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置纱窗的平开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57469发布日期:2020-09-01 17:26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外置纱窗的平开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系统门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外置纱窗的平开窗。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内平开方式的纱窗一般设置在玻璃窗的内部,开关玻璃窗时都必须先打开纱窗,使用时比较麻烦。且现有的纱窗的安装通常需要打孔,再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进行安装;无疑地,在窗框上打孔会对窗体的气密性造成影响,而且该种安装方式复杂,不利于安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外置纱窗的平开窗,包括窗框、窗扇、纱扇、外框以及连接件,窗扇可活动地设于窗框上,外框通过连接件安装至窗框的外侧,纱扇可摆动地的设于外框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纱窗外置的平开窗,外框通过连接件连接在窗框的外侧,不会占用室内的任何空间,且外框仅通过连接件安装至窗框上,不用改变窗框的原本结构,能够有利于纱窗的加装;本实用新型的纱窗安装不用钻孔,能够保证平开窗整体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不仅防水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纱窗的安装、拆卸都非常方便,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窗框的外侧设有第一安装槽,外框上设有第二安装槽,连接件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安装槽配合的勾部,连接件的另一端设于与第二安装槽配合的折弯部。

由此,外框通过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配合的方式安装至窗框的外侧,该安装方式更简单,拆卸也简便;无需钻孔保证平开窗整体的气密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纱扇通过第一铰接件设于外框上,外框上设有第一密封条,第一密封条与纱扇可分离相抵。

由此,第一密封条能够对纱扇与外框之间进行密封,同时能够对纱扇的开闭进行缓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纱扇上设有第二密封条,第二密封条与窗框可分离相抵。

由此,第二密封条能够对纱扇与窗框之间进行密封,同时能够对纱扇的开闭进行缓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窗框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若干第一隔热条以及第三密封条,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通过若干第一隔热条相接,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内外分布,第三密封条设于第一隔热条上。

由此,第一框体、第二框体通过若干第一隔热条进行隔断,降低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的导热效率,能够提高本平开窗的保温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框体的外侧设有排水槽,第二框体的外侧设有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与第三密封条之间形成集水腔,排水槽的上壁设有排水孔,集水腔通过排水孔与集水腔连通。

由此,本平开窗通过第一限位板和第三密封条形成的集水腔对雨水进行收集,然后通过排水孔、排水槽将积水排至室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窗扇包括第一扇体、第二扇体、隔热玻璃以及若干第二隔热条,第一扇体和第二扇体通过第二隔热相接,第一扇体、第二扇体内外分布,隔热玻璃通过压线组件安装在第二扇体和第一扇体之间。

由此,第一扇体、第二扇体通过若干第二隔热条进行隔断,降低第一扇体、第二扇体的导热效率,且设至有隔热玻璃,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平开窗的保温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扇体上设有第四密封条,第四密封条与第一框体可分离相抵。

由此,窗扇与窗框之间以第四密封条进行密封,形成第一道密封结构。保证本平开窗的气密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靠近窗框的第二隔热条上设有凸条,凸条与第三密封条可分离相抵。

由此,窗扇与窗框之间以凸条、第三密封条进行密封,形成第二道密封结构。保证本平开窗的气密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槽设于第一限位板上,第一安装槽上设有第五密封条,第五密封条与第二扇体可分离相抵。

由此,窗扇与窗框之间以第五密封条进行密封,形成第三道密封结构。保证本平开窗的气密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纱窗由外框和纱扇构成,外框通过卡接的方式安装至窗框的外侧,不会占用室内的空间,且该卡接的方式不需要钻孔、粘接,不需要改变窗框的本体结构,能够进行快速安装或拆卸,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外置纱窗的平开窗的一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外置纱窗的平开窗的另一状态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外置纱窗的平开窗中的连接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外置纱窗的平开窗中的连接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窗框、11-第一框体、12-第二框体、121-第一限位板、122-第一安装槽、123-排水槽、124-排水孔、13-第一隔热条、14-第三密封条、15-第五密封条、2-窗扇、21-第一扇体、211-第三限位板、22-第二扇体、23-隔热玻璃、24-第二隔热条、241-凸条、25-压线组件、26-第四密封条、3-纱扇、31-第二密封条、4-外框、41-第二安装槽、42-第一密封条、43-第二限位板、5-连接件、51-勾部、52-折弯部、5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公开以平开窗的左侧为室内,以平开窗的右侧为室外,以室内、室外定义本公开的内侧、外侧。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外置纱窗的平开窗。包括窗框1、窗扇2、纱扇3、外框4以及连接件5;窗扇2可活动地设于窗框1上,窗扇2通过第二铰接件设于窗框1上;外框4通过连接件5安装至窗框1的外侧,纱扇3可摆动地的设于外框4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纱窗外置的平开窗,外框4通过连接件5连接在窗框1的外侧,不会占用室内的任何空间,且外框4仅通过连接件5安装至窗框1上,不用改变窗框1的原本结构,能够有利于纱窗的安装;本实用新型的纱窗安装不用钻孔,能够保证平开窗整体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不仅防水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纱窗的安装、拆卸都非常方便,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结合图1-4,窗框1的外侧设有第一安装槽122,外框4上设有第二安装槽41;连接件5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安装槽122配合的勾部51,勾部51与第一安装槽122卡接;连接件5的另一端设于与第二安装槽41配合的折弯部52,折弯部52与第二安装槽41卡接;同时,为了增加折弯部52与第二安装槽41的坚固度,在折弯部52上设有安装孔53,第二安装槽41上设有螺栓与安装孔53连接。

外框4通过连接件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槽122、第二安装槽41配合的方式安装至窗框1的外侧,该安装方式更简单,拆卸也简便;无需钻孔保证平开窗整体的气密性。

结合图1-2,纱扇3通过第一铰接件设于外框4上;外框4的设有第一密封条42,外框4的外侧设有第二限位板43,第一密封条42设于第二限位板43的内侧端面;第一密封条42与纱扇3可分离相抵,即第一密封条42与纱扇3的外侧面可分离相抵。第一密封条42能够对纱扇3与外框4之间进行密封,同时能够对纱扇3的开闭进行缓冲。

结合图1-2,纱扇3上设有第二密封条31,第二密封条31设于纱扇3的内侧面;第二密封条31与窗框1的外侧面可分离相抵。第二密封条31能够对纱扇3与窗框1之间进行密封,同时能够对纱扇3的开闭进行缓冲。

结合图1-2,窗框1包括第一框体11、第二框体12、若干第一隔热条13以及第三密封条14;第一框体11和第二框体12通过若干第一隔热条13相接,第一框体11、第二框体12内外分布;第三密封条14设于第一隔热条13上,靠近窗扇2的第一隔热条13的端面设有卡槽,第三密封条14卡接在该卡槽上。第一框体11、第二框体12通过若干第一隔热条13进行隔断,降低第一框体11、第二框体12的导热效率,能够提高本平开窗的保温性能。

结合图1-2,第二框体12的外侧设有排水槽123,第二框体12的外侧设有第一限位板121,第一限位板121与第三密封条14之间形成集水腔,排水槽123的上壁设有排水孔124,集水腔通过排水孔124与集水腔连通。第三密封条14的内部设有若干空腔,该空腔能够降低传热效率。

本平开窗通过第一限位板121和第三密封条14形成的集水腔对雨水进行收集,然后通过排水孔124、排水槽123将积水排至室外。

结合图1-2,窗扇2包括第一扇体21、第二扇体22、隔热玻璃23以及若干第二隔热条24,第一扇体21和第二扇体22通过第二隔热相接,第一扇体21、第二扇体22内外分布;隔热玻璃23通过压线组件25安装在第二扇体22和第一扇体21之间。

第一扇体21、第二扇体22通过若干第二隔热条24进行隔断,降低第一扇体21、第二扇体22的导热效率,且设至有隔热玻璃23,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平开窗的保温性能。

结合图1-2,第一扇体21上设有第四密封条26,第一扇体21的内侧设有第三限位板211,第四密封条26设于第三限位板211的外侧端面;第四密封条26与第一框体11可分离相抵。窗扇2与窗框1之间以第四密封条26进行密封,形成第一道密封结构。保证本平开窗的气密性。

结合图1-2,靠近窗框1的第二隔热条24上设有凸条241,凸条241与第三密封条14可分离相抵。窗扇2与窗框1之间以凸条241、第三密封条14进行密封,形成第二道密封结构。保证本平开窗的气密性。

结合图1-2,第一安装槽122设于第一限位板121的内侧面上,第一安装槽122上设有第五密封条15,第五密封条15与第二扇体22的外侧面可分离相抵。窗扇2与窗框1之间以第五密封条15进行密封,形成第三道密封结构。保证本平开窗的气密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纱窗由外框4和纱扇3构成,外框4通过卡接的方式安装至窗框1的外侧,不会占用室内的空间,且该卡接的方式不需要钻孔、粘接,不需要改变窗框1的本体结构,能够进行快速安装或拆卸,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