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收纳的医用陪护装置及其陪护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6346发布日期:2020-10-23 12:4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收纳的医用陪护装置及其陪护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陪护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收纳的医用陪护装置及其陪护椅。



背景技术:

陪护床也可称陪人床等,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加,医疗条件也在不断完善,医院的陪护率居高不下,医院的床位严重不足,医院很难满足每个病人都至少有一个陪护家属的床位需求,陪护问题已经成为医疗管理的难题之一。

目前,现有的医疗陪护床都是由医院的内部管理人员从仓库或者固定的地点去搬过来,十分不便,并且还导致医护房间变得拥挤,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我国专利公告号cn209499221u公开了一种医院陪护床,即将陪护床结合柜子,在闲置时候,就将陪护床收纳进柜子内,虽然能解决以上一部分的问题,但还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该陪护床从柜子拿出后,展开的状态就是床,只能供人体卧躺,功能单一;二,其展开的长度固定,还是比较占用场地空间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方便承座、卧躺以及收纳的医用陪护装置及其陪护椅。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解决手段是一种陪护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椅架部;

椅座部,其底面固定连接于所述椅架部;

椅背部,至少包括一中间翻折部和背靠部,所述中间翻折部通过角度调节器与椅座部铰接,所述背靠部铰接于所述中间翻折部;

腿托部,通过翻折机构连接于椅座部;

其中,腿托部相对于椅座部转动并叠放于椅座部上,椅背部相对于椅座部转动,当中间翻折部与腿托部抵触,背靠部相对于中间翻折部转动并叠放于腿托部上,中间翻折部的高度至少等于腿托部的厚度,陪护椅处于收纳状;椅座部、椅背部以及腿托部处于同一水平线时,陪护椅处于卧躺状;腿托部叠放于椅座部上,椅背部相对于椅座部调节90°至180°,陪护椅处于承座状;该陪护椅能切换三种状态,减少了医护房间里的椅子放置,将床、椅子的功能结合在一起,既方便收纳、又可以承座或卧躺。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椅架部呈六边框架结构,并在其顶部径向相对的两侧固定或铰接设置有一扶手,其扶手位于椅背部的两侧,为了在使用时能够有人体手部能更好的放置,当扶手固定设置在椅架部上时,当陪护椅处于承座状,人体的手部可以放置在扶手上,当陪护椅处于收纳状时,通过扶手握持推入收纳容器内,此时,扶手距离底架部顶端的高度等于腿托部的厚度加上背靠部的厚度,当陪护椅处于卧躺状时,扶手用于阻挡人体,防止人体熟睡时从陪护椅掉落到地上,当扶手采用铰接时,扶手更容易收纳。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陪护椅处于收纳状态时,扶手距离椅架部顶端的高度等于腿托的厚度加上背靠部的厚度,将陪护椅收纳呈豆腐块状,更好地放入柜体的收纳容器内。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翻折机构包括中间件以及分别铰接于中间件两端的摆动件,位于两端摆动件之间的中间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径向相对的中间件上设置有一第二限位部;当摆动件与第一限位部抵触时,两端摆动件处于同一轴线;当两端的摆动件与第二限位部抵触时,两端摆动件的抽线平行相对,采用翻折机构相对合页而言,支撑强度大,其翻折的灵活度也比较高。

一种便于收纳的医用陪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柜体,设置有一收纳容腔;以及

陪护椅,当陪护椅处于收纳状时,该陪护椅能够置入于所述收纳容腔内。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陪护椅通过滑动组件连接于收纳容腔内;通过滑动组件之间的线性滑动以及导向,陪护椅能够顺着滑动组件的运动轨道从收纳容腔内移出或收回,为了使得每个柜体匹配对应的陪护椅以及方便陪护椅从收纳容腔内移进移出。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一滑动连杆,滑动连杆包括顺次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收纳容腔内壁上,其杆身一侧设置有一滑轨;第二连杆的一侧设置有一滑动件,另一侧设置有一滑轨,其滑动件置入于第一连杆的滑轨内,使得第二连杆能够相对第一连杆滑动;第三连杆的一侧设置有滑动件,第三连杆的滑动件置入第二连杆的滑轨内,第三连杆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杆滑动,第三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椅架部,优势在于无需绝对的限制柜体与陪护椅的距离,换言之,即当陪护椅处于承座状时,可以相对缩短柜体与陪护椅的距离,当陪护椅处于卧躺状时,可以相对伸长柜体与陪护椅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椅架部的底端设置有滚轮,滚轮上设置有刹车片。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收纳容腔的出口处设置有用于封闭收纳容腔的柜门。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柜体的两侧设置挂钩,以及于挂钩一体设置的把手;所述柜体还设置有一物品存储抽屉,该抽屉位于收纳容腔上方。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陪护椅可以在承座状、卧躺状以及收纳状之间任意切换,相对于现有的配合床而言,功能更加的完善,一个陪护装置可以实现三种功能,而且不需要占用病床房间的其余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陪护装置中陪护椅收纳状时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的椅座骨架、椅背骨架以及搁脚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的椅座骨架、椅背骨架以及搁脚骨架结合pp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实施例的翻折机构的摆动件与第一限位端抵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实施例的翻折机构的摆动件与第二限位端抵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实施例的陪护椅的翻折运动状态,

图8是图1实施例的陪护装置中陪护椅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实施例的陪护装置收纳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实施例的扶手与椅架铰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腿托部1、椅座部2、中间翻折部3、椅背部4、扶手5、椅架部6、角度调节器7、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9、第三连杆10、收纳容腔11、把手12、挂钩13、抽屉14、柜体15、滚轮16、椅座骨架17、翻折机构18、搁脚骨架19、增高块20、中间翻折骨架22、背靠骨架23、枕靠段24、pp带25、摆动件26、铰接部261、套管部262、中间件27、第一限位端271、第二限位端272、金属包边28、折边29、安装孔3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考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1至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收纳的医用陪护装置被阐明,该陪护装置包括一柜体15,所述柜体15设置有一收纳容腔11,其收纳容腔11的开口处设置有一柜门,柜门关闭使得收纳容腔11形成一密闭的空间,柜门打开,使得放置在收纳容腔11的陪护椅可以移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柜门打开不阻碍或占用空间,该柜门采用隐藏式抽拉打开或关闭,具体而言,即收纳容腔11的内壁径向相对设置有一对滑轨,所述柜门的顶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滚轮16,所述滚轮16可沿着滑轨做线性滑动,与滑轨同处一水平线的内壁上设置有一限位块,即滚轮16滑到限位块是停止滑动,此时,柜门从收纳空腔内移出,并相对柜体15做向下转动,使得柜门的底部与柜体15底部闭合,从而封闭收纳容腔11;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柜门也可以铰接于收纳容腔11的开口处,通过转动柜门实现打开或关闭;其柜门的数量可以是双开门或单开门的;柜门打开方式可以采用扫码解锁、智能密码锁或机械锁等。

柜体15的两侧固定设置有一把手12,为了方便移动该柜体15,此外,把手12的两端分别一体设置有挂钩13,用于挂置物品;柜体15还设置有一抽屉14,该抽屉14位于收纳容腔11上方。

该陪护装置还包括一陪护椅,所述陪护椅在收纳状态下,能够放置于柜体15的收纳容腔11内,方便保存,且不占用空间;具体而言,所述陪护椅包括椅架部6、椅座部2、椅背部4以及腿托部1;椅架部6呈六边框架结构,其底部的四个角均设置有一万向滚轮16,至少有两个滚轮16上设置有刹车片,通过踩踏刹车片,进而限制陪护椅的滚动;椅座部2的底面固定设置在椅架部6上,椅背部4通过一角度调节器7铰接于椅座部2的一端,通过调节角度调节器7,改变椅背部4与椅座部2之间的任意角度,所述角度调节器7联动一把手12,该把手12外露在椅座部2的一侧,当人体承座在陪护椅时,通过手动转动把手12,进而调节椅背部4与椅座部2之间的角度;此外,椅背部4至少有包括一中间翻折部3和背靠部,中间翻折部3的一端通过角度调节器7铰接于椅座部2的一端,背靠部铰接于中间翻折部3的另一端,该铰接方式可以通过合页等机构连接;腿托部1通过翻折机构18铰接于椅座部2,腿托部1与椅背部4分别位于椅座部2的相对两侧,其中,中间翻折部3的高度至少要等于腿托部1的厚度。

该陪护椅可以在承座状、卧躺状以及收纳状之间任意切换,具体操作如下:

收纳状:将陪护椅的腿托部1相对于椅座部2进行翻折转动,转动其180°后,将腿托部1叠放于椅座部2的上方,然后,进行调节角度调节器7,使其椅背部4相对椅座部2件进行转动,当中间翻折部3与腿托部1抵触时或者中间翻折部3被调至到与椅座部2呈90°时,中间翻折部3不再转动,背靠部相对于中间翻折部3进行翻折,直至背靠部叠放于腿托部1上时,该陪护椅处于收纳状,并可以将陪护椅放置于柜体15的收纳容腔11内进行收纳。

承座状:将腿托部1相对于椅座部2进行翻折转动并叠放于椅座部2上,然后任意调节椅背部4与椅座部2之间的90°~180°角度,此时,陪护椅处于承座状,可将陪护椅当椅子来使用。

卧躺状:将腿托部1、椅座部2以及椅背部4处于齐平时,陪护椅处于卧躺状,可将陪护椅当床来使用。

为了在使用时能够有人体手部能更好的放置,本实施例,在椅架部6的顶端径向相对的两侧固定或铰接设置有一扶手5,其扶手5位于椅背部4的两侧;当扶手5固定设置在椅架部6上时,当陪护椅处于承座状,人体的手部可以放置在扶手5上,当陪护椅处于收纳状时,通过扶手5握持推入收纳容器内,此时,扶手5距离底架部顶端的高度等于腿托部1的厚度加上背靠部的厚度,当陪护椅处于卧躺状时,扶手5用于阻挡人体,防止人体熟睡时从陪护椅掉落到地上;当扶手5铰接设置于椅架部6上时,可以转动扶手5并使得扶手5与椅背部4处于同一水平线。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每个柜体15匹配对应的陪护椅以及方便陪护椅从收纳容腔11内移进移出,所述椅架部6的底端通过滑动组件连接于收纳容腔11内,通过滑动组件之间的线性滑动以及导向,陪护椅能够顺着滑动组件的运动轨道从收纳容腔11内移出或收回,具体而言,该滑动组件包括一滑动连杆,滑动连杆包括顺次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9以及第三连杆10,第一连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收纳容腔11内壁上,其杆身一侧设置有一滑轨;第二连杆9的一侧设置有一滑动件,另一侧设置有一滑轨,其滑动件置入于第一连杆8的滑轨内,使得第二连杆9能够相对第一连杆8滑动;第三连杆10的一侧设置有滑动件,第三连杆10的滑动件置入第二连杆9的滑轨内,第三连杆10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杆9滑动,第三连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椅架部6;当陪护椅从收纳容腔11内移出时,该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9以及第三连杆10呈阶梯阵列;采用该滑动组件的好处在于,无需绝对的限制柜体15与陪护椅的距离,换言之,即当陪护椅处于承座状时,可以相对缩短柜体15与陪护椅的距离,当陪护椅处于卧躺状时,可以相对伸长柜体15与陪护椅之间的距离;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滑动组件也可采用电机结合推杆,将陪护椅从收纳容腔11内推出或收回等方式。

实施例二:

还提供一种陪护椅骨架,该骨架应用于实施例一的陪护椅中,如所示,所述陪护椅骨架包括椅座骨架17,其底部固定连接有一椅架,椅座骨架17外部包裹柔性填充物进而形成实施例一种椅座部2;椅背骨架,相对于椅座骨架17发生转动,其中包括中间翻折骨架22以及与中间翻折骨架22铰接的背靠骨架23,所述中间翻折骨架22通过角度调节器7转动连接于椅座骨架17,椅背骨架外部包裹柔性填充物进而形成实施例一种椅背部4;搁脚骨架19,其一端通过翻折机构18转动连接于椅座骨架17的一端,搁脚骨架19外部包裹柔性填充物进而形成实施例一种腿托部1;其中,搁脚骨架19相对于椅座骨架17进行翻折并叠放于椅座骨架17上方,背靠骨架23相对中间翻折骨架22进行转动并叠放于搁脚骨架19上方,陪护椅骨架处于收纳状;椅座骨架17、椅背骨架以及搁脚骨架19齐平时,陪护椅骨架处于卧躺状;搁脚骨架19叠放于椅座骨架17上,椅背骨架相对于椅座骨架17调节角度范围为90°~180°,陪护椅骨架处于承座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折机构18采用实施例三所述的翻折机构1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翻折机构18也可以采用合页等,但实施例三的翻折机构18支撑强度要比合页大,其翻折的灵活度也比较高;此外,为了使椅座骨架17能包裹更厚的柔性填充物,坐起来更加舒适,椅座骨架17靠近搁脚骨架19的一端上设置有一增高块20,该增高块20的上表面通过翻折机构18转动连接于搁脚骨架19;其中,背靠骨架23与搁脚骨架19均由一u形主杆以及u形主杆的两侧杆体之间缠绕有多个pp带25,其pp带25最为陪护椅骨架的支撑承座作用的,椅座骨架17为一四边围合的框体,在框体上缠绕上pp带25,中间翻折骨架22由两个侧骨以及侧骨之间连接有一u形支杆,在两侧骨之间缠绕上pp带25,采用pp带25的优势在于pp带25自身的能够承受力好,且安装和制作成本都方便;此外,为了躺上去的人体的头部有一支撑效果,更符合人体构成,所述背靠骨架23的顶部至少有一段为枕靠段24,其枕靠段24的轴线与背靠骨架23的轴线呈0°~45°;其中,柔性填充物可以为原生绵、实心海绵或塑料泡沫等。

实施例三:

还提供一种实施一所述的翻折机构18的具体结构方式,如所示,所述翻折机构18包括一中间件27以及中间件27两端分别铰接有一摆动件26;其中中间件27包括铰接端和限位端,其铰接端呈半圆形片状结构,圆心处设置有一通孔;摆动件26包括铰接部261以及套管部262,铰接部261的截面呈u形包裹状,所述铰接部261半包裹于铰接端并通过销轴将铰接部261与铰接端连接,使其铰接部261能相对铰接端进行转动;考虑到铰接部261与铰接端多次的转动为产生磨损,特别是抵触的地方,因此,为了增强支撑力度,以及减少磨损,在本实施例中,在铰接部261固定包裹设置有一金属包边28,所述金属包边28的一部分延伸设置有一垫片,垫片紧贴于铰接部261的边缘,该垫片处于第一限位端271和铰接部261之间,当摆动件26进行转动时,第一限位端271与铰接部261将其挤压于中间;所述摆动件26上至少设置有一安装孔30,其实施二所述的搁脚骨架19和底座骨架插入套管部262内,并通过螺栓穿入安装孔30,将搁脚骨架19和底座骨架分别固定与套管部262内,在其他实施例中,搁脚骨架19和底座骨架上设置有一限位柱,该限位柱相对于骨架进行伸缩,插入套管部262过程中,限位柱呈压缩状,到安装孔30出,限位柱伸出,从而使得将搁脚骨架19和底座骨架分别固定与套管部262内;摆动件26相对于中间件27的摆动范围为0°~90°;此外,该限位端包括第一限位端271和第二限位端272,其第一限位端271位于两个摆动件26之间;当两端的摆动件26与第一限位端271抵触时,两端套管部262的轴线位于同轴,此时,摆动件26与中间件27角度呈90°,其第二限位端272为中间件27延伸并朝一边垂直弯曲的折边29,所述第二限位端272与第一限位端271相对;当摆动件26与第二限位端272抵触时,两端套管部262的轴线平行相对,此时,摆动件26与中间件27的角度呈0°。

当翻折机构18结合实施例二的骨架进行翻折时,具体结构如下:

翻折时,与搁脚骨架19连接的摆动件26(以下称第二摆动件26)和中间件27相对于与底座骨架连接的摆动件26(以下称第一摆动件26)同步转动,当第一摆动件26与第二限位端272抵触时,第二摆动件26相对于中间件27发生转动,当第二摆动件26与第二限位端272抵触时,停止转动,此时,搁脚骨架19叠放于椅座骨架17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