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收纳的旋转折叠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2776发布日期:2020-10-17 00:40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收纳的旋转折叠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椅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收纳的旋转折叠椅。



背景技术:

折叠椅,轻便、可叠放功能的座椅,既方便搬运,又节省空间,常用于各类培训机构、各级学校、公共场所、医院、餐厅、酒店、公司、家庭等场所,传统的折叠椅多是由折叠支架支撑布面构成,通过折叠支架中某些连接杆的相对转动并配合布面的限制以达到展开和收合的状态,结构固定、种类较少、功能单一、使用者只能停留在固定的状态上,舒适度低,为了提高折叠椅的功能性和舒适度,出现了可旋转的折叠椅,但其结构较复杂,承受较大体重时容易损坏,自身体积和重量较大,不方便携带和收纳。

在授权公布号为cn203538799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旋转折叠椅,包括一椅座支架、一椅脚支架及活动连接椅座支架与椅脚支架的一支撑块;该支撑块包括上支座、下支座以及枢接上支座和下支座的枢接件,上支座和下支座上分别设供椅座支架各支杆及椅脚支座各支杆插置的斜向插孔,椅座支架与椅脚支架的各杆件通过弹性绳与支撑块连接在一起,该旋转折叠椅折收体积更紧凑,更容易携带和收藏,但该旋转折叠椅在旋转时,上支座的下端面和下支座的上端面直接接触摩擦,为了起到更好地支撑作用,支座端面一般使用硬度较大、耐磨性较差的金属面或塑料面,在承重情况下旋转,长期摩擦端面极易被磨损,影响整个椅座支架的稳定性,提高了更换频率及成本,同时,椅座支架各支杆及椅脚支座各支杆插置在斜向插孔中,安装及拆卸时间均较长,且各支杆与支撑块采用上述连接方式,收纳状态下,各支杆之间可能会出现相互缠绕、错位现象,操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设计一种使用寿命长、稳定性高、方便携带和收纳的旋转折叠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收纳的旋转折叠椅,包括折叠椅架和支撑在折叠椅架上的椅布,所述折叠椅架包括椅座支杆组件、椅脚支杆组件及活动连接椅座支杆组件和椅脚支杆组件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通过枢接件枢接的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包括上支座本体和与连接在上支座底面带有轴套的法兰盘,所述上支座中心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枢接孔,所述轴套插入第一枢接孔并与第一枢接孔过盈配合,所以下支座中心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枢接孔,所述枢接件依次穿过轴套内孔和第二枢接孔以实现上支座和下支座的枢接。

采用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方案中的安装座采用上述结构,旋转折叠椅打开使用时,与固定在地面上的椅脚支杆组件连接的下支座固定在地面上不动,与椅座支杆组件连接的上支座随人体的转动而转动,转动频率较高,为了防止上支座底面的磨损,因此在上支座底面固定有法兰盘,使上支座和下支座的相对转动更加平顺,大大减缓了上支座和下支座的磨损,降低了更换成本,保证了折叠椅的稳定性。

2、采用本方案中的安装座上支座转动频率高,第一枢接孔与枢接件相对旋转频率也较高,为了避免第一枢接孔与枢接件的长期摩擦,在第一枢接孔内设有轴套,轴套固定在法兰盘上,与上支座同步转动,轴套硬度交底、耐磨性好,避免第一枢接孔与枢接件的磨损,降低上支座或枢接件的更换频率和成本。

3、上述安装座结构简单、方便装配、承重和耐磨性能好,使用时间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安装座体积大小,方便携带和收纳,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作为优选,所述枢接件上方设有第一缩颈台阶,所述轴套内孔设有与第一缩颈台阶配合的第一环形凸起;或者所述枢接件上方设有第一缩颈台阶,所述第一缩颈台阶至少部分穿出轴套内孔,第一缩颈台阶穿出部上设有第一卡环,所述第一卡环压覆在轴套上端面和第一枢接孔壁上端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枢接件下方设有第二缩颈台阶,所述第二枢接孔内设有与第二缩颈台阶配合的第二环形凸起;或者所述枢接件上方设有第二缩颈台阶,所述第二缩颈台阶至少部分穿出第二枢接孔,第二缩颈台阶穿出部上设有第二卡环,所述第二卡环压覆在第一枢接孔壁下端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椅座支杆组件包括两个前支杆和至少一个后支杆,所述上支座的近上方的周缘设有供椅座各支杆插入的斜向插孔,所述斜向插孔向上向外呈放射状。

作为优选,所述椅座支杆靠近上支座的一端为空心结构,所述斜向插孔内设有将斜向插孔分隔的定位柱,该定位柱将斜向插孔分隔成环形插槽,椅座支杆插入时,所述椅座支杆插入环形插槽中,所述椅座支杆的内壁与定位柱过盈配合,所述椅座支杆的外壁与斜向插孔的内壁过盈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斜向插孔外设有圆筒,所述圆筒中的空心圆柱结构形成斜向插孔的延伸孔。

作为优选,所述圆筒与上支座之间设有加强筋板,所述圆筒与圆筒之间设有加强筋板。

作为优选,所述椅脚支杆组件包括至少三个椅脚支杆,所述下支座包括多个沿圆周分布的开口向下的铰接座,所述椅脚支杆通过铰链销铰接在铰接座中,所述铰接座上设有限制椅脚支杆最大打开角度的限位部。

作为优选,所述铰接座内与椅脚支杆转动方向平行的两侧壁上均设有三角限位凸起,所述三角限位凸起将铰接座分隔成将椅脚支杆固定在收纳状态的第一限位槽和将椅脚支杆固定在打开状态的第二限位槽。

作为优选,所述铰接座的内壁上设有多个防震凸起,所述防震凸起为点状凸起或条状凸起。

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于收纳的旋转折叠椅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于收纳的旋转折叠椅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于收纳的旋转折叠椅架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座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支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下支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枢接件在上支座和下支座中的一种枢接方式。

图8为本实用新型枢接件在上支座和下支座中的另一种枢接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便于收纳的旋转折叠椅,包括折叠椅架001和支撑在折叠椅架001上的椅布002,折叠椅架001包括椅座支杆组件1、椅脚支杆201组件2及活动连接椅座支杆组件1和椅脚支杆201组件2的安装座3,如图4所示,安装座3包括通过枢接件303枢接的上支座301和下支座302,上支座301包括上支座301本体和与连接在上支座301底面带有轴套305的法兰盘304,上支座301中心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枢接孔301a,轴套305插入第一枢接孔301a并与第一枢接孔301a过盈配合,所以下支座302中心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枢接孔302a,枢接件303依次穿过轴套305内孔和第二枢接孔302a以实现上支座301和下支座302的枢接。

本方案中的安装座3采用上述结构,旋转折叠椅打开使用时,与固定在地面上的椅脚支杆201组件2连接的下支座302固定在地面上不动,与椅座支杆组件1连接的上支座301随人体的转动而转动,转动频率较高,为了防止上支座301底面的磨损,因此在上支座301底面固定有法兰盘304,使上支座301和下支座302的相对转动更加平顺,大大减缓了上支座301和下支座302的磨损,降低了更换成本,保证了折叠椅的稳定性。采用本方案中的安装座3上支座301转动频率高,第一枢接孔301a与枢接件303相对旋转频率也较高,为了避免第一枢接孔301a与枢接件303的长期摩擦,在第一枢接孔301a内设有轴套305,轴套305固定在法兰盘304上,与上支座301同步转动,轴套305硬度交底、耐磨性好,避免第一枢接孔301a与枢接件303的磨损,降低上支座301或枢接件303的更换频率和成本。上述安装座3结构简单、方便装配、承重和耐磨性能好,使用时间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安装座3体积大小,方便携带和收纳,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为了便于枢接件303的直接安装,减少其他物料的使用,如图7式所示,枢接件303上方设有第一缩颈台阶303a,轴套内孔设有与第一缩颈台阶303a配合的第一环形凸起305a;或者枢接件303上方设有第一缩颈台阶303a,如图8所示,第一缩颈台阶303a至少部分穿出轴套305内孔,第一缩颈台阶303a穿出部上设有第一卡环306,第一卡环306压覆在轴套305上端面和第一枢接孔301a壁上端面上,如图7和图8所示,枢接件303下方设有第二缩颈台阶303b,第二枢接孔302a内设有与第二缩颈台阶303b配合的第二环形凸起;或者枢接件303上方设有第二缩颈台阶303b,第二缩颈台阶303b至少部分穿出第二枢接孔302a,第二缩颈台阶303b穿出部上设有第二卡环(图上未示出),第二卡环压覆在第一枢接孔301a壁下端面上,通过枢接件303和第一枢接孔301a、第二枢接孔302a自身结构特征实现连接,枢接牢固,不会出现松脱现象,相对旋转平顺,不会出现卡死现象,不借助或尽量少借助其他物料,节省物料存贮和运输的劳力成本和费用成本。

为了使用者坐入椅座中后,椅座对人体起到更好地支撑作用,如图2所示,椅座支杆组件1包括两个前支杆101和至少一个后支杆102,上支座301的近上方的周缘设有供椅座各支杆插入的斜向插孔,斜向插孔向上向外呈放射状。为了使椅布002展开更开,容纳空间更大,提高使用的舒适度,后支杆102一般为两根,前支杆101和后支杆102插入后形成放射状,如图3所示,后支杆102长度大于前支杆101长度,后支杆102可以为几个分管的插装结构,且具有一定弧度,以更贴合人体结构,椅座支杆101、102可以设计成与上支座301分体的形式,即不使用旋转折叠椅时,将椅座支杆101、102取下后,两者不连接,分别收纳,减少每个部件的体积,便于搬运和运输,使用中为了防止携带过程中椅座支杆101、102的丢失,椅座支杆101、102使用空心支杆,椅座支杆101、102通过弹性绳与上支座301连接在一起。

为了提高椅座各支杆插接后连接的牢固度,椅座支杆101、102靠近上支座301的一端为空心结构,如图5所示,斜向插孔内设有将斜向插孔分隔的定位柱301b,该定位柱301b将斜向插孔分隔成环形插槽301c,椅座支杆101、102插入时,椅座支杆101、102插入环形插槽301c中,定位柱301b插入空心结构中,椅座支杆101、102的内壁与定位柱301b过盈配合,椅座支杆101、102的外壁与斜向插孔的内壁过盈配合,定位柱301b对椅座支杆101、102的插入具有导向作用,插入后定位柱301b和斜向插孔的内壁对椅座支杆101、102具有双重挤压作用,增大了相互之间的摩擦力,使椅座支杆101、102在非较大人为外力作用下不会轻易脱落,同时,在椅座支杆101、102承受人体重量时,在椅座支杆101、102上产生弯曲应力,位于斜向插孔插口处的椅座支杆101、102容易出现应力集中而折断,因此可以将定位柱301b长度设计的较长,突出于斜向插孔插口处,通过定位柱301b插入椅座支杆101、102空心结构中,从而增强斜向插孔插口处的椅座支杆101、102的强度,避免折断,使旋转折叠椅的承重能力更强。

为了使椅座支杆101、102插入部分更多更长,如图5所示,斜向插孔外设有圆筒301d,圆筒301d的中心轴与通孔的中心轴重合,直径相同,圆筒301d与上支座301一体成型,圆筒301d中的空心圆柱结构形成斜向插孔的延伸孔,增大了椅座支杆101、102与斜向插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椅座支杆101、102插入后的牢固度,同时,在椅座支杆101、102承重时,空心圆柱结构套筒对椅座支杆101、102具有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加了椅座支杆101、102的强度。

人体重量通过支杆直接传至圆筒301d和上支座301上,为了提高圆筒301d和上支座301的强度和刚度,如图5所示,圆筒301d与上支座301之间设有加强筋板301e,圆筒301d与圆筒301d之间设有加强筋板301e,从而防止圆筒301d折断脱落,或上支座301开裂。

为了保持整个旋转折叠椅的稳定性,椅脚支杆201组件2包括至少三个椅脚支杆201,为了保证承重和稳定性等各方面性能,一般为四个椅脚支杆201,如图6所示,下支座302包括多个沿圆周分布的开口向下的铰接座302b,椅脚支杆201通过铰链销铰接在铰接座302b中,使用完收纳时,将各椅脚支杆201向内旋转收入下支座302下方,形成聚拢状,使用打开时,将各椅脚支杆201向外旋转呈放射状,为了限制椅脚支杆201打开的最大角度,铰接座302b上设有限制椅脚支杆201最大打开角度的限位部302c,限位部302c将椅脚支杆201限制在最大角度处,在上方承重情况下,限位部302c具有阻挡作用,椅脚支杆201也不会继续向外转动,椅脚支杆201会给限位部302c较大的挤压力,为了增强限位部302c的强度,防止上方压力过大时其被挤压爆裂,影响整个旋转折叠椅的稳定性,在限位部302c上设有较厚的加强筋。

为了在收纳状态或打开状态下,将椅脚支杆201固定在某一位置,防止其来回晃动,如图6所示,铰接座302b内与椅脚支杆201转动方向平行的两侧壁上均设有三角限位凸起302d,三角限位凸起302d将铰接座302b分隔成将椅脚支杆201固定在收纳状态的第一限位槽和将椅脚支杆201固定在打开状态的第二限位槽,三角限位凸起302d包括一个竖边和斜面,椅脚支杆201位于第一限位槽中时,竖边对其起到阻挡固定作用,椅脚支杆201位于第二限位槽中时,斜边对其起到阻挡固定作用,使其成为结构固定的椅子,可以任意移动位置而不需要去重新调整椅脚支杆201。

人体坐下时,椅脚支杆201的瞬间冲力较大,为了缓解瞬间冲力,防止冲力过大造成铰接座302b开裂,铰接座302b的内壁上设有多个防震凸起(图中未示出),对椅脚支杆201的冲力起到缓冲作用,大大减轻了落至铰接座302b上的冲力,同时,防止椅脚支杆201和铰接座302b的硬性碰撞,增强铰接座302b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的防震凸起为点状凸起或条状凸起,可以理解的是,防震凸起也可以换成其他缓冲部件,如橡胶、海绵等。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