部262c枢设于该扣接槽24c,该定位件26c的枢接部262c具有对应该定位肋28c的定位槽266c,使该定位件26c可于该夹持位置p1及该松脱位置p2间进行切换。当该定位件26c位于该夹持位置p1时,该帘面30c的上端302c会受到该定位件26c的夹持部264c的夹持而达到固定的效果。

综上所陈,通过前述传动杆的第一连接装置与帘面的上端的搭配,当帘面因需求而进行更换时,使用者得以仅更换帘面的部分,而不需要汰换整组传动杆及其它相关的制动系统,因而具有废弃物减量及对环境资源友善的优点,此外,因不需要汰换传动杆及其它制动系统等组件,因而能减少使用者的更换成本,大幅降低使用者的负担。

最后,必须再次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于前述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构成组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举凡未超脱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简易结构润饰或变化,或与其它等效组件的更替,仍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涵盖的范畴。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