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设备的壳体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34822发布日期:2020-08-28 17:2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洁设备的壳体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清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洁设备的壳体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清洁设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工具,其类型也是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拖把、扫把、吸尘器、扫地机器人等。在购买选择中,人们通常根据清洁需求以及价格来选择所需的清洁设备,但是消费者都会面临一个通用的问题:拖把、扫把以及吸尘器之间无法相互替代,而扫地机器人的价格又过于昂贵,无法作为拖把或扫把的同等替代清洁设备。

为了对以上技术问题进展改善,市场中已有一些关于提出将扫拖功能集成为一体的清洁设备产品,其主要工作原理是直接采用电机驱动的滚刷,同时对应设置垃圾收集区,试图将滚刷对地面的滚动作用带起垃圾,同时将垃圾送入垃圾收集区,以此实现对地面的清洁。然而这种方式在实际面对具有各重不同清洁环境的地面清洁应用时,发现单纯依赖滚刷与地面的滚动接触作用以及离心作用实际获得的清洁效果较差,地面上的垃圾遗漏问题比较突出。

为此,本申请人希望对以上技术问题进行针对性改进,使其更加适合作为易于被大众消费者广泛接受,且带来良好的清洁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设备的壳体安装结构,可以显著减少或避免垃圾遗漏,有效提高本发明复合扫拖功能的清洁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清洁设备的壳体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安装滚刷的安装壳体,

所述滚刷一端可相对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体上,其另一端与滚刷驱动器驱动连接,所述滚刷在滚刷驱动器的驱动作用下可与地面滚动接触;

所述安装壳体内一体或分体设有垃圾收集区,所述垃圾收集区设有与所述滚刷对应设置的收集入口,通过所述滚动接触被带起的垃圾在所述滚刷的旋转作用下被收集至所述垃圾收集区内;其中,

所述滚刷与所述安装壳体之间对应配合形成与所述收集入口连接的地面刮离引导器,用于刮离地面的残留垃圾并通过滚刷的旋转运动转移至所述垃圾收集区内;其中,所述地面刮离引导器包括分别位于安装壳体上的地面刮条和引导面,所述地面刮条与地面柔性压力接触,所述引导面与所述收集入口连接。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地面刮条沿所述滚刷方向倾斜延伸,同时所述地面刮条可相对摆动地安装在所述引导面上,用于调节所述地面刮条与地面进行柔性压力接触的阻力。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导面两端和所述地面刮条之间形成集水台,且所述地面刮条两端分别设有凸起部,形成位于中部的凹型回流收集区,通过滚刷的旋转运动将凹型回流收集区内的垃圾转移至所述垃圾收集区内。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壳体通过扭转头与手柄安装连接为一体;所述手柄上安装储液盒,所述储液盒的出口设有与机械泵或电动泵驱动连接的阀体,所述机械泵或电动泵通过喷液管路连接至少1个喷嘴,通过所述喷嘴将清洁液体喷洒至地面和/或滚刷上;所述储液盒安装位于所述手柄的前部,使得手柄的重心位于前端,避免手柄倾倒。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滚刷包括采用滚刷驱动器驱动且可相对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体上的驱动辊,所述驱动辊外周包覆有用于与地面柔性接触的柔性滚刷,其中,所述驱动辊一端可拆装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体上,其另一端可拆装地与所述滚刷驱动器的输出端驱动连接。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扭转头包括安装为一体的扭转安装部和扭转本体,所述扭转安装部与所述手柄卡接配合,且所述扭转本体内周可相对转动地安装所述扭转安装部,同时所述扭转本体两端分别可相对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体上。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壳体设有用于所述滚刷与地面进行滚动接触的滚刷开口以及离心导向板,所述滚刷开口一侧通过所述地面刮离引导器与垃圾收集区下端连接,且其另一侧通过所述离心导向板与所述垃圾收集区上端连接,同时所述离心导向板与所述滚刷间隙导向配合。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离心导向板上设有与所述滚刷进行柔性压力接触的滚刷刮板,用于刮离滚刷自身吸收的残留垃圾并转移至所述垃圾收集区内;其中,所述滚刷刮板设有储液空间,该储液空间通过引流路径与所述垃圾收集区连接;在滚刷的旋转状态下,通过所述滚刷刮板与所述地面刮离引导器的联动刮离,在地面、滚刷以及垃圾收集区之间形成定向闭环清洁路径,用于减少或避免垃圾遗漏。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离心导向板与所述安装壳体分体安装连接,所述离心导向板与所述滚刷之间的间距通过升降运动可调节,实现对滚刷刮板与所述滚刷之间柔性压力接触效果的调节,满足不同清洁工况的清洁需求;其中,在清扫工况时,增加所述离心导向板与所述滚刷之间的间距,利于滚刷对地面的清扫效果,在拖地工况时,减少所述离心导向板与所述滚刷之间的间距,利于对地面的拖地效果。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壳体底部设有与所述地面刮离引导器连接的承接导流槽,用于承接滚刷转动时掉落的液滴,并通过所述地面刮离引导器将承接导流槽内的液体转移至所述垃圾收集区内。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首先利用了滚刷与地面之间的滚动接触,使得地面上的垃圾受到负压吸附作用被处于旋转运动状态的滚刷带起,同时会在滚刷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效应将其传送至对滚刷对应的垃圾收集区内,然而,单纯依赖离心力效应的垃圾定向收集功能较差,会导致较多的垃圾遗漏,为此本发明同时创造性地提出设置与收集入口连接的地面刮离引导器,地面刮离引导器具体包括引导面和地面刮条,通过地面刮条与地面柔性压力接触,用于将地面的残留垃圾刮离并通过引导面与滚刷的旋转离心力效应配合,将地面的残留垃圾转移至垃圾收集区内,可以显著减少或避免垃圾遗漏,有效提高本发明复合扫拖功能的清洁效果,使其易于被大众消费者广泛接受,且带来良好的清洁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清洁设备1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将图1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滚刷2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手柄13和安装壳体11安装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地面刮离引导器5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地面刮条51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安装壳体11a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清洁设备1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b处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下安装壳体11b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c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清洁设备1、安装壳体11、上安装壳体11a、下安装壳体11b、滚刷开口11c、扭转头12、扭转安装部12a、扭转本体12b、手柄13、主滚轮组件14a、副滚轮组件14b、承接导流槽15、滚刷2、驱动辊2a、柔性滚刷2b、垃圾收集盒3、收集入口31、离心导向板4、地面刮离引导器5、滚刷刮板41、储液引流槽42、刮孔43、引流槽44、地面刮条51、摆动安装钩槽51a、引导面52、集水台53、凸起部54、凹型回流收集区55、储液盒61、阀体62、喷液管路63、电动泵64、喷嘴65、喷口66、滚刷驱动器7、电机71、皮带轮72、电池73、导向板驱动器8、限位凸台81、限位齿81a、限位滑槽82、限位凹槽82a、弹簧8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12所示,一种清洁设备1的壳体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安装滚刷2的安装壳体11,包括安装连接为一体的上安装壳体11a和下安装壳体11b;安装壳体11通过扭转头12与手柄13安装连接为一体;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本实施例中,扭转头12包括安装为一体的扭转安装部12a和扭转本体12b,扭转安装部12a与手柄13卡接配合,且扭转本体12b内周可相对转动地安装扭转安装部12a,同时扭转本体12b两端分别可相对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壳体11上;

滚刷2一端可相对旋转地安装在安装壳体11上,其另一端与滚刷驱动器7驱动连接,滚刷驱动器7安装在安装壳体11内,滚刷2在滚刷驱动器7的驱动作用下可与地面滚动接触,下安装壳体11b通过主滚轮组件14a和副滚轮组件14b实现在地面上的位移运动,避免或减少滚刷2与地面的摩擦接触;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本实施例中,滚刷驱动器7由电机71和皮带轮72组成,电机71采用电池73进行充电;滚刷2包括采用滚刷驱动器7驱动且可相对旋转地安装在安装壳体11上的驱动辊2a,驱动辊2a外周包覆有用于与地面柔性接触的柔性滚刷2b,其中,驱动辊2a一端可拆装地安装在安装壳体11上,其另一端可拆装地与皮带轮72的输出端驱动连接;具体可拆装的结构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其不做特别限定;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滚刷2b的材质至少包括两种吸水倍率不相等的清洁纤维,吸水倍率高的清洁纤维主要用于清除地面的液态垃圾,吸水倍率低的清洁纤维主要用于清除地面的固态垃圾;具体在实施应用时,吸水倍率高的清洁纤维可以选择棉质纤维耦或具有类似吸水倍率的纤维,其吸水倍率通常在1.5-3,更优选的吸水倍率为1.5-2;吸水倍率低的清洁纤维可以选择涤纶类纤维,其吸水倍率通常不高于1.5;为了进一步实现更优异的清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吸水倍率低的清洁纤维绒毛比吸水倍率低的清洁纤维绒毛更长,长度差距可以设为1-2mm;

为了利于满足具有各种不同状态垃圾的地面清洁需求,在本实施例中,吸水倍率高的清洁纤维、吸水倍率低的清洁纤维在驱动辊2a上呈交替螺旋状分布;吸水倍率高的清洁纤维与吸水倍率低的清洁纤维在柔性滚刷2b上的分布面积范围为1:0.5-2.5,具体面积比可以根据具体应用清洁需要进行选择,这些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制;在使用时,滚刷2上的各清洁纤维绒毛中的水能够受离心力充分的甩出,不易留下残水;同时在清洁使用完毕后,滚刷2上的清洁纤维绒毛也可以实现快速干燥,不会因为过于潮湿而滋生细菌;

安装壳体11内一体或分体设有垃圾收集区,垃圾收集区具体采用相对安装壳体11可拆装的垃圾收集盒3,垃圾收集盒3设有与滚刷2对应设置的收集入口31,通过滚动接触被带起的垃圾在滚刷2的旋转作用下被收集至垃圾收集盒3内;其中,

滚刷2与安装壳体11之间对应配合形成与收集入口31连接的地面刮离引导器5,用于刮离地面的残留垃圾并通过滚刷2的旋转运动转移至垃圾收集盒3内;其中,地面刮离引导器5包括分别位于安装壳体11上的地面刮条51和引导面52,地面刮条51与地面柔性压力接触,引导面52与收集入口31连接,地面刮条51沿滚刷2方向倾斜延伸;具体在实施时,地面刮条51可以采用橡胶材质刮条,其前端设计呈沿滚刷方向倾斜延伸的尖劈状,地面刮条51的邵氏a硬度为40-80度,更优选范围为45-70度,可以确保地面刮条51前端与地面接触时,其尖劈状部位产生适当的变形,使其与地面的柔性接触更加紧密,在滚刷2扫过地面上的垃圾后,可以将地面上遗漏的污水水膜向前推挤成团状,通过引导面52与滚刷2的旋转离心力效应配合,实现将其转移至垃圾收集盒3中,不会造成清理完成后造成的地面残留水,显著地提升了污水收集率,进而实现了对地面残留或遗漏垃圾的刮离以及导向收集作用;

考虑到用户操作清洁设备在向前推动的过程中,如果地面刮条51无法相对引导面52进行摆动,由于受力面大,特别是会受到地面污水形成的水膜张力,导致地面刮条51的受力中心位于清洁设备1前部,用户向前推动清洁设备1会较为费劲,为了克服较大的前进阻力,清洁设备1会表现为不明显的一上一下的向前运动,这导致地面刮条的刮水效果不佳,残留的水膜仍然较厚,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地面刮条51设有摆动安装钩槽51a,通过摆动安装钩槽51a可相对摆动地安装在引导面52上,用于调节地面刮条51与地面进行柔性压力接触的阻力,阻力更小;通过该结构,当向前推动清洁设备1进行清洁时,地面刮条51接触地面的下缘位置会产生受力向后形变,当向后拉动清洁设备1清洁时,地面刮条51接触地面的下缘位置会产生受力会向前形变,受引导面52的限位作用,地面刮条51仍会面对一定压力,便于快速灵活地挤压污水水膜清洁,刮水面充足,显著减少地面液体或水分残留问题,刮水效果好,而且用户清洁轻松便捷;

在本实施例中,引导面52两端和地面刮条51之间形成集水台53,滚刷2在设置柔性滚刷2b过程中,考虑到驱动辊2a两端的安装结构要求,柔性滚刷2b的清洁纤维绒毛无法充满两端,因为清洁纤维绒毛过多会引起清洁设备1两侧发生旋转缠绕,然而这就会导致滚刷2在旋转离心过程中脱出的水在两侧的位置不易受到滚刷2清洁纤维绒毛推挤作用进入垃圾收集盒3的收集入口31,而是会从集水台53的两端发生回流,发生垃圾遗漏问题,为此,本实施例进一步提出:地面刮条51两端分别设有凸起部54,形成位于中部的凹型回流收集区55,通过滚刷2的旋转运动将凹型回流收集区55内的垃圾转移至垃圾收集盒3内;本实施例的引导面52也可以被称为离心脱污面,与滚刷2相对设置,由于在引导面52和地面刮条51的两端分别设置了凸起部54,形成了两侧高、中间低的凹型回流收集区55,在工作时,集水台53两端的污水通过凹型回流收集区55向中间聚集,再次被滚刷2清理,从而避免了在清洁设备1两侧形成两道污水痕,提升了清理效果;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手柄13上安装储液盒61,储液盒61的出口设有与电动泵6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机械泵)驱动连接的阀体62,电动泵64通过喷液管路63连接至少1个喷嘴,通过喷嘴将清洁液体(通常为水)喷洒至地面和/或滚刷2上;具体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盒61安装在手柄13上,具体安装在手柄13的前部,喷嘴65安装在离心导向板4上,且离心导向板4上设有用于插装喷嘴65的喷口66;喷液管路63贯穿扭转头12后连接喷嘴65,通过喷嘴65将清洁液体喷洒至地面上;本实施例中的喷液管路63从上方的手柄13引至下方的安装壳体11前端,而不是直接布置在下方的安装壳体11上,便于用户的拆装储液盒61,而且喷液管路63的走线安装呈封闭式结构,不会裸露在外部而容易受到碰撞,同时利于清洁设备1的整体美观性;储液盒61布置在手柄13前部可以促进手柄13重心向前,维持其站立状态,避免了手柄式清洁设备1易倒的风险;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安装壳体11设有用于滚刷2与地面进行滚动接触的滚刷开口11c以及离心导向板4,滚刷开口11c一侧通过地面刮离引导器5与垃圾收集盒3下端连接,且其另一侧通过离心导向板4与垃圾收集盒3上端连接,同时离心导向板4与滚刷2间隙导向配合,该间隙导向配合的设置目的主要是为了尽可能避免垃圾在滚刷2在旋转过程中形成偏离收集入口的离心力切线出口而导致垃圾四处飞溅,具体地,离心导向板4与滚刷2之间的间隙建议最好不要超过30mm,优选地,不要超过15-20mm;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离心导向板4上设有与滚刷2进行柔性压力接触的滚刷刮板41,用于刮离滚刷2自身吸收的残留垃圾并转移至垃圾收集盒3内;其中,滚刷刮板41设有储液空间,该储液空间通过引流路径与垃圾收集盒3连接;在滚刷的旋转状态下,通过滚刷刮板41与地面刮离引导器5的联动刮离,在地面、滚刷2以及垃圾收集盒3之间形成定向闭环清洁路径,用于减少或避免垃圾遗漏;

具体优选地,滚刷刮板41与滚刷2上的清洁纤维呈过盈状态,具体地,滚刷刮板41与短清洁纤维绒毛之前的过盈量为0.5-2mm,当过盈量过大时,易导致滚刷2的清洁纤维绒毛成团,进而无法保证滚刷2清洁纤维的蓬松状态,导致清洁纤维与地面产生间隙,无法有效清理地面垃圾,当过盈量过小,滚刷刮板41与滚刷2清洁纤维之间的接触量过少,刮水效用低;

储液空间包括与引流路径连接的储液引流槽42,储液引流槽42上设有若干刮孔43,通过滚刷刮板41与滚刷2的柔性压力接触,各刮孔将滚刷2自身吸收的残留垃圾刮离转移至储液引流槽4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储液空间也可以包括具有储液腔体的储液腔板(图未示出),储液腔板上设有若干刮孔43,通过滚刷刮板41与滚刷2的柔性压力接触,各刮孔43将滚刷2自身吸收的残留垃圾刮离转移至储水腔板,储液腔板的结构设计可以具有更好的储液效果,避免漏水,当这也会导致储水腔板会残留液体垃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具体实施方案;

在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时,刮孔43与滚刷2对应设置,刮孔43的直径范围可以设定在0.5-2mm,其形状呈倾斜向下设置,保证向刮孔43流入的水不易返回;引流路径包括位于安装壳体11内的引流槽44,引流槽44的入口与储液引流槽42单侧或两侧连通,且其出口与垃圾收集盒3连通;进一步优选地,滚刷刮板41正对滚刷2的表面分布有多个刮板凸筋(图未示出),可以进一步提升刮水效率,保证滚刷2清洁纤维的蓬松状态,刮板凸筋的高度可以设置在0.2-1mm;

考虑到在清扫工况时,本实施例中滚刷刮板41与滚刷2上的清洁纤维之间的过盈量过大时,滚刷2上的清洁纤维打湿后变成片状,导致清洁纤维绒毛的容尘量小,不利于对地面上垃圾的清洁效果,而且当清扫工况完成后进行拖地工况时,可以增加本实施例1中滚刷刮板41与滚刷2上的清洁纤维之间的过盈量,清洁纤维上的水可以被滚刷刮板41更大程度地刮出,周而往复地使得地面上的残水水膜基本被清理,解决了地面清洁后迟迟不干的问题,同时还提高了滚刷2上清洁纤维的干燥度,避免细菌滋生后造成对清洁地面的二次污染;因此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离心导向板4与安装壳体11分体安装连接,离心导向板4与滚刷11之间的间距通过升降运动可调节,实现对滚刷刮板41与滚刷2之间柔性压力接触效果的调节,满足不同清洁工况的清洁需求;其中,在清扫工况时,增加离心导向板4与滚刷2之间的间距,利于滚刷2对地面的清扫效果,在拖地工况时,减少离心导向板4与滚刷2之间的间距,利于对地面的拖地效果。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如下具体结构来实现离心导向板4与滚刷2之间的间距调节: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离心导向板4与安装壳体11之间安装导向板驱动器8,离心导向板4通过导向板驱动器8可相对安装壳体11进行升降运动,通过该升降运动调节离心导向板4与滚刷2之间的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板驱动器8采用机械驱动器;机械驱动器包括固定安装在离心导向板4下端的限位凸台81,安装壳体11上设有与限位凸台81选择性限位插接的限位滑槽82;限位凸台81设有限位齿81a,限位滑槽82底部设有限位凹槽82a,且限位齿81a与限位凹槽82a之间设有弹簧83;在实际使用时,当向下按压离心导向板4,弹簧83受力压缩,带动限位齿81a向下位移,直至离心导向板4的限位凸台81与限位滑槽82限位插接,同时限位齿81a与限位凹槽82a卡接,此时滚刷刮板41与滚刷2之间的间距减少,此时处于拖地工况;再次向下按压离心导向板4,此时限位凸台81与限位滑槽82不再限位插接,弹簧83复位,同时限位齿81a与限位凹槽82a脱离卡接状态,此时滚刷刮板41与滚刷2之间的间距增加,此时处于清扫工况;通过以上机械驱动器实现的间距调节范围可以为1-3mm,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清洁需求来具体选择,本实施例对其不做特别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向板驱动器8也可以采用电驱动器或电磁线圈驱动器,只要实现滚刷刮板41与滚刷2之间的间距调节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思路基础上针对导向板驱动器8做出常规技术替换方案,这些替换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构思范围。

在实际进行深度应用时,本申请人发现,当清洁设备1用于清洁具有液体垃圾的湿地面时,即便滚刷2通过与滚刷刮板41之间的柔性压力接触来挤压水分,同样都会不可避免地存在污水流向下方滴落而造成污水遗漏;为此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下安装壳体11b底部设有与引导面52连接的承接导流槽15,承接导流槽15位于滚刷2的下方且与引导面52两侧连接形成闭合型承接导流槽结构,用于承接滚刷2转动时掉落的液滴(包括承接滚刷刮离引导器4与滚刷2柔性压力接触时掉落的液滴),并通过地面刮离引导器5的引导面52将承接导流槽内的污水再次甩至垃圾收集盒3内。

本实施例首先利用了滚刷2与地面之间的滚动接触,使得地面上的垃圾受到负压吸附作用被处于旋转运动状态的滚刷2带起,同时会在滚刷2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效应将其传送至对滚刷2对应的垃圾收集盒3内,然而,单纯依赖离心力效应的垃圾定向收集功能较差,会导致较多的垃圾遗漏,为此本实施例同时创造性地提出设置与收集入口31连接的地面刮离引导器5,地面刮离引导器5具体包括引导面52和地面刮条51,通过地面刮条51与地面柔性压力接触,用于将地面的残留垃圾刮离并通过引导面52与滚刷2的旋转离心力效应配合,将地面的残留垃圾转移至垃圾收集盒3内,可以显著减少或避免垃圾遗漏,有效提高本实施例复合扫拖功能的清洁效果,使其易于被大众消费者广泛接受,且带来良好的清洁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