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立面、外立面构件、窗或门用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94100发布日期:2021-06-04 09:53阅读:93来源:国知局
外立面、外立面构件、窗或门用框架的制作方法

DE 10 2012 112 279 A1公开了一种外立面上的窗,其中厚的隔热玻璃配置单元被夹持在内密封型材构件和外密封型材构件之间。外密封型材构件通过压带连接于框架的型材构件,隔热连接板设置在邻近隔热玻璃配置单元的端面的区域内,防止外面低温时过多热量从里面通过端面边缘区域流向外面。对于隔热玻璃配置单元,这可以防止隔热玻璃配置单元的内侧在边缘区域变得过冷从而会导致在冷区内形成冷凝。

EP 2 327 855 B1公开了一种隔热玻璃单元,具有布置在特殊边饰型材构件中的真空隔热玻璃件。真空隔热玻璃件和边饰型材构件形成安装在支撑件上的单元。这种真空隔热玻璃件具有特别良好的隔热性能,但有个问题是通过边饰型材构件形成边缘区域的边饰成本较高并且有视觉缺点。如果没有边饰型材构件,在外面低温条件下会在邻近支撑结构的内密封件的边缘区域内形成冷凝。

图15示出了用于现有的窗83的框架的剖面图,其包括固定框架84和扇架85,分别由型材构件形成。隔热玻璃配置单元80在第一密封型材构件82和第二密封型材构件81之间被夹持于扇架85。隔热玻璃配置单元80具有至少28mm的厚度,使得隔热连接板和用于高级别隔热的其它隔热件可以在隔热玻璃配置单元80的端面区域设置在扇架85以及固定框架84的型材构件上。安装较薄的隔热玻璃配置单元会改变热流并且需要措施来调整扇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生产一种窗或门,其隔热性高并且避免了在边缘区域形成冷凝。

该目的由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窗或门加以解决。

根据本发明的窗或门,使用玻璃格板之间的中空经受负压处理的隔热玻璃配置单元,以使隔热玻璃配置单元的导热性以及厚度降低。根据本发明,为了避免在边缘区域的冷点,导热机构设置在内密封型材构件上和/或中的至少某些区域,其可以在外面低温下将热供给抵接内密封型材构件的隔热玻璃配置单元的边缘。导热机构增强了某个区域的导热性,虽然其也在某种程度上恶化了隔热,但是隔热玻璃配置单元的边缘区域因此保持在略微更高的温度下,这避免了在邻近内密封型材构件的边缘区域形成冷凝。替代性地或者另外,可以通过厚度小的内密封型材构件增强热传导,其中内密封型材构件在垂直于隔热玻璃格板的平面的方向上小于4mm,优选小于3mm。这种情况下,密封件的厚度通过测量隔热玻璃配置单元的表面与用于容纳密封件支脚的型材构件的槽壁所面向隔热玻璃配置单元的端面之间的距离而测得。由此,窗或门的整个结构可以具有很好的隔热,无需担心正常室温下在边缘区域形成冷凝。尽管真空隔热玻璃配置单元的厚度小,通过从里面增加热供给,即热耦合,冷凝的风险就可以保持得很低。

在外面温度-10℃和里面温度20℃下,优选导热机构允许10℃等温线沿窗或门延伸时不会触及隔热玻璃配置单元的里面。这确保在相应温度下,隔热玻璃配置单元的里面温度高于10℃,这在大多数情况下避免了冷凝形成。

隔热玻璃配置单元的厚度优选小于13mm,尤其可以小于10mm。经受负压处理的隔热玻璃配置单元可以具有例如5mm-9mm的厚度。

两个玻璃格板之间的空间的负压优选小于0.3毫巴,例如小于0.2毫巴,优选小于0.001毫巴,以在隔热玻璃配置单元区域提供特别良好的隔热。

导热机构自身可以具有大于10W/mk的导热性。通过选择小横截面的导热机构,可以由此将热损失保持得很小。

导热机构可以包括金属材料。例如,导热机构可以由插入或设置在内密封型材构件上的至少一个金属添插物形成。金属添插物可以任选为粉末形式,分布在内密封型材构件中,使得导热性相比EPDM制成的密封型材构件增加。替换性地或者另外,可以使用金属箔作为导热机构,例如铝箔。金属箔可以接触密封型材构件和/或隔热玻璃配置单元的表面,提供自内侧至隔热玻璃配置单元的边缘区域的热流。

替换性地或者另外,导热密封剂可以紧接着内密封型材构件布置在型材构件和隔热玻璃配置单元之间,其略微加热隔热玻璃配置单元的边缘区域。

优选隔热玻璃配置单元的玻璃插入量在5和25mm之间,尤其在10-15mm之间。

在本发明的优选设计中,框架设计为窗或门的扇架,其优选可枢转地保持于由型材构件形成的固定框架。于是,在隔热玻璃配置单元的两外侧之一上设置玻璃配置凸条形式的压带,其固定于扇架的型材构件。玻璃配置凸条能够以可更换方式夹持或闩锁于扇架。为了导热良好,即使扇架是由低导热性型材例如塑料制成,玻璃固定带也可以由金属制成。优选扇架的型材构件设计为复合型材构件,包括金属外型材构件和金属内型材构件,其通过至少一个隔热中间型材构件相互连接。

下面参照附图通过几个示例更加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的框架的剖面视图;

图2-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窗或门的变型的横截面视图;

图9示出了外立面建筑的改型框架的剖面视图;

图10示出了窗用框架,

图11示出了根据改型示例的窗用框架的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框架的第二示例;

图13示出了框架的改型实施例;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塑料框架的另一剖面视图,以及

图15示出了现有窗用框架的视图。

外立面、天窗、窗、门或横竖梃结构包括由形成支撑结构部分的各个型材构件1组成的框架。在下面的附图中,仅分别示出了框架的其中一个型材构件1的剖面视图,其保持了两个相邻的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但也可选择仅在一侧布置一隔热玻璃配置单元。

型材构件1在外侧上具有两个槽2,每个槽固定一内密封型材构件3。排水通道16邻近槽2设置,螺纹槽或紧固突起15设置在槽2之间的中央区域。型材构件1的几何形状可以适配具体的应用,例如可以仅设置一个槽2。

为将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固定于型材构件1的边缘,提供了压力型材构件8,其可以通过紧固机构例如螺钉固定于紧固突起15。压力型材构件8具有两个槽,外密封型材构件7分别插入每个槽中。这样,每个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边缘固定在内密封型材构件3和外密封型材构件7之间。密封型材3和7可以由EPDM或TPM或不同弹性材料的混合物制成,优选通过共挤出制成。

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包括至少两个玻璃格板5,其相互隔开并在其间形成中空6。玻璃格板5在边缘处通过密封剂密封,中空6经受负压处理,尤其是小于0.3巴的负压。玻璃板5之间可以分布几处隔片。

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具有小于13mm,例如在6mm和10mm之间的厚度D。在图1的右侧,示出了用于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传统安装方法。由于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小的厚度D,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边缘区域会在外面低温下变冷,导致邻近内密封型材构件3的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内部区域在表面处下降至特定温度,例如小于10℃。这样,由于边缘区域受冷,会很容易在里面形成冷凝。

为了防止在邻近内密封型材构件的区域内形成这种冷凝,采用金属箔,尤其是铝箔形式的导热机构10示意性地画在左手侧。金属箔的第一支腿11粘合至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内侧,金属箔的第二支腿12与型材构件1接触。型材构件1可以由金属例如铝制成,通过加热内部,在外面低温下就可以通过金属箔将热从支腿12传导至支腿11,这略微加热了邻近内密封型材构件3的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边缘区域。这可以防止在边缘区域内形成冷凝。

图2-8示出了窗或门中的导热机构的变型。因此,以下仅解释与图1示例不同的改变,因为其它构成部分可以根据上述解释设计。

在图2中,金属箔,尤其是铝箔,设置为导热机构10,但其不是布置成图1的角形,而是直线形。第一分段13布置在内密封型材构件3和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边缘的里面之间。金属箔的第二分段或支腿11粘合至邻近内密封型材构件3的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里面。这也可以产生特定的热流来加热邻近内密封型材构件3的内侧区域。

替代金属箔,也可以设置导热涂层,其呈现热流功能。

在图3中,设置了导热机构20,其设计为导热物料。导热物料在型材构件1和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前边缘之间建立连接。这样,可以增加从温暖内侧的型材构件1至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边缘的热流,以防止外面低温下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内侧降至特定温度之下。导热物料可以延伸在整个端面上,或者仅在一部分端面上,如图3所示。通过在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和密封型材构件3之间的区域施加导热浆料也可以增强热传递。

图4示出了一个变型,其中导热机构20设置在型材构件1和左手侧的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之间,其中导热机构不是通向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端面,而是通向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外内面。这种导热机构布置因此位于不可见区域,使得该设计尤其具有视觉吸引力。在右侧,导热机构30整合在密封型材构件3中,例如通过导热性高于密封型材构件3的外围区域的导热增强区域,其中可以例如通过将密封型材构件3与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材料共挤出来进行生产。

例如,可以使用浆状材料作为导热物料,比如:具有热引导件的密封剂,热引导件例如是金属纤维比如铝纤维、铜纤维、黄铜纤维或具有增强导电性的纤维;导热浆料,例如采用具有氧化锌或铝或铜或石墨的硅油形式;或具有铝粉末的硅密封剂。

在图5中,窗或门设置有导热机构40用来增强导热性,其布置为内密封型材构件3’中的添插物。密封型材构件3’在垂直于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平面的方向上具有比内密封型材构件3稍长的延伸。导热机构40的添插物形成为自邻近较温暖的型材构件1的区域延伸至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带材,以增强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边缘区域的热传导。导热机构40的添插物形状可以自由另外选择,例如添插物也可以是线绳形状,即具有圆的横截面而非饰带形状。薄的弹性金属片可以连接于型材构件3或连接在其中作为添插物。

在所示型材构件1中,螺纹通道70也形成在两个槽2之间,布置在两个排水通道16之间。

替代将柔带或线绳形式的添插物设置为导热机构40,也可以将金属粉末或金属颗粒添加至内密封型材构件3或3’来增强导热性。常规的EPDM密封型材具有约0.25W/(mK)的导热性,添加金属粉末时,导热性可以增强至例如超过1W/(mK),以避免在邻近密封型材构件3或3’的里面形成冷点。具有增强导热性的密封型材构件3或3’可以例如由掺入金属粉末或金属氧化物的橡胶品种制成。

图6示出的示例中,片材,尤其是金属箔,用作导热机构50,通过一个分段接合在玻璃格板5之间并在此连接于例如玻璃格板5之间的密封机构。在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端面自导热机构50突出的延伸部可以弯折成使其布置在内密封型材构件3’和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内面之间,如图6左手侧所示。或者,导热机构60的延伸部也可以突伸入压力型材构件8和型材构件1之间的内部空间。

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所示导热机构60通过分段61接合在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玻璃格板5之间并且在此连接于例如密封机构。自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突出的延伸部被固定:第一分段62固定于槽2区域的型材构件1,而第二分段63则连接于螺纹通道17。可以通过粘结、焊接或其它紧固技术进行连接。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窗示例,其中隔热玻璃配置单元不仅仅具有两个玻璃格板,而且还有另外的第三玻璃格板5’。玻璃格板5同样通过负压处理过的中空6相互隔开。此外,另一个玻璃格板5’设置在内侧,例如是具有低导热性的聚碳酸酯/材料的格板。导热机构70设置为饰带形式的带材例如金属箔,其通过分段71接合在玻璃格板5’和玻璃格板5的内面之间。在右手侧,导热机构70进一步固定于紧固突起15;而在左手侧,导热机构70’设置在内密封型材构件3和玻璃格板5’的内侧之间。通过导热机构70或70’,可以加热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以防止在外面低温下里面形成冷凝。

如果需要,导热机构10和70也可以相互组合。例如,内密封型材构件3可以通过插入或添加粉末金属颗粒变得更导热,此外,也可以使用其它措施来增强至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或4’的边缘区域的导热性。替代性地或者另外,也可以通过减小密封型材3的厚度来增强热传导,例如将其制成小于4mm,优选小于3mm。这种情况下,导热机构优选设计成,在外面温度-10℃和里面温度20℃下,10℃等温线不会触及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或4’的表面。

室外温度低于-10℃(东欧标准冬季状况)时,可能需要多种机构的组合(例如,低的密封高度加上金属粘合和/或金属插入)。

在特定地理(温度/湿度)情形下,可以合理想到上述措施的不同组合。

图9示出的型材构件1具有两个槽2,其中较薄的内密封型材构件3安装在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内侧以增强导热性。密封型材构件3的厚度di对应于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表面和用于接收密封型材构件3支脚的槽26的槽壁所面向隔热玻璃配置单元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压力型材构件8上的外密封件7具有更厚的厚度DA,例如在5mm-20mm,尤其是10mm-15mm之间的厚度。

为了能够将薄的密封型材构件3安装在型材构件1上,适配型材构件25保持在,优选闩锁在各个槽2上,其上形成用于容纳密封型材构件3的槽26。这允许型材构件1可任选用于:厚密封型材,如用于具有厚度大于24mm的厚隔热玻璃配置单元;所示薄密封型材3,用于薄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

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陷入深度大致对应于密封型材3的宽度,在5-15mm之间,优选在8-12mm之间。为了增强相邻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端面之间的空间的隔热,设置了隔热块19,其可以由泡沫材料构成。隔热块19覆盖螺纹通道17并延伸至压力型材构件8的内侧。

两个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在边缘处通过压力型材构件8固定于型材构件1,压力型材构件8在该示例中由塑料制成并且通过螺钉18保持在螺纹通道17上。任选地,也可以附加设置导热机构10-70。

在图10中,所示窗100包括由型材构件制成的固定框架102和由型材构件制成的扇架103。

固定框架102由复合型材构件形成,具有金属内型材构件120和金属外型材构件121,其通过一个或更多个优选由塑料制成的隔热型材构件122相互连接。任选地,隔热块123也可以设置在隔热型材构件122的区域内来增强隔热。在隔热型材构件122的中央区域,设置有中央密封件124,其在扇架的闭合位置与扇架的止挡配合。

扇架103也由复合型材构件形成并包括金属内型材构件130,其上朝向固定框架102突伸的连接板131与止挡密封件132一体形成。一个或更多个隔热型材构件133固定于金属内型材构件130,其在外面连接于保持架145,保持架145通过紧固机构146固定于隔热型材构件133。保持架145和/或紧固机构146可以由塑料和/或金属制成。通过保持架145,外密封件134以夹持方式压抵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其在相反一侧由密封件106支撑。

密封件106并非直接而是通过适配型材构件105保持于内型材构件130,适配型材构件105通过连接板150接合内型材构件130上的槽并且通过第二隔开的连接板151支撑在内型材构件130的突起上。适配型材构件105形成其中插入有密封件106支脚的槽152。

优选由金属制成的适配型材构件105与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优选在2mm和5mm之间,尤其是在3-4mm之间,以使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外边缘在外面低温下被适配型材构件5略微加热。

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由两个玻璃格板140构成,其具有3-5mm的厚度并且其间形成负压,优选小于0.3毫巴,尤其小于0.1毫巴,特别优选小于0.001毫巴。这种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也已知为真空隔热玻璃配置单元,具有小的厚度和高的隔热性。

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的玻璃插入量,即带状密封件106和134之间布置的边缘长度,优选在5mm和25mm范围内,尤其在10mm-15mm范围内。

在图11中,示出了图10的变型,其中替代适配型材构件105设置了与内型材构件130一体形成并具有槽141的内连接板140。内连接板140向外延伸超过内型材构件130的其它部分,并保持密封型材构件160,密封型材构件160形成导热机构。这样,与已知的具有0.25W/(mK)导热性的EPDM密封件相比,密封型材构件160的导热性增加了至少120%,密封型材构件160的导热性优选设计为至少部分高于0.8W/(mK)。

图12示出了窗100’的改型实施例,其中固定框架102以前述示例中那样形成。只是扇架103’有所改变,其中设置了金属内型材构件130’,其通过一个或更多个隔热型材133和135连接于金属外型材构件137。在隔热型材133和135的区域还设置了隔热块136来增强隔热。

用于隔热块138的接收座形成在金属外型材构件137上,隔热块138优选为泡沫材料,压抵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的边缘。隔热块138由此被金属外型材构件137三面围绕。

金属内型材构件130’具有用于固定玻璃固定带105’的接收座,其为角形设计并且一个支腿抵靠内型材构件130’,另一支腿垂直于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排布。密封件6邻近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固定于玻璃固定带105’,其将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夹持安装在密封件106和隔热块138之间。

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具有小于13mm的厚度,优选小于10mm,例如在7和9mm之间。密封型材构件106的厚度优选在3mm至5mm的范围内。如前述示例那样,玻璃插入量L在5mm至25mm之间,尤其在10mm至15mm之间。

图13示出了相比图12改型的窗实施例,具有固定框架和扇架103’,宽度稍窄。这样,隔热型材构件122和135及133’稍短。固定框架和扇架均设计为复合型材构件,在优选由铝制成的两个金属型材构件之间具有一个或更多个隔热型材构件。

图13的示例与图12相比的不同在于在外侧安装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扇架103’的型材构件具有金属外型材构件137’,如前述示例那样,其上设置有例如泡沫材料的隔热块138’。但是,隔热块138’仅在两面被金属外型材构件137’围绕,由不同于隔热块138’以及金属外型材构件137’的材料所制成的隔热连接板139则设置在第三面。隔热连接板139将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连接于金属外型材构件137’,并可以例如由导热性高于隔热块138’的塑料制成。

垂直于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的平面延伸的玻璃固定带105’的内面宽度B可以在10mm和60mm之间的范围,优选在30mm和55mm之间。

图14示出了窗的另一个示例,其中固定框架由型材构件115形成,扇架由型材构件116形成,二者都基本由塑料制成,尤其是通过挤出制成。

固定框架的型材构件115是具有空腔的大致角形,包括支腿155和相对其形成角度布置的支腿156,密封型材构件154固定于支腿156。金属制成的加强件153插入支腿155,位于空腔中以增强稳定性。

扇架的型材构件116包括支腿161,其包含向外伸出的连接板163,止挡密封件164固定于连接板163并在闭合位置抵接固定框架。金属加强型材构件165插入支腿161,位于空腔中。在型材构件116的外侧,设置有向内突伸的连接板162,固定杆170固定于连接板162,通过脚分段171接合在连接板162的槽上。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外支撑在连接板170上。任选地,隔热块可以保持在连接板170上,优选由泡沫材料制成,一如图2所示。

玻璃固定带166设置在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的内侧,其通过脚分段167接合入型材构件116的槽中。玻璃固定带166与密封带168一体形成,密封带168在边缘分段区域抵接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的边缘与型材构件116之间设置有间隙,其可以填充有阻塞件。

为了增强导热性,金属箔169设置为导热机构,其设置在玻璃固定带166的内侧,优选通过粘结而固定。导热机构169将热从内侧带入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的边缘区域,以在外面低温下可以确保略微加热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的边缘来防止冷凝。

替代金属箔,尤其是作为导热机构169的铝箔,也可以设置导热覆层例如金属或塑料,其呈现增强热流的功能。附加地或替代地,玻璃固定带166也可以全部或部分由金属或具有良好导热性的塑料制成,其由不同于型材构件116的材料制成。

导热机构也可以采用导热物料形式。导热物料提供在型材构件116或玻璃固定带166与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的正面边缘之间的连接。这可以增强从温暖内侧的型材构件向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的边缘的热流,防止在外面低温下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的内侧降至特定温度以下。导热物料也可以采用框架状方式布置在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的玻璃插入位置,也可以设置为取代或另加于密封带168。

例如,可以使用浆状材料作为导热物料,比如:具有热引导件的密封剂,热引导件例如是金属纤维比如铝纤维、铜纤维、黄铜纤维或具有增强导电性的纤维;导热浆料,例如采用具有氧化锌或铝或铜或石墨的硅油形式;或具有铝粉末的硅密封剂。

为了增强导热性,可以设置导热机构,其布置为密封带168和/或玻璃固定带166的添插物。导热机构的添插物形状可以自由另外选择,例如添插物可以是线绳形,即具有圆的横截面,或带形。也可以设置薄弹性片作为添插物。

也可以将金属粉末或金属颗粒添加至密封带168和/或玻璃固定带166作为导热机构来增强导热性。常规的EPDM密封型材具有约0.25W/(mK)的导热性,因此添加金属粉末时,导热性可以增强至例如超过1W/(mK),以避免在邻近密封带168的里面形成冷点。

导热机构可以连接于玻璃格板140之一或与两个玻璃格板140都相连。导热机构可以为饰带形式的带材例如金属箔,具有接合在玻璃格板140之间的分段。导热机构可以加热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的边缘分段以防止在外面低温下里面形成冷凝。

上述导热机构也可以采用任何方式相互组合。例如,内密封型材构件可以通过插入或添加粉末金属颗粒变得更导热,此外,也可以使用其它措施来增强至隔热玻璃配置单元104的边缘区域的热传导。

替代性地或者另外,也可以通过减小密封型材6的厚度来增强热传导,例如将其设计成小于4mm,优选小于3mm。导热机构优选设计成,在外面温度-10℃和里面温度20℃下,10℃等温线不会触及隔热玻璃配置单元4的表面。

室外温度低于-10℃(东欧标准冬季状况)时,可能需要多种机构的组合(例如,低的密封高度加上金属粘合和/或金属插入)。

在特定地理(温度/湿度)情形下,可以想到使用上述措施的不同组合。

标记清单

1 金属型材构件

2 槽

3,3' 密封型材构件

4,4' 隔热玻璃配置单元

5,5' 玻璃格板

6 中空

7 密封型材构件

8 压力型材构件

10 导热机构

11 支腿

12 支腿

13 分段

15 紧固突起

16 排水通道

17 螺纹通道

18 螺钉

19 隔热块

20 导热机构

25 适配型材构件

26 槽

30 导热机构

40 导热机构

50 导热机构

60 导热机构

61 分段

62 分段

63 分段

70,70' 导热机构

71 分段

80 隔热玻璃配置单元

81,81' 窗

82 固定框架

84 隔热玻璃配置单元

85 适配型材构件

105 适配型材构件

105' 玻璃固定带

106 密封件

115 型材构件

116 型材构件

120 内型材构件

121 外型材构件

122 隔热型材构件

123 隔热块

124 中央密封件

130,130' 内型材构件

131 连接板

132 止挡密封件

133,133' 隔热型材构件

134 密封件

135 隔热型材构件

136 隔热块

137,137' 外型材构件

138,138' 隔热块

139 隔热连接板

140 内连接板

141 槽

145 保持架

146 紧固机构

150 连接板

151 连接板

152 槽

153 加强件

154 密封型材构件

155 支腿

156 支腿

160 密封型材构件

161 支腿

162 连接板

163 连接板

164 止挡密封件

165 加强型材构件

166 玻璃固定带

167 脚分段

168 密封带

169 导热机构

170 固定杆/连接板

171 脚分段

D,d 厚度

L 玻璃插入量

B 内面宽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