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分离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54960发布日期:2021-01-05 21:2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茶水分离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杯,尤其涉及一种茶水分离杯。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泡茶的过程中,茶叶在水中浸泡时间长短是影响茶水质量的重要因素,每一种茶叶在水中浸泡,都存在一个最佳的浸泡时长,超过最佳浸泡时长,反而影响茶水口感,所以在泡茶过程中,能及时有效分离茶叶和茶水,可以提高茶水饮用质量;另外比如一些茶杯中装有滤网,使用时,经常用手拿着滤网放入茶杯或从茶杯中取出滤网,不卫生。

现有一种能在泡茶过程中使得茶叶和茶水进行有效分离,保证茶水的饮用质量和口感的茶杯。

如公开号为cn206390713u的公开了一种分离式泡茶杯,包括上盖、上层杯体、隔离仓和下层杯体;所述上层杯体两端贯通,上端与上盖螺纹连接,下端与隔离仓上方螺纹连接;所述下层杯体与隔离仓下方与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仓内部设有开关滑件,隔离仓的侧壁具有开口,开关滑件的外端部置于开口处,开关滑件的内端部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开关滑件的外端部受压时可向内移动,所述开关滑件设有倾斜推面;所述隔离仓下方开口处设有伞型密封件,伞型密封件上端设有立柱,立柱进入隔离仓内部抵在开关滑件的倾斜推面上,立柱上套有第二复位弹簧。

上述该种茶水分离杯中,开关滑件通过第一复位弹簧复位,伞形密封件通过第二复位弹簧复位,内部结构复杂,装配起来不方便,同时,隔离仓与上杯体分体设置两者通过螺纹连接,在使用操作时会将上杯体与隔离仓旋出,隔离仓内的内部结构会脱落,对使用者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与操作更加方便的茶水分离杯。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茶水分离杯,包括上盖、上杯体、下杯体,所述的上杯体的两端贯通,上杯体的上端与上盖螺纹接连,上杯体的下端与下杯体螺纹连接,上杯体内设有滤网,上杯体内设有沿其径向滑动的滑动件,所述的滑动件包括按压部,按压部延伸至杯体外壁,滑动件的内端与上杯体的内壁之间顶设有复位弹簧,滑动件的外端受压时可向内移动,所述的上杯体的下端开口处设有密封件,密封件上设有限制在上杯体内轴向滑动的导向件,导向件驱动密封件沿上杯体轴向滑动,以控制密封件与上杯体下端开口的贴合与分离,滑动件上设有沿着杯体径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具有轴向高度差,导向件能限制在导向槽内,滑动件移动时使导向槽推着导向件轴向移动。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当滑动件处于初始位置时,导向件位于导向槽的最高位置,密封件与上杯体的下端开口紧密贴合;当向内推动滑动件时,导向槽推挤导向件滑入至其最低位置,驱动导向件向下位移,使密封件与上杯体的下端开口分离。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的上杯体上设有沿其轴向贯穿的隔离通道,所述的滑动件位于隔离通道内滑动,上杯体上套设有外套,复位弹簧顶设在滑动件与外套的内壁之间。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滑动件的外端设有按钮,按钮的外端露出,按钮的内端穿过外套与滑动件相连。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导向槽包括相连通的锁止槽、斜槽和打开槽,斜槽呈倾斜设置,其两端分别与锁止槽和打开槽连通,锁止槽的水平位置高于打开槽的水平位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导向件包括安装部和导向柱,安装部与密封件相连,导向柱位于导向槽内两者滑动配合。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滑动件上设有限位槽,导向件上设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柱。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密封件与上杯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密封件与导向件之间通过一立柱相连,导向件套设在立柱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立柱顶端的侧壁上设有卡接凸起,导向件与卡接凸起卡接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上杯体内设有沿其径向滑动的滑动件,滑动件的外端置于开口处,滑动件的内端与上杯体的内壁之间顶设有复位弹簧,滑动件的外端受压时可向内移动,上杯体的下端开口处设有密封件,密封件上设有可沿上杯体轴向滑动的立柱,立柱上设有能驱动其轴向滑动的导向件,推动滑动件使其径向移动以控制导向件的轴向移动,整体结构简单,装配方便,隔离通道一体设在上杯体上,滑动件设于隔离通道内,内部结构稳固,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茶水分离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初始状态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按压按钮后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密封件与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杯体的剖视图;

图8为茶水分离杯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茶水分离杯,包括上杯体1,上杯体1的上下两端贯通,上杯体1的上端开口处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上盖2,上杯体1的下端开口处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下杯体3。

上盖2的顶端设有温度显示器30,用于检测杯体内水的温度。

上杯体1内设有滤网4,滤网4的边缘处与上杯体1的下端开口处密封,茶叶从上杯体1的上端开口投入后,滤网4能挡住茶叶防止其掉落至下杯体3内。

上杯体1上设有沿其轴向贯穿的隔离通道5,隔离通道5内设有滑动件6,滑动件6设在隔离通道5内并能在隔离通道5内滑动,滑动件6的外端设有按钮7,滑动件6的内端设有复位弹簧8。

隔离通道5上设有凸起14,凸起14上设有滤网安装座15,滤网安装座15设在凸起14上,滤网4设在滤网安装座15上。

上杯体1内设有环形凹槽16,滤网4的外圈设在环形凹槽16内。

上杯体1上套设有外套9,复位弹簧8的两端分别顶设在外套9的内壁和滑动件6之间,按钮7外露,按钮7的内端穿过外套9与滑动件6相连。

上杯体1的下端开口处设有密封件10,密封件10呈伞状,密封件10能与上杯体1的下端开口密封,密封件10上设有立柱11,立柱11的上端伸入隔离通道5内,且立柱11能沿上杯体1的轴向方向移动,立柱11上位于隔离通道5内设有导向件12。

滑动件6上设有与导向件12相适配的导向槽13,滑动件6左右移动,导向槽13能推挤导向件12上下移动,导向件12带动立柱11移动,立柱11驱动密封件10移动。

进一步的,滑动件6上设有空腔17,导向件12能在空腔17内移动,空腔17的两侧侧壁上均设有导向槽13。

凸起14内侧设有与隔离通道5相连通的限位孔25,立柱11的顶端位于限位孔25内。

立柱11的顶端设有开槽26,开槽26使立柱11顶端分为两个弹性卡接部27,弹性卡接部27的外壁上设有限位凸起28,导向件12可以方便从立柱11顶端推入,然后导向件12卡在限位凸起28上,限位凸起28上设有导向斜面29,更有利于导向件12安装。

导向件12包括安装部18和两个导向柱19,两个导向柱19分别设在安装部18的两侧,安装部18套设在立柱11上,两个导向柱19分别设在两个导向槽13内并在其内滑动。

立柱11与上杯体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31,能防止下杯体3内的水流入隔离通道5内。

进一步的,滑动件6上设有与空腔17相连通的限位槽20,安装部18上设有与限位槽20相适配的限位柱21,限位柱21设在限位槽20内,且限位柱21能在限位槽20内上下滑动,防止导向件12发生偏转。

导向槽13包括相连通的锁止槽22、斜槽23和打开槽24,斜槽23呈倾斜设置,斜槽23的两端分别与锁止槽22和打开槽24相连通,锁止槽22的水平位置高于打开槽24的水平位置。

如图2所示,当滑动件6处于初始位置时,导向柱19位于锁止槽22内,密封件10与上杯体1的下端开口紧密贴合。

如图3所示,当向内推动滑动件6时,按压按钮7,推块6向内移动,导向槽13推挤导向件12滑入至其最低位置,即导向柱19沿着斜槽23滑入打开槽24内,此时导向件12向下移动,驱动立柱11向下位移,使密封件10与上杯体1的下端开口分离。

松放按钮7,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滑动件6回退,导向柱19沿着斜槽23从打开槽24滑入锁止槽22内,导向件12向上移动,立柱11向上移动,使密封件10重新与上杯体1的下端开口紧密贴合,回到初始状态(如图2所示)。

先将茶叶倒入上杯体1内,盖上上盖2,然后将热水倒入下杯体3内,将上杯体1与下杯体3关上旋紧,倒置水杯,上杯体1位于下方,下杯体3位于上方,按压按钮7,密封件10与上杯体1的下端开口分离,此时水能从下杯体3进入上杯体1内,松放按钮7,让水与茶泡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水杯翻转,上杯体1位于上方,下杯体3位于下方,再次按压按钮7,位于上杯体1内与茶泡制后的茶水从上杯体1流入下杯体3内,而茶叶在滤网的拦截下还是会留在上杯体1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茶水分离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