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篷杆快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4827发布日期:2020-10-09 18:15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顶篷杆快拆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载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篷杆快拆机构。



背景技术:

儿童提篮、儿童车等儿童载具上一般会设置有顶篷,顶篷可遮挡在载具的乘卧空间上以防止儿童被强烈的阳光直晒或被雨水淋湿。顶篷包括一安装在载具主体上的顶篷杆以及套设在顶篷杆上并由顶篷杆支撑的布料、织物等。

目前许多儿童载具上顶篷都被设计为可拆卸的结构,当无需使用顶篷时可将顶篷杆从载具主体上拆卸后移除顶篷,从而使得载具上能有更开阔的空间。但现有的载具主体上用于固定顶篷杆的结构较为复杂,增加了儿童载具的制造成本,同时也使得在拆、装顶篷杆时的操作较为费时费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顶篷杆快拆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顶篷杆快拆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篷杆快拆机构,设于载具主体与顶篷杆之间,顶篷杆包括侧杆,顶篷杆快拆机构包括固定座与安装件,固定座与安装件中的一者设于载具主体的侧边,另一者固定于侧杆,固定座开设有卡孔,安装件具有卡合于卡孔中并可藉由安装件形变而从卡孔中脱离的锁定凸部。

本实用新型的顶篷杆快拆机构包括了固定座与安装件,两者分别设置于载具主体的侧边以及顶篷杆的侧杆,将侧杆插入固定座使锁定凸部卡入卡孔时,则实现了顶篷杆在载具主体上的安装。需要拆卸顶篷时,按压安装件使其形变,使锁定凸部从卡孔中脱出,则安装件可从固定座上分离,侧杆可自由拆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顶篷杆快拆机构的结构简单,安装时只需进行插入动作而拆卸时只需进行按压动作,操作上非常简便。

较佳地,安装件包括扁平状的插入部,锁定凸部设于插入部上,固定座具有一供插入部插入的插槽,卡孔设于固定座的侧壁并与插槽连通。

具体地,插入部上贯穿地开设一u形的缝隙并具有被缝隙围绕的形变部,锁定凸部凸起地设于形变部上。

更具体地,插入部上还在邻近于形变部的位置贯穿地开设有一通孔。

具体地,安装件包括相对枢接的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与载具主体或侧杆固定,第二安装部包括插入部。

具体地,插槽的开口朝下,插入部往上延伸并可向上插入固定座中。

较佳地,固定座固定于载具主体的侧边,安装件固定于侧杆的末端。

具体地,载具主体的两侧边分别固定有一固定座,顶篷杆呈u形结构并包括两侧杆,两侧杆的末端均固定有安装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设有本实用新型顶篷杆快拆机构的儿童载具的立体图。

图2是儿童载具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顶篷杆与安装件的立体图。

图6是顶篷杆与安装件另一角度立体图。

标记说明

1载具主体、2顶篷杆、20侧杆、3固定座、31卡孔、32插槽、4安装件、41锁定凸部、42插入部、43缝隙、44形变部、45通孔、46第一安装部、47第二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在儿童载具中的顶篷杆快拆机构,具体的,顶篷杆快拆机构是设置在儿童载具的载具主体1与顶篷杆2之间,其中载具主体1用于承载儿童,而顶篷杆2用于作为顶篷的支撑骨架。顶篷杆2包括侧杆20,顶篷杆快拆机构包括固定座3与安装件4,固定座3与安装件4中的一者设于载具主体1的侧边,另一者固定于侧杆20,固定座3开设有卡孔31,安装件4具有卡合于卡孔31中并可藉由安装件4形变而从卡孔31中脱离的锁定凸部41。锁定凸部41卡合于卡孔31中时侧杆20与固定座3固定,顶篷杆2安装在载具主体1上;锁定凸部41从卡孔31中脱离后侧杆20可从固定座3上离开,顶篷杆2可从载具主体1上拆卸。

固定座3与安装件4的数量均为两个,载具主体1的两侧边分别固定有一固定座3,顶篷杆2呈u形结构并包括两侧杆20,两侧杆20的末端分别固定有一安装件4。顶篷杆2安装时两个安装件4分别与两个固定座3对接,形成稳固的连接关系。当然,将固定座3固定于侧杆20并将安装件4安装在载具主体1,也能够实现顶篷杆2的便捷拆装。

再结合图5、图6,安装件4包括扁平状的插入部42,锁定凸部41凸起地设于插入部42上,固定座3具有一供插入部42插入的插槽32,卡孔31设于固定座3的侧壁并与插槽32连通,插入部42插入插槽32中后锁定凸部41从插槽32中卡入到卡孔31内。具体的,固定座3的开口朝下,而插入部42朝上延伸,在安装时将插入部42从下往上插入到固定座3中。

插入部42上贯穿地开设一u形的缝隙43并具有被缝隙43围绕的形变部44,锁定凸部41是凸起地设于形变部44上。通过设置缝隙43,可使得锁定凸部41在与固定座3发生抵触时形变部44更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将插入部42插入固定座3中的操作会更省力。同样的,在按压锁定凸部41时也更容易让形变部44变形,使插入部42从固定座3中抽出的操作也更省力。进一步的,插入部42上还在邻近于形变部44的位置贯穿地开设有一通孔45,设置通孔45的目的与设置缝隙43相同,也是为了让形变部44更加容易变形。

较佳地,安装件4包括相对枢接的第一安装部46与第二安装部47,第一安装部46与侧杆20固定,第二安装部47呈u形结构并包括前述的插入部42,第二安装部47是u形结构因此能够满足插入部42是往上延伸的结构需求。由于第一安装部46与第二安装部47是相对枢接关系,因此顶篷杆2在安装到载具主体1上后顶篷杆2能够进行摆动,从而便于调节顶篷的位置与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顶篷杆快拆机构包括了固定座3与安装件4,两者分别设置于载具主体1的侧边以及顶篷杆2的侧杆20,将侧杆20插入固定座3使锁定凸部41卡入卡孔31时,则实现了顶篷杆2在载具主体1上的安装。需要拆卸顶篷时,按压安装件4使其形变,使锁定凸部41从卡孔31中脱出,则安装件4可从固定座3上分离,侧杆20可自由拆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顶篷杆快拆机构的结构简单,安装时只需进行插入动作而拆卸时只需进行按压动作,操作上非常简便。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顶篷杆快拆机构,设于载具主体与顶篷杆之间,所述顶篷杆包括侧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篷杆快拆机构包括固定座与安装件,所述固定座与安装件中的一者设于所述载具主体的侧边,另一者固定于所述侧杆,所述固定座开设有卡孔,所述安装件具有卡合于所述卡孔中并可藉由所述安装件形变而从所述卡孔中脱离的锁定凸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篷杆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扁平状的插入部,所述锁定凸部设于所述插入部上,所述固定座具有一供所述插入部插入的插槽,所述卡孔设于所述固定座的侧壁并与所述插槽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篷杆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上贯穿地开设一u形的缝隙并具有被所述缝隙围绕的形变部,所述锁定凸部凸起地设于所述形变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篷杆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上还在邻近于所述形变部的位置贯穿地开设有一通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篷杆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相对枢接的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载具主体或侧杆固定,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所述插入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篷杆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开口朝下,所述插入部往上延伸并可向上插入所述固定座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篷杆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载具主体的侧边,所述安装件固定于所述侧杆的末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篷杆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主体的两侧边分别固定有一所述固定座,所述顶篷杆呈u形结构并包括两所述侧杆,两所述侧杆的末端均固定有所述安装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顶篷杆快拆机构,设于载具主体与顶篷杆之间,顶篷杆包括侧杆,顶篷杆快拆机构包括固定座与安装件,固定座与安装件中的一者设于载具主体的侧边,另一者固定于侧杆,固定座开设有卡孔,安装件具有卡合于卡孔中并可藉由安装件形变而从卡孔中脱离的锁定凸部。将侧杆插入固定座使锁定凸部卡入卡孔时,则实现了顶篷杆在载具主体上的安装。需要拆卸顶篷时,按压安装件使其形变,使锁定凸部从卡孔中脱出,则安装件可从固定座上分离,侧杆可自由拆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顶篷杆快拆机构的结构简单,安装时只需进行插入动作而拆卸时只需进行按压动作,操作上非常简便。

技术研发人员:陈宏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宝钜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7
技术公布日:2020.10.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