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出单元以及用于移动具有抽屉元件的拉出引导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301180发布日期:2021-03-17 00:52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拉出单元以及用于移动具有抽屉元件的拉出引导件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地用于家具或家用电器的拉出单元,所述拉出单元具有:拉出引导件,所述拉出引导件包括固定轨道和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相对于所述固定轨道可移位并且抽屉元件可被支撑在所述滑动轨道上;以及拉出装置,所述拉出装置具有引导轨道,在所述引导轨道上,由能量存储装置预张紧的驱动器可在停放位置和起始位置之间移位,所述停放位置中成角度的端部区段使得能量存储装置张紧,所述起始位置中所述能量存储装置较不强力地张紧,其中所述滑动轨道可通过将所述驱动器移动到所述起始位置而在打开方向上移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移动具有抽屉元件的拉出引导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拉出引导件配备有自关闭机构,该自关闭机构在抽屉沿关闭方向移动到达关闭位置之前时支撑该抽屉,并且借助由弹簧预张紧的驱动器将该抽屉拉到关闭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关闭移动也可通过阻尼器减慢。因此,使用者习惯于猛地拉开抽屉,并且由此将抽屉转换到自关闭机构,该自关闭机构制动抽屉的移动并然后将其轻柔地拉到关闭位置。因此,对于这种自关闭机构,是否需要一定量的力以从停放位置释放驱动器来激活自关闭机构并不重要。

从ep1816927中,已知一种用于抽屉的拉出引导件,其中拉出引导件的一个轨道可通过能量存储装置基本上移动到完全地打开的位置。能量存储装置仅在移动路径的一部分上有效,并且驱动装置包括倾斜段,该倾斜段由弹簧加载并可沿着引导轨道移动。为了能够用张紧的能量存储装置使驱动器处于停放位置,倾斜段以自锁的方式定位在成角度的端部区段处。这样的缺点在于在抽屉的打开移动期间,使用者必须施加力才以将倾斜段从停放位置释放。与关闭移动相反,使用者在打开移动期间仍使抽屉与一只手接合,并且因此在解锁倾斜段的情况下触发自关闭机构时感受到阻力。当打开时,必须克服自锁作用和弹簧作用力。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形成一种拉出单元,其中在打开方向上起作用的拉出装置更容易操作。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拉出单元和具有权利要求13的特征的方法来实现。

在根据本发明的拉出单元中,提供拉出装置,其中驱动器可在停放位置和起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停放尾椎中引导轨道的成角度的端部区段处使得能量存储装置张紧,在所述起始位置所述能量存储装置较不强力地张紧,其中在停放位置中驱动器不是以自锁的方式而是以互锁的方式保持在引导轨道的成角度的端部区段处。因此,释放拉出装置所需的力明显地小于必须克服弹簧力和自锁的驱动器的自锁布置中的力。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中,驱动器以互锁的方式保持在引导轨道的端部区段处,并且因此当激活器接合在驱动器中时,驱动器可容易地枢转离开停放位置。

自锁是由摩擦引起的抵抗驱动器沿引导轨道的滑动的阻力。取决于倾斜角度和接触表面的表面粗糙度,驱动器和引导轨道可设计成在停放位置基本上不发生自锁,而仅提供互锁布置来保持该驱动器。这允许在不必施加较大的力的情况下将驱动器从停放位置释放。由于质量惯性,需要较小的力以使驱动器枢转,但是相对于由能量存储装置和重力引起的其他力,这些力可忽略不计。

优选地,销形引导元件形成或可布置在驱动器上,其中在停放位置中引导元件抵靠在成角度的端部区段处的互锁轮廓上。这种互锁轮廓可具有第一壁和第二壁,引导元件邻接抵靠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上。第一壁和第二壁彼此成角度α布置,其中角度α大于引导元件与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摩擦角ρ的和。第一壁和第二壁可任选地以70°和110°之间的角度布置。优选地,角度α小于180°。摩擦角ρ取决于在引导元件与引导轨道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材料配对、表面和润滑情况。摩擦角ρ对应于摩擦锥的角度β的一半。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拉出装置允许滑动轨道移动到最大打开位置。最大打开位置由至少一个止挡件限定,该止挡件阻止轨道在打开方向上移动。该止挡件可特别地设计在引导滑动轨道的轨道上,即在固定轨道或中心轨道上。

拉出装置优选地包括阻尼器,借助该阻尼器,可制动滑动轨道与抽屉元件一起的移动。这种阻尼器例如可设计为具有阻尼器壳体和带有活塞的可线性地移动的活塞杆的线性阻尼器,或者被设计为旋转阻尼器或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阻尼器。优选地,阻尼器直接地或间接地作用在引导轨道上的驱动器上,由此确保拉出装置的紧凑设计。

被提供用于拉出引导件的能量存储装置可具有至少一个弹簧,该弹簧被设计为张紧或压缩弹簧。这允许驱动器由能量存储装置在沿着引导轨道的相对较长的行程距离上加载。

激活器优选地固定到滑动轨道或主体轨道,该激活器例如可设计为突出部或腹板,当滑动轨道处在离最大打开位置之前较短距离时,该激活器可与驱动器接合。激活器与驱动器的接合例如发生在最大打开位置之前的2cm和10cm之间、特别是3cm至8cm的区域中。一旦激活器已经与驱动器接合,就可激活阻尼器以使驱动器减慢。激活器也可位于可移动家具部件、或者拉出引导件的主体部位(korpuswinkel)或者固定家具部件上。在此,基本上,激活器相对于拉出装置移动。

优选地,驱动器通过引导元件在引导轨道中被引导,在停放位置该引导元件抵靠在引导轨道的两个接触点上。在停放位置,能量存储装置的力在两个接触点处发起,使得优选地,全部的力被传递到两个接触点。

驱动器优选地通过作为引导元件的两个间隔开的销在引导轨道中被引导,该引导轨道例如可以为沟槽形或狭槽形。

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移动拉出引导件的方法中,首先,使抽屉元件从关闭位置在打开方向上移动。在打开移动期间,激活具有由能量存储装置预张紧的驱动器的拉出装置,该驱动器从处于引导轨道的成角度的端部区段处的停放位置转移到引导轨道的直线区段,其中驱动器在停放位置不自锁,而是以互锁的方式被保持。这意味着仅需要最小的力就能将驱动器从停放位置解锁,使得驱动器然后将具有滑动轨道的抽屉元件在打开方向上自动地移动,优选地移动到最大打开位置。驱动器可联接到阻尼器,以在将激活器接合在驱动器中之后,制动具有滑动轨道的抽屉元件。

为了易于处理,在该方法中,可通过在关闭方向上推动抽屉元件来发起抽屉元件从关闭位置在打开方向上的移动。

抽屉元件或拉出引导件可另外地具有自关闭机构,该自关闭机构在到达关闭位置之前不久接管抽屉元件,并然后将抽屉元件自动地移动到关闭位置。还可提出,抽屉元件或拉出引导件具有打开装置,该打开装置将抽屉元件从关闭位置移动到至少一个部分地打开的位置。

附图说明

下文参考附图借助示例性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a至图1c示出了当将驱动器从停放位置解锁时的根据本发明的拉出单元的多个视图;

图2a至图2c示出了图1的拉出单元的多个视图,其中拉出装置在驱动器的中心位置;

图3a至图3c示出了图1的拉出单元的多个视图,其中滑动轨道在最大打开位置;

图4a示出了在驱动器的停放位置的图1的拉出单元的视图;

图4b和图4c示出了图4a中标记为a的区域的两个详细视图;

图5a和图5b示出了经修改的在停放位置的用于拉出单元的拉出装置的两个视图;

图6示出了在一个端部位置的图5的拉出装置的视图;

图7示出了图5的拉出装置的壳体的视图;

图8a和图8b示出了停放位置和端部位置中的图5的拉出装置的两个视图,以及

图9示出了摩擦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拉出单元包括拉出引导件1,该拉出引导件具有固定到安装支架3或与该安装支架成一体的固定轨道2,该安装支架可固定到一件家具或家用电器的主体上。中心轨道4可移动地保持在固定轨道2上,该固定轨道又用于可移位地支撑滑动轨道5,抽屉元件,例如抽屉、架子、栅格或其他部件,保持在该滑动轨道上。轨道经由滚动元件和/或滑动元件可移位地安装在彼此上,其中抽屉元件也可被支撑在两个拉出引导件1上。

拉出引导件1上设有拉出装置10,该拉出装置支撑滑动轨道5在打开和拉出方向上的移动,直到其达到最大拉出位置为止。为此,将激活器6固定到滑动轨道5,该激活器作为突出部或腹板突出并可联接到沿着被示出为壳体或板的引导部件11的引导轨道形成的驱动器14。引导部件11被布置成固定的,并且可连接到固定轨道2。替代地,也可在可移位单元上,即在抽屉元件或滑动轨道5上,提供具有引导部件11的引导轨道,并且将激活器6布置在固定位置。

拉出装置10包括能量存储装置15,该能量存储装置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被设计为压缩弹簧并向驱动器14施加力。此外,导向部件11上设有阻尼器16,该阻尼器被表示为具有阻尼器壳体和活塞杆的线性阻尼器,其在滑动轨道5的打开移动期间制动驱动器14的移动。能量存储装置15作为张紧或压缩弹簧的设计可变化。另外,阻尼器16也可安装在拉出引导件1的不同位置处,并且可任选地被设计为旋转阻尼器。

图1a至图1c示出了拉出引导件1的位置,其中滑动轨道5已经从关闭位置在打开方向上移动并恰好处在最大打开位置之前,例如在最大打开位置之前的介于2cm至10cm之间的距离处。在该位置,激活器6与驱动器14接合,该驱动器具有包围激活器6的u形容纳部。激活器6压在驱动器14的一个腿部上,并且因此使其枢转离开引导轨道的成角度的端部区段13的停放位置。在解锁驱动器14之后,由驱动器14和激活器6组成的单元在能量存储装置15的力的作用下在打开方向上被进一步按压,如图2a至图2c所示。现在,驱动器14在引导轨道的直线区段12中,并且能量存储装置15的力在打开方向上起作用以辅助滑动轨道5进行打开移动。另一方面,阻尼器16使在打开方向上的移动减慢,以避免大的冲击。为此,阻尼器16被设计为张紧阻尼器,其在活塞杆延伸时制动驱动器14。任选地,如果阻尼器16布置在驱动器14的相对侧上,则其也可被设计为压力阻尼器。

在图3a至图3c中,滑动轨道5布置在最大打开位置,其中驱动器14定位在引导轨道的直线区段12的端部区段中,但是所述区段不必一定与引导轨道上的止挡件接触。在最大打开位置,滑动轨道5由能量存储装置15和驱动器14保持,使得抽屉元件可被装载和卸载,而不存在因倾斜度的差异或空气冲击而使滑动轨道5在关闭方向上移动的风险。仅当使用者在关闭方向上推动抽屉元件时,驱动器14才抵抗能量存储装置15的力在关闭方向上移动并为能量存储装置15再注能。当驱动器14在关闭方向上移动时,抽屉元件然后由能量存储装置15加压,其中使用者通过推入移动来缩短距离,直到驱动器14沿着引导路径到达成角度的端部区段13并在那里进行枢转,使得释放在激活器6与驱动器14之间的联接。抽屉元件现在可与滑动轨道5仪器在自由轮模式下在关闭方向上进一步移动,直到例如激活了自关闭机构,该自关闭机构在到达关闭位置之前不久接管了抽屉元件,并且然后自动地将其移动到关闭位置。

图4a至图4c详细地示出具有拉出装置10的拉出引导件1,其中驱动器14位于成角度的端部区段13处的停放位置。驱动器14具有作为引导元件17的两个间隔开的销,这些销在引导轨道中被引导。当驱动器14在能量存储装置15张紧的停放位置时,位于成角度的端部区段13中的引导元件17承担保持功能。

如图4b所示,力fs通过能量存储装置15作用在引导元件17上。在停放位置,引导元件17抵靠在第一壁18和第二壁21上。引导元件17在第一壁18上的第一接触点20和第二壁21上的第二接触点23处为圆形或弧形的。因此,力fs的分解力fs1和fs2在引导轨道的端部区段13中竖直地作用第一壁18和第二壁21上。因此,没有侧向力作用,使得引导元件17不是以自锁的方式或在没有自锁的情况下保持在停放位置,而使仅以互锁的方式抵靠在引导轨道24的壁18、21上。图4b和图4c以虚线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第一接触点20和第二接触点23处的摩擦锥19、22。摩擦锥19、22的角度取决于在引导元件17与引导轨道24的第一壁18和第二壁21之间的材料配对、表面和润滑情况。根据形成摩擦锥19、22的摩擦角ρ的值,要选择的角度α是由竖直地作用的力fs1和fs2产生的角度α。角度α必须被选择为大于摩擦角ρ的两个值的和,这样就不会发生自锁。因此,具有其接触点20的第一壁18与具有其接触点23的第二壁21成角度α。在图4b中,可看出,所得的弹簧力fs在任何点处都将不会与摩擦锥19、22相交(α>摩擦角ρ的和)。这样就持久地克服静摩擦力,并且不会发生自锁。图4c示出了力fs1和fs2的分布,这两个力被施加到有虚线的摩擦锥。

图5a示出了经修改的拉出装置10′,其可用于拉出单元1。引导部件11′被设计为壳体并包括用于能量存储装置15的容纳部,该能量存储装置被设计为张紧弹簧并向可沿着引导轨道24移动的驱动器14施加力。另外,引导部件11′设有用于阻尼器16的容纳部,该阻尼器被设计为线性阻尼器并具有阻尼器壳体60和活塞杆61,以在打开移动期间制动驱动器14的移动。活塞杆61经由连接件62固定到引导部件11′的保持器63。阻尼器壳体60可与滑动件30一起移动,该滑动件具有用于阻尼器壳体60的第一端部的容纳部31和用于阻尼器壳体60的第二端部的止挡件32。滑动件30可在引导部件11′中线性地移动并包括垂直于移动方向的狭槽33,驱动器14的引导元件17布置在该狭槽中。能量存储装置15连接到滑动件30,使得驱动器14经由滑动件30在拉出方向上经受能量存储装置15的力。这使得滑动件30能够与驱动器14一起移动,其中驱动器14除了在移动期间的线性移动之外,还可枢转到引导轨道24的成角度的端部区段13中,并且然后也沿着狭槽33进行移动。驱动器14具有用于激活器(未示出)的容纳部40,该激活器使驱动器14在第一止挡件41上方移动到停放位置并在第二止挡件42上方从停放位置移出。当激活器已经将驱动器14从停放位置移出时,激活器由在第一止挡件41和第二止挡件42之间的容纳部40接收,并且拉出引导件1经由能量存储装置15在拉出方向上移动。

图5b示出了在成角度的端部区段13处的引导元件17,该引导元件17在关闭方向上处在前部处。能量存储装置15在引导元件17上间接地施加力fs,在停放位置,该力抵靠在第一壁18和第二壁21上,第二壁相对于第一壁18定向为成一角度。引导元件17被设计为销或圆柱形螺栓。并无侧向力作用在引导元件17上,并且因此它不是以自锁的方式而是以互锁的方式保持在停放位置,并且因此没有任何自锁作用。在图5b中,分别在第一接触点20和第二接触点23处的两个摩擦锥19、22以虚线示出。摩擦锥19、22的角度β取决于在引导元件17与引导轨道24的第一壁18和第二壁21之间的材料配对、表面和润滑情况。

在图6中,驱动器14位于最大打开位置或端部位置,即,在引导轨道24的直线区段12的端部区域中。能量存储装置15施加的力小于在停放位置的情况。活塞杆61已经回缩到阻尼器壳体60中。

图7示出了没有其他部件的引导部件11′。引导轨道24可设计为狭槽或沟槽。在成角度的端部区段13处,两个壁18和21彼此成角度布置,以在没有自锁的情况下保持引导部件17。

图8a中示出了拉出装置10′,其中驱动器14在停放位置并且在图8b中驱动器14在端部位置。根据驱动器14的位置,阻尼器16被压缩或延伸,并且能量存储装置15被张紧或基本上释放。

图9示出了摩擦锥19、22。摩擦锥19、22具有角度β,其中摩擦锥19、22的角度的等分线提供了摩擦角ρ。

附图标记列表

1拉出引导件

2轨道

3安装支架

4中心轨道

5滑动轨道

6激动器

10、10′拉出装置

11、11′引导部件

12直线区段

13端部区段

14驱动器

15能量存储装置

16阻尼器

17引导元件

18第一壁

19第一摩擦锥

20第一接触点

21第二壁

22第二摩擦锥

23第二接触点

24引导轨道

30滑动件

31容纳部

32止挡件

33狭槽

40容纳部

41第一止挡件

42第二止挡件

60阻尼器壳体

61活塞杆

62连接部件

63保持器

fs力

fs1力

fs2力

α角度

β摩擦锥的角度

ρ摩擦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