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纱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8566发布日期:2020-06-09 20:0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藏式纱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藏式纱窗。



背景技术:

纱窗(带有沙盒的窗户/门窗)对于常规住宅的实际使用,几乎不能少。

目前家庭住宅使用的防蚊纱窗有二大系列,a精钢纱窗,b圈筒式收卷纱窗。防蚊功能绝对有效,但都存在一个困惑“美观、清洗、维修更换”。a精钢纱窗说是带点防盗功能,可直接影响窗户的视觉通透性。如安装在室外,窗扇需内开,纱不易拆卸清洗,存在坠落的安全隐患,安装在室内需赚用开启空间,影响窗户的视觉通透性。维修更换需寻找专业供应商。b圈筒式收卷纱窗,纱筒必须挂装于门窗室内开启窗口的上沿或边侧,圈筒截面为(60mm*60mm)直接影响室内的装饰效果。需专业的安装人员安装,需在铝合金门窗型材表面钻打固定螺钉,直接破坏门窗整体的质量。清洗、维修、更换、都存在较复杂的拆卸工艺,需寻找专业供应商解决。

此外,目前有关外开窗“防坠落”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门窗幕墙行业的核心问题,如各省市在制订门窗规范时,在门窗内开还是外开的问题上都很纠结。

但是,现有的纱窗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不能在既满足的纱窗功能的前提下,将纱盒隐藏于门窗框材料中,实现实用性与美观的完美兼顾;或者结构改变负责,导致影响门窗产品的生产成本,及质量要求;

2、纱窗不便于按装,拆卸清洗,更新调换;

3、采用的铰链等结构较复杂,存在较多异形结构,导致加工制造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且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进而导致卡顿等问题;

4、采用的铰链等结构稳定性有待改善,容易出现滑动不流畅、卡顿等现象;

5、尚不能很好地解决窗扇脱落的安全隐患问题。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隐藏式纱窗,是一种带有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纱窗。本发明可在满足的纱窗功能的前提下,将纱盒隐藏,室内及室外看不见有纱窗配置痕迹,实用性与美观得到完美兼顾。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隐藏式纱窗,包括

防坠落定位滑撑、边框、纱盒、窗扇和合页;

所述边框的左侧设有用于安装和容纳所述纱盒的空腔;

所述边框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可供所述纱盒的拉头往复滑动的限位槽;

所述边框的右侧通过所述合页与所述窗扇连接。

本发明可在满足的纱窗功能的前提下,将纱盒隐藏,室内及室外看不见有纱窗配置痕迹,实用性与美观得到完美兼顾。

优选的,所述合页的数量为2个。

优选的,所述窗扇的左侧设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防坠落定位滑撑包括滑轨、第一悬托臂、第二悬托臂、第三悬托臂、第四悬托臂和能在滑轨的滑槽中往复滑动的滑块;

所述滑轨一端的滑槽中设置有第一悬托臂连接块,另一端的滑槽中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滑块位于第一悬托臂连接块和限位块之间;

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限位柱;

所述第二悬托臂包括第一凹台部、第一台阶部、第二凹台部、第二台阶部和竖直部;

所述第一悬托臂一端与所述第一悬托臂连接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凹台部铰接;

所述第二凹台部与所述第三悬托臂一端铰接,且两者之间设置有限位片;

所述第三悬托臂另一端与滑块一端铰接;

所述第四悬托臂一端与滑块另一端铰接,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悬托臂的中部;

所述限位片一端与所述第一凹台部匹配连接,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柱相对应的限位缺口。

本发明的所述防坠落定位滑撑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使用方便;几乎不存在异形结构,成本低,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变形等问题,使用流畅,有效减少了卡顿等问题;结构稳定性好,滑动流畅;且能很好地解决窗扇脱落的安全隐患问题。

优选的,所述第一悬托臂连接块和限位块与所述滑轨均采用铆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悬托臂连接块和限位块与所述滑轨均采用螺钉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的上表面齐平。

优选的,所述竖直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的上表面均垂直。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台部、第一台阶部、第二凹台部和第二台阶部之间呈弧面过渡。

优选的,所述第一台阶部、第二台阶部和竖直部上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台部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限位片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相匹配的固定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在满足的纱窗功能的前提下,将纱盒隐藏,室内及室外看不见有纱窗配置痕迹,实用性与美观得到完美兼顾。

本发明将纱盒长期隐藏于气密性水密性较完美的门窗腔体(空腔202)内部,延长了纱网的使用周期。

本发明解决了按装,更换、清洗的简便操作方法,本发明采用的纱盒300(纱组件)可以是市场上较成熟的折叠式纱盒,如,kj-s55系列隐藏式纱窗(用纱盒)。用户即可自行按装、拆卸清洗,更新调换。

本发明不影响门窗产品的生产成本,及质量要求。

本发明所述的防坠落定位滑撑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使用方便;几乎不存在异形结构,成本低,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变形等问题,使用流畅,有效减少了卡顿等问题;结构稳定性好,滑动流畅;且能很好地解决窗扇脱落的安全隐患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防坠落定位滑撑针对外开窗的铰链进行了结构改良,解决了包括外开窗的窗扇防脱落的问题,避免了安装工艺中存在的脱落隐患,提升了门窗的装配精度及简化了装配调试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防坠落定位滑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隐藏式纱窗,包括

防坠落定位滑撑100、边框200、纱盒300、窗扇400和合页500;

所述边框200的左侧设有用于安装和容纳所述纱盒300的空腔202;

所述边框200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可供所述纱盒300的拉头301往复滑动的限位槽201;

所述边框200的右侧通过所述合页500与所述窗扇400连接。

实施例2:

如图1和2所示,一种隐藏式纱窗,包括

防坠落定位滑撑100、边框200、纱盒300、窗扇400和合页500;

所述边框200的左侧设有用于安装和容纳所述纱盒300的空腔202;

这里的空腔202可通过对铝合金门窗型材的结构及五金件的专项设计得到,用于安装和容纳所述纱盒300,空腔202的尺寸大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纱盒300的结构和大小)进行选择,其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发明的创新点所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本发明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这里的空腔202可在满足的纱窗功能的前提下,将纱盒隐藏于空腔202内,室内及室外看不见有纱窗配置痕迹,实用性与美观得到完美兼顾。

所述边框200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可供所述纱盒300的拉头301往复滑动的限位槽201;

所述边框200的右侧通过所述合页500与所述窗扇400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纱盒300可从常规商业途径获得,或以常规方法制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其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发明的创新点所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本发明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本发明将纱盒长期隐藏于气密性水密性较完美的门窗腔体(空腔202)内部,延长了纱网的使用周期。

本发明解决了按装,更换、清洗的简便操作方法,本发明采用的纱盒300(纱组件)可以是市场上较成熟的折叠式纱盒,如,kj-s55系列隐藏式纱窗(用纱盒)。用户即可自行按装、拆卸清洗,更新调换。

本发明不影响门窗产品的生产成本,及质量要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合页500的数量为2个。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窗扇400的左侧设有把手401。

把手401的设置便于开关窗扇。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坠落定位滑撑包括滑轨6、第一悬托臂1、第二悬托臂2、第三悬托臂3、第四悬托臂4和能在滑轨6的滑槽中往复滑动的滑块5;

以上结构中涉及滑动结构(滑块滑轨结构),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滑动结构(滑块滑轨结构)即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所述滑轨6一端的滑槽中设置有第一悬托臂连接块61,另一端的滑槽中设置有限位块62,所述滑块5位于第一悬托臂连接块61和限位块62之间;

这样所述滑块5的滑动行程就限定在第一悬托臂连接块61和限位块62之间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配合选择相应尺寸大小的第一悬托臂1、第二悬托臂2、第三悬托臂3、第四悬托臂4等部件即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所述限位块62上设置有限位柱621;

限位柱621与下述相对应的限位缺口71的配合使用,限定了本发明的所述防坠落定位滑撑的最大撑开行程,且结构简单,不存在异形结构,便于加工生产,成本低;而且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稳定性好,不易出现故障,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悬托臂连接块61和限位块62与所述滑轨6均采用铆接。

这样所述第一悬托臂连接块61和限位块62与所述滑轨6连接牢固,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位移等变形,稳定性好,不易出现故障,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且简单,容易加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悬托臂连接块61和限位块62与所述滑轨6均采用螺钉连接。

这样所述第一悬托臂连接块61和限位块62与所述滑轨6之间便于安装拆卸,而且连接比较牢固,使用过程中,便于检修,也不易产生位移等变形,稳定性好,不易出现故障,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且简单,容易加工。

所述第二悬托臂2包括第一凹台部22、第一台阶部23、第二凹台部24、第二台阶部25和竖直部21;

以上结构的所述第二悬托臂2,在安装窗扇时,第一台阶部23和第二台阶部25将窗扇支撑起来,使第一凹台部22和第二凹台部24与窗扇的底部均间隔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使用(由于重力作用变形等)时,窗扇底部与第一悬托臂1、第三悬托臂3和第四悬托臂4接触,产生摩擦、卡顿等问题。从而保证本发明的所述防坠落定位滑撑的稳定性好,不易出现故障,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且简单,容易加工。

这里所述的竖直部21用于连接窗扇,竖直部21的设置解决了扇外侧玻璃的安全隐患,可以采用螺钉等连接方式连接窗扇,不易松动、掉落。

本发明的所述防坠落定位滑撑,所述第二悬托臂包括第一凹台部、第一台阶部、第二凹台部、第二台阶部和竖直部;扇框安装还可采用插卡入欧槽工艺(竖直部等插入窗扇上对应开设的槽内),确保在无螺钉的状态下窗扇绝不脱落的结构工艺。简化了安装工艺,提高了装配间隙精度,全面解决了窗扇的脱落隐患。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台阶部23和第二台阶部25的上表面齐平。

所述第一台阶部23和第二台阶部25的上表面在使用安装时,与窗扇接触,这样可更好的保证安装的窗扇水平,保证窗户的稳定性和美观,减少安全隐患。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竖直部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台阶部23和第二台阶部25的上表面均垂直。

这样所述竖直部21在使用安装时,与窗扇侧壁接触更加紧密,这样可更好的保证安装的窗扇安全,保证窗户的稳定性和美观,减少安全隐患。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凹台部22、第一台阶部23、第二凹台部24和第二台阶部25之间呈弧面过渡。

这样可减少应力集中等缺陷,保证良好的力学强度,且美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台阶部23、第二台阶部25和竖直部21上开设有通孔211。

通孔211的设置便于通过螺钉/铆钉等与窗扇连接(安装)。

所述第一悬托臂1一端与所述第一悬托臂连接块6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凹台部24铰接;

所述第二凹台部24与所述第三悬托臂3一端铰接,且两者之间设置有限位片7;

所述第三悬托臂3另一端与滑块5一端铰接;

所述第四悬托臂4一端与滑块5另一端铰接,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悬托臂1的中部;

以上结构中,所述第三悬托臂3和所述第四悬托臂4分别连接于所述滑块5的两端,这样可更好地保证本发明的所述防坠落定位滑撑使用过程中,运行更加流畅,有限减少卡顿等故障的出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选择相应尺寸大小的第一悬托臂1、第二悬托臂2、第三悬托臂3、第四悬托臂4,可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所述防坠落定位滑撑的精度,更好的保证使用流畅性等,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所述限位片7一端与所述第一凹台部22匹配连接,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柱621相对应的限位缺口71。

以上结构中,所述限位片7与所述第一凹台部22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匹配连接后所述限位片7与所述第二悬托臂2的相对位置就固定了,当所述第二凹台部24与所述第三悬托臂3一端铰接转动时,所述限位片7与所述第二悬托臂2的相对位置就不会改变,保证了限位缺口71与所述限位柱621匹配性(对应性),减少故障。此外,该连接方式也保证了所述第二凹台部24与所述第三悬托臂3的转动连接稳定性,增加了本发明的所述防坠落定位滑撑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凹台部22上开设有固定孔221,所述限位片7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221相匹配的固定部。

依据本发明的描述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制造或使用本发明的隐藏式纱窗,并且能够产生本发明所记载的积极效果。

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中,若有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发明中描述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附图,并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发明中,若有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